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历程与发展方向
吴国建 范秀勇
摘 要: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是与社会经济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对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述,对农业机械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业机械;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9.05.069
1 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仅有100多台农用拖拉机,没有自己的农机工业。国家为尽快恢复被战乱破坏的农村生产力,从增补旧式农具、推广新式农具入手,大力发展我国的农业机械。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农业机械实行国家集体投资、所有、经营。通过各种行政手段推动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到1980年底,全国农机生产企业达1829家,每个县都建立了农机修造厂,50%的公社和20%的生产大队建立了农机维修点;全国农业机械保有量迅猛增加,大中型拖拉机达74.5万台,小型拖拉机达187.4万台,配套农具356万部。
1981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队解散,土地分给农民各家各户经营。国家减少了对农业机械的投入,农民逐渐成了投资购买和经营农业机械的主体。为适应农民的小规模经营,一些小型农业机械、农用运输车应运而生。到1995年,全国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67万台,小型拖拉机864.6万台,配套农具1079万部。小型拖拉机大幅增加,大中型拖拉机反而减少。
1996年,随着农民工大量进城,农村劳动力出现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短缺,国家有关部门因势利导,利用从南到北小麦收获的时间差,组织开展了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小麦作业,既满足了农民抢收小麦的需求,也提高了机具拥有者的经济效益。促进了联合收割机的发展。1994年全国联合收割机保有量6万多台,到2003年增加到36万多台。
2004年,国家颁布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在促进和保障农业机械发展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加快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随着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以及国家对农机购置和作业补贴的增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农机工业的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历史上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长期存在的经营土地效益低的现状,也改变了我国农业机械的市场需求及农业机械的发展方向。
2 发展方向
2.1 向自动智能高效方向发展
随着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国家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的增加,经营土地收益的提高,必将引起农机经营者对效能更高、质量更好的农业机械的追求。我国传统的农业机械比较落后,自动化在农业发达地区部分机械的部分装置上有所应用,而智能化农业机械在我国刚刚起步。自动化、智能化的农业机械代表了目前国际上农业机械发展的最高水平,可以使农业机械通过简单的操作或完全不依靠人工操作而独立、高效地完成复杂的农业生产。不仅可以优化生产过程,还能提高作业质量、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加速农业机械自动化、智能化的提升与研发,将是我国农机科技人员的迫切任务。将经历从初级到高级的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应是我国农业机械的前沿发展方向。
2.2 向节约环保精准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导向是“建设节约型社会”,走“绿色化”产业之路。农业机械的发展也要遵循这一原则。首先要节能环保,在农业机械的动力来源发动机的设计上,要尽可能追求低能耗、零排放的发展标准。其二是节约资源,通过微电子监控、高精度传感器等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实现精准施肥、精准喷药、精准播种、精准收获、精准灌溉等作业项目,既可以节约农业资源,又可以保护环境。通过对秸秆高效收集利用、残膜回收、农业废弃物利用等机械的开发、技术提升和使用,既可以使废物再利用,又可以保护环境。因此,此类机械应是我国农业机械的优先发展方向。
2.3 向大型宽幅复式方向发展
农业机械的大型宽幅或复式多功能,可以充分发挥机械的功效,提高作业效率,抢抓农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强劲发展,传统农业将迅速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加速以及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的要求,对大型拖拉机、大型宽幅或复式多功能机械的需求将不断加大,此类机械应是我国农业机械的主要发展方向。
2.4 向个性专用可靠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不够平衡,存在短板和弱项。如缺少适合丘陵山区、高原作业的机械;缺少适合农产品深加工的机械;缺少适合经济作物生产的机械;缺少适合畜牧、水产养殖的机械;缺少适合大棚、温室生产的机械及设施农业机械、采摘机器人等。因此,设计生产个性、专用、性能可靠的机械应是我国农业机械的重点发展方向。
2.5 向便捷舒適安全方向发展
随着农业机械的发展,农民在注重其生产效率的同时,也逐渐增加了对其舒适度、安全性的关注。驾驶室密闭良好、配有空调、操作舒适、便捷,以及整机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的农业机械,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不仅可以改善工作环境,使操作更舒适、便捷,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质量。因此,此类设计应是我国农业机械的普遍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