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物理学习问题意识的研究

汪海英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问题是打开学生思维的最重要的钥匙.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个环节,如何有效地提出问题,尤其是如何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不少初中物理教师感觉比较困惑的问题.在笔者看来,问题产生的基础是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问题意识,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对此,笔者以课题的形式展开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1初中物理学习中问题意识的来源探究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初中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的教学,给学生的感觉就是新奇与有趣,学生因而也容易产生一些问题.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看到的情形更多的是,学生在面对“有趣”的物理现象时,常常无问题可问,即使教师多方引导,整个班级也常常如死水一潭一般.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学生对教师认为有趣的现象没有产生真正的兴趣,或者没有认识到有趣之处;二是学生不敢或者不愿意提出问题,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比较被动,丝毫不想提出问题.笔者以为这里就需要先探讨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问题意识的来源.
笔者的研究表明,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问题意识更多的来源于认知上发生的冲突.这一发现对之前所认为的需要通过有趣、新奇的手段去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的认识是有区别的,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自身的认知需要,而这一发现与相关理论研究也是一致的,即只有当学生的认知发生失衡的时候,问题更容易产生.同时根据笔者对学生的调查也发现,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也更在乎自己的认知是否得到满足.例如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探究中,为什么要设计那个斜面实验?很多时候教师都认为学生难以提出这一问题,因而常常是自己提出然后去展开探究.而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如果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的经验,是可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如学生在生活中有乘坐过山车的经验,那么结合这个实例,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从高处下来然后一直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结果将会如何?在此问题的基础上,再结合如何获得不同的运动速度等问题,学生的思维就可以展开.学生会在大脑中构思教师假设的情形,会对情形的原因提出自己的理解,同时又会遇到一些困难:过山车在平直轨道上到底是一直运动还是最终停止?速度可能有快慢吗?又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确实会自然出现,而其出现原因,就在于学生在思维加工的过程中有了认知需要,这证明认知需要确实是问题的来源.
2初中物理学习中问题意识的激发策略
研究发现,学生自己并不会自然发现问题的来源,也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确实会自发产生问题,但如果引导不当,问题就无法产生.这从表面上来看,是教师的引导影响着学生的问题提出,而实际上却是学生能否有效地接受外界或自身的有效信息刺激,进而激活自身的问题意识.笔者以为,如果能够从学生的自身去着力引导,有助于让学生养成不依赖于教师的教而高效地学习物理的习惯.那么,源于自身的问题意识如何被激发呢?
研究表明,可以采用如下策略:
其一,引导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学会发现矛盾.矛盾的背后就是认知的失衡,就是问题意识的源泉.在分子运动理论的学习中,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分子运动理论的重点,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物理知识的矛盾.当学生认识到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且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时候,如果引导学生建立分子运动的具体情形,比如说让学生想像班级上所有的学生是一个个分子,且在不断地运动,那么学生就会发现分子的运动是需要空间的,于是分子之间是否存在空隙的问题就会自然产生.没有这样的矛盾引导发现与同步的认知失衡的话,这个问题学生就难以自发地提出来.
其二,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物理概念或规律去描述矛盾.用物理概念或规律去描述矛盾是物理学习的重点,也是由生活经验向物理知识过渡的重要阶段.事实上在笔者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学生起初会用生活语言或之前学过的物理语言去描述矛盾,比如说上例中学生会问:分子与分子之间是不是有距离?距离虽然也属物理语言,但其描述的是一维空间,与“空隙”所描述的三维空间是有区别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引导的办法自然还是让学生认识“距离”是否能够完全描述分子运动的实际情形.一旦引导成功,学生就会发现物理概念的适切性.这其实也为学生的问题提出奠定了语言基础,即将抽象的问题意识形成具体的物理问题.
其三,引导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养成内省习惯.内省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途径,只有经过内省,学生才会摆脱对外界(如教师或教材)的依赖,真正将物理学习内化为一种内在习惯.在分子运动理论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尤其是一些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提出的过程.学生会发现有时候即使不经教师提醒或引导,只要自己能够积极地思维,尤其是发散思维与内敛思维同时运用,也能够发现问题,也能够提出问题解决的初步思路.这样的内省,使得学生拥有一种内在的问题意识,从而让问题意识的激发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
3问题意识的激发需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严格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是有着很强的问题冲动的,只不过由于应试的原因,学生的学习变得被动,因而问题意识也逐渐被埋没.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能够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那就为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初中生的年龄决定了其心理特征是介于感性与理性之间,介于形象与抽象之间,这其中好奇心是最为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而其又为属于智力因素的问题提出提供了保障.笔者的研究发现,初中物理教学中如果能够恰当地利用学生能够有效认知的现象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的话,问题就更加容易被学生自行提出.这印证了一个认识,那就是好奇心是可以为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保证的.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意识的激发要从学生的认知入手,要从思维激活的角度研究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作用,只有这样,问题意识才能有效被激发,后续的物理知识构建与科学探究才能有效展开.
相关文章!
  • 带你了解价类图

    胡一平價类图就是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图,涉及元素的化合价和物质的分类(如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同学们学习

  • 基于轴线法Deptmap技术的传统

    张吉琼摘要:本文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视角,运用轴线法、Deptmap技术对九保乡传统村落空间(主道路轴线)进行分析,对传统村落空间进行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