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命运

    王巨川

    

    最近,涉命案嫌疑的王林因为陈有西律师的介入,有了逆袭的可能。少林寺在释永信被实名举报后,也以“有人恶意侮辱诽谤”为由报了案。网上主要的趋势却是“宁可信其有”,对王林、释永信讨伐不止。

    过去,人们都在等着央视发声,但这次不一样了,因为央视早在2013年报道王林涉嫌“七宗罪”,而其中第一条“非法持有枪支”,被新京报在2015年7月8日报道:萍乡市公安局认定证据不足。所以,两个“大师”的身上,比以往有了更多的谜团,对众说纷纭的舆论场也有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考验。

    考验之一:法律的审理与舆论的审判,究竟哪个更重要?在王林身上,曾经有过法律的判决:王林27岁时,就因犯诈骗罪获刑七年。蹲了六年监狱后,王林又因骗管教越狱而加刑三年。王林与徒弟的官司也曾经过两级法院审结,判定邹勇败诉。后来又有消息称,王林妻子报案指黄钰刚等冒充中央领导诈骗610万元。

    案件的扑朔迷离需要相关机关调查,有罪与否需要法庭审判。在这个时候,舆论应该持有的态度就是不要先做舆论审判,更不能妄下结论,及干扰法律程序,以免既对不起当事人,同时也将自己置于一个先入为主,最后无法面对真相的尴尬地位。

    考验之二:媒体对待公民涉嫌犯罪应该有什么态度和立场?公民涉嫌犯罪甚至被采取强制措施,不论他是公知、大V、律师、大师,也不论案情涉及嫖娼诈骗还是寻讯滋事,都应该由司法部门逐一查证、按程序办理。媒体抢先曝光甚至直接让嫌疑人出镜头认罪和讲述心路历程,其实是媒体对法律的蔑视。媒体在法律意义上只是一个舆论平台,客观公正是最基本的职业操守。现在媒体不仅为贪官洗白,还为利益集团出面站边,对自身形象和社会公信力,都是莫大的伤害。

    考验之三:每一个公民在媒体、道德、自己和法律面前,该如何选择?王林和释永信都是大师名人,现在都面临法律与公众舆论的双重压力。作为公民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也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绝不能简单地相信媒体舆论,也不能相信自己固有的思维定式,而应该相信法律,相信事实真相。只有这样了,才对得起他人,也对得起自己。我们常说,要让每一个案件的办理体现法律的公平,就应该对每一个案件有一份公心。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

  • 山崎暗斋的朱子学思想研究

    崔铃山崎暗斋是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主观唯心主义者,他把朱熹关于太极、阴阳、五行的学说作为垂加神道的理论基础,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