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心理应激的影响
夏晓琼 冯钰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 2017年4月~2018年4月,将100例冠心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护理后,对照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78.00 %,明显低于观察组96.00%(P<0.05)。结论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介入治疗前的心理应激,并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冠心病;介入治療;心理应激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1..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4月~2018年4月,将100例冠心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50例。对照组男患者27例,女患者23例,年龄48~83岁,平均(65.5±8.4)岁;观察组男患者31例,女患者19例,年龄51~84岁,平均(67.5±8.7)岁。上述资料组间对比均保持同质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包括饮食护理以及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加心理护理干预,其内容主要包括:①心理状况评估。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应采用焦虑、抑郁评分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从而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②认知干预。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冠心病发病原因、介入治疗过程等,通过让其了解疾病发病机制、治疗措施等,可以提高对疾病的认知,从而让其积极的配合开展临床各项工作。③家庭支持。护理人员应及时对家属讲解情感支持的重要性,鼓励亲人多陪护患者、精神上关心患者,以消除其独孤、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让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释放心理压力。
1.3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判定标准。选用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评分,采用百分制,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越严重。
(2)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评定,满意度标准为满分100分,非常满意是>90,部分满意:60≤分数≤90,不满意:<6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部分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1.0软件处理文中数据,定量资料(护理满意度)以n、%的形式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
护理前,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如表1所示。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护理后,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78.00 %(39/50),其中非常满意16例(32.00 %),部分满意23例(46.00%),不满意11例(22.00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6.00%(48/50),其中非常满意21例(42.00%),部分满意27例(54.00%),不满意2例(4.0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x2=7.162;P=0.007<0.05)。
3 讨 论
心理应激主要是由于紧张刺激引起的身心紧张状态,并伴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活动、躯体功能改变。对冠心病患者而言,冠状动脉介入术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一旦发生心理应激,不仅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给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甚至会给手术效果造成影响。因此,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以患者的疾病情况和心理状态作为依据,为其制定出完善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以缓解患者焦虑、悲观等负面情绪,从而能够让其积极的配合治疗、护理工作。护理人员通过定期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相关疾病以及治疗措施知识,可以使其对疾病和治疗方案具有正确的认识,对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具有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对冠心病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介入治疗前的心理应激,并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樊金花,杨晶.放松训练联合正念疗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CI围手术期心理应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7, 26(4):381-384.
[2] 胡经文,刘美丽,高春燕.综合放松训练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应激水平的影响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25):25-27.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