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与特点
张金伟
摘 要: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东北三省对玉米的生产重视程度很高,相关农业机械的使用与普及也位居国家前列,通过对现阶段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模式和主要机型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了玉米全程机械化发展取得的成绩,并说明了现阶段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玉米;全程机械化;模式;特点
中图分类号:S233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9.05.008
东北三省是玉米作物的重要产区,具有相对优越的玉米生长自然与耕地条件。随着玉米品种的不断优化以及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的产量不断提高,这对玉米生产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在各个生产过程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对于东北三省的玉米生产,已经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机械化的作业模式大幅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并有效减少了生产成本的投入。农业机械的规范化作业与人工作业相比,作业质量更为均衡,有利于单位耕地面积产量的提高,促进玉米生产方式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有效保证我国玉米生产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1 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
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大体上包括了耕整地作业、选种、播种施肥、中耕作业、田间管理、植保作业、机械化收获以及秸秆处理,是一套循环往复的过程,如图1所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其具体的作业模式如下。
1.1 机械化耕整地作业
机械化耕整地作业能够有效改善耕地土壤的理化性能,显著提高作物的蓄水保墒能力,并能为播种作业打下良好基础,有利于作物正常生长与根系下扎。现阶段使用的耕整地机械多以拖拉机作为主要动力,常用机型包括了铧式犁、圆盘耙、旋耕机、深松犁、复式深松机等。动力型耕整地机械的运转动力由拖拉机的后动力输出轴提供,并能利用拖拉机的悬挂功能实现机具位置的液压调整,多种类机型有效地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全方位要求。通过传统耕作方式与深松作业的配合,采用间隔2~3年的深松整地作业,有效打破25 cm以下的犁底层,再通过旋耕整地耙压,能够形成上实下虚、土质细腻、地表平整的耕地土壤状态。
1.2 玉米种子的选择
我国东北地区的玉米应选择产量高、抗倒伏能力强、收获期脱水快、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密植品种,并保证玉米的成熟期符合农艺要求。通常玉米的收获期在每年的10月初到11月上旬,尽量避免晚熟品种对收获作业的延误。还应尽量保证种子的均匀性和含杂率低的要求,避免出现与播种机不匹配,或影响播种效率的问题。
1.3 机械化播种及施肥
机械化播种能够有效保证农作物的出苗率,为苗全、苗齐、苗壮打下良好基础。优质的播种作业是农业丰产的基本保证,现阶段北方地区使用的播种机械以外槽轮式播种机、窝眼式播种机以及气吸式播种机居多。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播种机都能达到精密播种的技术要求,能够在一次作业中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全部工序,尤其是近期使用量逐渐增多的气吸式播种机,不仅有效地保证了播种精度,节约种子,更有效防止种子破损,有利于出苗率的提升。
机械化播种作业的农艺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一是适时播种,当播种深度(约5 cm)位置的土壤温度维持在8℃左右时可进行播种作业;二是应符合精确播种的作业要求,每穴的播种单粒率应不低于85%,同时应严格控制空穴率,以保证合理的种植密度;三是种肥施加应在播种位置侧面3~5 cm,比播种深度深5 cm左右,以保证肥料的有效利用;四是播种后应进行可靠的覆盖与镇压,以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保证种子发育的优质环境。
1.4 中耕作业及田间管理
作物生长中期对田间杂草进行处理、土壤疏松以及追肥作业是保证优产的必须工作,现代化的中耕作业通过中耕机械来完成,能实现杂草处理、中耕和施肥等相关功能,通常中耕作业应在玉米拔节初期进行,保证培土高度一致,土要培到玉米根部,并同时追加颗粒肥或液态肥,并适时进行化学除草作业。
1.5 机械化植保作业
植保作业主要是通过机械化喷施农药,实现对病虫害及草害的防治。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农药喷施正逐渐由人工喷施向机械化喷施过渡,通过拖拉机悬挂植保机具能够实现高效安全的喷施效果。但目前来看,人工植保作业仍占据较大的比例,機械化植保成为了东北地区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瓶颈之一,由于人工植保作业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因药物的蒸腾作用产生人员中毒,因此,加大对喷杆喷雾机械的推广与普及力度,是东北地区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方式提升的关键任务之一。
1.6 机械化收获作业
近几年,玉米收获机得到了快速的普及,东北地区使用的玉米收获机也逐渐由小型农机向着中大型农机转变,先进的玉米联合收获机能够在作业中一次完成秸秆切断、摘穗、剥皮、果穗收集以及秸秆粉碎作业,如图2所示。东北地区的玉米收获,通常要在玉米籽粒含水率低于25%的条件下进行,此时的玉米秸秆及果穗包叶干燥且松动,较容易实现摘穗和剥皮工作。到达收获期后需尽快完成玉米的收获作业,以免长时间晾晒后果穗过于干燥,导致收获过程籽粒损失率增加,造成粮食的损失。由于东北地区的农机合作经营模式发展很快,耕地的大面积连片经营提升了先进大型自走式联合收获的使用量,使收获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1.7 秸秆机械化回收
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宝贵剩余资源,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玉米秸秆回收再利用的支持力度,各地也纷纷出台了政策,严禁秸秆资源的肆意焚烧。这促进了秸秆捡拾与打包回收机械的应用与发展。为实现机械化回收秸秆的要求,北方地区使用的秸秆捡拾打包机械包括了小方捆打包机、大方捆打包机以及圆捆打包机等几类,能够将耕地中散乱分布的秸秆有效捡拾,并通过压缩机构制成高密度的秸秆块,捆扎后落于田间,能够实现便捷的运输与再利用。
2 玉米全程机械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机械的适用性不足。我国东北地区的玉米生产方式具备独自的特点,由于我国很多的农业机械技术来自于对国外技术的引进与改造,这在实际应用到玉米机械化生产中时,常出现多种的不適应问题。农业机械在作业时,必须要适应农艺的实际需求,农户不同的种植习惯、种植密度、不同行距都可能造成农业机械的作业难度增加。因此,缺少为北方地区专门设计的农业机械,是现阶段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效率提升的一个难题。
(2)玉米品种的差异加大了机械化作业的难度。由于农民对玉米种植过程的考虑各不相同,在玉米生产的品种选择上也差异很大,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经过多年的发展,农户对于常年种植的品种存在依赖性心理,导致了玉米种植品种的繁杂,不同品种的玉米在籽粒结实程度、包皮紧实度、生长高度、成熟期等方面差异很大,导致了机械化生产的复杂程度加剧,不利于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提高。
(3)先进农业机械的保有量不足,小型落后农机具使用量较大。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的制约,农民的小规模经营只能购置小型农业机械进行作业,在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上都不及大型先进的农机效果显著,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间接地影响了农业收益和生产成本的投入,导致了最终收益的下降,购置先进农机的资金投入更加不足,出现恶性循环问题。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作业在我国东北三省地区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在机型的种类和覆盖范围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且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相互配合的机械化作业体系,具备完成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初步要求。但在此基础上,农民在生产和种植习惯等方面缺乏向农机化作业的妥协,导致农机作业过程中易出现不适应问题,加之现阶段使用的农业机械仍较为落后,这些都需要农机管理相关人员在未来的生产过程中进行改进,从而保证东北地区的玉米全程机械化向着更科学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岳文龙.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探讨[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3(16):50-51.
[2] 勾峰, 赵振芳, 王晓峰.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新技术研究与推广[J]. 时代农机, 2014(8):19-20.
[3] 赵文平.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带动效应显著[J]. 农业与技术, 2012, 32(7):169-169.
[4] 王学荣. 浅谈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要点[J]. 新疆农机化, 2013(2):24-25.
[5] 徐猛. 玉米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需求分析[J]. 新疆农垦科技, 2013(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