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改革方法初探
彭文
【内容摘要】本文从“大语文教育”的角度,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一点粗浅的尝试:1.更新观念,树立“大语文教育”思想;2.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3.多种训练形式并举,注重综合能力提高。
【关键词】大语文教育 课堂教学 生活实践
一、更新观念,树立“大语文教育”思想
什么是“大语文教育”?简言之,“它是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提高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网络式的而不是单纯线式的,能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强而有力的培养和训练。”(张孝纯、张国生《一条广阔的语文教改之路》)
语文教师在教学上要改变传统观念上的两个偏执:单纯把语文教学当作一门纯思想性或纯工具性的学科。语文学习要使广大学生受到人文和理念的教育和熏陶,既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认识了自我和社会,培养了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如学生学习鲁迅短篇小说《社戏》,既感受到充满豆麦水草气息的江南水乡生活风味,又被儿童之间纯真的友情及农民淳朴善良的品质深深的感染;前苏联作家奥斯托洛夫斯基的小说片段《生命的意义》,让学生领悟到人生短暂,须从小树立献身全人类的远大理想并矢志不渝的为之奋斗;学习《十三岁的际遇》一文,学生从北大“神童”田小菲身上汲取到纯真向上、渴求知识、积极探索的精神力量,努力做一个人生路上的强者。学生在精读教材的同时,还要广泛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环境及目的要求诸方面因素的影响,过于注重对学生语文专业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和培训,无法全面彻底的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出路何在呢?通过学习、实践“大语文教育”,我认为要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有机结合。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训练就是生活本身”。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生活中的时时刻刻、人的整个社会生活和语言实践均离不了语文这一工具。单纯依赖所谓的课堂训练,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难以真正收到实效的。
学生的生活实践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应包括课外活动和“利用语文环境”。(特级语文教师张孝纯语)
课外活动主要包括:(1)组织学生成立各种兴趣小组;(2)每天按固定时间进行一次短小活动;(3)配合课文,指定阅读一部中外名著;(4)配合教学内容进行的活动;(5)办墙报、手抄报;(6)搞社会调查和实践;(7)举办读书报告会等。“利用语文环境”按不同的标准分为口头语文环境、书面语文环境,在实施过程中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①日常听说交际活动中的语文学习和实践;②日常各种读写活动中的语文学习和实践;③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行的语文学习;④“影视语文学习”;⑤利用班级、学校的各种会议、活动;⑥从欣赏艺术作品中领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能培养学生的各种爱好、兴趣和特长,发展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伸展,潜能得到释放。
三、多种训练形式并举,注重综合能力提高
叶圣陶曾提出“习惯本旨论”,主张“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靠实践”,“养成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并强调“习惯的养成在教师的指导与训练。”
1.倡导熟读多诵,要求学生潜心领悟
学习课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摆脱死抠字、词、句、篇的所谓“练习”,力求从文章写作的大背景以及本身来理解、体会其独特的社会及美学意义。如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语言朴实无华,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尤其从父亲爬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蹒跚而艰难的“背影”中感受到父爱的深沉。当代女诗人柯岩的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声情并茂,学生在教师范读、领读及讲解的基础上弄懂大意,把握每句诗的节奏感和轻重音,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人礼赞的周总理的崇高品质。初中语文课本精选了一些古代诗文名篇,学生通过自学结合教师讲解粗通文意,即可熟读成诵。如学习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学生通过诗一般的语言一方面领略了“淫雨霏霏”“春和景明”的自然之美,又感受到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学生朗读古代长篇叙事诗《木兰诗》,既受到一次爱国主义的洗礼,又陶醉于温柔敦厚的古典诗美。
2.动口又动手,勤于实践
听、谈是语言的吸收理解,说、写是语言的表达和运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小组朗读,演讲比赛,读一篇短文,讲一个故事,背诵一首小诗,发布一条新闻等。写作方面教师要督促学生平时养成写日记、写信及练习各种日常应用文等良好习惯。在课堂指导学生练习“大作文”时,应要求学生有创意,力戒“假、大、空”,限定时间、字数,快速、快节奏进行写作训练,一般要求在45分钟内写500字左右的短文。学生在各种文体训练中,要结合课内外阅读和思考,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想象能力,要敢于向自我及传统挑战,使每一次习作都是一次自我超越和创新。在文章语言运用和谋篇布局方面千锤百炼,反复琢磨,培养严谨周密、一丝不苟的文风。
(作者单位:安徽省和县姥桥镇联合初级中学)
【内容摘要】本文从“大语文教育”的角度,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一点粗浅的尝试:1.更新观念,树立“大语文教育”思想;2.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3.多种训练形式并举,注重综合能力提高。
【关键词】大语文教育 课堂教学 生活实践
一、更新观念,树立“大语文教育”思想
什么是“大语文教育”?简言之,“它是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提高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网络式的而不是单纯线式的,能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强而有力的培养和训练。”(张孝纯、张国生《一条广阔的语文教改之路》)
语文教师在教学上要改变传统观念上的两个偏执:单纯把语文教学当作一门纯思想性或纯工具性的学科。语文学习要使广大学生受到人文和理念的教育和熏陶,既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认识了自我和社会,培养了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如学生学习鲁迅短篇小说《社戏》,既感受到充满豆麦水草气息的江南水乡生活风味,又被儿童之间纯真的友情及农民淳朴善良的品质深深的感染;前苏联作家奥斯托洛夫斯基的小说片段《生命的意义》,让学生领悟到人生短暂,须从小树立献身全人类的远大理想并矢志不渝的为之奋斗;学习《十三岁的际遇》一文,学生从北大“神童”田小菲身上汲取到纯真向上、渴求知识、积极探索的精神力量,努力做一个人生路上的强者。学生在精读教材的同时,还要广泛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环境及目的要求诸方面因素的影响,过于注重对学生语文专业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和培训,无法全面彻底的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出路何在呢?通过学习、实践“大语文教育”,我认为要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有机结合。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训练就是生活本身”。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生活中的时时刻刻、人的整个社会生活和语言实践均离不了语文这一工具。单纯依赖所谓的课堂训练,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难以真正收到实效的。
学生的生活实践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应包括课外活动和“利用语文环境”。(特级语文教师张孝纯语)
课外活动主要包括:(1)组织学生成立各种兴趣小组;(2)每天按固定时间进行一次短小活动;(3)配合课文,指定阅读一部中外名著;(4)配合教学内容进行的活动;(5)办墙报、手抄报;(6)搞社会调查和实践;(7)举办读书报告会等。“利用语文环境”按不同的标准分为口头语文环境、书面语文环境,在实施过程中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①日常听说交际活动中的语文学习和实践;②日常各种读写活动中的语文学习和实践;③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行的语文学习;④“影视语文学习”;⑤利用班级、学校的各种会议、活动;⑥从欣赏艺术作品中领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能培养学生的各种爱好、兴趣和特长,发展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伸展,潜能得到释放。
三、多种训练形式并举,注重综合能力提高
叶圣陶曾提出“习惯本旨论”,主张“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靠实践”,“养成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并强调“习惯的养成在教师的指导与训练。”
1.倡导熟读多诵,要求学生潜心领悟
学习课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摆脱死抠字、词、句、篇的所谓“练习”,力求从文章写作的大背景以及本身来理解、体会其独特的社会及美学意义。如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语言朴实无华,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尤其从父亲爬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蹒跚而艰难的“背影”中感受到父爱的深沉。当代女诗人柯岩的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声情并茂,学生在教师范读、领读及讲解的基础上弄懂大意,把握每句诗的节奏感和轻重音,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人礼赞的周总理的崇高品质。初中语文课本精选了一些古代诗文名篇,学生通过自学结合教师讲解粗通文意,即可熟读成诵。如学习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学生通过诗一般的语言一方面领略了“淫雨霏霏”“春和景明”的自然之美,又感受到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学生朗读古代长篇叙事诗《木兰诗》,既受到一次爱国主义的洗礼,又陶醉于温柔敦厚的古典诗美。
2.动口又动手,勤于实践
听、谈是语言的吸收理解,说、写是语言的表达和运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小组朗读,演讲比赛,读一篇短文,讲一个故事,背诵一首小诗,发布一条新闻等。写作方面教师要督促学生平时养成写日记、写信及练习各种日常应用文等良好习惯。在课堂指导学生练习“大作文”时,应要求学生有创意,力戒“假、大、空”,限定时间、字数,快速、快节奏进行写作训练,一般要求在45分钟内写500字左右的短文。学生在各种文体训练中,要结合课内外阅读和思考,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想象能力,要敢于向自我及传统挑战,使每一次习作都是一次自我超越和创新。在文章语言运用和谋篇布局方面千锤百炼,反复琢磨,培养严谨周密、一丝不苟的文风。
(作者单位:安徽省和县姥桥镇联合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