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间框架探析

冯一下 黄勇 赖蓉辉
[关键词]历史时间,观念,时间框架,类型
[中图分类號]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9)01-0019-06一、历史时间框架的实质与价值
在日常生活以及教学、研究中,我们经常使用“观念”一词。长期以来,笔者一直以为观念含有观点、理念两层意思,甚至认为观念就是观点与理念的合称或简称。与此关联,自然也就认为作为观念的下位概念,“历史时间观念”是关于历史时间的观点和理念,是人们对历史事物存在时间(从开始到终结)的抽象的理性认识。应该说,这种看法是很有道理且相当深刻的。但近来在仔细查阅了一些汉语工具书后,才发现以往的这种认识存在局限和不足,有补充修正的必要。
《新华字典》中,“观念”是指“客观事物在意识中构成的形象”。《现代汉语词典》“观念”词条的意思是“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可知,观念既是抽象的理性的观点、理念,又是具体的感性的形象、形状和姿态。同理,历史时间观念既可以是对历史时间的抽象理性认识,也可以是历史时间的外部特征在人的头脑中留下的“形象”或“概括形象”。更准确地说,是理性和感性、观点理念和具体形象的总和。
有了以上认识后,接下来笔者就追问,在接触和认识某一历史事物存在时间的过程中以至过程结束后,历史时间会在我们的头脑(亦即意识)中留下什么样的“形象”呢?在已掌握的相关资料中,笔者没有找到现成答案,久久思索也未得其解。反复研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高中历史新课标”或“新课标”),忽有所悟,感觉答案就在其中。请看:
课标的“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部分,有“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实作出合理解释”等语。“课程结构”部分在论及高中历史必修课《中外历史纲要》的结构和内容时写道:“课程内容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均在历史时序的框架下”。在“学业质量”部分的《学业质量水平》表中,水平2要求学生能够将某一史实定位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水平4要求“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过程中,能够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在附录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中,时空观念水平2提出了“能够将某一史实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的要求,而水平4中有“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这样一条。高中新课标对“历史时间框架”之重视,由此可见一斑。此外,在新课标中“时空框架”与“时空条件”基本同义,可以交互使用。
笔者认为,新课标的以上表述实际告诉我们,历史时间框架就是历史事物发生、发展或变化的时间留在人脑中的呈现其外部特征的“形象”(或“概括的形象”)。这种“形象”往往以“框架”模型形态呈现,故称之为“历史时间框架”。换句话说,历史时间观念与历史时间框架互为表里,历史时间观念是历史时间框架的内在实质,历史时间框架是历史时间观念的外在表现。用当下的流行语言来表述,则可以说,历史时间框架是历史时间观念的“形象代言者”。各种历史时间框架早已有之(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历史教师们制作的“纲要信号图表”中就有不少“历史时间框架”),但将其提炼成科学概念并流行起来,则是近年的事。
在弄清了历史时间框架与历史时间观念的关系后,我们便清楚地看到了历史时间框架的价值。从历史认识论的高度看,历史时间框架是认识历史时间、培养和提升人的历史时间观念素养的重要工具,视之为“利器”绝不为过。作为工具,这种框架有“梯子”的功能,学生沿梯上攀的过程就是提升历史时间观念的过程。作为工具,这种框架还有“尺子”(亦即测量标准)的功能,当学生主动或被动将其用之于检验,便可判别自己的历史时间观念素养达到了什么水平级别,从而明白今后应作怎样的努力。通过近期的研究,笔者注意到,充分发挥历史时间框架的工具功能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历史时间观念素养的一条“捷径”。至于如何使用这一“利器”,本文第三部分将作具体说明。二、历史时间框架的类型与构成要素
历史时间框架形式多样,品类繁多。对其进行分类研究,既可以深化我们对它的认识,又便于将其用于历史教学实践。
依据人的感觉器官(主要是视觉器官眼睛和听觉器官耳朵)能否感知、识别这个标准,我们可将历史时间框架分为显形框架和隐形框架两大类。
(一)显形历史时间框架
显形历史时间框架是指以载体呈现出来的,人的感官能够感知、认识的历史时间框架,常用的有三类:
1.图形式历史时间框架
图形式历史时间框架是以可视的数字、符号、文字、线段、表格、图像及其组合来反映历史事物存在时间的框架。因有“框”有“架”,狭义的历史时间框架即仅指此。传统的图形式历史时间框架有时间轴、年表、示意图等。
①时间轴

时间轴亦称年代轴,仿数轴而来,但轴上无O年。时间轴鲜明体现了时间单向流逝不复回的特点,其使用的纪年法以公元纪年法为宜。下面是秦朝时间轴。
②年表
年表亦称历史大事年代表,是呈现历史事物发生、发展和消亡等重要时间的表格。表中年代按时序排列。其简化形式可省去表格。



歷史年表种类很多,据陈相武、刘畅等研究,①有常规大事年表、阶段年表、对照(比较)年表、综合年表、专题年表等小类。至于篇幅与内容,大的年表类框架,如《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中外历史大事年表》等可以是大部头工具书,而小的年表只有几个年代和几个历史事件。
③示意图
历史时间示意图是用数字、符号、文字、图形等形象地呈现历史事物存在时间的图像,因可表明深层意思,故称示意图。这是历史时间框架的一种重要方式。以下是用饼状图、曲线图、柱状图分别构建的历史时间框架(均采自近年高考历史试题)。



随着现代制图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图形式历史时间框架种类更多,图形更美,动感更强,给人以精彩纷呈之感。但要注意的是,若过分追求形式,也可能产生分散人们对用枯燥的数字表述的历史时间本身关注的负面影响。
2.文字类历史时间框架
图形类历史时间框架的长处是有“框”有“架”,具体形象。因此,人们往往将其等同于历史时间框架,而实际上二者之间不能画等号,因为在图示类框架外,人们还经常用文字来呈现历史事物的存在时间。如司马迁在《史记》中,一方面用《六国年表》《十二诸侯年表》等呈现历史时间框架,另一方面在本纪、世家和列传中又用文字构建了历史时间框架。至于《三国志》《资治通鉴》等,书中没有“年表”,既无“框”又无“架”,但却用文字构建了无数的大大小小历史时间框架,并将一个又一个历史事物置于其下。又如2017年文综全国卷II第27题有如下文字:“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这里命题专家就用文字构建出明朝的历史时间框架,并把宦官制度置于框架之下。这些例子表明,文字类历史时间框架在显形历史时间框架中占有重要地位。
3.语言类历史时间框架
除图形、文字外,显形历史时间框架还可以用语言独立建构,以作用于人的听觉。在这一点上,历史教师无疑人人都是(至少都应是)行家里手。当历史老师讲,“秦朝建立(或形成)于公元前221年”,“秦朝二世而亡”“秦朝仅存在十多年”等,他就是在用语言构建秦朝的历史时间框架,用以反映秦朝存在的时间。在现实生活中,当一个人不写不画,仅用“小时候”“长大后”“晚年”“临终前”等模糊概念表述时间,就把某人的人生经历讲述出来了,他也构建了这个人物的“时间框架”。
(二)隐形历史时间框架
上述图形类历史时间框架、文字类历史时间框架和语言类历史时间框架都是看得见或听得着,亦即可感知的显性框架,而人们在接触历史事物及其存在时间的过程中和过程结束后,在头脑中还会构建隐形时间框架。隐形框架虽不示人,但在人们认识历史事物及其存在的时间的过程中却有很大作用。隐形历史时间框架的构建过程如作文写诗“打腹稿”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显形历史时间框架无法形成。一般说来,显形历史时间框架都是从隐形历史时间框架中筛选出来的,后者的数量远远超过前者。隐形框架的质量和水平决定着显形框架的质量和水平。研究历史时间框架的形式,不能将其忘记。
历史时间框架形式虽多,但所有框架都包括三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其一是历史时间节点,即历史事物存在时间的关节点。有的研究者称之为“关键的时间点”。这样的关节点,多是从历史事物出现(发生)、转折(突变)、结束(消亡)三个时间点中筛选出来。如秦朝历史时间框架肯定要以公元前221年秦朝的建立为节点。而唐朝的历史时间框架应以618年唐朝的建立和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两个时间为节点。学生对中外历史的重要时间节点不仅要有所了解,而且有选择性地记忆的必要。近年,因反对死记硬背,中学历史教育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幼小时代记住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755年(唐朝安史之乱)、1919年(五四运动)等重要年代,终生有用。
其二是历史时间顺序,尤其是诸时间节点的先后顺序。时序或反映同一历史事物不同环节的逻辑关系,或反映不同历史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如果忽略了这两种逻辑关系,历史时间框架便无法形成。
其三是历史时间段落,包括时期、时代等。历史时间段落有短时段、中时段、长时段之别。历史事物存在的时间越长,这个要素越显得重要。时段、时期、时代等的划分,有助于人们认识历史事物发展的阶段特点乃至总体特征。
以上三个历史时间要素是构建历史时间框架,形成和提高历史时间观念的必要基础,舍此,历史时间框架就是空中楼阁。因此,应用力夯实。三、历史时间框架的开发与利用
历史时间框架是历史时间观念的外在形象,具有形象性、史证性、简约性、多样性和可操性等特点,在培养和提升学生历史时间观念素养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地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在历史教育的全过程中,历史时间框架都有用武之地,这里就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谈一些看法。
(一)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利用
中外学者普遍认为,“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素养”,其核心和实质都是指向能力(尤其是关键能力)的,①历史时间观念素养指向的主要是人们构建、理解和运用历史时间框架的能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历史时间观念素养必须大力培养和提升其构建、理解、运用历史时间框架的能力,抓住这个关键,就抓住了牛鼻子,否则历史时间观念的培养和提升会悬在空中。
就历史课堂教学而言,在培养和提升学生构建历史时间框架能力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示范。在每一堂课中,在历史教学全过程中,历史教师都要使用历史时间框架,作出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第二,活跃个体。
1.要求学生了解历史事物存在的时间节点,排列多个时间节点的先后,知道历史事物的发展阶段。如学习唐朝历史,首先应知道或能查出建立年代、结束年代和安史之乱这三个时间节点。其次应排列出这几个节点的先后顺序,即618年→755年→907年。最后知道唐朝历史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或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
2.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在头脑中构建多个详略不一、容量或大或小、精确程度有高有低的隐形的时间框架。如下面的唐朝历史时间框架就各不相同。

3.引导学生进行集中(聚敛)思维,鼓励他们从多个隐形框架中自主筛选出最佳框架,并显形呈现。“最佳框案”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统一的标准。比如,都是构建唐朝历史时间框架,初一学生构建的可以简单粗疏一些,高中准备选考历史的学生设计的则应详细精确一些。
第三,生生互动。两个或一组学生交换观点、评议各人提供的方案,评选出本组的最佳框架。
第四,师生互动。共同评议、推选最佳框架多个或一个,并提出改进意见供原作者参考。
第五,课后延伸。在课后书面作业或思考题中,应有开发利用历史时间框架的题目,既可修订课内初步设计的框架,也可新构建框架。
以上讲的是历史时间框架构建能力的培养,此外还应培养和提升理解、运用历史时间框架的能力。限于篇幅,此不展开说明。
总之,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历史时间观念素养方面,历史时间框架是上佳的工具。而且,我们还要注意到,这一工具并非只能提升学生的历史时间观念素养,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相伴相随,因此,在促进历史时间观念素养提升的同时,历史时间框架的利用,还可以促进学生历史空间观念的提升。此外,历史时间框架的建构和使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说明,历史时间框架的功能具有综合性,开发利用确实重要。
(二)在历史测评中的利用
从一定意义上讲,历史时间框架是一把“尺子”,用以考查学生历史时间观念素养提升的状况和已达到的水平,相当准确。比如,学生解答某个题目时能将、也仅仅将某一史事定位在某个时间框架下,这表明其历史时间观念素养达到2级水平。如能将历史和现实问题置于具体的时间框架下进行独立的探究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则达到了4级水平。
“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于历史时间框架在考查历史时间观念素养中的价值,思想专注、思维敏捷的高考历史命题专家早已有了清楚的认识,正因为如此,以历史时间框架为材料的高考历史试题近年频频出现。下举出几例与大家分享。
例1:(2018年全国“文综”卷III第26题)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解析:在此题题干中,命题专家用文字构建出了中国古代药学(以药物著作为中心)发展的历史时间框架。
例2:(2018年浙江历史选考第24题)下表为《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下列项中,对该表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选项略)

解析:本题材料是反映全球经济化]进过程的历史时间框架。表中年代按时序排列,是典型的历史大事年表。
例3:(2018年“文综”全国卷II第33题)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选项略)

解析:此题材料以柱状图反映16~18世纪奴隶贸易,属示意图类历史时间框架。
例4:(2017年全国“文综”卷I第42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3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關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解析:此题材料为“对照年表”,是历史大事年表中较复杂的一类。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能力含金量颇高,除考查历史时间观念素养水平外,还考查了其他核心素养达到的水平。
以上四题都是通过对历史时间框架的理解和运用来考查应试者历史时间观念达到的水平。几年的高考实践证明,这样的考查是行之有效的。
历史高考是中学历史教学(首先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指挥棒”,而上述题目的“指挥”,又是符合高中历史新课标所确定的培养和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大方向的,其对中学历史教学(尤其是测评)的影响不言而喻。可以肯定地说,利用历史时间框架来考查学生的历史时间观念素养的历史测评题,将大量地持续地出现在各类历史测评卷(包括高考历史试卷)中。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深入研究利用了历史时间框架的历史测评题,并学会命制以适应历史测评的发展趋势。
相关文章!
  • 蒙元帝国的统治及历史影响

    任世江[关键词]蒙古,元朝,制度,民族[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9)01-0013-06初中教材第10课内容是“蒙古族

  • 历史教学中核心问题的选择与破

    张卓鸿 董清伟 张天淼 赵帅雅[关键词]核心问题,建构主义,细化理论[中圖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9)01-0061

  • 复原历史情景,落实核心素养

    梁明[关键词]了解之同情,核心素养,历史情景,西学东渐,知识分子[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9)01-0056-05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