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高校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分析
汪伟
[摘 要]随着地方性高校基础建设的加快和办学层次以及办学水平的上升,提高地方性高校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刻不容缓。仔细分析地方性高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对提高地方性高校学生个人核心竞争力,凸显他们在人才市场上的优势,迎接社会发展给地方性大学生带来的挑战,实现地方性高校承担的培养以满足地方或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地方性高校 核心竞争力 构成要素 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5-0011-02
地方性高校是我国普通高校系列中除中央部委直属院校以外的、由地方政府教育部门主管的院校。它是按学校的行政隶属关系来划分的一般性普通本科院校,主要为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而服务,与地方经济社会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1]地方性高校学生与综合性大学的学生相比,需要具备独特的错位优势和符合社会需求的核心竞争力,他们作为地方性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社会人才资源的重要来源,不断面临着社会对他们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挑战,他们必须明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有哪些要素构成?各之间的关联度如何?如何提前培养和拥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和实际应用意义。
一、地方性高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理论基础
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价值链理论、钻石理论等。“价值链”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企业的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起创造价值作用的经济活动,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对于地方性高校的大学生,价值链管理的意义就是优化大学阶段的核心流程,提升自我的管理水平和效益。钻石理论由迈克尔·波特提出,其主要是指国家的财富主要取决于本国的生产率,揭示在某一区域的某一特定领域,影响生产率和生产率增长的各因素。钻石理论为研究地方性高校学生核心竞争力指明了方向,为分析模型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依据。可以从技术观、知识观和能力观三个方面以及从知识+资产+资源的层面分析地方性高校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义,建模与应用研究。核心竞争力就是强势能力加整合力,其本质上就是学习力,“价值性、延展性、异质性、过程性”为其一般特征。[2]在借助调查手段、设计调查表和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采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最终为确定地方性高校学生核心竞争力分析模型的构成要素奠定了基础。
二、地方性高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现状
综合性大学或者是办学层次比较高的高校,由于自身师资力量强大,办学条件较好,科研水平较高以及国家财政、政策方面的倾斜,这些学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具备核心竞争力,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很强。这些高校在很早以前就开始重视和研究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其本校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且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一些地方性高校在这方面相对滞后,除了专业设置比较粗糙、教学中软硬件投入和师资力量的不足外,还没有真正重视和采取具体的措施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这些高校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现状不容乐观,无论是在学生知识理论储备和动手能力方面都略显不足,继续深造(如考研、考博)人数相对较少,学生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就业压力逐年增加。
三、地方性高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评估指标
地方性高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是一个动态的工程,需要及时准确地给出评价。通过密切关注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各方面因素,以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对核心竞争力的特性或具体内容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确定、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或不断强化原有的核心竞争力,能确保大学生拥有持续的竞争优势。在评价核心竞争力时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从核心竞争力特性的角度来对具体指标进行评价;二是可以从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内容来评价。在评价核心竞争力时,既包括与其他竞争对手的横向比较,又包括对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纵向发展水平的比较。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在构建地方性高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注重系统性、科学性,也要体现定性与定量结合和可操作性。所谓系统全面性原则,指的是地方性高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由多层次、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涉及人格、能力、技能等多种要素,评价指标体系不能是各指标的简单堆砌,而是根据不同层次与模块指标的重要性及各指标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给予指标合适的权重,并能反映其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科学化原则指在设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时,具体指标的选取必须建立在对相关学科充分研究的科学基础上,充分考虑实际情况,要抓住问题本质,注重实际效果。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原则指的是在设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时,要着重围绕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对专业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等比较好量化的内容,可以通过加权平均的方法来计量;而对一些比较难以量化的指标内容,可以通过制定一些比较细化的等级考核标准来进行评价,实现评价的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可操作性原则指评级指标体系既要能全面反映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真实水平,又要做到简单易操作。
(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地方性高校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很多,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无法用一个明确的界限来区分。如果选择全面细致的指标体系,有些定性很难量化进行相同条件下的比较,这时就需要动用很多资源;有些定量指标也需要综合测算、分解考虑得到,这样造成了使用上的烦琐,降低了其实用性价值。如果选择指标体系太少,则又不全面。本文出于实用性考虑,基于地方性高校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内涵,重点突出本质特性,在参考同领域研究基础上,通过软硬实力两个方面,从品质、能力、知识、素质四个维度的调查统计分析,最终构建出地方性高校核心竞争力要素。
(三)地方性高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分析
关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有多种观点。笔者认为,地方性高校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学习力,它是地方性高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学习力乃一个人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之合。它由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毅力、学习的能力、学习的转化力和学习的创造力五个要素组成的。学习的动力体现了学习的目标;学习的毅力反映了学习者的意志;学习的能力则来源于学习者掌握的知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学习的转化力是个体学习、内化他人成果的能力;学习创造力是个体在实践中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五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个体的学习力体系。正确而且清晰的目标,能够为经验的获取与创造、意志力的形成与发挥提供方向支持,让个体知道为什么去干;丰富的经验能够强化目标和意志力,让个体有信心去干;坚强的意志力能够为目标和经验提供动力支持,让个体有决心去干;而坚实的内化力和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正反馈学习目标。其次是创新能力,它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创新能力是创造性地提出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形成大学生竞争优势的资源。科技事业和经济建设事业需要大学生通过自身研究和实践来维持和发扬光大,唯有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保持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大学生来说核心竞争力还应包括:1.强硬的心理素质。在当今激励的竞争环境中,强硬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多变的外部环境。面对人才市场众多的竞争者,要自信、自强,积极主动地参与竞争。在求职、面试中也可能遭遇被拒绝或是淘汰,这时更要有强硬的心理素质做支撑,不气馁,不放弃,把失败化作前进的动力,越挫越勇。2.自我推销能力。对于一些地方性高校的大学生,自我推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推销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自己的生存,而唯有推销和展示自己,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和锻炼自己的机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3.认真务实,勤奋刻苦。在就业竞争中,除了毕业院校、学历、证书等外在因素外,企业往往更青睐那些能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做事的大学生,而且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是从基层发展上来的。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去就业,更要有认真务实,勤奋刻苦的作风,这样才能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 参 考 文 献 ]
[1] 李金昌.特色办学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4).
[2] 沈超,郭鹏.如何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12).
[3] 管斌全,徐建华,朱向军.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4] 刘兴亚.浅析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内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5] 刘义存.校企合作对构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5).
[责任编辑:陈 明]
[摘 要]随着地方性高校基础建设的加快和办学层次以及办学水平的上升,提高地方性高校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刻不容缓。仔细分析地方性高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对提高地方性高校学生个人核心竞争力,凸显他们在人才市场上的优势,迎接社会发展给地方性大学生带来的挑战,实现地方性高校承担的培养以满足地方或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地方性高校 核心竞争力 构成要素 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5-0011-02
地方性高校是我国普通高校系列中除中央部委直属院校以外的、由地方政府教育部门主管的院校。它是按学校的行政隶属关系来划分的一般性普通本科院校,主要为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而服务,与地方经济社会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1]地方性高校学生与综合性大学的学生相比,需要具备独特的错位优势和符合社会需求的核心竞争力,他们作为地方性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社会人才资源的重要来源,不断面临着社会对他们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挑战,他们必须明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有哪些要素构成?各之间的关联度如何?如何提前培养和拥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和实际应用意义。
一、地方性高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理论基础
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价值链理论、钻石理论等。“价值链”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企业的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起创造价值作用的经济活动,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对于地方性高校的大学生,价值链管理的意义就是优化大学阶段的核心流程,提升自我的管理水平和效益。钻石理论由迈克尔·波特提出,其主要是指国家的财富主要取决于本国的生产率,揭示在某一区域的某一特定领域,影响生产率和生产率增长的各因素。钻石理论为研究地方性高校学生核心竞争力指明了方向,为分析模型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依据。可以从技术观、知识观和能力观三个方面以及从知识+资产+资源的层面分析地方性高校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义,建模与应用研究。核心竞争力就是强势能力加整合力,其本质上就是学习力,“价值性、延展性、异质性、过程性”为其一般特征。[2]在借助调查手段、设计调查表和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采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最终为确定地方性高校学生核心竞争力分析模型的构成要素奠定了基础。
二、地方性高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现状
综合性大学或者是办学层次比较高的高校,由于自身师资力量强大,办学条件较好,科研水平较高以及国家财政、政策方面的倾斜,这些学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具备核心竞争力,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很强。这些高校在很早以前就开始重视和研究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其本校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且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一些地方性高校在这方面相对滞后,除了专业设置比较粗糙、教学中软硬件投入和师资力量的不足外,还没有真正重视和采取具体的措施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这些高校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现状不容乐观,无论是在学生知识理论储备和动手能力方面都略显不足,继续深造(如考研、考博)人数相对较少,学生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就业压力逐年增加。
三、地方性高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评估指标
地方性高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是一个动态的工程,需要及时准确地给出评价。通过密切关注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各方面因素,以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对核心竞争力的特性或具体内容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确定、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或不断强化原有的核心竞争力,能确保大学生拥有持续的竞争优势。在评价核心竞争力时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从核心竞争力特性的角度来对具体指标进行评价;二是可以从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内容来评价。在评价核心竞争力时,既包括与其他竞争对手的横向比较,又包括对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纵向发展水平的比较。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在构建地方性高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注重系统性、科学性,也要体现定性与定量结合和可操作性。所谓系统全面性原则,指的是地方性高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由多层次、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涉及人格、能力、技能等多种要素,评价指标体系不能是各指标的简单堆砌,而是根据不同层次与模块指标的重要性及各指标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给予指标合适的权重,并能反映其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科学化原则指在设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时,具体指标的选取必须建立在对相关学科充分研究的科学基础上,充分考虑实际情况,要抓住问题本质,注重实际效果。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原则指的是在设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时,要着重围绕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对专业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等比较好量化的内容,可以通过加权平均的方法来计量;而对一些比较难以量化的指标内容,可以通过制定一些比较细化的等级考核标准来进行评价,实现评价的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可操作性原则指评级指标体系既要能全面反映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真实水平,又要做到简单易操作。
(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地方性高校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很多,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无法用一个明确的界限来区分。如果选择全面细致的指标体系,有些定性很难量化进行相同条件下的比较,这时就需要动用很多资源;有些定量指标也需要综合测算、分解考虑得到,这样造成了使用上的烦琐,降低了其实用性价值。如果选择指标体系太少,则又不全面。本文出于实用性考虑,基于地方性高校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内涵,重点突出本质特性,在参考同领域研究基础上,通过软硬实力两个方面,从品质、能力、知识、素质四个维度的调查统计分析,最终构建出地方性高校核心竞争力要素。
(三)地方性高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分析
关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有多种观点。笔者认为,地方性高校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学习力,它是地方性高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学习力乃一个人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之合。它由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毅力、学习的能力、学习的转化力和学习的创造力五个要素组成的。学习的动力体现了学习的目标;学习的毅力反映了学习者的意志;学习的能力则来源于学习者掌握的知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学习的转化力是个体学习、内化他人成果的能力;学习创造力是个体在实践中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五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个体的学习力体系。正确而且清晰的目标,能够为经验的获取与创造、意志力的形成与发挥提供方向支持,让个体知道为什么去干;丰富的经验能够强化目标和意志力,让个体有信心去干;坚强的意志力能够为目标和经验提供动力支持,让个体有决心去干;而坚实的内化力和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正反馈学习目标。其次是创新能力,它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创新能力是创造性地提出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形成大学生竞争优势的资源。科技事业和经济建设事业需要大学生通过自身研究和实践来维持和发扬光大,唯有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保持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大学生来说核心竞争力还应包括:1.强硬的心理素质。在当今激励的竞争环境中,强硬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多变的外部环境。面对人才市场众多的竞争者,要自信、自强,积极主动地参与竞争。在求职、面试中也可能遭遇被拒绝或是淘汰,这时更要有强硬的心理素质做支撑,不气馁,不放弃,把失败化作前进的动力,越挫越勇。2.自我推销能力。对于一些地方性高校的大学生,自我推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推销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自己的生存,而唯有推销和展示自己,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和锻炼自己的机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3.认真务实,勤奋刻苦。在就业竞争中,除了毕业院校、学历、证书等外在因素外,企业往往更青睐那些能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做事的大学生,而且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是从基层发展上来的。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去就业,更要有认真务实,勤奋刻苦的作风,这样才能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 参 考 文 献 ]
[1] 李金昌.特色办学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4).
[2] 沈超,郭鹏.如何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12).
[3] 管斌全,徐建华,朱向军.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4] 刘兴亚.浅析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内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5] 刘义存.校企合作对构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5).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