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观察灵活分组
惠纯
案例中,孩子們完成分组后,就几乎是各做各的,互不关心工作进展,也鲜少有交流,这使教师对最初引导孩子分组的想法产生了疑惑。教研中,各位教师对分组活动有不同的意见,而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决定是否需要分组的依据就是对幼儿活动的观察。
在幼儿的活动中,教师的观察应是伴随始终的。教师要带着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去观察,根据日常对幼儿各方面行为表现、能力、水平的了解,思考幼儿的哪些经验需要得到梳理、提升,哪些经验应该予以个别回应,哪些活动可以分组进行,哪些情况下需要集体讨论和交流,这样,观察—分析—调整,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比如,当观察到孩子们都对给小狗安家的活动很感兴趣时,教师可以及时组织集体讨论,这样的活动就适合以“合”的方式开展。在引导孩子们初步制定给小狗安家的活动计划后,教师可以根据计划,采用“每日任务发布”的方式来组织孩子们完成工作。第一天早上可以由教师来发布任务,下午,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根据当天的活动情况想一想“明天的任务是什么”,继而引导孩子们自主进行“每日任务发布”,共同总结前面的工作,思考下一步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每天的任务发布时刻其实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回顾、讨论的时刻,而确定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分组活动的契机就出现了。每次的分组都不是固定的,孩子们可以根据当天需要解决的问题及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参与的小组、合作的伙伴。而教师要做的是继续观察,这些观察将成为活动进一步推进的依据。
倾听和理解孩子的表达也是教师观察孩子的一种方式。在每一次活动后,教师都要给孩子充分表达的机会,而不只是让孩子象征性地讲一讲,也不是只让个别孩子作为代表说一说。除了让孩子用口头语言表述以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孩子通过绘画、符号等形式来表征。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倾听孩子的表达,理解孩子的表征,我们再来考虑如何进一步支持孩子的探究和学习。相信这样有探索、有交流、有分工、有合作的活动,才能引发孩子的持续关注和自主学习。
(江苏无锡市蔡墅巷幼儿园 惠 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