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因素分析
时向东+崔红+叶协锋+符云鹏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点应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在现阶段研究生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旨在为提升研究生素质,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一、学校方面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不足
(一)学校新聘用导师以及招收研究生整体质量偏低
近些年,由于研究生的扩招造成供需矛盾,为了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学校会让一些缺乏培养研究生能力的教师匆匆上岗,没经考核就接任导师职位。这些教师缺乏科研传授的经验,不能很好地带领学生搞科研。
扩招对于研究生生源的影响也很大。在招生方法上多采用笔试加面试的形式,由于受本科教学厚基础、广适度的影响,研究生也多局限在书本知识的测试上。这种教条式的考核制度是研究生招生的一个很大弊端,不能真正筛选出具有科研素质的人才,严重阻碍了学校对高素质研究生的培养。
(二)学校对于导师、学生的监督评价制度不完善
对教师来说,涉及其切身利益如职称的晋升、导师遴选等方面主要参考的是其科研项目、科研论文情况,而对教学方面的指标则相对较少,因此,教师会把精力放在科研项目上,而忽视了对于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学校对于学生反馈机制的建立不够完善,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沟通不及时。
(三)研究生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课堂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研究生直接接触教师获得知识、锻炼能力的平台,课程的内容关系到研究生的教育质量。然而大多学校以二级学科作为研究生课程体系,导致研究生知识面过窄,适应能力差;在课程设置上缺乏层级性;部分研究生课程内容陈旧,研究性、前沿性不够;与本科相比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本科化。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基于大量全面具有前沿性知识的积累,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制约着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学校为研究生提供的科研平台较少
研究生与本科生在学习方面最大的不同就是由之前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式学习,学生要具有独立的方案设计能力,灵活的问题处理能力,全面的结果分析总结能力等。然而现阶段,大多数学校提供给研究生的科研平台较少,学生自主科研的机会较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较低,对于创新方面的探索就显得不足。
(五)学校提供的科研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很多学校由于经费、场地等原因,在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够完善。这样学生所做科研内容受到限制,论文往往千篇一律,低层次重复,缺乏新意和创新点。
(六)学校的学术创新氛围不浓
当前,很多研究生在学习中局限在已有的理论上,所进行的研究都是在重复他人的研究,长期“闭门造车”,在理论上没有创新,在实践中没有突破,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来在国内发现了诸多“学术造假”问题的原因。高校缺乏创新型学术氛围,对创新能力不重视,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学生就更不会去积极思考新课题、发现新问题。久而久之,研究生学习习惯性停留在课本和已有的知识系统之上。
二、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师因素分析
(一)在教学方面有待改革
目前,大多学校教学理念无法适应研究生教学,虽然一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但目前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角,学生仍处于配角地位,被动地去参加学习进而影响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授课过程中传授式方法仍是大多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不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创新需要在争议讨论中发现,这种传授式的方法严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较少
现今对于研究生教学,教师往往把重心放在理论知识上,对于实践方面的安排较少,不能够满足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那些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授给研究生上的课不多,对于研究生来说获得实践生产的前沿知识较少,不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更不能够在此基础上发散思维,发现创新点。
(三)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
在研究学习的实践中,往往创新品质表现不突出,缺乏融会贯通的灵动性思维,不能产生具有创新性的理论观点,或者探索出另辟蹊径的研究方法,思维相对固化,对于权威的只是膜拜而缺乏挑战勇气。在研究实践中,容易停留于个人的发展,缺乏创新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创新的长远发展眼界和创新责任意识。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研究过程的单调,当学生在研究中遇到困境而又体会不到创新成功的快感时,便会因此感到学习的枯燥,容易丧失研究生应具备的坚韧毅力,导致心态浮躁,面对外界诱惑时无法全身心投入研究而影响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