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太基敖包南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
刘宏庆+冯雷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太基敖包南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陆块北缘古生代增生带以及北缘毛登晚古生代增生带。古生代地层主要为二叠纪地层,大区上属华北地层,进一步细化为内蒙古草原地层区以及锡林浩特—磐石地层分区,通过总结十年来前人的工作成果,更深入的了解工作区地质构造特征以及查明不同的地质体与多金属矿化的成因联系。由于矿区主要是热液型脉状铜锌银矿床,通过基本查明详查区内热液型脉状铜锌银矿化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明确其成矿机制,为进一步的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矿区;地质特征;成矿机制
引言:矿区自然地理位置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坡的低山丘陵区。地形切割深度不大,山脉总体呈北东-南西向延伸。矿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小,6至8月份降水量最大。年蒸发量大于年降水量。矿区地震烈度为Ⅵ度。区内主要以畜牧业经济支柱,畜牧业比较发达,属于我国主要的牧区。勘查区内供电、供水条件设施较好,劳动力充足,区内交通十分便利。
1.地质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太基敖包南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陆块北缘古生代增生带以及北缘毛登晚古生代增生带。勘查区位于朝克乌拉幅南部,区域地层主要由有二叠纪以及侏罗纪地层组成。二叠纪地层主要由碎屑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组成,侏罗纪地层主要由碎屑岩以及基性中性以及酸性火山岩组成。区内出露晚侏罗世花岗斑岩为区域主要的岩浆岩,大多分布在气象站牧场以及邻近地区,东部乌兰淖尔、乌拉格德音乌拉地区零星分布,岩体野外产状为团块状,出露深度较浅,以及少量以岩株、岩脉产出,伸展方向不明显。断裂构造为区域主要构造,其形成时期为华力西晚期和燕山期。华力西晚期区内形成了以EN、EEN向为主的正断层,个别断层形成了次一级的小断裂。华力西晚期产生少数断层在中生代盖层中也有分布[1]。燕山期早中期,区内发育大量的北东和北东东走向的冲断层和正断层以及北西走向的平推断层,新的断裂构造叠加在了华力西晚期古老断裂上。矿区地层局部有零星火山碎屑岩出露,主要为燕山期花岗斑岩侵入体,脉岩罕见。燕山早期肉红色花岗斑岩为矿区内主要出露的岩浆岩。矿区断裂构造发育节理和断层。矿床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矿区内的构造控制,矿化主要分布在断层对节理的改造形成的带状分布的裂隙中。
2.成矿条件
断裂构造在成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断裂构造活动制控制着岩浆的侵,矿体的形态和其储存位置同样也受断裂构造的影响;岩浆活动提供主要的成矿物质,因此它是成矿的前提和基础,丰富的成矿物质是成矿的关键因素;而地层特征主要为矿体的形成提供了适合于成矿所需的围岩,地层在矿体的隔挡层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样在矿体在形成过程中的运输、富集和储存定位。内各类构造之间相互影响或叠加复合,对矿床定位起了决定性作用。因此,矿田内矿床的所处部位也比较复杂。矿田两期成矿作用所形成的地质环境有差异。主要分布在矿田的东部和北部的第一期成矿作用主要与大规模火山塌陷及次火山岩侵位密切相关,使得矿体主要集中在西部的第二期成矿作用主要与区域性拉张、裂解及脉岩活动息息相关[2]。
3.矿床特征
3.1矿体地质特征
矿区内花岗班岩为主要的含矿岩石,矿体大多分布在花岗斑岩中。
矿区内构造裂隙或裂隙带对矿区内不同的金属矿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矿区内主裂隙走向呈北西方向,倾向为南西方向,矿体或矿化带也走向与裂隙面走向一致。矿体厚度变化系数较小,属于较稳定矿体。矿区同一矿体的矿石类型随着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其分带性比较明显。
3.2矿石质量
矿石矿物由一些简单金属矿物组成,主要有闪锌矿,黄铜矿和方铅矿,次要矿物有黄铁矿、针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由石英,长石,粘土矿物、绿泥石等组成。从基本分析及组合分析结果来看,矿区有用组分为铜和锌,其伴生有用组分为银,其余均未达到伴生指标,无有害组分。
3.3矿体围岩和夹石
矿体围岩除极个别发育在火山岩中外,大多数矿体都赋存在花岗斑岩中,由于裂隙或微裂隙影响矿化的分布,矿体边界与围岩分带不明显,有着逐渐过渡的趋势,另外在主要矿化蚀变带矿化分布比较散乱,因此矿体分支复合较为常见,造成厚度较大的矿体中含有的花岗斑岩夹石厚度也较大[3]。
4.成矿机制探讨
燕山期花岗斑岩大面积出露在矿区,少量火山岩产于矿区西部,表明花岗斑岩与围岩接触带位于矿区西部,另外在花岗斑岩发现含有多呈棱角状火山岩围岩碎块,这也表明花岗斑岩在花岗斑岩岩浆上升侵入过程中,在穹窿部位产生过隐爆作用,同时也表明花岗斑岩剥蚀深度位于地壳浅部,花岗岩斑岩边缘及顶部接触带位于矿区西部地区,岩浆热液积聚的场所也位于矿区西部地區,通过物化探异常及矿化分布规律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与这一点吻合。因此我们认为,岩浆活动对矿区及外围矿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岩浆活动为矿区及外围矿化提供了热动力条件,也在成矿物质的分异、运移、富集过程中的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成矿物质储存的空间为区域构造应力作用以及岩浆活动派生出的内外接触带构造裂隙。根据矿区矿体矿化特征,初步认为多金属矿化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张梅,翟裕生,沈存利,刘永慧,杨帅师,翟德高,要梅娟,王建平,王守光,高征西,张玲. 大兴安岭中南段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J].现代地质,2011,05:819-831.
[2]张义. 内蒙古莫若格钦银—铅—锌矿化区地质特征及矿化体定位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6.
[3]张梅. 大兴安岭中南段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