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制度经济学看我国税收征管的优化
桑超 王月英
摘 要:税收征管影响着税收制度的有效运行。长期以来,对税收制度的研究忽视了税收征管因紊,但税收征管现实存在并发挥巨大作用。本文笔者以新制度为视觉阐述了我国税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税收管理;制度
一、前言
税收是为了满足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所必须的物质和货币需要,税务机关依据国家税收法定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无偿征收的货币或实物,它体现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的特点。税制优化理论将优化税收征管研究领向另一个高峰。自此,意识到只有对税收征管进行优化,才会使税制得到优化,即税收征管从影响税制优化的外生变量转化为内生变量 。
二、制度经济学对“制度”的解释
1.制度的内涵
新制度经济学普遍接受的是诺斯对制度的定义。诺斯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或者更规范地说,制度是为了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设定的一些制约。制度包括正式规则(例如,宪法、普通法、规章等),非正式规则(比如,行为规范、习惯和道德约束等),以及它们的实施特征。
制度的出现,是为了约束人们在相互交换中的不确定性,并最大程度的降低这种不确定性。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制度也成为社会的正向激励机制。当然,也并非的所有的制度都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正向的激励机制。比如,有的制度安排鼓励的反而是分配性的努力,也就是经济学文献中常见的“寻租行为”。虽然这两种活动在本质上都是人们的寻利活动,但是其方式和效果却截然相反。
2.制度的构成
(1)非正式约束。即在长期的人际往来中,潜意识形成的,且习惯式的形成一种模式文化。一直以来,凡在一些成文的被共同认可的正式约束设立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靠非正式约束来进行的,可见,正式约束与非正式约束是相互存在相互依赖的。而非正式约束却占据了人们生活的大部分。通常非正式约束涵盖了对正式约束的扩展、细化和限制、社会公认的行为规则和内部实施的行为规则。虽然非正式约束使交换的实施成本得以减少,但是其在一定的范围内还是存在局限性。在一些情况下,如果失去正式约束的强制性,基实施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可见,非正式约束与正式约束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2)实施机制。一个国家制度的完善与有效,一方面体现在这个国家正式约束与非正式约束的完善与否,另一方面还体现在国家制度的实施机制的科学合理和健全。离开了实施机制,那么任何制度尤其是正式规则就形同虚设。
三、税收征管与税收制度的关系
1.税收征管影响税收制度的有效性
从某个层面上来讲,制度环境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便是税收征管,而制度的实施和效果必然会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可见,税收制度的有效实施、以及制度的形成、变迁都要受到税收征管的制约。也就是说,对税收制度的安排、变迁的正确、科学合理的判断,取决于对税收征管现状的充分了解,只有对此充分了解才能发挥税收征管的意义。另外,税收征管作为一种实施机制,对税收制度的有效性得到更深层次的保证。
2.税收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条件取决于优化税收征管制度
美国经济学家约·斯林孟德指出:“优化税制理论就其目前情况看,与成为一种实证性的税制指导理论还有一段距离,其主要原因在于该理论尚未将税收征管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加以研究,税收的强制性隐含的征税的资源成本是很大的,而不同的税收制度设置往往伴随着不同的征税成本,因此强化对不同税种的管理是税收政策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由此可见,对一个优良的税收制度的验证平台,是需要有一个优良的实施机制。当然,还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税种 设置、税负结构等方面进行完善。也就是说,即使一个设计科学严谨的税收制度,如果没有一个高效优良的实施机制,其税收制度的实施效果也无从谈起。正是如此,更加证实了实施机制在制度的实施过种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税收征管正是税收制度的科学有效的实施机制。这就更加证实税收征管在税收制度中的重要性。
3.税收征管能有效降低税收制度运行的交易成本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税收制度面临着更加复杂、严谨的考验。首先,使纳税成本增加,同时也使征收成本随之增加。因为税收征管在征纳程序上越来越复杂,而实施机制的设置就是最大程度的使征纳程序变得简单易操作,为征纳人提供便捷服务,进而使交易成本减少;其次,征纳人在实施征纳工作时,其目的很简单,就是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对于纳税人来说,其纳税行为不仅仅指支付税款那么简单,而且从内容上还存在一定的纳税成本。那么,纳税人在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纳税人会通过各种机会少纳税或不纳税,甚至还采取一些非法手段偷逃税款。可见,为了约束纳税人偷逃税的行为,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税收征管实施机制;最后,因纳税人与征税人所享信息的不对称,更加强调了实施机制的重要性。一般来说,纳税人所享有的信息包括,政府的税收政策信息以及纳税人本身的经营信息。而征税人却不了解纳税人的经营信息,所以说纳税人与征税人所享信息的不对称。正是这种不对称,致使税收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会有所偏离,所以,若要确保税收制度的高效运行,缩减征纳人之间的信息差异,是极其重要的。
四、优化我国税收征管的制度选择
1.正式规则可操作化
首先,贯彻依法治税的思想。税收征管的核心是税法,而且只能以税法为核心。否则在税务的实施过程中实施机制将无法可依。要解决这个问题重中之重是将税收指令性计划变为税收指导性计划。其次,在现行税收制度上加以完善,做到真正的有法可依。而税法本身需要科学合理协调统一。在制定完善税收制度时需要发挥税收征管的最大潜能和灵活性。比如,一些可征可不征、制度规定需要征收,但通过努力调整后可能征不到的税,税收制度需要采取稳健原则坚决规定不征。除此之外,随着税收征管效率的提高,使纳税人的实际负担率也随之提高,所以 由于税收征管水平的逐步提高,大大提高了纳税人的实际负担率,这就需要对现行税收制度加以完善,使过高的名义税收负担率降下来势在必行。
2.实施机制有效化
(1)税收征管制度在全国的不同省际之间的地区差异,是允许存在的。在各地区的主要税收制度统一的前提下,因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化的地域差异形成的在征收方式上的差异是允许的。这些差异的主要目的是使征纳人降低成本。
(2)提高纳税人申报资料的质量,重点是会计资料的质量。在税务征收的过程中,所谓的信息集中,不仅仅指集中的征收地点,更重要的是信息资源的集中,一些国外的税收制度也是可以借鉴的。比如,在美国个人所得税则实行双向申报制,而日本要求法人企业除了要报送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外,还要报送18种附表,如往来账明细表、银行存款明细表等,在很大程度上使税务案头审计交叉稽核质量得以提高,进而提升了税务机关的工作效率。我国的税收征管制度中也应该要求纳税人提交往来账明细表、银行存款明细表。如果税务机关掌握了纳税人的往来明细账户余额,通过交叉稽核,在税务机关内部就可以核实纳税人是否有虚构往来达到隐瞒收入的问题。大大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五、结束语
由于税收征管制度的缺陷和税收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以及税收经济信息的不对称等原因造成了目前的税收流失严重,税收遵从度不高等结果。解决的根本出路就是要制度创新,提高税收效率,将税收流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71
[2]李林军.专业化管理的探索之旅——税源专业化管理与深化征管改革的思考[J].中国税务,2012,(7).
[3]段文斌主编.《产权、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新制度经济学前沿专题》[M].南开大学出版,2003
[4]朱国平.对基层税收征管体系改革的探讨[J].涉外税务,2012,(9):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