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价值论
刘淼森
【摘 要】 商品的价值真的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吗?劳动价值论、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将价值定义为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別的人类劳动,如此,上述问题的答案就是肯定的。但本文讨论的商品的价值,更倾向于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即价值是价格的决定因素。在物物交换或财物交换时,是什么决定了你的商品可以换到的财或物?是价值。那是什么决定了这里的价值?是财物持有者的心理。将梳子卖给和尚的故事、一些违法者的保健营销套路、土地与毒品的暴利,等等。心理价值论可以解释一切善恶、美丑的个体经济现象。并且,该理论认为劳动不再是商品价值的决定性因素。那它在经济生活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在此,作者必须实诚地指出:对于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的理解,个人存在着一知半解。因此,心理价值论不是对劳动价值论的批判与否定,它只是对后者的补充,是一种帮助促进个体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与思路。
【关键词】 消费者的渴求度 心理价值论 资本 劳动
某天看连续剧,其中一段剧情引起了作者的深思。“一位少年家贫,决定外出闯荡。历经多年的艰苦奋斗之后,他终于功成名就,随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返乡之后,他发现曾经与其玩耍欢笑的青梅竹马A已去世,只留下了一支金簪子,被她的叔叔叔母保管。少年悲痛万分,花重金买下了这支金簪子,然后带着他的父母离开了故乡。”作者思考:为什么这位少年要花重金买下那支金簪子呢?大概是因为这支金簪子是A留下的,代表着他们一段美好的回忆吧!以超过市场价许多的金钱来购买某一种商品,这段描述虽然来自于连续剧,但在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究竟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作者认为这是因为购买者对该商品有强烈占有愿望。商品的价值由财物持有者产生于心理博弈的最后的心理妥协决定,这就是心理价值论。其的第一个有力论据即人的经济活动是意识支配下的行为。具体的表现之一为:在交易没有成功前,商品的价值是不确定的,例如砍价行为、坐地起价、囤积居奇、垄断售卖等。但是,天下之人皆愚乎?为了实现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希望财物之间的交换者可以宽容与体谅,对于上述措施慎用。
为什么世界货币、区域货币、比特币、Q币等的发展规模、地位会不同?为什么人民币在中国大受欢迎却可能被嫌弃于南美洲的一些原始村落?因为从根本上来讲,人们并不想得到货币,而是渴望借助货币的一般等价物功能得到其它商品或服务。在经济发展与人们需求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如果继续秉持物物交换的原则,那么消费者为得到自己需要的商品或服务,不仅交易不便而且可能需要进行多次交易,这是相当不明智的行为。因此,一般等价物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但如果仔细思考,我们会发现货币本质上也可视作商品。对比民国的法币与当代中国的人民币,政府的信用是影响人们对货币价值判断的重要因素。因而,心理价值论认为,价格是一个多余的词汇。如果为了突出表达货币与商品的交易,我们可以保留价格这个词汇,但其实价值即可表述一切交易行为。
网上查阅资料之后,作者明白了软中华比硬中华贵的主要原因为软中华烟丝炒制工艺更特别,让消费者体验了更加醇厚绵长的感觉。根据劳动价值论,价值决定价格,烟丝炒制工艺的改善是软中华价格胜于硬中华的根本原因。但是我们细想,不正是因为消费者更喜欢醇厚绵长的感觉才让烟丝炒制工艺的改善有意义吗?如果消费者更喜欢硬中华带来的感觉,那么凝结在软中华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提高就是画蛇添足、毫无意义;而也正是因为消费者喜欢这种感觉,软中华的所有者在与其的购买者的心理博弈中才有更多筹码,软中华的交换才能给其所有者带来更多价值。由生活转移到理论,对于某些经济规律例如博傻理论、格雷欣法则、消费者剩余、价格歧视等的解释,心理价值论似乎也拥有一定能力。继续提供论据。纪录片《自然传奇》有这样一段描述——令人悲哀的是,在亚洲,人们重金抢购花豹的胡须,认为其有药用价值,从而导致捕猎者偷盗这种美丽的生灵。如果用劳动价值论来解释上述经济现象,那么在解释下述经济现象时其将陷入窘境。“1313年天主教会开始在欧洲兜售赎罪券,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运动后,其的销售停止。”是什么从根本上赋予了赎罪券价值呢?是供求关系吗?不是。是人类劳动吗?不是。是当时人类的价值观。
实践与运用:
遏制色情行业的发展对于中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不减弱消费者对色情的消费欲望而只去抵制生产者恐怕效果不佳。因此,抵制色情行业发展应从消费者和生产者两方面入手。并且,消费者为主要。没有消费者的渴求愿望,色情商品就没有价值。消费者措施:社会宣传教育、国家严打严查、合理发展性机器人、国办性体验店等。
(后)
经济学家配第在其经济著作选集中提出:“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虽然他没有明确提出“生产要素二元论”,但实际上已开生产要素理论研究之先河。在此之后,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又将资本列为生产要素之一,并在他的代表作《国富论》中提出“无论在什么社会,商品的价格归根结底都分解成为这三个部分(即劳动、资本和土地)”,形成了“生产要素三元论”。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学者徐寿波提出六种资源,即人力、财力、物力、运力、自然力和时力,被称为“生产要素六元论”。还有一些学者将信息归为第六要素,认为劳动、土地、资本、组织、技术、信息为生产的六要素。
阅读上面的这段话不禁令作者感到困惑:如果生产要素理论不断发展,那么生产要素是否会一直增多呢?以致有一天成百上千。或许是的,但如此发展下去的理论未免太过繁杂。社会需要能切实指导实践的理论,而我们需要新的思考。纵观大千世界,我们会发现生产形形色色的商品无非仅需两样东西:资本与劳动。所谓资本,即参与生产的实体积木。例如土地、种子、水源、化肥是生产玉米的资本;玉米、磨面机是生产玉米面的资本;等。所谓劳动,即使生产中的实体积木合作转化为商品的能力。例如农民在田里辛勤劳作;织工将棉纱纺织成布料;等。下面让我们设想一例,以对本文观点下的资本与劳动有更深了解。
“2002年三月,海外留学生甲学成归国。五月,他应聘进入了中国东部地区一家规模较大的纺织厂。随后,他向其舅舅即纺织厂长上《发展计划书》,主要观点为:一,更换部分设备,以机器代人,并等条件成熟后裁撤一切不必要的员工,以尽可能缩减成本;二,将纺织厂织工薪酬方式由计时工资变为计件工资,并采取多种方式奖勤罚懒,以达到最大化生产的目的;三,引进相关技术人才,小幅发展优质产品;四,介绍了公司制与股份制。”在此设想中,甲为什么要建议以机器代人?因为织工可做的某些工作机器亦可做,在该过程中,机器可被视为产品生产的资本,亦可被视为产品生产的劳动提供者;为什么要转变员工的薪酬方式?因为这是一种组织的改善,非此不足以得到最大化生产所需的劳动;为什么要引进相关技术人才?因为这是技术和信息,生产优质产品所需的劳动所需这些。为什么要思考应用公司制和股份制?因为此可帮助纺织厂获取更多资金,进而提供更多更有效的资本与劳动以扩大纺织品生产,在市场需求较为平稳的情况下,这意味着更多交换。
资本与劳动对于生产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借助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来理解,前者是第一性的,后者是第二性的。因此,一个农民必须先有土地、种子、农具,然后付出劳动才可以获得粮食;一个织工必须先有丝线、纺纱机,然后付出劳动才可以获得布料;一个裁缝必须先有布料、染料、针线,然后付出劳动才可以获得衣服;等。谚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正是述说此理。但是,如果仅有资本而无劳动,人类将永远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穴居野处。如此,资本与劳动在生产中似乎又为永久合作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怎会有谁更重要一说。何为正确?我们需要继续思考。的确,虽然资本与劳动在生产中是永久合作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但资本终究重要于劳动,这虽然不会体现在生产过程中,但却总会体现于资本拥有者与劳动拥有者的心理博弈中。
大自然是最富有最慷慨最值得我们去无比敬畏与感谢的资本拥有者,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下,虽然我们人类一直都在使用大自然的资本来创造价值以满足我们的需要,但它从无怨言。而人,纵观历史,即使在与资本家合作,无产者通常也会付出惨痛的代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为商品生产所提供的劳动正在逐渐被机器所取代。因而,在商品生产的过程中,人的劳动的地位正在下降。虽然有某些岗位仍在彰显人的劳动的非凡价值,但这终究无法阻挡生产机械化与智能化的步伐。未来,亲爱的大多数,该如何将我们的幸福生活延续?作者认为,无产者的有产化是最好的方法,即无产者也有拥有一定的资本。用大局观与长远观的角度看,这在经济上便是集体经济与国有经济的发展,在政治上便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共产主义制度的体现。因此,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符合我们大多数的根本利益。但是,因为相信,人民将他们微薄且仅有的资本交给了国家,这些付出不应该被用在行业分配特殊化、喂养政府中的腐败者和蛀虫等错误的地方。这就需要改革永远在路上、反腐永远在路上,社会主义政府永远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实践与运用
1.不认为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决定性因素,而是生产商品的两大要素之一。在某些时候,这个观点似乎可提供解决问题的另一种思路。在该观点下,人不再是唯一的劳动提供者,机器、动物、工具等亦可提供劳动,并且在某些工作中其重要性相比于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本质似乎就为劳动的进步,“非此劳动不足以进行A商品的生产、B劳动比C劳动对于A商品的生产更划算”似乎就是人类追求劳动进步的形象写照。
但是,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的进步,这个曾经将人类从繁重工作中解放出来的“功臣”却在新时代给人们带来了类似担忧——未来,我还会有工作吗?作者认为,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但大家应从乐观的角度思考并大可不必焦虑。因为,一,商品的生产、经济的运行总是需要劳动,用其它来代替人类劳动,我们不仅生活富足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科学、艺术、运动、学习、思考、休闲等自己喜欢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二,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是大部分资本的共同拥有者。因此,在社会价值的分配活动中,我们享有更多更公平的权益。未来,随着社会主义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我们、大多数这个群体的利益将得到更好的巩固与发展。
土地流转,将小块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机械化生产,这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经济模式。但是,如何更好使土地經营模式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这也是需要我们社会主义者思考的问题。作者对此的构思已初具规模,但我们行为做事应慎之又慎,希望大家小心借鉴并不断改进。“或许,我国的土地经营也可借鉴实行‘店长制。店长制,即361°、迈克、乔丹等品牌的一些线下专卖店实行的制度,已发展相对成熟。”包括土地,在经济生活的所有方面国家亦可如此把握核心:兼顾效率与公平,国家应努力成为资本拥有者,而公民个人只能是劳动提供者。
2.结果控制的思想,对于我们企业的发展可有所帮助。我们企业的财富生产,除去最终的资本与劳动,没有什么是不可或缺的。这意味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舍弃所有要价相对昂贵的所有方,例如普通工人、信息拥有者、技术拥有者、上游企业等。没有条件时寻求创造条件,即为企业创新的目标之一。商品的价值,取决于买卖双方的心理妥协。这意味着,如果没有交换欲望,企业需要创造欲望或者在某些时刻放弃生产。例如,有时大放厥词的广告或者光鲜艳丽的明星代言是必要的、为社会舆论发展向要价昂贵的所有方暂时妥协是可以的、为构建企业精神与良好社会形象而长期努力是需要的、在经济危机或者特殊政治情况下放弃生产保存实力是明智的,等。
3.炎炎烈日下,工人在建筑工地付出。或许他的是工作简单的,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商品与服务的生产需要资本或劳动,当没有足够条件时,它们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纵使我们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满腹经纶,需要付出这种劳动,与建筑工人相比又有何优势呢?读书与劳动的关系,从生产的角度看,读书是我们获得某些劳动能力的源泉,但有时劳动的唯一性决定了读书对我们的帮助是及其有限的。而创造社会价值的活动,如果我们既不是资本的拥有者也没有付出劳动,换言之,对此没有贡献,那便没有分享其结果的理由。如此,我们应该明白,当以功利思维为导向读书时,读书只是手段,获得劳动能力才是目的。社会在快速发展,如何延续自己的幸福生活,作者认为有三个稳妥性由高到低的方法:占有资本、努力使自己的劳动能力一直符合生产的需要、为自己的能力寻找发挥的平台。
【参考文献】
人教版高中政治《经济生活》,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