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型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对策分析

    王岚

    绿色、健康、休闲的度假方式成为现代都市人的旅游新时尚,城郊型乡村旅游因其独特的优势在乡村旅游中独树一帜,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本文以什邡的乡村旅游产品为例,具体探讨了什邡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一、引言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域环境及其资源为依托,以乡村性与乡村意象为核心,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的一种旅游方式与经济开发活动。根据旅游活动所处的地理位置,乡村旅游可分为城郊型、边远型和景区边缘型三个主要类型。城郊型乡村旅游是旅游目的地位于城市周边,依托大中城市客源市场发展起来的,车程2小时以内的乡村旅游活动。城市郊区是城郊型乡村旅游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城市环境与功能向农村转换、过渡的地带。地理学界也称其为环城休憩带、城市边缘带等。本文探讨的对象是城郊型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

    二、城郊型乡村旅游产品特点

    (一)产品缺乏系统规划,低水平重复建设多

    城郊型乡村旅游产品在开发初期由于缺乏科学调查和系统规划,很多项目跟风上马,乡村景点开发密度大、规模小、管理水平低。加之资金投人较少,形式单一,直接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各个乡村之间的替代性竞争非常激烈。

    (二)旅游产品单一,可参与性不强

    旅游产品是一个复合概念,是指旅游者出游一次所获得的整个经历。包括旅游设施与服务等多种元素,同时要求旅游产品表现出一种组合产品的特征。城郊型乡村旅游的产品设置比较单一,多为被动的观光或脱离乡村环境的娱乐活动,而在强调游客参与度,提升旅游体验的今天,产品的重新设置、组合,增强其参与性和互动势在必行。

    (三)产品功能定位不准,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城郊型乡村旅游产品结构主要以观光为主,缺乏文化特色和文化含量,对能反映乡村内涵以及提供差异化产品的民俗文化和传统农业资源挖掘的深度不够,缺乏文化底蕴和氛围。这样的情况下导致产品千篇一律,可替代性强。

    (四)基础设施有待改善,旅游人才缺乏

    基础设施不完善仍是制约乡村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城郊乡村作为短途游憩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在配套设施和服务等方面与成熟景区仍有较大差距。乡村道路、环境、住宿、供电、供水等硬件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农家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住宿餐饮接待设施条件差,安全条件不好,卫生状况和设施条件有待改善。同时由于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是本地居民,缺乏专业的旅游服务教育和相关培训,服务质量不高。

    三、什邡市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现状

    什邡市又名雍城,古为方国,蜀中名城,位于德阳市西南部,距德阳市20公里,南距成都市50余公里,以其资源丰富、环境优越,素有“川西明珠”的美誉。但什邡由于长期受限于什邡优先发展工业实体经济思路的影响,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2008年汶川大地震,什邡受灾严重,虽然各方面遭受重创,但正如“破窗理论”,危机也带来了生机。震后北京对口援建什邡,旅游业得到了合理的重视,依托“穿心店地震工业遗址纪念展示园”的带动,什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目前什邡乡村旅游的布局由沿山片区和平坝两部分构成,主要的特色乡村有:峡马口、钟鼎寺、渔江村、红豆村、马祖村和箭台村。虽然各个特色乡村旅游产品独树一帜,核心吸引力不尽相同,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和周边县市同类型景区的旅游产品开发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

    (一)旅游产品粗糙,同质化现象严重,核心吸引力缺乏竞争性

    成都周边乡村是全国率先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之一,产品规模、质量已先声夺人。什邡乡村旅游起步晚,产品设置与其他同类型景区相较辨识度低,缺乏竞争力。

    (二)旅游产品单一

    目前仅依靠以吃农家菜,提供棋牌娱乐为主的低层次服务,没有充分挖掘景区核心吸引力,形成与风景区互动的产品,旅游经济收益不高。

    (三)产品开发缺乏创意,游客参与度不高

    乡村旅游是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田园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兼带观光、度假、休闲、体验性质的旅游活动。什邡目前乡村旅游产品的设置缺乏新意,多以被动参观式地感受田园风光为主,几乎没有游客的主动参与,也不能有效增加游客的体验感受。

    四、对策分析

    (一)承袭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内涵,营造度假型旅游目的地氛围

    什邡的乡村旅游产品应努力营造度假型景区的氛围。灾后重建的新农村建设使得马祖、红豆、渔江、箭台等村落具备较好的基础设施,家庭式旅游接待初具规模。通溪河林场和钟鼎寺景点的康乐度假接待本有较好的基础,目前正在营建峡马口片区度假屋,以及山林康乐健身步行道完善了度假景区的基础设施。

    (二)丰富活动菜单,提高游客参与度

    为使景区、景点形成特色,以某种原赋的旅游资源为依托,根据市场需求,对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以丰富产品结构和密度。一定地域空间上旅游资源密度越大,旅游者在单位时间内能浏览的景点就越多,对旅客的吸引力就越大,开发的价值就越高。因此,整合相关资源,丰富景点、景区资源密度,以增加观赏的时量度和吸引力。资源整合应把握适度原则,策划的旅游产品必须与旅游资源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这样的旅游产品才有生命力。

    什邡乡村旅游产品的设置应充分考虑产品的层次,充分调动游客的参与热情。乡村旅游的产品恰当设置能满足游客回归自然的天性。目前渔江村的采摘葡萄、向日葵等活动确定了游客的互动,在此思路上,设置的项目不仅可以采摘还可以加工,或者认领,定期参与劳动等。这样看不仅是旅游项目的要求,其实更是对相关产业的建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村旅游不仅可以有效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更能促进农村的产业升级和优化,引发乘数效应,扩大就业和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提高乡村综合环境质量,促进乡村社区多元化发展和人口素质提高,对重构经济社会系统具有特殊意义。乡村旅游的发展为第一与第三产业的结合找到了一个重要切入点。

    (三)整合产品形象,打造强势品牌

    根据简·玛尔斯的理论,应将旅游产品的开发纳入到整体营销策略中。什邡发展旅游一方面是要加强景区的定位,另一方面是要加大宣传的力度,良好的公关以及介入可以有效的传播信息,联络与受众的感情,进而改变旅游者的态度,最后引起行动。

    什邡乡村旅游的“原生形象”几乎为空白,通过旅游地的促销、广告、公关活动等有助于旅游者形成该地的“诱导形象”。目前什邡各个特色乡村的核心吸引力不尽相同,例如红豆村的千年红豆树,马祖村的马祖文化,箭台村的观光农业等。但由于缺乏营销平台,影响非常有限。我们需要理顺产品形象,由政府牵线,找准什邡乡村旅游的定位,共同打造什邡乡村旅游的品牌,有效区别于周边县市的乡村旅游,避免旅游产品同质化。

    此外,什邡的节事活动,“文化搭台旅游唱”的戏马祖庙会也是重要的宣传窗口,可以很好的为什邡旅游业的发展“造势”。节事活动使得旅游地变得生机勃勃,营造与平常迥异而浓厚的旅游氛围,同时又能作为很好的催化剂促进旅游地将各种要素组织和发展,甚至旅游节事本身就是旅游地形象的塑造者,举办大型的旅游活动和盛事就是形象塑造的过程。渔江村的“葵花节”也是很好的尝试。

    (四)提高服务意识,做好危机管理

    村民是乡村旅游的主体,但搞好乡村旅游并不单靠农耕细作,经营者因文化高低而导致的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村旅游业发展的经营管理理念、方式和方法,旅游人力资源严重匮乏是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现在绝大部分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没有规范的行业标准,靠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居民自主的松散管理来主导现代旅游管理。因此为进一步实现旅游产品的规范化,提高游客的游历感受,应当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同时由于什邡遭受“5·12”地震重创,目前仍处于地质灾害多发期,在产品开发时必须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做好应急预案,保证游客安全。

    (五)挖掘文化内涵,做好文化保护

    旅游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对乡村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改变了乡村的景观和文化特性,其结果最终导致乡村经济利益的丧失。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充分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同时,必须保护乡村文化传统,否则乡村文化会被异化和削弱而影响其发展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城郊型乡村旅游在旅游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旅游产品的开发是其重点,但目前其开发存在诸多问题。什邡市作为成德绵经济圈的城郊型乡村旅游目的地,在开发其旅游产品时应着力解决目前发展中的难题,实施差别化战略和品牌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顺利实现什邡经济增长方式的

    转变。

相关文章!
  • 论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特征及其建

    郭哲辉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5-160-01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占有的地位也越来越

  • 关于企业档案信息化战略的思考

    张盼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加快了企业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进程,自下而上、业务驱动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模式已难以适应数字社会发展的

  • 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发展的类型、

    李丹近年来,全球消费方式越来越表现出个性化、快速化的特征,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对生产和物流组织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航空运输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