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
支尕藏卓玛
摘 要:我国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高质量进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而传统文化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做好传统文化的融入工作,提高传统文化的融入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实现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融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符合新课改提出的要求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先人为后代留下的无价财富。而语文教学工作则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是学生系统化接受语文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采取有效的策略,增强传统文化融入的力度,增加传统文化知识融入的容量,从而实现学生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促进学生更为长远地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意义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课堂教学中,也是针对一些重要的考试知识点进行系统的讲解,导致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势在必行的。通过融入传统文化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课本外的文化知识。像三字经等经典,能够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此外,融入传统文化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例如,教师融入一些古诗、文言文等,使学生了解到古代汉语與现代汉语的差别,这样学生的知识面会更广,获得的学习感受也会更多。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入策略
1.结合学生的兴趣选择经典名著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有深入探究的欲望。因此,在融入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选择一些学生愿意去阅读的经典名著。例如,教师可以将《水浒传》引入课堂中,《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非常丰富,且里面有很多鲜明的人物,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像武松打虎、逼上梁山、智取生辰纲、倒拔垂杨柳、三打祝家庄等等,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积极地研究,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到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另外,在学生的课外时间,教师也可以为学生留一些感兴趣的作业,像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笠翁对韵》等,使学生系统化地接受传统文化,实现学生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
2.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内涵
语文教学本身就具备人文性、艺术性等特性,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精心选择与编排的,因此,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同样是值得学生学习的。教师应积极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涵,将文章中包含的文化传统、民族精神、思想哲理以及价值观念等向学生进行良好的传播,引导学生探究更为深层的文化观点,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例如,在学习古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古诗背后蕴含的深刻道理,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也才能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传统文化的底蕴在不断地提高,势必也会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实现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涵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做好的一项工作。
3.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融入的时候,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鉴赏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将一些经典的传统名著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细致地进行鉴赏,并且在鉴赏的过程中教授学生一些鉴赏的技巧,这样一来,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才能够快速得到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将《红楼梦》这个经典名著引入教学中,找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片段带领学生进行鉴赏,使学生了解到《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一些精彩的写作手法以及所折射出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这样一来,学生一方面了解到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接触到一些文化知识,可谓实现一举两得的效果,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是非常有利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学生未来更高阶段的高效学习,促进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小学语文课本上的内容是有限的,无法将灿烂的传统文化全部纳入小学语文课本中。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做好传统文化的融入工作,结合小学语文实际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的语文学习需求以及结合学生更高阶段语文学习的趋势等,将一些适合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学生更为长远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玉萍.浅谈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8(21).
[2]于新亭.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才智,2018(27).
[3]范桂敏.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建构[J].新课程(上),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