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文化永站世界之巅

    王志珍

    【摘 要】 汉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世代作家,用妙笔生花撰写了无数优美篇章,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课文,把握文意,想象文章描述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文章的内涵。”[1]因此,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她认为用心导入、精读品味、学以致用是较为良好的方法。

    【关键词】 用心导入;精读品味;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 G6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2

    汉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世代作家,用妙笔生花撰写了无数优美篇章,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课文,把握文意,想象文章描述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文章的内涵。”[1]因此,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认为用心导入、精读品味、学以致用是较为良好的方法。

    一、用心导入

    “导入是新教学内容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行为的一种方式,它好比乐曲中的‘引子、戏曲中的‘序幕,使人集中精力迅速进入情境。”[2]所以教师一定把握好这一环节。可采用的方法有:

    1.利用多媒体直观导入

    如今的多媒体课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借助其音像,特别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比如教学《七颗钻石》,播放“情境导入”,学生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屏幕上。伴着轻柔的音乐感情朗诵课文,同时动画演示“小姑娘为生病的妈妈找水,把找来的水喂小狗、给妈妈、给路人,自己却舍不得喝。爱心似钻石般晶莹剔透,似星星般璀璨闪烁。善举让水罐一次次变化,演绎了一个个化平凡为神奇”的美妙情景。音像一致,不用解释课文意思,学生一看便懂。跟着反复朗诵几次,不仅能背,还明其意。学生在精力专注的一刹那,便明白了所描述的内容,又在反复诵读中去深刻体会其含义。

    2.利用课题导入

    课题是文章最醒目的地方,也是表明文章主旨和主要内容的地方,一篇文章一看题目就知道写什么事了。利用课题导入,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找准题眼,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对文章的学习。比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这个课题新颖别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课题入手,讨论:“信息高速路”指什么?“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信息高速路”要使用引号?上课开始提的这些问题,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他们会目不转睛地盯着课题思考,渐渐地开始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有的则期待老师给出答案。老师先别急着肯定,故意留个悬念,促使学生读课文仔细揣摩,从而深入学习。

    3.利用作者导入

    利用作者导入,也是激发学生学习课文兴趣的好方法。比如:教学《望天门山》,教师述:唐朝有一位诗人,人称诗仙,你们猜猜是谁?“李白!”誰能背一首他写的诗?学生们争先恐后抢着背《赠汪伦》《望庐山瀑布》……,有些学生还没学就会背。接着问诗有什么特点?“壮观、豪放、浪漫、重情……”导入新课:《望天门山》,看这首诗是写什么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读诗理解。教学《枫桥夜泊》,教师告诉学生:今天我们来学习诗圣“杜甫”的诗《枫桥夜泊》。既然被人称为“诗圣”,肯定有他独特之处,读读诗句,看看写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读诗体会。

    除以上形式之外,还可以讲故事、看图片、猜谜语等,以文而定,教师巧妙地为学生创设良好学习的情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精读品味

    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朗读指导,加强词句训练,引导学生读懂、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3]

    1.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朗读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因声释义,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通过朗读,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比如:三年级课文《太阳是大家的》,教学时,可以把重点放在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上。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要求他们借助拼音读通诗文,小组互读,纠正字音,指导朗读,读出现代诗的节奏、韵律,赛读、齐读。通过读,再借助注释读懂诗歌,了解诗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孩子、小树和鲜花的朋友,有蓬勃的生命力,到不同的国家,传递世界各国小朋友之间的友谊。感受诗歌包含的情感:全世界孩子共在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希望世界和平和社会的安宁。

    2.抓住词句,领悟内涵。

    精读课文要认真仔细地研读,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领悟文章的内涵。如:《燕子专列》一课,“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学,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句中的“纷纷”从字面上看指的是拯救燕子的人多,“四处”寻找燕子的范围广。但要引导学生透过字面意义,感受深层的内涵,“纷纷”、“四处”反映的是人们对于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为拯救燕子付出的辛苦劳动。更完美的是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冒着、顶着、踏着”这三个动词体现气候、环境的恶劣以及人们无所畏惧的高尚品质。从而渗透“爱护环境,保护鸟类”的教育思想。

    3.深化理解,升华认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课文,把握文意,想象文章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文章的内涵。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4]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三次提到“锋利的斧头”,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它的语言环境,体会其含义。通过讨论得出结论:谁家盖房、造犁、做家具、烧柴,都拎起“锋利的斧头”把树木一棵一棵地砍下来。靠着这把“锋利的斧头”人们日子过得还不错。这样肆意地破坏、短视地利用,无知的人们都不知已经埋下了安全隐患。有一年,大雨没喘气儿下了五天五夜,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说明乱砍乱伐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深层理解作者用“锋利的斧头”贯穿全文的表达效果。

    三、学以致用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5]我们的作家,用生花妙笔写下了这无数优美的篇章,它叩击着我们的心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我们中华少年,有责任汲取其精华,使之发扬光大。为了让学生巩固和运用学过的优美诗文,除了让学生读、背、摘抄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查找有关图片或给插图摄像输入电脑自制图片,时常再现文中景象,启发学生看图咏诗、看图诵文,促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在口语、写作中运用。例如: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的水泡了。在太阳的照射下,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珍珠泉》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

    经过不断熏陶,学生对语言环境熟悉了,便能灵活运用,甚至改用。班级中有学生测试成绩低,他们会劝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看到校园花坛里有蝴蝶飞舞,他们便说:“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写霞山公园的湖改写为:“霞山的湖真静啊,静得感觉不到它在流动;霞山的湖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湖底的砂石;霞山的湖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等等,孩子们时不时在嬉笑中吟诗、用句,教室、校园洋溢着书的气息。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根据国家的课程标准,精心组织教学活动,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案。在日常教学中,用心导入、精读品味、学以致用、勇于创新,让我们中华璀璨的文化永远站在世界之巅。

    参考文献:

    [1][3][4][5]中华人名共和国教育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J].【最新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2,1—2

    [2]李玉学.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技能训练》[J].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

相关文章!
  • 语文核心素养关照下的现代文阅

    摘 要:我国当前教育领域为顺应社会时代发展的潮流,使得学校教育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由此提出了核心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

    陈国兵【摘? 要】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其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它也是推行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教师要从教育改革要求出发,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