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 推动乡村振兴
[提 要]村支书是乡村振兴的执行者、实践者、带头人,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关键。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可以充分发挥村支书在乡村振兴中的推动作用。通过分析当前村支书队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村支书;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龚齐珍(1966—),女,中共南昌市委党校人文与科技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研究。(江西南昌 33003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因此,五级书记在乡村振兴中必须逐级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村支书是我党最基层党组织——村委会的党支部书记,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石。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充分调动起村支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发挥村支书在乡村振兴中的推动作用,使之更好地带领和引导党员群众抓好农业生产,搞好乡村建设,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带领农民致富,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一、村支书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村支书是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最基层的执行者
村支书是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最基层的执行者,是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挥员。为实现乡村振兴,党对“三农”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制定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最终还是要靠村支书带领村干部来贯彻执行。如果每个村支书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喊在口上、挂在墙上,而不是落在行动上,那么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再好,也只会成为一纸空文,乡村振兴也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村支书只有把各项政策落实下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真正使乡村振兴落到实处。
(二)村支书是乡村振兴的实践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总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乡村振兴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村支书不仅是乡村振兴的组织者、指挥者,更应成为乡村振兴的直接参与者、践行者,要扎扎实实压实责任,一步一个脚印,做好规划设计,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村支书只有带头实干真干,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带领两委班子把农民组织起来,投入到乡村振兴中去,才能发挥农民主体地位,调动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村支书要关注人民群众的所需、所想、所盼,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村支书是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领导干部。”在乡村,人民群众看的是村干部,而村干部看的是村支书,凡是要求群众和村干部做到的,村支书必须首先做到。因此,村支书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做好表率。这一优良传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尤其在当前我们已进入新时代,更应发挥村支书的带头作用。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无不得益于有一位带领村民一起发家致富的好支书,如: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的吴仁宝,陕西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的郭裕禄、郭占武,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鲁家村的朱仁斌,等等,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由穷村变为富村的奇迹。现在,袁家村、鲁家村的村支书正在带领自己的团队,紧紧依靠当地干部群众,探索一条发展品牌输出模式,辐射带动周边乡村一起致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
二、当前村支书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经过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特别是近几年来加大对村支书的选拔、培训、使用力度,我国村支书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大多数的村支书能力比较强,能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带领村民发展农业生产、建设美丽乡村,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从我国的总体情况来看,村支书队伍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大部分有文化、有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到城市去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因此,农村的村支书大都由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留守者来担任,有些村支书虽然在村里是德高望重的人,是做农业的一把好手,但由于他们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眼界不开阔,接受新鲜事物比较慢,思想不够解放,等等,这些因素制约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制约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
(二)奉献精神差、担当精神弱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只管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许多村的村集体经济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村集体“产业空”现象普遍存在。由于有些村支书长年在家务农,当村支书是兼职,村支书的工资待遇又低,他们一边要处理村务,一边还要种好自己家的责任田,否则会比外出打工的人的收入还少。因此,有时为村里做事都要讲报酬,奉献精神差。还有不少村支书在其位不谋其政,存在庸政懒政现象,甚至还有极少数村支书认为:少做事,少出事;不做事,不出事。担当负责的劲头不足,求稳怕变,当起“太平官”、“逍遥官”,导致乡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群众的困难迟迟得不到解决,意见很大。笔者从某省有关部门了解到,其2014年下拨的专项助农资金以及征地的青苗补助款,由于当地村干部的不作为,至今还没有拨付到农民手中。
(三)工作主动性不够、“等靠要”思想严重
为落实“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政策,国家各项专项惠农资金不断向基层农村倾斜,各种涉农惠农资金、扶贫款项都纷纷下拨。国家对农村出台这样的优惠政策其目的就是要解决好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短板”问题,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国家现代化中的“短腿”问题,“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然而,有些村支书如何发展乡村建设、壮大集体经济、解决农民致富等问题,不会积极主动想辦法去盘活集体资产或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或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来解决,而是在盼望上级给更多的资金政策帮忙解决,丢掉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样的做法严重滞后了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四)“蝇贪”屡禁不止、腐败现象时有发生
在我国广大农村,一心为民,两袖清风的村支书大有人在,但也有少数村支书没有抵制住诱惑,党性不强,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如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满族乡曙光村原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于福祥大肆贪占公款,涉案金额达2亿多元。有资料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至十九大召开的五年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分和查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7.8万人。村支书“小官大贪”的腐败现象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雁过拔毛式、虚报冒领式、克扣侵占式、截留挪用式、吃拿卡要式、优亲厚友式、收受好处费式等五花八门。村支书的腐败现象严重损害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降低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造成恶劣影响,可谓是害人害己害国。
三、抓好村支书队伍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体现在各个方面,但首先体现在干部配备上要优先考虑,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因此,在乡村振兴中,抓好村支书队伍建设显十分重要得。支书强,则乡村兴、农业强、农民富。
(一)择优选配村支书
一是注重选拔“一懂两爱”的村支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就要求村支书必须不仅要懂农业,懂农村工作,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律、发展方式,懂风险、懂技术,懂市场行情和懂农民的心里需求。同时,还必须具有爱农村、爱农民的情怀,对农村要有感情,对农民要有爱心。光懂不爱,赢不了民心,干不好农村工作;光爱不懂,就可能会走很多弯路,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二是注重选拔德才兼备的村支书。古人云:“德不厚者不可使命”。选拔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切实把“德”的标准放在首位考虑,再大胆选拔那些阅历丰富、敢闯敢干、头脑灵活、协调能力强、业务知识专的能人当村支书。三是注重拓宽选人渠道。由于村支书政治待遇低,经济收入少,农村工作繁重,许多农村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当村支书,再加上农村党员基数小,很难找到合格的村支书人选。因此,我们必须开门迎才、广纳贤士,注重从企业老板、农业科技人员、涉农专业的大学生、致富能手、退休的乡村医生、教师等乡贤中选任。他们是难得的乡村人才,有地位、有才干、有文化、有品德、有声望,他们见识广、人脉多、资源丰富,可为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发挥重要作用。
(二)为村支书营造良好的干事环境
一是在政治上提拔。对在乡村振兴中表现非常优秀的村支书,可直接选拔担任乡镇街班子成员,或优先录用为乡镇机关公务员,让他们在更大的舞台上施展他们的才华。二是在精神上鼓励。树立“乡村振兴好支书”先进典型,并通过各种媒体进行系列宣传报道,增强他们的荣誉感、使命感,从而激励其他的村支书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同时要建立“容错机制”,对大胆改革创新的村支书予以支持和保护。三是物质上奖励。对乡村振兴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村支书可通过为其购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方式进行奖励,或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激发他们干事的热情,从而让村支书能放下思想负担,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加强村支书综合素质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基层干部离群众最近,群众看我们党,首先就看基层干部。基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支书处于农村工作的最前沿,直接面对人民群众,他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共产党人的形象,所以,村支书的党性修养、业务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当地群众的思想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关乎着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命运。为此,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建立自学制度。每个村支书都必须制定一套党的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并加以落实。学习内容主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三農”问题等,以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建立集中培训制度。充分利用各级党校、各类干部培训学院、农村各类教育培训基地、网络教育等资源,加强对村支书岗位素质培训、任职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等的集中培训。在培训内容上,可安排党的理论、农业经济发展、法律、乡村治理、农村电商、智慧农业、种养殖技术等实用课程,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不搞“一刀切”。在培训方式方法上,可采取课堂案例教学与实地参观学习考察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等,从多方面提高村支书的整体素质。三是促进“三课一会”常态化制度化。要坚决防止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通过建立这些制度,使村支书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提升,为群众作表率,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义利观、群众观,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敢担当、能作为、善管理,懂农业、能致富、会带富,充分发挥村支书在乡村振兴中作用。
(四)加强对村支书的监督管理
村支书的权力看似不大,但如果缺少有效的监督,也会滋生较为严重的腐败问题,在村民中造成很坏的影响。因此,加强村支书的监督管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对于“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一是要建立党务村务公开制度。按“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特例”的要求,做到党务村务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公开,同时,还要实行审批、审计和财务公开制度。通过党务村务公开,使村民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让村支书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给村民一个明白,让支书一身清白。二是规范村支书的权力。村支书在重大事情上有决策权,但必须明确村支书决策重大事项的范围和程序,不搞一言堂和独断专行,决策必须建立在科学化民主化的基础上,重大事项必须经“两委”讨论后再行决定。三是完善村支书述职和民主评议制度,接受上级党组织的考核和党员、群众的评议。四是拓展村民理事会的功能。村民理事会的职责是组织本小组村民参与乡村振兴和本村公益事业,而对那些不作为、不担当或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乱作为的村支书建议可通过村民理事会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教育。五是建立村级巡察制度。为打通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使全面从严治党的压力和责任传导到乡村,就必须建立村级巡察制度。它可以从严从实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从而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厚植党的执政基础。
[责任编辑:熊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