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对大学新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途径探索
摘 要 近年来部分大学新生没有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价值观,不仅难以适应大学生活,还因为生命意识淡薄使得自杀等极端事件频发。因此对大学新生加强生命教育刻不容缓。本文将针对新时期高校生命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索加强大学新生生命教育的途径,帮助其提升生命质量,健全人格,促进大学新生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 大学新生 生命教育 适应性教育 途径
作者简介:车昆,咸阳师范学院政治与社会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5.088
一、大学新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意义
大学新生在刚刚跨入大学校园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对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无助、恐惧和焦虑,这些困扰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则可能会影响其接下来的大学学习和生活。部分大学新生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学习积极性不高,生命意识淡薄。近年来,有关大学生淡漠生命的媒体报道时有所闻,自杀已成为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首要原因。此外, 大学生凶杀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死亡率也居高不下。
面对当今大学新生的现状,在大学中加强生命教育刻不容缓。因此,行之有效的生命教育是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健康成长成才的有效方法。
(一)对于帮助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具有重要意义
生命教育能帮助大学新生树立独立生活意识,培养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加强大学新生的生命意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价值观,实现健康成长。因为大学新生正处在人生关键时期,只有对生命正确的理解才能懂得生命的可贵,才能树立更加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生命质量。
(二)社会转型的迫切要求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的调整以及利益分配的多元化,生存竞争的加剧,价值多向性的影响,大学新生面临着学业、就业、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多重压力,部分大学新生出于生命困顿之中。在转型期如何让大学新生对生命价值与生活意义保持正确的认知,改变大学新生对生命的淡薄意识,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是生命教育最急迫要做的。
(三)大学新生身心特点与人格建构的内心需求
大学新生身体发育趋于成熟,但心理发育严重滞后,心智不成熟导致人格不够健全。生命教育是要培养“知、意、情、行”全面发展的人,要使他们身心与社会环境间处于协调统一状态,体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的核心精神。然而现代教育只重视知识教育导致教育的功利化,在大学新生生命成长方面却非常不够。高校教育工作必须正视大学新生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发展的实际,运用生命教育的方法及时加以疏导,健全其人格,促进大学新生的全面发展。
(四)构建和谐校园与社会的现实需求
科学的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其实质是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所以开展生命教育以大学新生为中心,从各个方面引导他们去感悟、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及与此相关联的道德与社会责任,达到和谐校园的构建,进而成为和谐社会的基础。
二、大学新生生命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生命教育实效性不强
生命教育如何帮助新生树立生命意识,提高生命质量,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是关键。新时期生命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不够,大学新生在这个特殊时期得到的关注和帮助少之又少。目前生命教育如何针对大学新生的问题进行课程开发是一大难题,主要原因有教育目标错位、教育内容相对片面、教育方式單一、支持力度不够。生命教育应以大学新生的发展为本,注重体验式课堂教学实践,把被动教育转化成对他的发展指导,让教学踏上大学新生成长的韵律。
(二)大学新生的空心病使他们的生活缺少一种目的感、意义感
一部分大学新生常常被焦虑感、空虚感、虚假感、匮乏感笼罩,对于外在的环境感到疏离、孤单、内心渴望但是又恐惧亲近,无法在大学生活中找到目标或方向,对于人生各阶段的任务缺乏持续的热情。这些都是大学新生空心病的具体表现。空心病的大学新生内心单纯、脆弱,都是会隐藏自己感受的高手,抗压能力不强但情绪波动大,容易走极端。他们经常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意义的人生到底是什么?生命教育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增强新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三)教师没有生命教育的素质,生命教育意识缺乏,生命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欠缺
高校教师是最能影响学生的生命状态,更应该促进大学生的生命健康成长。然而教师在社会转型期功利化倾向的影响下一心搞科研、评职称,漠视教学,使得课堂质量和生命教育的教学效果不容乐观。课堂上教师自身的生命状态低迷,加之科研压力大导致工作状态不佳,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群体,使教师不堪重负造成的职业枯竭不容忽视。因此,建设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保证。只有教师自身的生命状态被关照才能关照到学生的生命状态,只有教师的生命素质提升了,学生对他们的工作满意度才能提高。
其次是很多高校没有对教师进行生命教育的专业培训。虽然这些年来很多高校推行生命教育,但只有少数高校教师受到专门的生命教育培训。大部分教师因为没有生命教育的知识基础,当然在课程中体现不了生命教育的内涵、本质与目标,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抓不住生命教育的核心,难以保证生命教育的课程质量。因此高校应该把生命教育落到实处,通过培训让教师的生命教育理念与技能不断提高。
三、加强大学新生生命教育的途径
(一)生命教育介入大学生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创新实践探索
在理论上运用生命教育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实践准绳、系统构建生命教育内容体系,积极探索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上,注重教育实效,通过开展小组活动、个案辅导努力贴近大学新生生活,增加体验性强的社会实践活动,为高校开展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介入模式。
从生命教育介入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可行性分析来看。首先,两者在核心理念上都注重以人为本,服务学生,最终都落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之上。其次,生命教育与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根本任务都是育人,这使二者最终殊途同归。最后,传统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差异性,脱离实践,生命教育注重实践,在工作中把学生看做是平等的,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价值性,两者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我认为将生命教育的理念、方法和技术引入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可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传统新生入学教育的理念、方法、手段,以解决新生入学后在思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实效性的目的。而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目标能让生命教育针对性增强,能让大学新生提高生命质量。
现代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先生说:“大学要培养的是‘人而不是‘器。” 大学教育以育人为本,培养的是一个品格全面的“成人”。生命教育的本质是“使人成为人”,终极目标是提升大学生的生命意义,实现生命价值,从而构建幸福人生。
(二)构建家庭、社区、学校、社会协同一体的模式,共同助力净化和维护大学新生成长环境,共同努力促使大学新生健康成长,落实科学发展观
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综合体系。生命教育为了保证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应当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支持的三方合力格局。
家庭是每个生命的源泉,也是教育的开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要给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乐园。大学生虽然脱离了父母的照顾和保护,但是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生命发展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对大学生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身教重于言教,用行动去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能有效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成长期,是大学生成为社会人的过渡期。高校要遵循个体生命的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需要和问题,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的传授,使学生体验生命的价值。高校構建的生命课堂要注重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可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寻找到生活的意义。更进一步,我们要做的是将生命教育的理念、内容和方法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在高校的价值观教育中有效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保障大学新生生命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社会对于个体的社会化和生命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转型时期功利化倾向使社会风气深受影响,大学新生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暴露出的明显问题是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偏离和信仰缺失。在新时期社会应当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传播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善于运用舆论引导大学新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总之生命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支持的三方合力格局下更能突显生命体验和生命实践,让教育回归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体验性活动展开,强化和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大学新生的生命成长,实现生命教育从理念到行动的跨越。
(三)要加强师资力量,建立高水平的生命教育师资队伍
在生命教育中教师要做大学新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立德树人,教师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说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责任。“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富有生命活力的教育对话。教师应活化教材,不仅应具有自我成长的能力,而且还应具有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生命发展的自我成长机制的能力。”
首先,要提升高校教师生命教育的素质。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学生影响很大。在应试教育下许多老师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只停留在知识性传授。而在当今素质教育下生命教育注重把知识性教学与生命性教学相结合,更能体现教育的效果,从而促进大学新生的生命健康成长。为此生命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这让跟不上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老师不适应。一方面高校教师应当加强自身对生命教育的系统学习,树立生命教育的意识,改变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学校应当想尽办法着力提升高校教师生命教育的素质。
其次,高校要提升教师生命教育的实践技能。教师缺乏系统的生命教育理论学习,再加上实践技能不足使得高校生命教育的质量不高。生命教育的实践是注重体验、互动与感悟的,因此实践内容应符合大学新生的实际需要和成长规律。实践环节让上课不再是一种说教,通过教师与学生一起去探索、发现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和创造生活。因此教师生命教育的实践技能对高校生命教育的质量至关重要。高校应大力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技能培训,建立生命教育的实践基地,定期去参访生命教育做的好的专业机构。只有这样做才能有效提升教师生命教育的实践技能,才能保证生命教育的效果。
注释:
解如华.高校生命教育“热”理论与“冷”实践现象反思.教育探索.2012(8).
关键词 大学新生 生命教育 适应性教育 途径
作者简介:车昆,咸阳师范学院政治与社会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5.088
一、大学新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意义
大学新生在刚刚跨入大学校园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对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无助、恐惧和焦虑,这些困扰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则可能会影响其接下来的大学学习和生活。部分大学新生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学习积极性不高,生命意识淡薄。近年来,有关大学生淡漠生命的媒体报道时有所闻,自杀已成为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首要原因。此外, 大学生凶杀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死亡率也居高不下。
面对当今大学新生的现状,在大学中加强生命教育刻不容缓。因此,行之有效的生命教育是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健康成长成才的有效方法。
(一)对于帮助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具有重要意义
生命教育能帮助大学新生树立独立生活意识,培养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加强大学新生的生命意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价值观,实现健康成长。因为大学新生正处在人生关键时期,只有对生命正确的理解才能懂得生命的可贵,才能树立更加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生命质量。
(二)社会转型的迫切要求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的调整以及利益分配的多元化,生存竞争的加剧,价值多向性的影响,大学新生面临着学业、就业、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多重压力,部分大学新生出于生命困顿之中。在转型期如何让大学新生对生命价值与生活意义保持正确的认知,改变大学新生对生命的淡薄意识,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是生命教育最急迫要做的。
(三)大学新生身心特点与人格建构的内心需求
大学新生身体发育趋于成熟,但心理发育严重滞后,心智不成熟导致人格不够健全。生命教育是要培养“知、意、情、行”全面发展的人,要使他们身心与社会环境间处于协调统一状态,体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的核心精神。然而现代教育只重视知识教育导致教育的功利化,在大学新生生命成长方面却非常不够。高校教育工作必须正视大学新生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发展的实际,运用生命教育的方法及时加以疏导,健全其人格,促进大学新生的全面发展。
(四)构建和谐校园与社会的现实需求
科学的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其实质是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所以开展生命教育以大学新生为中心,从各个方面引导他们去感悟、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及与此相关联的道德与社会责任,达到和谐校园的构建,进而成为和谐社会的基础。
二、大学新生生命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生命教育实效性不强
生命教育如何帮助新生树立生命意识,提高生命质量,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是关键。新时期生命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不够,大学新生在这个特殊时期得到的关注和帮助少之又少。目前生命教育如何针对大学新生的问题进行课程开发是一大难题,主要原因有教育目标错位、教育内容相对片面、教育方式單一、支持力度不够。生命教育应以大学新生的发展为本,注重体验式课堂教学实践,把被动教育转化成对他的发展指导,让教学踏上大学新生成长的韵律。
(二)大学新生的空心病使他们的生活缺少一种目的感、意义感
一部分大学新生常常被焦虑感、空虚感、虚假感、匮乏感笼罩,对于外在的环境感到疏离、孤单、内心渴望但是又恐惧亲近,无法在大学生活中找到目标或方向,对于人生各阶段的任务缺乏持续的热情。这些都是大学新生空心病的具体表现。空心病的大学新生内心单纯、脆弱,都是会隐藏自己感受的高手,抗压能力不强但情绪波动大,容易走极端。他们经常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意义的人生到底是什么?生命教育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增强新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三)教师没有生命教育的素质,生命教育意识缺乏,生命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欠缺
高校教师是最能影响学生的生命状态,更应该促进大学生的生命健康成长。然而教师在社会转型期功利化倾向的影响下一心搞科研、评职称,漠视教学,使得课堂质量和生命教育的教学效果不容乐观。课堂上教师自身的生命状态低迷,加之科研压力大导致工作状态不佳,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群体,使教师不堪重负造成的职业枯竭不容忽视。因此,建设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保证。只有教师自身的生命状态被关照才能关照到学生的生命状态,只有教师的生命素质提升了,学生对他们的工作满意度才能提高。
其次是很多高校没有对教师进行生命教育的专业培训。虽然这些年来很多高校推行生命教育,但只有少数高校教师受到专门的生命教育培训。大部分教师因为没有生命教育的知识基础,当然在课程中体现不了生命教育的内涵、本质与目标,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抓不住生命教育的核心,难以保证生命教育的课程质量。因此高校应该把生命教育落到实处,通过培训让教师的生命教育理念与技能不断提高。
三、加强大学新生生命教育的途径
(一)生命教育介入大学生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创新实践探索
在理论上运用生命教育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实践准绳、系统构建生命教育内容体系,积极探索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上,注重教育实效,通过开展小组活动、个案辅导努力贴近大学新生生活,增加体验性强的社会实践活动,为高校开展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介入模式。
从生命教育介入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可行性分析来看。首先,两者在核心理念上都注重以人为本,服务学生,最终都落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之上。其次,生命教育与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根本任务都是育人,这使二者最终殊途同归。最后,传统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差异性,脱离实践,生命教育注重实践,在工作中把学生看做是平等的,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价值性,两者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我认为将生命教育的理念、方法和技术引入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可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传统新生入学教育的理念、方法、手段,以解决新生入学后在思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实效性的目的。而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目标能让生命教育针对性增强,能让大学新生提高生命质量。
现代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先生说:“大学要培养的是‘人而不是‘器。” 大学教育以育人为本,培养的是一个品格全面的“成人”。生命教育的本质是“使人成为人”,终极目标是提升大学生的生命意义,实现生命价值,从而构建幸福人生。
(二)构建家庭、社区、学校、社会协同一体的模式,共同助力净化和维护大学新生成长环境,共同努力促使大学新生健康成长,落实科学发展观
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综合体系。生命教育为了保证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应当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支持的三方合力格局。
家庭是每个生命的源泉,也是教育的开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要给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乐园。大学生虽然脱离了父母的照顾和保护,但是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生命发展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对大学生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身教重于言教,用行动去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能有效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成长期,是大学生成为社会人的过渡期。高校要遵循个体生命的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需要和问题,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的传授,使学生体验生命的价值。高校構建的生命课堂要注重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可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寻找到生活的意义。更进一步,我们要做的是将生命教育的理念、内容和方法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在高校的价值观教育中有效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保障大学新生生命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社会对于个体的社会化和生命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转型时期功利化倾向使社会风气深受影响,大学新生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暴露出的明显问题是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偏离和信仰缺失。在新时期社会应当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传播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善于运用舆论引导大学新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总之生命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支持的三方合力格局下更能突显生命体验和生命实践,让教育回归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体验性活动展开,强化和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大学新生的生命成长,实现生命教育从理念到行动的跨越。
(三)要加强师资力量,建立高水平的生命教育师资队伍
在生命教育中教师要做大学新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立德树人,教师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说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责任。“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富有生命活力的教育对话。教师应活化教材,不仅应具有自我成长的能力,而且还应具有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生命发展的自我成长机制的能力。”
首先,要提升高校教师生命教育的素质。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学生影响很大。在应试教育下许多老师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只停留在知识性传授。而在当今素质教育下生命教育注重把知识性教学与生命性教学相结合,更能体现教育的效果,从而促进大学新生的生命健康成长。为此生命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这让跟不上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老师不适应。一方面高校教师应当加强自身对生命教育的系统学习,树立生命教育的意识,改变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学校应当想尽办法着力提升高校教师生命教育的素质。
其次,高校要提升教师生命教育的实践技能。教师缺乏系统的生命教育理论学习,再加上实践技能不足使得高校生命教育的质量不高。生命教育的实践是注重体验、互动与感悟的,因此实践内容应符合大学新生的实际需要和成长规律。实践环节让上课不再是一种说教,通过教师与学生一起去探索、发现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和创造生活。因此教师生命教育的实践技能对高校生命教育的质量至关重要。高校应大力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技能培训,建立生命教育的实践基地,定期去参访生命教育做的好的专业机构。只有这样做才能有效提升教师生命教育的实践技能,才能保证生命教育的效果。
注释:
解如华.高校生命教育“热”理论与“冷”实践现象反思.教育探索.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