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高台县沙产业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韩瑜 黄步青 蒋旎楠
本文对高台县沙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全县沙产业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全县林业生产实际,提出了今后沙产业发展的主要保障措施。
近年来,高台县建立由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防沙治沙工作格局,坚持“谁造林谁所有、谁开发谁受益”的政策,动员社会力量以租赁、承包等模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按照“政府引导、项目带动、企业介入、全社会参与”的思路,根据该县丰富的荒漠化土地资源和沙质植物资源,应加强沙产业的开发建设。
1、沙产业发展现状
高台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是国防荒漠化治理的重点县之一。全县共辖9个镇,136个行政村,15.8万人,其中年平均常住人口14.52万人,城镇居民6.10万人,农村居民8.51万人;全县总土地面积652万亩,全县有耕地59.66万亩,林业用地118.09万亩,牧草地面积147.51万亩。气候属蒙新地区温带荒漠型气候,海拔介于1260-314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8.1℃,日照3103小时,全年无霜期149天左右。年降水量112.3毫米,蒸发量高达1638.2毫米,年平均扬沙日39天,最多达68天。地下水位较低,地表自然径流较少,水资源贫乏,风大沙多,气候干燥,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全县有沙化土地面积347.56万亩;其中,流动沙地95.63万亩、半固定沙地(丘)13.08万亩、固定沙丘沙化土地(丘)37.84万亩、沙化耕地3.84万亩、风蚀劣地0.69万亩、戈壁196.48万亩。高台县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型林业经营者,如股份制企业,家庭林场和专业合作社,参与沙区管理。通过财政支持、信贷支持、对口支援、企业自筹等形式,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对企业发展沙产业、特色林果业,符合政策的给予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国家补贴,以及国家林业项目资金扶持。目前已营造成片林8000亩、枸杞栽培14400亩、经济林杂果栽植52700亩、栽植以梭梭为主的治沙造林32000亩,接种肉苁蓉3240亩,栽植防护林带4618亩、发展优质牧草3223亩,投资额达到2.48亿元;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集约化趋势初步显现。
2、沙产业存在的问题
①投入资金严重不足
沙产业开发缺少强有力的项目和政策扶持,虽然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防沙治沙工程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是防沙治沙難度大,造林成本高,管护困难,成活率保存率低,治沙造林投资严重不足。其次,投资资金不平衡,强调发展而非治理。社会民间资金和外商投资高度重视短期,速效种子生产和轻工业原料等沙产业发展基地的建设,同时投资长期和慢速防砂和造林资金太少,比例低。
②科技含量低
全社会对沙产业开发普遍存在认识不足,发展前景不被看好,加之县内林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地方财政困难,生产设施设备较差,推广经费不足等原因,导致沙产业开发技术服务不到位,先进技术引进不够,整体科技含量较低。
③黑河分水制度的实施,导致部分林地退化、湿地资源萎缩由于黑河节水及分水制度的实施,只注重农业生产灌溉,没有充分考虑黑河公益生态用水,黑河北岸及绿洲边缘部分林地灌溉困难,林木出现生长不良、干枯死亡现象;黑河沿岸湿地资源退化,导致个别地段土地沙化加剧。
3、主要保障措施
①加大宣传力度
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等法律法规,严格依法规范沙产业开发行为,加强监督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沙地资源。同时加大防沙治沙和沙产业发展的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②加强组织领导
要深入学习沙产业理论,深刻认识发展沙产业的重大意义,充分挖掘沙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将沙产业纳入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宏观指导。要扶持和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技术含量高、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和品牌,提高沙产业的整体素质。
③强化科技支撑
筛选推广一批技术成熟、效益显著的科技成果,依托科技,加强沙产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沙产业管理人员和林农经验,辐射带动沙产业发展。
④广开渠道,增加投入
依托林业重点工程和现有扶持政策,加大对沙区林草植被资源建设的支持。
⑤优化服务,加强指导
林草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发展沙产业在资源培育、生产加工、产品销售、运输贮藏等方面做好全方位的技术咨询服务。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建立并完善生产、加工、营销体系,为各种社会主体参与防沙治沙、发展沙产业提供平台。
(作者单位:734300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重点公益林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