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企业廉政风险防控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刘迪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5-153-01
摘 要 廉政风险防控是国有企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西北油田分公司廉洁风险动态预警防控体系的建设实际,阐述了如何以信息化为抓手,持续构建“三不”机制为指引,通过“制度+信息”手段对业务运行异常情况进行动态预警,提高廉政风险防控效果,变事后问责为事前监督,变把权力运行的制约内嵌在工作流程之中,扎牢不能腐的“笼子”,逐步实现对国企“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
关键词 国有企业 风险防控 信息化建设 权力制约
一、廉洁风险动态预警防控系统建设情况
(一)建设思路
国有企业要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就应当把廉政风险防控提升到战略管理的高度,将廉洁风险作为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主动防控。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与企业战略规划和目标同规划、同部署,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在谋划企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时,充分挖掘潜在的廉政风险,并通过制定相应的预警、监控、处置等措施,确保廉政风险在可控范围内,确保公司向既定的战略目标健康发展。西北油田在廉政风险防控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要求,突出问题导向,紧盯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存在、反复出现、一直想解决而没有彻底根除的问题,以信息化技术为抓手,以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为手段,将信息化建设成果与对权力运行监督相结合,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生产经营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实现西北油田涉及廉洁风险关键业务的信息化风险防控,变被动监督为主动预防,变事后问责为事前提醒,确保企业效益不受损,干部员工不违规。
(二)具体做法
一是确定预警与防控范围。通过整合结合多年来信访举报、监督检查、内审外查、业务公开网上监督等发现问题案例,确定风险预警系统建设范围,最终确定以预警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结算为主经营管理业务的风险,防控问题演变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建设。二是梳理风险,建立“风险库与规则库”进行权力制约。按照16项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梳理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物资管理、财务报销四个业务流程内部风险,共计获得了142个风险数据关系。分析风险库中每条业务数据的逻辑关系归纳出50条规则算法,通过在已上线运行的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物资管理、财务报销四个业务流程中提取数据,以不干扰业务的正常运行为原则,按照规则库算法对各业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对应业务流程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警,并按照风险的影响程度、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将风险等级确定为红橙黄、高中低三级预警层级。实现对生产经营各环节异常情况的实时动态在线预警,变事后问责为事前预警,遏制问题“增”量。三是确定风险处置流程。业务数据经过自动筛查,形成预警信息。经过纪检监察机构和四个系统业务管理部门的风险认定,按照风险等级和性质对风险单位和部门下发整改通知书,或进行函询,组织人员,进行初步核实。相关单位和部门收到通知书后,按照要求进行整改并形成整改报告等文件上传系统,最终完成风险处置的闭环管理。
(三)主要成效
具备风险预警功能。通过系统运行测试,对2018年度合同管理数据共计预警963项信息;招投标系统数据预警174条具体信息,对物资采购数据预警2条信息,能够对招投标管理系统和物资采购管理系统进行实时预警,对合同管理系统和财务报销系统实现按月预警。极大的提高了监督实效,做到了事后问责向事前监督转变。
具备风险统计分析查询功能。对各业务总体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通过财务报销系统总体数据情况分析比对监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情况,对工程项目招投标系统及物资管理系统的大数据分析看出供应商份额分布情况,中标次数等等,切实发挥防线作用,对生产经营各环节权力的使用者产生震慑,筑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防火墙”,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
二、在动态预警防控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思考
(一)全面分析各岗位权力
在业务流程的梳理上,对各个环节清权确權阶段,要依据职能、机构、编制彻底清理各部门、各岗位职权,务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查找廉洁风险点,不留风险“缝隙”,为风险防控系统的建设打好坚实基础。
(二)找准各岗位廉洁风险点
在风险点的梳理上要通过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方式,由系统管理管根据本系统、各流程岗位职责,从法律法规、管理事项、工作制度、业务流程等方面认真排查,并结合公司运行的实际情况,在广泛查找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认真梳理、汇总,并选择重点单位和岗位,以达到“重点突出、排查精准”的目的。
(三)充分运用各系统的数据信息,做好系统内部及系统间的数据信息分析比对
在目前已建成的系统中,每单个业务流程的风险分析较为充分,预警信息较为准确,但是对四个业务线条的信息串联存在困难,因为数出多门,各个流程间的数据相互印证存在困难,这要求我们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对公司整体业务情况进行通盘考虑,打通单位内部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信息壁垒,发挥信息化技术的整体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