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在人物报道中的作用
王馥艳
【摘要】细节在人物报道中的作用是明显的,需要在人物报道中高度重视细节,从细节概念和特点方面进行精准性把握。细节可以生动的展示人物性格,凸显震撼的艺术力量,形成主题深化,促进可读可信。细节在人物报道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关键词】细节人物报道作用
细节在人物报道中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在进行新闻人物采编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注重对人物的新闻元素进行开掘,而且需要高度重视新闻人物的细节元素。一篇好的新闻人物报道要打动受众,需要具有独特的、主题深刻的内容,以及在细节运用方面进行精准性雕琢。如果在人物报道中主题和结构的是枝干,那么细节对人物报道来说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促进人物报道能够生动活泼和真实可信。
一、细节概念和特点
细节顾名思义细小、微小,是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环境等小单位的分析和兼顾。细节是对故事发生进程中的具体、生动、真实、细小环节的体悟,以及以典型性和独特性元素进行展现。对细节展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以文字形式进行展现,也就是对人物的细微之处进行精准性把握。也可以以语言形式进行表达,比如在电视报道中,以语言形式对人物细节进行描述。对细节展示也可以从画面角度,在细节方面以特定的时空视角,形成独特的表达能力,一个冒着热气的茶杯,一件旧衣服,一个眼神都可以传达出无数信息。
细节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鲜明特点的新闻事实,在对人物进行报道过程中,可以对人物细节进行选择和取舍,能够对人物形成良好的烘托作用,在渲染人物过程中从细节方面得到全面性开掘和发现。比如在2008年温总理慰问南方冰冻受灾群众中,当工作人员准备搀扶他时,他自己跨过风雪压倒的栏杆;在画面的脸部特写中,目光坚定,一些细节性描写无不充分的对总理的人文情怀进行了精准性刻画,并且精准性细节方面展现出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的真正关怀,巧妙运用细节在其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细节运用过程中,尤其是以细节塑造人物过程中需要与主题进行全面性结合,并且能够强化主题细节,本着宁缺毋滥原则,对人物的主体形成全面性强化。
二、细节能够生动展示人物性格
细节在人物报道中是基本元素之一,在人物报道中细节是构成要素之一,细节可以在深层次上对人物事迹的报道中形成厚度和深度,恰当的描画可以起到生动和传神效果,在精准性展现人物同时,增强对人物魅力的塑造。比如在《巴山赤子》的报道中对交警守牧就进行了全面性的细节刻画,在面对同辈的铁哥们请求帮忙过程中,其犹豫了半天后,自己出钱替哥们交了罚单。从犹豫的细节说明了守牧的思想斗争,在讲义气同时、讲原则的个性展现非常突出。在细节刻画中将执法严明、克己奉公的交警中队长形象充分展示了出来。
细节可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杜鹏程认为“一个好的细节描画可以像定在木板上的钉子一样,结实有力,在恰当的选择细节过程中,就可以将一个人物充分展示出来。”比如在报道李四光的通讯中,就是从细节方面入手,他走一步的跨度总是0.85米,这是他多年所养成的习惯,实际上也成为了其丈量和计算的尺子,这位准确走路的人就是李四光。看似简单的一个细节,却精准性展示了李四光的个性特征。在对喜欢绘画的张善刻画过程中,“你咋不碍事,你晃来晃去,我画不下去,吃,吃,这就吃”,生动语言不加修饰,却明确展示出了人物性格,具有画龙点睛作用。
三、细节可以凸显震撼的艺术力量
在进行人物刻画报道过程中需要形成生动形象,以及具有冲击力的细节刻画,细节的内容可以形成全面性突出和交代,细节可以形成特有的画面效应,对人物细节把握可以形成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比如对面部的特写镜头能够细微性展示表情,眼神的变化对人物的内心世界形成反馈。人物情感和思想是新闻的中心,而细节可以起到烘托作用,在新年到来过程中火红灯笼、满仓粮囤等画面可以使受众对国泰民安,喜庆的举国欢庆等形成精准性把握。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受众产生感觉、直觉和神经冲动情况下,会受到一定刺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规律性的应变过程,受众在进行阅读和欣赏过程中可以产生吸引力,以及增强感染力。好的细节像珍珠一样,虽然散落,但是却是显示观察力和感悟力的重要力量,能够产生强大的感情力量。在《忙人赵继华》中“妈——”赵继华望望病床上的母亲,张张嘴却不知道从何说起自己回矿上的事。开篇从忠孝不能两全,从忙人的细节刻画对震撼性的主题进行全面性展示。虽然是文字报道,但是在细节方面却形成了精准性刻画。
四、细节可以形成主题深化
人物报道非常容易陷入一般化和概念化的情况,细节对文章的主体形成充分展示。对人物进行刻画,其中一个核心性因素是从对人物进行报道的角度深化或者突出主题,这对刻画是很关键的。“在十来平米的办公区域,除了桌子、挂钟和国旗,以及氧气转化器,别无长物。他吃的很少,双手捧瓷罐,吃了点蔬菜,然后双手给每个人分玉米块。”以上是对阿拉法特的细节刻画,其中可以看到简朴的生活,桌子、挂钟和国旗等,对于此是一种极具个性化刻画,在细节组合过程中表达了阿拉法特的朴实和平和,同时也隐含着对阿翁认同的感情基调。在对矿工王彦华的描写中引用了他的话,“当班长就要扛起工友生命的责任,扛起煤矿安全的责任。”对工友抬矿车时站立的位置不对,他立刻上前进行制止。工友不愿意离开的情况下,其强调“等起重机砸伤你的时候就完了,这不是商量,这是命令。”就是在抓住语言上的这一细节背景下,对王彦华的刻画采用了反问句式,显示出不容商量,对性格形成了充分展示,在安全面前不留任何情面,同时对抓安全生产的主题形成了精准性展示。
五、细节使报道可读可信
有的时候细节是灵魂,这是从详细和完整性角度说的,在细节描画中可以展示人物报道的真实性,尤其是可以精准性还原人生,在详细和完整情况下,细节可以促进一般化和概念化的内容形成可读性,促进受众不管是在阅读,还是在观赏过程中都能够引发共鸣。在《怒放高原的并蒂雪莲》中,对谢晓君有这样一个细节描写,有的时候也抱怨,但是并没有放弃,“既然来了,什么时候也不能打退堂鼓”,从这一细节可以更真实的对其人物特征进行精准性反映。
在人物报道中,注重细节可以生动、立体和真实的形成对人物反映,并且可以增强人物的可信性,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为可信和丰满。细节描写可以促使人物具有生气和产生灵气,避免概念化和增强可信性。比如李素丽在当上劳模后,注意了对自己的“包装”,她上班涂上了浅浅的唇膏,对这一细节描写,具有浓浓人情味,并且能顾拉近读者和人物之间距离,增强了新闻可信性。
总之,人物报道是一种传统的新闻题材,在新闻选材中是具有明显作用的,虽然在一段时间内被忽视,但是随着网络时代到来,人物报道将以更多形式,全新视角进行充分展示,细节描画是必不可少的,恰当的细节描写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可以是寥寥数语,也可以是精雕细琢,精准的细节可以让人物生动立体,让故事曲折动人,使人物报道的主题更加鲜明,形成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①范晋宁,《通讯报道中的细节浅议》[J].《品牌》,2013(6)
②庄震,《细节,电视新闻的传神之笔》[J].《活力》,2012(19)
③欧福泰,《一问:新闻细节是怎样流失的?》[J].《新闻实践》,2012(2)
④郑会琴,《细节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2(21)
⑤弓雪,《新闻报道中细节的作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4(1)
⑥张玉涛,《细节描写在人物报道中的作用研究——以〈冰点〉栏目为例》[D].河南大学,2011
(作者单位:天津市宝坻区新闻中心)
责编:姚少宝
【摘要】细节在人物报道中的作用是明显的,需要在人物报道中高度重视细节,从细节概念和特点方面进行精准性把握。细节可以生动的展示人物性格,凸显震撼的艺术力量,形成主题深化,促进可读可信。细节在人物报道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关键词】细节人物报道作用
细节在人物报道中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在进行新闻人物采编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注重对人物的新闻元素进行开掘,而且需要高度重视新闻人物的细节元素。一篇好的新闻人物报道要打动受众,需要具有独特的、主题深刻的内容,以及在细节运用方面进行精准性雕琢。如果在人物报道中主题和结构的是枝干,那么细节对人物报道来说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促进人物报道能够生动活泼和真实可信。
一、细节概念和特点
细节顾名思义细小、微小,是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环境等小单位的分析和兼顾。细节是对故事发生进程中的具体、生动、真实、细小环节的体悟,以及以典型性和独特性元素进行展现。对细节展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以文字形式进行展现,也就是对人物的细微之处进行精准性把握。也可以以语言形式进行表达,比如在电视报道中,以语言形式对人物细节进行描述。对细节展示也可以从画面角度,在细节方面以特定的时空视角,形成独特的表达能力,一个冒着热气的茶杯,一件旧衣服,一个眼神都可以传达出无数信息。
细节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鲜明特点的新闻事实,在对人物进行报道过程中,可以对人物细节进行选择和取舍,能够对人物形成良好的烘托作用,在渲染人物过程中从细节方面得到全面性开掘和发现。比如在2008年温总理慰问南方冰冻受灾群众中,当工作人员准备搀扶他时,他自己跨过风雪压倒的栏杆;在画面的脸部特写中,目光坚定,一些细节性描写无不充分的对总理的人文情怀进行了精准性刻画,并且精准性细节方面展现出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的真正关怀,巧妙运用细节在其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细节运用过程中,尤其是以细节塑造人物过程中需要与主题进行全面性结合,并且能够强化主题细节,本着宁缺毋滥原则,对人物的主体形成全面性强化。
二、细节能够生动展示人物性格
细节在人物报道中是基本元素之一,在人物报道中细节是构成要素之一,细节可以在深层次上对人物事迹的报道中形成厚度和深度,恰当的描画可以起到生动和传神效果,在精准性展现人物同时,增强对人物魅力的塑造。比如在《巴山赤子》的报道中对交警守牧就进行了全面性的细节刻画,在面对同辈的铁哥们请求帮忙过程中,其犹豫了半天后,自己出钱替哥们交了罚单。从犹豫的细节说明了守牧的思想斗争,在讲义气同时、讲原则的个性展现非常突出。在细节刻画中将执法严明、克己奉公的交警中队长形象充分展示了出来。
细节可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杜鹏程认为“一个好的细节描画可以像定在木板上的钉子一样,结实有力,在恰当的选择细节过程中,就可以将一个人物充分展示出来。”比如在报道李四光的通讯中,就是从细节方面入手,他走一步的跨度总是0.85米,这是他多年所养成的习惯,实际上也成为了其丈量和计算的尺子,这位准确走路的人就是李四光。看似简单的一个细节,却精准性展示了李四光的个性特征。在对喜欢绘画的张善刻画过程中,“你咋不碍事,你晃来晃去,我画不下去,吃,吃,这就吃”,生动语言不加修饰,却明确展示出了人物性格,具有画龙点睛作用。
三、细节可以凸显震撼的艺术力量
在进行人物刻画报道过程中需要形成生动形象,以及具有冲击力的细节刻画,细节的内容可以形成全面性突出和交代,细节可以形成特有的画面效应,对人物细节把握可以形成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比如对面部的特写镜头能够细微性展示表情,眼神的变化对人物的内心世界形成反馈。人物情感和思想是新闻的中心,而细节可以起到烘托作用,在新年到来过程中火红灯笼、满仓粮囤等画面可以使受众对国泰民安,喜庆的举国欢庆等形成精准性把握。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受众产生感觉、直觉和神经冲动情况下,会受到一定刺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规律性的应变过程,受众在进行阅读和欣赏过程中可以产生吸引力,以及增强感染力。好的细节像珍珠一样,虽然散落,但是却是显示观察力和感悟力的重要力量,能够产生强大的感情力量。在《忙人赵继华》中“妈——”赵继华望望病床上的母亲,张张嘴却不知道从何说起自己回矿上的事。开篇从忠孝不能两全,从忙人的细节刻画对震撼性的主题进行全面性展示。虽然是文字报道,但是在细节方面却形成了精准性刻画。
四、细节可以形成主题深化
人物报道非常容易陷入一般化和概念化的情况,细节对文章的主体形成充分展示。对人物进行刻画,其中一个核心性因素是从对人物进行报道的角度深化或者突出主题,这对刻画是很关键的。“在十来平米的办公区域,除了桌子、挂钟和国旗,以及氧气转化器,别无长物。他吃的很少,双手捧瓷罐,吃了点蔬菜,然后双手给每个人分玉米块。”以上是对阿拉法特的细节刻画,其中可以看到简朴的生活,桌子、挂钟和国旗等,对于此是一种极具个性化刻画,在细节组合过程中表达了阿拉法特的朴实和平和,同时也隐含着对阿翁认同的感情基调。在对矿工王彦华的描写中引用了他的话,“当班长就要扛起工友生命的责任,扛起煤矿安全的责任。”对工友抬矿车时站立的位置不对,他立刻上前进行制止。工友不愿意离开的情况下,其强调“等起重机砸伤你的时候就完了,这不是商量,这是命令。”就是在抓住语言上的这一细节背景下,对王彦华的刻画采用了反问句式,显示出不容商量,对性格形成了充分展示,在安全面前不留任何情面,同时对抓安全生产的主题形成了精准性展示。
五、细节使报道可读可信
有的时候细节是灵魂,这是从详细和完整性角度说的,在细节描画中可以展示人物报道的真实性,尤其是可以精准性还原人生,在详细和完整情况下,细节可以促进一般化和概念化的内容形成可读性,促进受众不管是在阅读,还是在观赏过程中都能够引发共鸣。在《怒放高原的并蒂雪莲》中,对谢晓君有这样一个细节描写,有的时候也抱怨,但是并没有放弃,“既然来了,什么时候也不能打退堂鼓”,从这一细节可以更真实的对其人物特征进行精准性反映。
在人物报道中,注重细节可以生动、立体和真实的形成对人物反映,并且可以增强人物的可信性,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为可信和丰满。细节描写可以促使人物具有生气和产生灵气,避免概念化和增强可信性。比如李素丽在当上劳模后,注意了对自己的“包装”,她上班涂上了浅浅的唇膏,对这一细节描写,具有浓浓人情味,并且能顾拉近读者和人物之间距离,增强了新闻可信性。
总之,人物报道是一种传统的新闻题材,在新闻选材中是具有明显作用的,虽然在一段时间内被忽视,但是随着网络时代到来,人物报道将以更多形式,全新视角进行充分展示,细节描画是必不可少的,恰当的细节描写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可以是寥寥数语,也可以是精雕细琢,精准的细节可以让人物生动立体,让故事曲折动人,使人物报道的主题更加鲜明,形成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①范晋宁,《通讯报道中的细节浅议》[J].《品牌》,2013(6)
②庄震,《细节,电视新闻的传神之笔》[J].《活力》,2012(19)
③欧福泰,《一问:新闻细节是怎样流失的?》[J].《新闻实践》,2012(2)
④郑会琴,《细节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2(21)
⑤弓雪,《新闻报道中细节的作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4(1)
⑥张玉涛,《细节描写在人物报道中的作用研究——以〈冰点〉栏目为例》[D].河南大学,2011
(作者单位:天津市宝坻区新闻中心)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