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国产青春类电影探析

    葛芳辛

    电影《闪光少女》是近年来国产青春类题材电影中少有的专注于真实青春故事的电影,在阵容相对简陋的条件下,获得观众与电影节评委从内容到叙事再到表现方法等方面的诸多肯定。影片讲述了一群热血少年简单却又不平凡地坚定维护梦想的故事。我国青春类题材电影近年来呈现井喷之势,无论是早些年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还是后来的《匆匆那年》《左耳》以及《谁的青春不迷茫》等,这些青春片的真实性且不予评价,与观众生活经验撕裂断层却显而易见。曾经红极一时的“家破人亡”式疼痛青春,诚然能够刺痛观影者的神经,却显然不足以引起观影共鸣,在一定程度上说,这样的青春片名不符实。而且在内容上,这些所谓的“青春电影”中讲述的故事大多与少年们热血向上的生活无关,更有甚者传播出扭曲的价值观。尤其是在电影行业资本介入力度大大加强的现在,许多青春电影好比是编剧配药,加上诸如车祸、癌症、跳楼等痛点便能够拼凑而成,缺乏足够的诚意与创意,水平停滞不前,为观影青少年们带来扭曲的价值观。[1]

    电影《闪光少女》无论是故事框架、叙事结构还是故事主题等都与近来流行的疼痛青春不同。编剧根据自身经历将故事发生地点定于一所主修音乐的艺术高中,通过高二热血冲动多血质少女陈惊的暗恋展开,逐渐扩大至学校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派系之间的争斗,在体现众位主角热血青春的过程中,也在事实上展现了这样一群高中生对于传统文化衰落的努力呐喊,其主题足以引起社会关注。姑且不论故事的真实性,戏剧原本就是数倍夸张于生活的艺术,只论影片中所传达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与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思考,就是疼痛青春电影远远不及的。影片亮点主要有三:一是在叙事结构上打破了以往青春类电影插叙或倒叙的怀旧风格,着眼于当下,讲述少男少女们的当下生活;二是大量运用二次元文化与古风文化,将二者与传统民乐相结合,使电影内容更加鲜活;第三个亮点即为本片中应用娴熟得当,能够在观影过程中勾起观众深度情感共鸣的电影配乐。[2]诚然,电影在古风与二次元文化的应用以及人物性格体验上有时稍感生硬,但是总体瑕不掩瑜,仍旧为探寻当代青年乐队励志之路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本文将结合传统文化碰撞、社会形态融合以及内容更新合流三个方面,从电影出发,分析当代青年乐队励志之路。

    一、 碰撞传统——从独立到融入

    电影《闪光少女》之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当代青年乐队,不仅仅是其中民乐乐队或是西洋乐乐队的某种特质,而是这部电影所要表达出的青年人追逐青春与梦想的气质与当代青年乐队实现了精神统一。新事物的诞生总会不同于传统,但是也绝少横空出世,只有在传统中脱胎换骨才会在传统中获得前进的动力,这也绝对不等同于与传统完全划清界限。[3]艺术中学里面每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都将会是社会的婴儿,他们拥有一切勇敢的探险者特质,每一个人都想打破传统,西洋乐系的同学想成为世界大家,民乐系同学希望民乐从自己手中发扬光大。502宿舍的姑娘们想要让古风与二次元变成一整个世界,这些与传统不同的梦想是当代青年乐队的社会理想,即使对现状有诸多不满,与传统格格不入,最终还是需要在传统中寻找改变的突破点,这是影片想要表达的青春,或许伴随疼痛,因为有理想却并不会惨痛。这里的每一个同学终将会带着自己的梦想融入传统,然后将旧传统变成新的传统,就像中国的流行音乐,总有那么几个敢吃螃蟹的人,所以现在我们也拥有了历经多年的流行音乐传统。[4]

    从青春类电影甚至国产电影的发展维度来说,国产电影在第四代第五代导演达到辉煌时,也大多沉迷于我国传统文化,在受到美国商业大片、欧洲日韩情感小清新类电影影响之下又有许多人急转向临摹,却始终无法超越。究其原因,前者是沉迷于文化自豪感而无法突破文化传统,后者是沉迷于前人辉煌无法跳出模式传统,而《闪光少女》虽然在某些语言表达与细节处剧情设置上略显幼稚,却敢于跳出傳统模式,敢于运用二次元、古风等非主流文化——这完全可以成为青年乐队发展过程中的借鉴,仔细研磨耐心等待才能够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举例来说,校园民谣风靡之时,哪一个大学不曾组过几个乐队,故步自封者多数已经消亡,积极融入传统者将要或已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传统。[5]从影片故事本身来说,传统的民乐与古风和二次元文化的碰撞产生了让人耳目一新的2.5次元乐队[6],让原本与大众割裂的二次元与古风通过传统文化进入人群。其实,无论是在影片中或是生活中,二次元文化即使不会完全独立于主流传统文化,其主力也与大众传统相去甚远,正如影片末尾音乐会上母亲指着看台上的cosplay人群对孩子说希望你以后不会这样,二次元人群的割裂有目共睹,这需要双方在传统文化与新型文化中间寻找合适的平衡点,融入传统并创造传统。这也为乐队的发展带来启示,当代青年乐队风华正茂的朝气固然为人艳羡,但也需要与传统融合,并非是投降派的妥协,而是通过丰富自身获得细水长流的发展。

    二、 生存空间——从桃源到人间

    事实上,没有一种特殊文化群能够独立于社会得以延展生存。即使是门阀要求甚高如魏晋风度,也是在社会大环境追捧下形成的小团体活动。正如影片中民间乐器生存于器乐鄙视链下游面临被叫停消亡的危险,能力强大如同NPC的“千指”也只能想尽办法获取社会关注,实现曲线救国。这正与当下青年乐队发展不谋而合。在当代,青年们为了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而组建的乐队在一开始是属于乌托邦式的存在,人们通过这样一个小天地的构建筛选出与自己冲突的想法,这样的做法足以怡情养性,却不足以使乐队作为一种艺术团体生存下来。乐队的生存空间不可能永远局限在乌托邦内,毕竟得不到普及的魏晋风度已经消亡,独立于社会之外的小众乐队也无法强求大众主动保护。乐队在大众之间的生存与荣耀,来自不同程度上对社会的妥协。所谓妥协,不是丢掉本质任由社会打扮,而是隐藏棱角更加壮大自己。以备受网友讨论的二次元文化为例,前些年许多二次元文化痴迷者将自己放在一个小圈子内,使得二次元文化更加不为大众理解,甚至于与社会割裂。近年来,各类漫展等二次元文化的普及使得社会上对这一人群的认知逐渐正常化。[7]我们的传统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也只是生活在小众空间里,伴随着礼乐的普及走向社会,才得以长久的保存。影片中生存几乎无以为继的中式器乐不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被动地位而得不到大众重视吗?由此可见,当代青年乐队若想在社会上形成更加强大的影响力,应当打破原本的小圈子,进一步融入社会,形成独特的文化现象,成为现代社会文化的独特色彩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影片中,对人物追求梦想的内因做了模糊处理,学生们对乐器的狂热有时令人摸不着头脑,我们并不清楚各位主角对乐器或二次元古风文化的爱都是从何而起,观影者只是见证他们向着那些在我们看到的时候已经爱上的乐器与文化顶礼膜拜,这或许是编剧的逻辑漏洞,又或许这是故意留白,原本少年便应当如此,只是心里有了热爱,便要一直向前奔跑。我们在中学时代发愤图强的时候大多数人也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都是依照着自己长久以来积攒下的惯性前进。其实,无论是民乐还是西洋乐,无论是2.5次元乐队还是交响乐团,无论是影片中的传统现代之争还是现实中的理想现实之争,假如大家都在闭门造车,久而久之出门怎能合辙。艺术的意义在于创造者与欣赏者之间的心理共鸣,因此长久的闭门造车不但不利于水平的提高,极易使创作者钻入牛角尖。即使是孤高自赏不与世俗合流如同电影中的502宿舍诸人,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在B站上借由“千指”的影响力得到赞赏。当代青年乐队几乎可以代表所有敢于打破常规的开创者,然而即使是打破常规长出新苗,也要为这新事物寻找扎根的土地,与现实互相融合并最终成为新的社会现实。

    三、 内涵发展——从偏锋到包容

    青春类电影在处理结局时往往会用力过猛或处理无力。在多数情况下,17岁左右的少年们是不会在现状之下将整个世界改变太多,也承受不起许多青春类电影中的生命凋零。诚然大团圆式的结局是影视作品常用的手段,但是对于少年时代对这个世界存在诸多不满的少年来说,与整个世界和解是一个人拥有足够的生活阅历与智慧之后必然走向的结局。剑走偏锋式的剧情处理或许能够得一时之快,最终往往无法收场。无论是从电影《闪光少女》本身的结局处理方式还是影片中人物性格与命运的最终走向来说,都体现了在乐队文化中从喧嚣和剑走偏锋走向包容的过程。我国初有摇滚乐时,形式相对单调,内容也并不突出,虽然在短时间内抓住大众眼球却也在短时间内淡出大众视野,近年来rei摇滚乐带着更加丰富的内容与形式卷土重来,隐隐有复兴之势。《闪光少女》也并没有将民乐西洋乐两大派系之争达到不可收拾地步,而是巧妙安排了民乐演奏场上西洋乐器的发声,足见内容上的剑走偏锋与一山不容二虎等等已经逐渐转化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

    近年来,有不少电影都会讨论怎样做到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和谐共存的问题,譬如前些年张艺谋导演作品《千里走单骑》中涉及到的傩面具与地方傩文化的衰落,以及电影《百鸟朝凤》中近乎悲壮地发出对传统文化的呐喊。但是,在认识到这一现象之余,很少有人会认真思考这背后的解决方法,或者说,由于这个命题过于宏大,已经远远不是一个电影创作者能够合理想象出的了。电影《闪光少女》多数矛盾冲突起源于同校的民乐与西洋乐之间的冲突,诚然最后给出的所谓“中西结合”的结局显得有些幼稚,却足以体现出如今乐队文化已经从早年小集体形式的小众活动逐渐转变为融入大众。摇滚乐队是我国当代青年乐队的典型之一,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盛行校园乐队时也算风靡一时,那时的摇滚自谓阳春白雪,早一代的摇滚教父们风华正茂的时候想到的都是成为纯粹的摇滚音乐人。时移世易,旧的思潮会随着时代被新思潮代替,摇滚也逐渐走下神坛,逐渐融入当今的流行乐坛,与其余众多音乐风格相融合。[8]就像《闪光少女》中的2.5次元乐队一样,从原本单纯的传统乐器,一点点与当下流行的二次元文化、古风文化等相融合,一方面打破了传统音乐给人的刻板印象,为其注入新的生機与活力,另一方面也通过二次元、古风等表现形式为传统音乐带来更加年轻的受众。当代青年乐队也会在不断地更新与自我更新中获得更多认可。

    或许在电影《闪光少女》中,导演对于二次元、古风等现代元素与传统音乐的结合方式有些流于表面,甚至时常有牵强之感,但是,电影中所蕴含的在当代乐队文化精神中的包容更加令人振奋。2.5次元乐队,原本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不能够世事尽如人意的少年们独自开辟的乌托邦。当代青年乐队的发展也曾经历或必将经历这样的过程,就像2.5次元乐队的表演一样,或许会因为方法或形式不为世人理解,又或许永远不会为世人理解,但是少年时代的坚持将会是人这一生中最不会后悔的一笔财富。电影《闪光少女》不仅在题材与内容上超越了近期大量同质化的青春题材电影,实现了“青春片写青春”的最终目标,同时与二次元古风文化的大量接轨,使电影终于不再局限于资本和剧本的怪圈里,逐渐容纳文化的多元。就当代青年乐队来说,《闪光少女》中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定维护与新兴文化的勇于接受,是长期以来孤芳自赏的有些小众乐队需要及时学习的,音乐原本是动人的音符,一旦被局限,很容易变成一潭不再更新流动的死水。唯流水不腐,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与自我更新,才能够保持更加长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郑焕钊.从电影《闪光少女》看——青春片主流化的突围与困境[N].文艺报,2017-08-09(004).

    [2]袁云儿.反套路电影《闪光少女》很励志[N].北京日报,2017-07-14(015).

    [3]贾照强,孙晓伟.民乐+二次元的新奇组合[N].中国艺术报,2017-07-26(004).

    [4]鲍鲸鲸.闪光少女[J].当代电影,2017(8):201.

    [5]周慧.新世纪中国摇滚乐与青年审美文化发展分析[J].黄河之声,2014(15):37

    [6]周晓燕.文化视阈中的中国流行音乐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7]张源潮.新世纪以来大陆青春校园电影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5.

    [8]徐静瑶.大陆青春校园电影(2006-2015)意识形态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6.

相关文章!
  • 辽剧的母体

    【摘 要】辽剧的母体——盖州皮影戏,是中国皮影的重要支脉,起源于明代,在解放初期最为兴盛,盖州皮影戏的人物行当齐全,音乐、唱腔优美,唱词

  • “知觉力”与绘画构图的关系

    张月池摘要: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提出了“知觉力”。“知觉力”与“物理力”虽然都有“力”字,但是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一个是实际存在的物

  • 基于“智能+”时代下的住宅设计

    黄文泽?郭承龙摘 要: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通过市场分析和问卷调查,了解了现在人们对住宅智能化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