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味”上元节 海口很“有戏”

    柳昭

    

    2月15日,农历正月十五。

    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

    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经过多年的传承发展,形成了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月15日,海口市中山路骑楼老街锣鼓喧天,龙狮齐舞,琼剧展演,歌舞升平,持续上演的小型演出,让闻声而来的路人驻足观看,感受元宵佳节来临之际的欢乐氛围。

    

    海口中山路,是海口市城区保持历史原貌最完好的一条老街。该路是海口老城区最早的商业街,不仅在海南,就是在东南亚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其街区范围及周边还有天后宫、邱宅、钟楼、琼海关、中共琼崖一大旧址、西天庙,以及中山纪念堂等多个文物保护单位。因此,这里每天都会吸引大批市民游客来此游览,是海口人气最佳的打卡地。

    

    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多场“虎味”文艺活动在这里上演——除了最具代表性的舞狮、舞龙,还有歌舞、戏曲、杂技、乐队演奏、旗袍秀、灯光秀等,不但丰富了节日生活,更让来此观光游玩的市民游客欣赏到独特的海南文化。

    

    这些精彩的文艺表演,形式多样,汇集中西——既有中国传统艺术,也有西方优秀代表;既有古风古韵,也有时尚新潮。当然,更少不了带有海南本地特色的表演艺术。其中就包括了与粤剧、潮剧和汉剧统称为“岭南四大剧种”的琼剧。

    

    

    琼剧是南方戏剧的其中一个支系,是海南省的汉族民间戏曲艺术。主要以海南话为戏曲语言,因此流行地域亦仅限于海南岛及两广之间。2008年,琼剧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琼剧历史悠久,是在海南流行的杂剧(源于弋阳腔)的基础上,吸收闽南戏、徽调、昆腔、潮州正音戏、白字戏(潮剧)、广东梆黄和海南民歌、歌舞八音、傀儡戏、道坛乐曲等逐渐形成的一个弋阳腔支系的地方剧种。琼剧曾流行于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被称作“南海的红珊瑚”。

    

    

    400多年前,苗族迁居海南岛,之后为了纪念先祖,寻求精神上的寄托,祈愿丰衣足食,四季平安,海南的苗族同胞们便跳起了招龙舞。

相关文章!
  • 花甲吐沙要多长时间

    花甲吐沙大约需要几个小时到一两天不等。花甲的吐沙时间和处理方式有很大的关系,采取的方法不同,吐沙的方法也就不同。花甲为软体动物,

  • 乡村冬晒 丰收天地

    思睿冬晒,又称晒冬,是中国南北方多地都有的传统习俗。天寒地冻的时节,冬天的太阳就和春雨一样宝贵。于是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人们都迫不

  • 花生皮是什么垃圾

    花生皮是湿垃圾。湿垃圾指的是又被称为厨余垃圾、有机垃圾,这类垃圾很容易腐蚀,指食材废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