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穿越电影中的时间意识

    陈静+杨涛

    对于人生现实不可避免的悲剧性,众多哲人和艺术家对此已有非常深刻的体会。克尔凯郭尔对人生在“或此或彼”的处境之中艰难抉择的揭示[1],叔本华对人生被欲念追逐而陷入无法解胶的痛苦命运的洞察[2],萨特对人在冷漠的必然性世界里面追求自由的探讨[3],都深刻地表现了人生的悲剧性。其中,海德格尔对人生存在论上由时间构造的“罪责”(亦可称之为“悲剧性”)最为深刻,它与我们讨论的时空穿越电影的联系也最为密切。对人生本体性悲剧的克服,一直是时空穿越电影里面的重大主题。由此,塑造出一种独特的具有审美性质的时间意识。

    一、 时间体验与时间意识

    在时间穿越类的电影中,美梦成真替代了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幸福的回忆代替了对不完美的人生的遗憾。这样的时间消弭了此刻的悲剧性,审美的时问意识在此显露出自身的痕迹。影片中的非线性的审美时间,因为主体的情感需要加长了或者延迟了时间,更加注重主体的心理体验和心灵的直觉,能引领人进入审美的时间境域。“想象的时间意识,也是最自由的时间意识。它是呈现出的是精神纯粹性,完全摆脱空间和物象的约束,因此是一种纯粹的时间意识。想象的时间意识在逻辑上更接近和等同于审美时间。”[4]片中的时间意识,源自于想象,而想象与人们的体验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审美时间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体验时间,它是审美对象作用于审美主体的结果。

    在研究穿越电影体现的时间意识的时候,不但应该关注影片中的人物对时间的体验,也应该关注观众对时间的体验,还必须注意到影片的叙述技巧所构造的时间和意向环境,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对时间观念产生的影响。物理时间的均匀流逝与人的体验时间有很大区别。第一,它具有构造性,与物理时间不同,它不是静态的、被动的,它是一种处于不断构造中的时间。因为人们的时间意识总是和生命体验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考察对生命的体验、在生存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活动或者意识活动来了解人们的时间意识。对此,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具有巨大的启发作用,他说:“可以通过作用于内在客体层面上的一系列意识行为、各自的被构造的内在客体,以及赋予该内在客体相应的时间的过程,来了解时间和时间意识。”[5]正因为体验时间的这种构造性,它才具有不同于静态物理时间的原初性、创新性、想象性,因而具有强烈的审美性。

    第二,体验时间具有社会性,它与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有重要联系。时间观念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与个人经历、生存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所处的时代有密切关系,体验时间尤其如此。对此,戴维·哈维在《后现代的状况》中敏锐地指出了这一点。在肯定了时间问题的重要意义之后,他写道:

    空间和时间是人类存在的基本范畴。然而,我们很少争论它们的意义,我们倾向于认为它们理所当然,赋予它们普通的意义或者自证的属性。我们按照秒、分、小时、天、月、年、10年、世纪和时代来记录时间的流逝,似乎一切东西在单独的时间刻度上具有其位置。即使物理学上的时间是一个艰难而有争议的概念,但我们一般不会让这一点妨碍了自己依其建立起日常秩序的普通概念。当然,我们认识到了我们内心过程和感知可能受骗,使得片刻看来是光年,或者使令人愉快的时光流逝快得难以觉察。我们也应该学会意识到不同的社会(或者不同的小群体)如何培养了完全不同的感受。[6]

    因此,体验时间是不同于均质化的物理时间的社会时间。这一点与海德格尔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说:“时间性作为钟表之可能性,实际上成为必要的條件同时还是钟表之可能性被揭示的条件;因为,太阳的运行是随着世内存在者的揭示来照面,而只有对太阳运行是随着世内存在者的揭示来照面的,而只有对太阳运行的有所居持的当前化才能使我们可能从公共周围世界的上手事物方向来定期,同时也只有这种当前化作为解释着自身的当前化才要求这样的定期。”[7]他实际上表达的意思是:钟表代表着流俗的时间,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物理时间。这种时间为什么成为我们常用的时间?这和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关系,是由我们生活世界中的一切共同决定的。当下的时刻承载着过去,孕育着将来,“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不可分割,它们“在世界之中存在”源始地、始终地是整一结构。[8]也就是说,时间中蕴藏着无穷大的信息量,用在场之物暗示着不在场之物。时间意识使未来敞开,使人们意识到,个体虽然是有限的,但时间是无限的,未来有无数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是人类凭自己的理性不能完全掌握的。但穿越时空的电影将“当下”这一刻中朝向“未来”的可能性和“过去”曾经存在过的可能性开展出来,将各种在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美好经历以平面的形式一一呈现在电影屏幕上,能够更直接地表现人们的时间观念,扩大了电影中所包含的信息量,为其增加了新的内容。比如《穿越时空爱上你》《不能说的秘密》《时空迷情》《穿越时空的少女》等影片之中,充满了邂逅爱人的甜蜜,而《比尔和泰德历险记》《神气威龙》《黑卒立大功》等时空冒险类的影片中,则让人们感觉到新奇和刺激。还有直接对时间本身进行思考和虚构的《2001太空漫游》《超时空接触》《费城超时空实验》《时间裂缝》等几部影片,其中的时间观念都包含着生命感受、人生处境、欲望与压抑等多层次的意蕴。

    二、 对现实悲剧感的超越

    以穿越时间为题材的电影,深刻地表明了现实的悲剧性。而对超越时空的渴望同时也是对现实悲剧感超越的努力。上文中对穿越时空动机的讨论已经指出,人类真正所想要的,是改变命运,是生活中的一切都能够变得完美。之所以想要穿越时空.就是因为现实不完美。穿梭过去未来,拯救世界,拯救亲人、爱人,以及重温亲情的影片,都是将时间的开端放到当下,明确地表示现时的世界让人无法忍受,因此要到别的时间去,去做出一些改变,或者去体验现实中所缺乏的美好。

    海德格尔说过:“此在的这种展开了的存在性质,这个‘它存在着,我们称之为这一存在者被抛入它的此在的被抛境况。其情况是:这个存在者在世界之中就是这个此。被抛境况这个术语应是托付的实际情形。”[9]入作为一种存在者,生于天地之间,如同“被抛于世”,必然已经处于一定的境遇之中。就当下而言,这些世界材料仿佛被涂上主观色彩。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必然与之前的事情和周遭事物都有关系。没有一个现成的不变的世界,“只要诞生与死亡、祝福不断地使我们进入存在,世界就始终是非对象性的东西”[10]。世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对象”。每个人都会与周围世界产生联系,不仅是身旁的亲人、朋友、同事,还有各种用具,比如手机、茶杯、电脑等等,还有其他隐而未显之物,在场的与不在场的,都会与人有间接的联系。

    当我们意识到自身处境的时候,我们已经“在此”了,已经处在一定的境遇当中了,人生至此,能够做的已经非常有限。当确切地意识到自己所能做的有限、所能知的有限,本身也有限时,就会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产生悲剧感。在时间穿越电影中,生命的悲剧意识体现得非常明显。主人公通常和普通人一样学习、生活,他全身心地沉浸在周遭环境里,与人和睦相处。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一场意外的事故打破了他们宁静的生活,他们无法承受这样的现实,于是开始对生活进行反思,开始追问世界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于是人从茫然若失的“常人”[11]状态醒过来。然后他们通过各种机缘,或是科学实验,或是意识穿越,回到从前的时间,试图改变那个时间段发生的事件。在《蝴蝶效应》中,埃文个性怯懦,他在童年闯出大祸之后,被迫搬家,成了主修心理学的好学生,几乎忘记了小时候喜欢的女孩凯丽。在某一次翻开以前的日记的时候,关于她的记忆汹涌而来。埃文的记忆常常错乱.这既是故事叙述者埋下的伏笔,又似乎象征着人在日常生活中对本真之物的忘却。在7年之后,忽然发现如此多的事情无法释怀。于是他回到以前居住的小镇找凯丽。凯丽不愿意帮他恢复记忆,并在第二天自杀了。故事从这里正真地展开,主角到此时才开始发现自己的处境,才开始明白什么对自己比较重要。过去被遗忘,人们对自己生存的世界懵懂无知,不了解自己,不了解生活,对将来会怎么样没有准确的预期,这是普遍的生存状态。在其他的电影中,例如《时光倒流未嫁时》《穿越时光的地铁》等重温旧日温情的电影,甚至那些关于拯救他人拯救世界的穿越电影,都从反面表现了人们对现实的认识:已发生的事情,在我们的世界里、在我们所认知的秩序中,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能做的,是有限的;我们的自身,是有限的;在对现实产生的悲剧感中,“我们先是感受到主人公那种不幸的威胁,于是和他来对抗人生。然后我们逐渐分享他的人生,忘却了为己的动机。于是。恐惧是萎蓍怜悯。人只有通过怜悯,才能超越个人意志,通过悲剧人物的苦难}直觉地意识到普遍性的苦难。在观看悲剧的时候,我们不断地运用‘你也如此这样一个公式。”[12]我们因为自身的有限、自身的处境会对影片中的人物产生怜悯,产生同情的效果。站在时间的地平线上,每个人都是“人生至此”,以“此”为立足点来看待自己的过去和将来,看待身边的人和事。时间穿越电影本身就强调了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法改变过去、无法预知未来,生命中难免有遗憾这一事实。因为我们都是有限的,所以在看穿越电影的时候,会对故事中主角的不幸产生怜悯,会对他们的境遇产生一些感触。

    关于“现实”和“现在”的悲剧性还在于,人类有情感、有欲求,所以必然会向将来借来苦乐。由于对未来的无知,人类十分地缺乏安全感,对死亡充满恐惧。并且,人类还有各种欲望,不仅会因为未知的厄运而感觉到害怕,还会因为希望渺茫而焦虑担忧、因为过去的事情不够圆满而觉得遗憾:而未来的欲求不过是些空中楼阁,多难以满足,故尔就会造成痛苦,而对过去欲求的满足已变得无意义,如若靠回忆过去的满足,可能会造成痛苦。当下现在之满足相较真实却转瞬即逝。“传统时间观本质上把‘将来和‘过去都看作不同形式的‘现在。‘将来‘现在‘过去以这种方式所交织的摩耶之幕笼罩着时间性动物全部的一生,痛苦從而伴随其一生。”[13]现在和过去、未来之间有不能割裂的联系,关于过去、现在、未来的心理体验也会因此联系在一起,种种对过去、未来的欲望让人有了更丰富的心理体验。

    以穿越时间为题材的电影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们明确了现实的悲剧性,对人类被抛于世的处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欲求所引起的苦乐也有了更深的体验,通过在电影中对穿越时间的表现,用被“重写”的美好过去与被“现实化”的梦想代替了对过去的痛苦回忆和对未来的不安与恐惧,折射出思想的悲剧品格的同时迸发出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这时候,人直面并体验生命的恐怖和特殊品质,将对人生的悲剧感转变成一剂兴奋剂。黑格尔说过:“最丰富的是最具体和最主观的。”[14]因为不满足于世俗世界,在电影中建立起一个自由穿梭时空的虚幻世界,这并不是一种倒退,而是随着这个世界的建立,每个后继的形象,距离客观生活愈来愈远,愈来愈有主观因素的参与加工,可是与此同时,又会得到更多收获物,愈来愈向开端折转,“在更高的阶段上重复着起点的特征。”[15]在穿越电影中虚构的形象,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的审美的时间意识,具有抽象的表现力。

    参考文献:

    [1](丹麦)基尔克果.或此或彼[M].阎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18.

    [2](德)叔本华.生存空虚说[M].陈晓南,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87:12.

    [3](法)萨特.存在与虚无[M].陈宣良,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47.

    [4]颜翔林.论审美时间[J].学术月刊,2010(6).

    [5](德)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M].倪梁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38.

    [6](美)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M].阎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52.

    [7][9][11](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467,158,131.

    [8]张立立.时间与海德格尔的“时间性”[J].求是学刊,2002(1).

    [10]孙周兴.艺术作品的本源[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265.

    [12]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122.

    [13]赵卫国.叙本华悲观主义的形而上学根源和时间根源[J].哲学研究,2010(6).

    [14](德)黑格尔.逻辑学[M].杨一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349.

    [15]陶伯华.美学前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42.

相关文章!
  • 浅析音乐多元化思维与视唱练耳

    【摘 要】视唱练耳教育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内容,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内心听觉,打下坚实的音乐艺术基础,还能够将多元化音乐根植到

  • 任伯年花鸟画构图张力研究

    许晶摘要:任伯年是晚清一位著名的画家。作为海上画派的领袖,他的绘画风格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的中国绘画。任伯年的绘画题材相当广泛,无

  • 基于地域特色的全域旅游探析

    摘 要:“全域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核心概念提出已经两年有余,作为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徐州市贾汪区,依托自身的地域特色,积极响应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