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版本献疑

    摘要:《南州六月荔枝丹》是说明文中的名篇,被收录进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华东师大出版社等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然而,就是这样一篇影响几代人的文章,在现行各版本的教材中,却存在着版本不一致、注释不准确、删改不合理等情况,亟待修正。

    关键词:南州六月荔枝丹;版本;注释;删改

    《南州六月荔枝丹》(以下简称《南》)是说明文中的名篇,自从1979年由著名生物学家贾祖璋撰写发表以后,最晚不到1982年,此文便被收录进人教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教材中。30多年来,此文成为几代中学生必读的经典篇目。现如今,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华东师大出版社等版本的教材均有收录。然而,就是这样一篇影响几代人的文章,在现行各版本的教材中,却存在着版本不一致、注释不正确、删改不合理等情况,现一一列举,献疑于语文教育同仁。

    一、注释不准确

    1.现行各版本教材中,《南》文的第一个注释是此文的出处。作为一篇当代文学作品,出处本该是毫无疑义的:该文于1979年5月发表在《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上,随后于1980年收录在由福建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学碎锦》一书中。可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二年级第二学期教材,却将文章出处写为“选自《生物学睟锦》,福建科技出版社,1980年版。”所谓“碎锦”,意为“细碎的锦缎”,是贾祖璋先生对书中所收录的30余篇生物学相关文章的比喻。他说:“这本小书,……取材零碎,没有系统,不过是这个锦绣世界中的一些零片碎料,名为《生物学碎锦》,也还是夸大了的。”[1]而“睟”作为形容词的时候,意为“湿润的”。华东师大版教材写作“睟锦”,不知何本,亦不知何意。

    2.《南》文引用了“飞焰欲横天”一句诗,人教版和华东师大版两个版本的教材一律将出处注作“出自郭明章《荔枝》诗”。这里的《荔枝》诗实际上是一组诗,共四首。“飞焰欲横天”出自第四首。全诗为:“雨后光逾碧,风中韵自玄。著阴无隙地,飞焰欲横天。香沁琴书润,味争醴酪妍。忠州图画在,灵美讵能传。”此诗在《闽中荔枝通谱》(明崇祯刻本)和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出版的《广群芳谱》中均有记载,作者为郭子章,而非郭明章。郭子章历任福建建寧府推官、潮州知府,官至贵州巡抚。一生著述汗牛,对各地植物也颇有研究。在潮州时,还建造荔枝亭。贾祖璋的《生物学碎锦》里,也以括号的形式自注为郭子章。

    3.《南》文还引用了一首《咏荔枝膜》诗,人教版(2003年版)和华东师大版将诗的作者写作“徐楰”,并注作:“字兴公,闽县(现在福建福州)人,明代学者。”区别在于:人教版教材注释将“楰”的注音写作“bó”(2004年版将“徐楰”改为“徐 ”),而华东师大版教材将“楰”的注音写作“yú”。这首《咏荔枝膜》诗在《闽中荔枝通谱》、《广群芳谱》和《鳌峰集》中均有收录,作者却不是徐楰,而是徐 (读作bó),其中《鳌峰集》还是其专著。关于《咏荔枝膜》诗作者的名字,在本文初次被收入人教社教材时,曾误作“徐渤”,系排版错误。对此,贾祖璋先生还曾特意致函人教社,要求改成“徐 ”(贾祖璋:《关于〈南州六月荔枝丹〉的通信》[2])。徐 ,字兴公,又字惟起,明代学者,有兄名徐熥(字惟和),《明史》《福州府志》均有记载。

    二、 删改不合理

    上述三个版本教材中的《南州六月荔枝丹》,都在《生物学碎锦》所载原文的基础上做了不同程度的改动,改动幅度最小的是苏教版。因而也没有出现前述的三个引文和注释错误。美中不足的是,苏教版的教材没有跟进贾祖璋先生后来对《南》文的一些修改。比如,在最初出版的《南》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遇到微霜,就会受害。”考虑到“遇到微霜,就会受害”的表述太绝对,且有的地方出现过特例。因而,贾祖璋特意嘱咐人教社,予以删除。但遗憾的是,这几个字至今仍保留在苏教版的现行教材中。

    相比而言,人教社和华东师大出版社选录的《南》文删减幅度就比较大。华东师大出版社说:“选入教材时有改动。”人教社说:“经作者同意,做了改动。”但不知是作者同意出版社做改动(具体细节未插手),还是出版社的具体改动细节都经得了作者的同意。不论如何,这两个版本对原文的删改主要有两点:

    1.删减、合并了原文中的插图。在《南》的原文中,共有四幅插图:荔枝(图一)、荔枝果实各部分名称(图二)、莆田荔枝(图三)、宋家香古荔树(图四)。

    众所周知,列图表是一种重要的说明方法,它一则可以使说明对象更加直观,二则可以对语言难以描述的细节进行补充呈现与说明。而人教社和华东师大版教材将图一的荔枝花裁剪掉并与图二合并,一并删减了图三和图四。窃以为这样的删减十分草率,理由如下:

    (1)文中文字部分只介绍荔枝花的花期、颜色等,并没有介绍荔枝花的形状,而图一中放大的荔枝花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教材将其裁剪,是删减了说明对象的部分特征说明。

    (2)《南》文又载:“蔡谱不仅是荔枝谱,也是我国和世界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并记载了荔枝的三十二个品种。其中陈紫一种,现名莆田荔枝,仍然广为栽培。”这里的莆田荔枝,在栽培史上,地位显赫。作者在文字说明之余,为其单独列图,以显其重要性。而人教社和华东师大出版社两版教材,生硬将其删除,“莆田荔枝”在读者脑海中的印象就大打折扣。

    (3)最后一幅《宋家香古荔树》图亦是如此,此图不仅加强了读者对“……依然每年开花结实……这株千年古树更足珍惜”的印象,凸显我国荔枝栽培历史悠久,而且其独木成林之姿,浓荫厚密之貌,虽然为黑白图片,仍然能为文章带来一份诗境。现代媒体竭尽其能插入美图以讨好读者,我们的教材却有好图而删减,实为可惜。

    2.删减了大量对古代诗词典籍的引用。《南》文在说明文中不可多得,广受人们青睐,与其引用大量诗词典籍有很大的关系。引用这些诗词典籍,一方面增加了作品的文学性和厚重感;另一方面,还实现了作者的另一个不太为人熟知的写作目的。

    贾祖璋先生在《生物学碎锦》的《序》中说:“我国是世界文化起源著名的中心地区之一,对于个别动植物的认识,已有悠久历史,接触到这一类的点滴资料,以见我国古代科学上辉煌成就的一斑,用来与现代科学文化相印证,这是本书注意到的一点。”[3]也就是说,作者创作《南》文乃至《生物学碎锦》一书,其目的之一,就是要展示我国古代科学上的成就。这在当时改革开放之初,“四化建设”之际,对提升国人的科技自信是有现实意义的。即使今日,以古代科技成就增进民族自信,仍然是有必要的。然而,如此重要的内容,却遭到大量的删减(约7处500字左右)。

    比如《南》文第2段介绍荔枝壳时,有语:“旧籍记载荔枝,说到有的品种皮粗厚,刺尖;唐代徐夤诗云:‘龙绢壳绽红纹粟,都已观察到这种构造。”[4]又如《南》文第7段介绍荔枝肉晒干、烘干时,作者还介绍了宋代“红盐”干荔枝的做法。再如《南》文第11段介绍荔枝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时,顺便提到唐代就有对荔枝蜜的记载。

    然而,人教社和华东师大版语文教材却将能体现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史料悉数删除,只保留了一部分富有文学性的诗句,忽视了作者借《南》文说明我国古代科学辉煌成就的写作意图,这样的删减有些草率。

    注释:

    [1][3][4]贾祖璋. 生物学碎锦[M]. 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80:94.

    [2]林从龙. 作家谈高中语文课文[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36.

    作者简介:欧阳华(1978— ),男,上海交大附中闵行分校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

    白晓红24年的教学生涯,我在属于自己的这块讲台上不断地上演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许多都已随着时日的流逝而渐渐淡忘,可也有一些教育

  • 放飞学生想象力,助力小学作文

    陈春红【摘? 要】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虽然是一个学习阶段的一个小任务,但是其作用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要注重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