“互联网+实习”提升新建本科院校的企业实践教学质量
李理 张平 何建雄 姚胜兴 胡汉祥
[摘 要]新建本科院校在加强工程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必须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仅需要有面向技能培养的实习实训,更需要有一定的创新实践。这就需要产教合作育人超越职业技能实习实训的层面,打造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升级版。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就业”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需要打破学校内部教学、团学、就业等工作条块分割,形成“大教学”的局面,构建全新的实习生态系统。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互联网+;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144-03
1999年以来,我国新建了一大批本科院校。这些院校大多由高职高专学校升格或合并组建而成,且大部分位于省会以外的地级城市,甚至部分高校设在县市。[1][2]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均明确了建设应用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均在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但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存在自身服务社会的能力弱,学校内部教学、团学、就业等工作条块分割明显,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就业环节脱节等不利因素,整体推进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学生企业实践培养目标很难实现,尤其是与业界合作举办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等深层次方面的进展缓慢,产学研合作教育学生的受益面较小,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3][4]
我校利用2012年开始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契机,积极探索和实践基于“互联网+”的多方共赢企业实践教学生态圈,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现状分析
(一)新建本科院校企业实习的现实困境
近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二三本学生实习难翻“歧视墙”》的文章,作者直面当前现实:面对985、211等高校学生的“有形”竞争和对二三本院校的“无形”歧视,想找一个实习岗位“难”,想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更是“难上加难”。[5]
高职院校基于岗位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订单式”培养、“定向式”培养、“校中厂”、“厂中校”、“教学工厂”及“生产性教学”等模式,因与企业人才需求紧密结合,因此推行得较好。老牌学术型本科院校因科技服务能力强,产学研合作育人也较容易实施。新建本科院校一般地处偏远、科技服务能力弱,因而处于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夹心层”。[6]新建本科院校尽管普遍确立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高度重视企业实践教学,但仍存在“三少”与“三难”的问题[7]:“三少”是指合作企业少、匹配岗位少、投入经费少;“三难”则是指学生管理难、教师指导难以及实习评价难。企业需求和学校供给信息不对称,高校缺少引入企业实践的渠道,专业实习与岗位需求不匹配是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的三大障碍。因此,破解实习难的困境须有新理念和新方法。
(二)企业对企业实践教学的期望
2015年发布的《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2014年度)》显示[8],大型企业对工科毕业生的评价相对较高,中小企业相对较低。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传统上瞄准大型企业,关注大型企业的需求,而对中小型企业的特点把握不准、关注不够。应该看到,一方面,中小型企业是经济发展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部分,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也是吸纳工科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军,工程教育如何适应中小型企业的人才需求,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另一方面,行业企业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已从工程教育的“用户”逐渐步向工程教育的“参与者”转变,其中小型企业参加人才培养的意愿最强,达到91.4%,高于大型企业的80%。
二、改革措施
高校为了保证实践教学基地借助融通校企生三方需求的互联网信息平台,企业根据人才需求,将人才招聘环节提前到毕业实习前,发布实习岗位需求;学校依据能力培养目标审核岗位;学校与实习单位共同制定企业实践教学计划,共同选拔实习生;由学生与实习单位双向选择,确定实习岗位;校企生签订三方实习协议。
(一)基于“互联网+”的集中型实践教学班
若同一企业的实习学生数达到15人以上,我们就会组建跨专业的集中型“实践教学班”。该班来自不同的专业,但依然会选出班长、团支书和文体委员等班干部,他们会协助驻企教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在长达3-5个月的实习中,实习的核心内容是“轮岗认知+项目设计(岗位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真题真做”,这实现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就业“三位一体”。集中型实践教学班的优势与特点:一是实习计划由校企双方共同商定和实施,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律;二是契合企业与学生需求;三是打破了专业组班,降低了学校企业学生互动成本;四是由学校统一组织,能确保实习效果,有效缩短学生的社会适应期;五是校企双导师,毕业设计(论文)真题真做,确保实习质量;六是弥补了学校实训场地、条件和师资的不足。
(二)基于“互联网+实习”的分散型实践教学班
以往,学生分散实习模式往往会陷入“学校管不上、企业不便管、实习放羊”的困境。对此,我们借助“互联网+实习”社会实践平台的社交功能,突破时间、地域限制,促使学校、企业成为双元培养责任主体,形成企业按需要推介崗位、学校按能力审核岗位、企业学生双向选择的职责清晰、互动有序、运行有效的实习组织体系,解决了目前分散实习岗位无保证、实习过程管理难的问题。图2是基于“互联网+实习”平台的分散实习管理与质量评价流程。
基于“互联网+实习”的实践教学班组织模式有以下成效。首先,实现了实习检查“常态化”。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借助移动互联网和手机APP教师就可每周定时查看每个学生的项目进程汇报和周记;实践教学班的班长或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信息的方式随时与每位学生联系。其次,做到了情况反馈“及时化”。教师通过每周查看项目进程汇报和周记、每月汇总异常情况,能及时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次,实现了效率管理“数据化”。基于学生的数据有换岗率、周记提交率与点赞率、实习单位就业率等;企业相关数据包括岗位指导、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实习待遇等。
三、成效与社会反响
我们以企业(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服务学生为中心,消除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信息不对称,从新建本科院校的实际出发,设计了实习的核心内容:“轮岗认知+项目设计(岗位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真题真做”,实现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就业”为一体的“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模式,将毕业实习提升为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重构了应用型人才的实习生态系统。
在过去1年的教学实践中,实践教学班共组建12个,惠及16个专业共计320多名学生,受益学生占当年本科毕业生的8%,实践教学班在实习企业就业的学生约占一半。图3是学生对实习企业满意度统计图。根据学校与企业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2016届受益学的学生超过900人,占当年本科毕业生的22.5%。
企业在实施实践教学班之后获益匪浅,不仅通过学生毕业设计从中获得智力支持,而且招聘到了心仪的人才,很多企业纷纷到我院设立奖助学金,共建实训基地。图4是实习企业对我校学生的满意度统计。目前,共有5家企业表达了设立奖助学金的意向,已设立奖助学金4项;共有4家企业计划将与我院共建实训基地,现已建成实训基地2个。
近年来,我校“实践教学班”、“互联网+实习”和“卓越班”的企业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教育报》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努力培养卓越人才 ——湖南工学院“三重一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纪实》为题专题报道了该模式的成功经验与做法;《湖南日报》对我校企业实习模式的改革进行了专访;《三湘都市报》报道了我校的“泛华保险实践教学班”;湖南省教学厅官方网站2次报道了我校产教深度融合,共同培养卓越工科人才的事例;衡阳电视台对项目实施进行了跟踪报道,分3个阶段报道了项目实施进展;《衡阳日报》2次报道了我校“实践教学班”的成功经验。
四、结束语
新建本科院校在加强工程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必须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仅要有面向技能培养的实习实训,更需要一定的创新实践。这就需要产教合作育人超越职业技能实习实训的层面,打造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升级版。此外,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就业”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需要打破学校内部教学、团学、就业等的工作条块分割,形成“大教学”的局面,这样才能构建全新的实习生态系统。
[ 参 考 文 献 ]
[1] 孔爱峰.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三个“关键词”[N].光明日报,2010-05-13(07).
[2] 牟延林.新建本科院校怎样实现“二次转型”[N].中国教育报,2013-07-19(06).
[3] 周飞,储召生,俞路石,俞水.一所地方高校的转型突围[N].中国教育报,2014-04-16(01).
[4] 王玉丰.中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兴起、困境与出路[J].高等教育研究,2011(1):53-60.
[5] 诸葛亚寒, 谢婷婷, 杨雨晨.二三本学生实习难翻“歧视墙”[N].中国青年报,2015-02-16(09).
[6] 张应强,蒋华林.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14(6):1-8,112.
[7] 萬玉凤,代欣彤.互联网“搞定”大学生实习难[N].中国教育报,2015-03-21(02).
[8]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2014年度)——面向工业界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9] 李如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效性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J].高教论坛,2015(8):85-88,91.
[责任编辑:陈 明]
[摘 要]新建本科院校在加强工程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必须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仅需要有面向技能培养的实习实训,更需要有一定的创新实践。这就需要产教合作育人超越职业技能实习实训的层面,打造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升级版。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就业”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需要打破学校内部教学、团学、就业等工作条块分割,形成“大教学”的局面,构建全新的实习生态系统。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互联网+;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144-03
1999年以来,我国新建了一大批本科院校。这些院校大多由高职高专学校升格或合并组建而成,且大部分位于省会以外的地级城市,甚至部分高校设在县市。[1][2]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均明确了建设应用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均在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但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存在自身服务社会的能力弱,学校内部教学、团学、就业等工作条块分割明显,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就业环节脱节等不利因素,整体推进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学生企业实践培养目标很难实现,尤其是与业界合作举办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等深层次方面的进展缓慢,产学研合作教育学生的受益面较小,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3][4]
我校利用2012年开始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契机,积极探索和实践基于“互联网+”的多方共赢企业实践教学生态圈,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现状分析
(一)新建本科院校企业实习的现实困境
近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二三本学生实习难翻“歧视墙”》的文章,作者直面当前现实:面对985、211等高校学生的“有形”竞争和对二三本院校的“无形”歧视,想找一个实习岗位“难”,想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更是“难上加难”。[5]
高职院校基于岗位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订单式”培养、“定向式”培养、“校中厂”、“厂中校”、“教学工厂”及“生产性教学”等模式,因与企业人才需求紧密结合,因此推行得较好。老牌学术型本科院校因科技服务能力强,产学研合作育人也较容易实施。新建本科院校一般地处偏远、科技服务能力弱,因而处于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夹心层”。[6]新建本科院校尽管普遍确立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高度重视企业实践教学,但仍存在“三少”与“三难”的问题[7]:“三少”是指合作企业少、匹配岗位少、投入经费少;“三难”则是指学生管理难、教师指导难以及实习评价难。企业需求和学校供给信息不对称,高校缺少引入企业实践的渠道,专业实习与岗位需求不匹配是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的三大障碍。因此,破解实习难的困境须有新理念和新方法。
(二)企业对企业实践教学的期望
2015年发布的《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2014年度)》显示[8],大型企业对工科毕业生的评价相对较高,中小企业相对较低。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传统上瞄准大型企业,关注大型企业的需求,而对中小型企业的特点把握不准、关注不够。应该看到,一方面,中小型企业是经济发展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部分,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也是吸纳工科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军,工程教育如何适应中小型企业的人才需求,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另一方面,行业企业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已从工程教育的“用户”逐渐步向工程教育的“参与者”转变,其中小型企业参加人才培养的意愿最强,达到91.4%,高于大型企业的80%。
二、改革措施
高校为了保证实践教学基地借助融通校企生三方需求的互联网信息平台,企业根据人才需求,将人才招聘环节提前到毕业实习前,发布实习岗位需求;学校依据能力培养目标审核岗位;学校与实习单位共同制定企业实践教学计划,共同选拔实习生;由学生与实习单位双向选择,确定实习岗位;校企生签订三方实习协议。
(一)基于“互联网+”的集中型实践教学班
若同一企业的实习学生数达到15人以上,我们就会组建跨专业的集中型“实践教学班”。该班来自不同的专业,但依然会选出班长、团支书和文体委员等班干部,他们会协助驻企教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在长达3-5个月的实习中,实习的核心内容是“轮岗认知+项目设计(岗位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真题真做”,这实现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就业“三位一体”。集中型实践教学班的优势与特点:一是实习计划由校企双方共同商定和实施,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律;二是契合企业与学生需求;三是打破了专业组班,降低了学校企业学生互动成本;四是由学校统一组织,能确保实习效果,有效缩短学生的社会适应期;五是校企双导师,毕业设计(论文)真题真做,确保实习质量;六是弥补了学校实训场地、条件和师资的不足。
(二)基于“互联网+实习”的分散型实践教学班
以往,学生分散实习模式往往会陷入“学校管不上、企业不便管、实习放羊”的困境。对此,我们借助“互联网+实习”社会实践平台的社交功能,突破时间、地域限制,促使学校、企业成为双元培养责任主体,形成企业按需要推介崗位、学校按能力审核岗位、企业学生双向选择的职责清晰、互动有序、运行有效的实习组织体系,解决了目前分散实习岗位无保证、实习过程管理难的问题。图2是基于“互联网+实习”平台的分散实习管理与质量评价流程。
基于“互联网+实习”的实践教学班组织模式有以下成效。首先,实现了实习检查“常态化”。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借助移动互联网和手机APP教师就可每周定时查看每个学生的项目进程汇报和周记;实践教学班的班长或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信息的方式随时与每位学生联系。其次,做到了情况反馈“及时化”。教师通过每周查看项目进程汇报和周记、每月汇总异常情况,能及时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次,实现了效率管理“数据化”。基于学生的数据有换岗率、周记提交率与点赞率、实习单位就业率等;企业相关数据包括岗位指导、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实习待遇等。
三、成效与社会反响
我们以企业(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服务学生为中心,消除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信息不对称,从新建本科院校的实际出发,设计了实习的核心内容:“轮岗认知+项目设计(岗位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真题真做”,实现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就业”为一体的“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模式,将毕业实习提升为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重构了应用型人才的实习生态系统。
在过去1年的教学实践中,实践教学班共组建12个,惠及16个专业共计320多名学生,受益学生占当年本科毕业生的8%,实践教学班在实习企业就业的学生约占一半。图3是学生对实习企业满意度统计图。根据学校与企业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2016届受益学的学生超过900人,占当年本科毕业生的22.5%。
企业在实施实践教学班之后获益匪浅,不仅通过学生毕业设计从中获得智力支持,而且招聘到了心仪的人才,很多企业纷纷到我院设立奖助学金,共建实训基地。图4是实习企业对我校学生的满意度统计。目前,共有5家企业表达了设立奖助学金的意向,已设立奖助学金4项;共有4家企业计划将与我院共建实训基地,现已建成实训基地2个。
近年来,我校“实践教学班”、“互联网+实习”和“卓越班”的企业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教育报》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努力培养卓越人才 ——湖南工学院“三重一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纪实》为题专题报道了该模式的成功经验与做法;《湖南日报》对我校企业实习模式的改革进行了专访;《三湘都市报》报道了我校的“泛华保险实践教学班”;湖南省教学厅官方网站2次报道了我校产教深度融合,共同培养卓越工科人才的事例;衡阳电视台对项目实施进行了跟踪报道,分3个阶段报道了项目实施进展;《衡阳日报》2次报道了我校“实践教学班”的成功经验。
四、结束语
新建本科院校在加强工程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必须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仅要有面向技能培养的实习实训,更需要一定的创新实践。这就需要产教合作育人超越职业技能实习实训的层面,打造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升级版。此外,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就业”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需要打破学校内部教学、团学、就业等的工作条块分割,形成“大教学”的局面,这样才能构建全新的实习生态系统。
[ 参 考 文 献 ]
[1] 孔爱峰.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三个“关键词”[N].光明日报,2010-05-13(07).
[2] 牟延林.新建本科院校怎样实现“二次转型”[N].中国教育报,2013-07-19(06).
[3] 周飞,储召生,俞路石,俞水.一所地方高校的转型突围[N].中国教育报,2014-04-16(01).
[4] 王玉丰.中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兴起、困境与出路[J].高等教育研究,2011(1):53-60.
[5] 诸葛亚寒, 谢婷婷, 杨雨晨.二三本学生实习难翻“歧视墙”[N].中国青年报,2015-02-16(09).
[6] 张应强,蒋华林.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14(6):1-8,112.
[7] 萬玉凤,代欣彤.互联网“搞定”大学生实习难[N].中国教育报,2015-03-21(02).
[8]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2014年度)——面向工业界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9] 李如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效性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J].高教论坛,2015(8):85-88,91.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