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文化哲学的全球化思想探讨

摘 要 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全球化文化的发展,而马克思在其多部作品中都对全球化文化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分析,从文化的发展本质来看其往往会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本文将主要针对国际环境本身在文化发展方面的实际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全球化思想 文化哲学
作者简介:冉新月,重庆工程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5.052
马克思在提出相关文化哲学的全球化思想之前,就已经有学者如歌德等宣称过未来的文化发展会日渐凸显其世界性与全球性,且文化也终将成为不同国家之间相互理解与交流的重要媒介。而就马克思在这方面的观念来看却与这些学者的观点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其认为世界性的文化往往是与资本主义性质经济大环境下的世界市场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其发展往往需要以全球各国之间贸易地往来为基本要素。马克思表示,在全球化文化的不断发展经常进程中,以往那种依靠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已然无法与现代的社会发展相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往往更多的要求各方之间的相互往来与推动,而这也正促进了市场往世界市场、交往、历史等内容往世界性的方向转变,因此,在这一系列因素的推动下文学的形式也逐渐开始了向世界性的转变。而在马克思的相关思想理论中,其中的文学所指代的范围往往非常广泛,包括有文学、哲学等其他相关的文化行为,且其中也包含了文化的含义。在全球化文化的相关概念得到明确之后,马克思也对其具体的形成背景进行描述,他认为全球化文化其主要发展于不断频繁的全球化交往,而全球化交往的日益频繁则依赖于资本主义背景下市场的进步。资本主义背景下的资本家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产品销路,而这一过程往往就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联系的越发紧密,各个国家的文化也在这一大环境下开始不断在其他国家中传播与融合,由此可见,在工业化的经济背景下由于生产等方面的全球化而有效推动了全球化文化的发展。
一、马克思文化哲学的传播性思想
全球范围内文化的传播是马克思在研究了全球性文化的相關概念之后针对其所做的更进一步的研究。文化的传播之所以会产生归根结底是因为不同类型文化的存在以及其范围不断扩大的发展,而这一发展所带来不仅仅是文化之间的融合,其往往也有一定的几率造成文化之间的碰撞而促进新文化的产生。然而,就传播的过程来看其速度和范围往往会被接受主体自身所具备的接受程度所影响。全球性文化的形成中那些较为发达的文化往往能直接或间接的在全球进行传播,并对各国的文化和历史等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谈及德国的历史问题时,马克思表示德国所发起的战争和侵略也往往会将本国的文化传播至那些他所征战的国家中,而这对被侵略国家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作用,而相较于战争而言移民和迁徙等方式往往要使文化的全球化过程显得缓和的多。当然,文化的传播并不仅局限于发达国家之间,在其他的不发达地区文化同样在进行着传播,之不管在这些地区传播的速度相较于发达国家往往要更加缓慢。
二、马克思文化哲学的冲突性思想
文化的传播过程既有不同国家间不同文化的接受,但往往在不同文化的接受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而这一冲突也是全球性文化发展中所无法避免的。就历史的不断发展来看,从古至今文化之间传播实际上就是不同文化之间不断冲突直至最后时限融合的过程,而这些冲突也往往有着内外部与可调整之分,其既能有效促进民族文化的重大进步,但也可能对其文化的发展等造成一定的阻碍。在这一冲突性思想的探讨中,马克思指出历史之所以能全面凸显其世界性,就是因为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碰撞,而这也往往是历史发展所必然存在的规律,而文化则正是因为这一必然性使之能对历史的规律等产生影响。东西方文化之间往往也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就东方文化来看其往往能有效对西方文化的单一性加以打破,并促使西方文化的自身不断转变;而就西方文化来看,其打破了东方文化的传统思想和专制制度,促进了东方文化往更高层次的方向变革。就马克思文化哲学的冲突性思想来看,文化往往有着非常丰富多样的形式,且包含了地域、阶级、民族等多种不同的特性。
三、马克思文化哲学的自由全面思想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对马克思的文化观进行分析可知,文化之所以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归根结底与人类的内在需求有着密切的关联。纵观历史的发展来看,物质、制度、精神等不同文化的创造与完善都与人类的内在需求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且在历史几千年来的不断发展中,不管文化本身得到了何种程度的发展,其最根本的目标都是要实现自由的发展。
(一)人本性思想
从马克思的相关著作中可以看出,其关于自由全面思想的论述所致的均是人类从身、心等多方面所得到的自由全面发展。在这里所谓的人实际上指的是那些拥有自身独立个性,又包含了社会性等公共性的人,而人如果想真正从自我个性的角度实现发展,其就必须将自身置于社会群体中,而这也往往是其价值性得到实现的最重要的方式。而要切实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还需满足以下的几个条件:首先,要想充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实现生产力的充分发挥,无论是文化还是人,生产力的发展都是实现其自身发展的重要前提;其次,无论一个人在其主观意识方面如何超脱于社会关系,其本质上仍与社会关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再次,马克思指出,要想切实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实现劳动和教育之间的融合;最后,要对人的身心素质等予以足够的关注,这主要是因为身心素质等内部的条件能对生产力等客观的因素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发展性思想
人从自然性到文化性的转变是一个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其中所谓人的自然性,其本质往往受自然规律的影响,认为人的发展是会被自然规律所影响的。而人的社会性则指的是人的本质往往会受到社会规律的影响。马克思在人的研究中指出,认识等活动的进行是在社会和自然的基础上以人为主体所进行的活动,而这一研究则使得研究的关注点有了人向国家级社会等方面的转变。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人类文化的产生往往需要实践和教育的引导,且文化对人而言也往往产生着不同的影响。一方面,文化在促进人们认知能力和素质水平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也有效促进人们在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转变;另一方面,文化的发展能有效协调人与人、与团体、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在不同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和交流往往会因其所处环境所具有的民族性、社会性等方面特征而产生一定的差异性。同时,文化其本身在人类的教化方面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人类自身的教育水平也往往反作用与推动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也指出,要切实对人的本性进行转变并对其自身的能力水平等进行强化,就必须从其个性出发进行相关针对性的训练。
(三)现实性思想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社会中的人往往能表现出其现实性,而文化中的人则表现出了其现实性和理想性。而正由于文化性的存在,人在社会中所进行的创造逐渐转变为了其实现其自身价值的重要方式。而这也与哲学文化的思想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且也有效展现了文化其原本就所具有的理想性。在人类现实的创造中其活动往往会表现为以下的几种形式:首先,人往往会与其他的包括社会等在内的外部环境产生一定的冲突。人在进行创造活动时会在外部环境中强行加入自己的思想,而这也往往造成人与社会等外部因素矛盾的產生,而要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原本的创造现实化;其次,传统文化和人之间所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实际上就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而要切实有效的解决这一矛盾则要求人能对现有的生活方式进行转变,并将自我的理想性转变的自我现实性,进而切实对自身所具备的创造力进行发挥,以更好的解决现实和理想这二者之间的矛盾。
四、马克思文化哲学的开放与融合
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特点,其一是世界性,其二则是公共性,这两个特点不仅在民族文化知识水平层次的提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极大的促进了全球文化的发展与昌盛。
(一)关于马克思文化哲学的世界性思想
在市场经济和人类交往不断实现其世界化的进程中,人们在思想、生活、认知等多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而随之而来的也是各地区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所获得的认同不断增长。马克思在其文化哲学的思想中不仅对文化所具备的民族性进行的思考,其同时也强调了在世界范围中文化所具备的意义。所谓文化所包含的世界性,其所指的往往就是那些能在世界范围内被广为传播,且没有在历史考验中被冲破的一种文明。因此,马克思也表示一个民族文化其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发展与进步往往正是因为其自身所包含的世界性。在文化的实际发展进程中,历史规律往往是无法被打破的,这主要是因为其发展往往需要依靠生产力作为其自身的推动力。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曾提到“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他们的全部价值仅仅在于,每个民族都为其他民族完成了人类从中经历了自己发展的一个主要的使命主要的方面。”简而言之,所谓文化其所具备的世界性实际上就是一个民族其精神等多方面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并逐渐被人类所拥有的一个过程。
(二)马克思文化哲学的公共性思想
公共性其是公共文化所具有的最为明显的特征,其往往表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的融合与影响以及这一文化在全球性范围内的使用等多方面的内容。就一个民族而言,其所包含的精神文明与民族文化越是能被广泛使用和传播,其自身就越发具有公共性。而社会文明以及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得到广泛的发展,也正是因为文化所具备的公共性对其所产生的推动。世界文学名匠雨果等人其作品不仅在自己的民族中具有强烈的代表性,也因其文学作品所具有的公共性而在世界范围广泛流传。而这种公共性其在文化发展方面的有力影响还不止如此,正由于公共性的推动使得民族文化不再片面局限,并在其原本文化精髓的基础上逐渐面向世界,且这种特性也逐渐成为了文化发展所具备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任百成.人化与化人——马克思文化哲学的主体向度.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9).
[2]任百成.实践论文化哲学——马克思文化哲学研究的新视野.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3(12).
[3]黄力之.论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当代建构.山东社会科学.2002(4).
[4]苗伟.走向文化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的文化逻辑.实事求是.2008(9).
[5]胡芳.国内马克思文化理论研究述评.贵州社会科学.2013(2).
相关文章!
  • 法治视野下基层信访工作保障机

    摘? ?要:基层信访部门通过采取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分级负责的方式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投入成本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以新型国际关系推动贸易自由化

    蓝庆新<br />
    【关键词】新型国际关系 ?贸易自由化 ?“一带一路” ?南南合作<br />
    【中图分类号】D81 ? ? ? ? ? ? ? ? ? ? ? ? ? ?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