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乐汇》硬伤不愈难走远
李明合 刘 培
《咏乐汇》被收视率绑架。《咏乐汇》的风格定位应该说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主持人李咏,一是节目所在的频道。李咏决定了节目的幽默轻松氛围,而经济频道决定了它不可能像综艺频道的访谈秀一样,趋于煽情或故事化。所以嘉宾无论来自什么领域,畅谈的都是“经营人生的智慧”。在其播放的前几期节目中,嘉宾都是商界精英,包括第三期的海岩作为作家同时也是酒店行业的领军人物,这一点也算符合节目定位,但到后来几乎就变成了娱乐圈的天下了。可以说,《咏乐汇》已被收视率绑架,同时又被高质量的商界嘉宾资源匮乏所困扰,大量的娱乐圈嘉宾使《咏乐汇》变成了李咏版《艺术人生》。
过分娱乐稀释了节目的信息量和访谈价值。作为李咏主持的节目,节目本身要符合国家电视台的严肃风格,又要有娱乐精神,本身就很难协调。在访谈类节目里,李咏一贯的主持风格已让节目的娱乐化得到了体现,轻松且不失理性,只是用厨师和小二来增加的恶搞元素显得画蛇添足,而且还与节目定义的档次和格调非常不协调。譬如李阳那期,李阳是疯狂英语的创始人,厨师和小二就模仿李阳的“疯狂”样儿,拿着大型厨具从后台冲出,大喊着“我要做饭!我要做饭!”观众面对生硬的搞笑情节除了不解,更多的还有尴尬。
《咏乐汇》的目标受众定位在“高端商务人群”,希望观众通过观看这一档节目能得到一些对人生的启发或商业智慧,而不是这些无厘头的搞笑和娱乐。
无法化解的访谈模式硬伤。《咏乐汇》将整个舞台完全打造成西式餐厅的风格,节目主场是一张欧式餐桌。这样的形式本是凸显节目特色,为嘉宾营造一种轻松气氛。但这让人联想到了赵丽蓉的经典台词:“你们吃着,我看着,那我这慈禧不惨了点儿?”中国人吃饭一般都是在一个相对私密的环境里进行,想想看嘉宾吃饭被将近两百人看,怎么可能吃的从容!
《咏乐汇》的装潢本是用来提升节目的档次,与其“畅谈人生经历和智慧”的主题相适应,但是由于没有站在观众的角度考虑,反而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使很多观众感觉不舒服,甚至感觉遥远。因为这样的节目安排使他们觉得主持人和嘉宾高高在上。另外节目互动只是观众等着接李咏扔下的问题牌或者偶尔的菜肴分享,多少有点“嗟来之食”的感觉。
《咏乐汇》被收视率绑架。《咏乐汇》的风格定位应该说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主持人李咏,一是节目所在的频道。李咏决定了节目的幽默轻松氛围,而经济频道决定了它不可能像综艺频道的访谈秀一样,趋于煽情或故事化。所以嘉宾无论来自什么领域,畅谈的都是“经营人生的智慧”。在其播放的前几期节目中,嘉宾都是商界精英,包括第三期的海岩作为作家同时也是酒店行业的领军人物,这一点也算符合节目定位,但到后来几乎就变成了娱乐圈的天下了。可以说,《咏乐汇》已被收视率绑架,同时又被高质量的商界嘉宾资源匮乏所困扰,大量的娱乐圈嘉宾使《咏乐汇》变成了李咏版《艺术人生》。
过分娱乐稀释了节目的信息量和访谈价值。作为李咏主持的节目,节目本身要符合国家电视台的严肃风格,又要有娱乐精神,本身就很难协调。在访谈类节目里,李咏一贯的主持风格已让节目的娱乐化得到了体现,轻松且不失理性,只是用厨师和小二来增加的恶搞元素显得画蛇添足,而且还与节目定义的档次和格调非常不协调。譬如李阳那期,李阳是疯狂英语的创始人,厨师和小二就模仿李阳的“疯狂”样儿,拿着大型厨具从后台冲出,大喊着“我要做饭!我要做饭!”观众面对生硬的搞笑情节除了不解,更多的还有尴尬。
《咏乐汇》的目标受众定位在“高端商务人群”,希望观众通过观看这一档节目能得到一些对人生的启发或商业智慧,而不是这些无厘头的搞笑和娱乐。
无法化解的访谈模式硬伤。《咏乐汇》将整个舞台完全打造成西式餐厅的风格,节目主场是一张欧式餐桌。这样的形式本是凸显节目特色,为嘉宾营造一种轻松气氛。但这让人联想到了赵丽蓉的经典台词:“你们吃着,我看着,那我这慈禧不惨了点儿?”中国人吃饭一般都是在一个相对私密的环境里进行,想想看嘉宾吃饭被将近两百人看,怎么可能吃的从容!
《咏乐汇》的装潢本是用来提升节目的档次,与其“畅谈人生经历和智慧”的主题相适应,但是由于没有站在观众的角度考虑,反而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使很多观众感觉不舒服,甚至感觉遥远。因为这样的节目安排使他们觉得主持人和嘉宾高高在上。另外节目互动只是观众等着接李咏扔下的问题牌或者偶尔的菜肴分享,多少有点“嗟来之食”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