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游戏和教师的游戏

    俞霞

    喜欢玩水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费尽心思创设的玩水区却抵不过盥洗室一个普普通通的水龙头,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孩子心中的游戏和教师所理解的游戏存在偏差。

    孩子心中的游戏是自由自在、令人愉悦和具有创造性的。孩子的游戏一定是自主的,而非被要求的,这种自主表现在空间上的自主、时间上的自主和材料上的自主,即他有权决定自己玩什么、怎么玩。孩子的游戏也一定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正因为是他真正想玩的,所以即便只是一个普通的水龙头,也能给他带来无限的快乐。孩子们喜欢水流过指缝的柔滑,也喜欢水喷涌而出的恣意,即使衣服湿了、肚子饿着,也丝毫不在意。

    教师所理解的游戏必须是有规则的、蕴含发展价值的。集体生活中的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规则。把衣服弄湿了会感冒,把地弄湿了容易滑倒,边洗手边玩水会引发其他孩子的效仿,任水哗哗地流走太浪费,因此,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来说,在发现孩子出现这样那样打破规则的行为时,教师会及时制止。同时,教师认为游戏中孩子必须有发展,孩子遇到问题,教师支持其解决,这样才能体现教师的价值。因此,发现孩子喜欢玩水,教师就会想到带着孩子感知沉浮现象等,觉得总是要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学到一点儿什么才行。

    孩子心中的游戏与教师所理解的游戲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案例中的情况,即孩子对教师精心创设的“游戏”环境和材料并不“感冒”,而教师觉得孩子的“游戏”或多或少影响了班级的常规,且存在健康、安全方面的隐患。作为教师,我们当然不能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但也不能为了追求我们所看重的发展价值而漠视孩子的真实需求。结合案例中的情况,我有两点建议。

    第一,真正理解孩子的游戏。我们常常说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却又往往言行不一;我们希望孩子能通过游戏实现高水平的发展,却忘了游戏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纯粹的“为了玩而玩”,也忘了“好玩”“开心”才是孩子对游戏的最高评价。案例中,教师发现孩子喜欢玩水,继而创设玩水区引导孩子探索沉浮等现象,看似是对孩子游戏的支持,实际上是把游戏工具化了,因而孩子觉得“游戏”不好玩。教师面对孩子的游戏时,要摒弃作为教育者“主导”孩子发展的执念,卸下自身的“包袱”,也让孩子卸下“包袱”,尽情地体验“玩”的乐趣,别担心孩子没有教师的安排就不会玩了。

    第二,支持孩子自主地开展游戏。在游戏内容方面,教师要支持孩子按自己的想法玩,不以教师的意愿为中心。在案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孩子交流、讨论,了解孩子对于玩水的想法,比如,在哪里玩、要用到怎样的材料,等等,都可以听听孩子是怎么想的,而不是教师自己去设计玩水区、准备玩水材料。在游戏规则方面,教师要支持孩子参与进来,与自己一起制订。因此,教师发现孩子在洗手时逗留玩水,常常因为玩水而弄湿衣袖、地面,玩水时存在浪费水的情况时,与其独自纠结烦恼,还不如把问题抛给孩子,要相信孩子,让孩子参与对话、讨论,从而制订出合适的规则并引导孩子自觉遵守。在发展方面,教师要支持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教师应给孩子时间,让孩子在自主游戏中通过充分的感知、体验,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再针对这些问题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支持和帮助,最终促进孩子在游戏中获得发展。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基于学生主体设计“学案”,发展

    李春艳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发展促使教师在初中教学活动中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学

  •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问题及对策

    戴春雅【摘? 要】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基于学生的听、说、读能力,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展开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