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留守初中生生存及教育问题的一点思考

    臧霁云

    摘 要:以农村留守初中生为主要观察对象,针对他们当前所面临的生存及教育问题,从农村留守初中生生存状况、生存境况成因分析、教育及保护策略三大方面进行深度思考,力图寻找到造成农村留守初中生生存及教育问题困境的归因,并提出具有可行性、合理性的措施建议,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现状,真正做到关注呵护每一个留守初中生,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农村留守;初中生;生存;教育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腾飞。农民工们背井离乡来到城市打拼,远离亲人父母,社会大众在享受着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好处之时,却总是忽视了为之做出巨大贡献,付出劳动与勇气的农民工群体。农民工一批又一批地涌入城市,虽然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可因此所造成的农村留守初中生生存及教育问题却日渐突出。

    据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权威数据显示,中国农民工进城务工人数的增加比往年加快了3.9%,已超过了28652万人,留守儿童人数也比往期增长了5.4%,超过了2000万人,农村留守初中生成为继农村务工人员后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又一重要群体。农村留守初中生指的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其中一方进城务工,而被单独留在农村或与家中其他长辈共同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这些孩子们年幼就缺乏父母的关心照顾,内心较为敏感脆弱,或者在家中的祖父母的溺爱之下成长,性格乖张,缺乏一定的管束教育,这种情况下这些成长的孩子们很难想象他们今后个人的发展究竟会走向何方。此外,近年来新闻媒体所报道的农村留守初中生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的问题,以及由于缺乏管教做出危害他们、危害社会的极端行为,这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最终使社会关注的焦点再次聚焦于农村留守儿童,对其的关注程度已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从西北地区的农村留守初中生的调研来看,他们当前的生存及教育问题是无比突出的,具有涉及的人数众多、问题影响范围大、解决难度大的特点,并且在很长时间之内难以得到根本上的改变。

    因此,关爱留守初中生,关注他们的生存及教育问题,促进农村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对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农村留守初中生生存状况

    西北作为我国欠开发、欠发达的地区,是外出务工劳力的主要输出地区之一,同时也是农村留守初中生的主要聚集地之一,他们的生存状况几何,下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讨论,以呈现出这一社会弱势群体当前的真实情况。

    1.心理方面

    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或由祖辈或其他监护人抚养长大,造成留守初中生在心理上比普通的孩童更易出现问题。首先,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性格较为孤僻,遇事无人帮助,个人内心的无助感十分强烈,长此以往变得不愿与人交流倾吐内心所想,人际沟通方面的能力和个人自信心较弱。其次是叛逆冲动,自私冷漠。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不平衡,极易受到外部的诱惑影响,敏感易怒,莫名其妙产生一种被人欺负的感觉,总是将自身与他人摆在相互敌对的位置,对他人缺乏一定的信任感。同时,部分初中生因成长中所受到的影响,总是希望将好处归为己有,面对他人所遭受的苦难表现得十分淡漠,难以融入集体。最后,认知偏差,内心迷茫。留守初中生因其父母外出务工就认为家中经济情况较差,父母不关心自己,由此与父母产生情感上的隔膜,并有意与之疏离。此外,他们对于自身的未来规划不够明确,难以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今后的发展感到十分茫然,从而导致自身进取心不强,言行不端,再加上家中缺乏相应的教育管束,成绩普遍较差,有十分严重的厌学倾向。

    2.家庭生活方面

    農村留守初中生与父母由于时间空间的距离、相聚成本的问题,造成了当前农村留守初中生家庭生活的缺失。

    首先,亲子互动的缺失。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和环节”,亲子互动对于个人早期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因此,儿童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但遗憾的是农村留守初中生们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陪伴,他们只能够在逢年过节或有其他重大家庭事务时才能与父母相见,这种长期处于失联状态的家庭生活,严重影响了初中生对亲情的体验,导致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疏远冷漠的关系。

    其次,家庭教育缺席。父母是孩子一生中重要的人,父母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言行,但留守初中生的父母们由于长期在外难以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监管也基本处于真空状态,只有极少数的父母会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而这些都阻碍着留守初中生家庭教育的实施,任由其发展,自生自灭。

    最后,身心关怀缺陷。农村留守初中生错失了早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的性格、品性、观念等方面都造成了不可弥补的影响。

    同时,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关键发展期,又少有父母的关心照顾,缺乏对于自身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安全保护意识,造成辍学、早婚等问题,这点在留守女童身上十分突出,其成为受到外来侵害的主要群体之一。造成她们对于家庭生活的恐惧和厌恶,并进一步影响其未来社会化的程度。

    3.受教育方面

    首先,由于家庭经济情况欠佳,部分农村留守初中生的上学负担较重,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督和正确引导,普遍学习成绩欠佳,基本处于班级中下游水平,导致学习信心不足,甚至辍学。

    其次,由于户籍制度的影响,他们只能够在乡镇一级的学校接受教育,而乡镇的教育资源较为落后,师资力量不足,不能使其接受良好的教育,若在外地读书,还会涉及教材版本、教学方式的不同所带来的影响,以及缴纳高昂的借读费和学杂费,而这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大多数农村留守初中生只能在条件较差的学校就读。

    最后,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只知为其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鲜有时间与教师进行沟通,疏于对孩子学习生活的关注。而教师一般只重视自身教学任务的完成,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身心发展缺乏重视,甚至对班内的留守儿童并不了解,进而又增加了对农村留守初中生进行正确教育引导的难度。此外,学校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的时候未能对这一特殊群体提供有力的保障,部分学校虽然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但从未进行有效利用,造成了教育问题的资源浪费。

    4.安全方面

    农村留守初中生作为未成年人理应受到其监护人的有效保护,但是由于家中的生计问题,他们的安全问题一直都难以保障。根据全国妇联的报告显示,部分留守儿童都有受到过同学、邻居的欺负,一些地区还曾经出现过强奸留守儿童的恶性事件,这些安全问题不仅不利于留守初中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他们良好身心的塑造。

    三、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境况成因分析

    1.家庭监护不力

    农村留守初中生由于少有受到来自父母的监管,普遍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同时由于父母监管不力导致其缺乏对周边人和事物的正确认知,而年迈的祖辈由于隔代亲、文化水平不高以及忙于农活,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形成了留守初中生教育管理的盲点,最终造成其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

    2.学校教育不力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可是现在的学校普遍与家庭之间存在着不合拍的问题,由于教师工作中的疏忽和学校工作管理中对于留守儿童管理的空白,导致许多政策无法落实,同时由于部分学校教学资源欠佳,难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

    3.社会监管不力

    农村留守初中生由于处于社会弱势地位,他们的诉求一时之间难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导致人们对于农村留守初中生的了解不多,无法深入了解在他们成长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同时,有关部门也未对其进行定期的走访调查,不能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时出台相关的保护政策维护其合法权利。

    4.自我约束不力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起伏大,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由于其自控力较差,在面对诱惑时难以控制自己,容易走向歧途,影响个人未来的发展。

    四、农村留守初中生的教育及保护策略

    1.强化家长和学校的监管责任

    监护人应注意与初中生多进行交谈,从情感的角度多关心爱护他们,倾听他们的想法,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看看他们,让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学校方面应重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并为他们设置相应的服务中心,及时掌控他们的个人心理发展走向,同时教师也应积极地与之进行谈话,拉近师生距离,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更重要的是学校与家庭之间必须共同构建起一个监护网,共同加强对于学生的监管。

    2.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作用培养学生

    办学条件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受教育质量的高低,对学生个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有关部门应将教育资金更多地投放于欠发达地区,保证其基本的教学设施的完备。例如,修缮宿舍、篮球场、教室,增添多媒体教具等等,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同时引进更多优秀教师到校任教,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保证学生能够接受较好的教育,促进留守初中生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

    此外,对于农村留守初中生而言,学校是占据他们时间最长的场所。因此,学校教育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应发挥其主导作用,主动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创造适合留守初中生的一套教学方法,并积极实践,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将学生培养成自信阳光、拥有独立思想、全面发展的人。

    3.政府发展当地优势产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发展

    大多数留守初中生所在的地区都属于欠发达地区,父母迫于生计只能外出务工,要改变这现状政府就必须要做出一定努力。当地政府应积极发展当期农业优势产业,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农民参与,同时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当地的“留守父母”,使他们更多回归到家庭教育之中,陪伴孩子一同成长,时刻关注着他们的成长发展情况,鼓励孩子努力学习到更繁荣的地区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4.加强社会关注

    新闻媒体以及各大网络平台应更加关注农村留守初中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教育问题,并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跟踪报道,让社会大众更多关注到这一群体的诉求,及时从各方面对其进行有效的帮助,共同呵护他们成才。

    5.引导学生加强对自身的约束

    古语云:“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它为我们阐释了莲花就算生于淤泥之中但却未受到污染,这说明了个人自身的约束对个人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家长和教师作为影响孩子的重要人物,应当以身作则,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引导学生加强自身的约束,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帮助他们成为一个言行端正、品格优良的人。

    总之,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农村留守初中生作为影响祖国未来发展走向的重要群体之一,理应受到各方更多的帮助,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农村留守初中生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杜林英.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J].学周刊,2018(8).

    [2]叶妮,翁思洁.朱云.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况境与关爱保护[J].今传媒,2014(6).

    [3]刘玉连,韦利余,周芳苓.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困境及发展对策[J].农村經济,2016(3).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追逐梦想

    吴健追逐梦想,是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是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追逐梦想的道路上难免会有阻挡,但只要有

  • 以读促写:让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刘萍 刘慧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写作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采用“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英语,通过文本挖掘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