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县兔业生产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唐文胜+刘智连+宋果
摘要:对宁远县兔业生产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宁远县;兔业;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S82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8-0048-02
宁远是湖南第一养兔大县,九疑山兔是湖南省惟一的地方家兔品种,是宁远县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养兔是宁远县山区农民的经济来源之一。随着肉食结构的变化和养殖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九疑山兔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困难。全面、客观、正确地分析宁远县九疑山兔的发展现状,充分利用宁远县兔业生产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抢抓机遇,加快兔业生产发展,把九疑山兔培育成宁远农业的特色支柱产业,打造与临武鸭并驾齐驱的知名品牌,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宁远县养殖业生产的重大课题。
1 宁远县发展兔业生产的优势
近年来,宁远县坚持资源保护与资源开发相结合、规模养殖与农户散养相结合的原则,打造九疑山兔品牌,走小规模、大群体,小兔子、大产业的发展之路,建立了一批九疑山兔养殖基地,开展九疑山兔遗传资源调查和养殖技术推广工作,获得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省农技推广一等奖、全国农业科技成果三等奖,通过了省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和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组织的技术鉴定,成为全省惟一的地方家兔品种、国家畜禽遗传资源,成为宁远县人民利在千秋的宝贵无形资产。宁远县九疑兔业开发有限公司、永州舜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养兔龙头企业相继挂牌成立,通过了省农业厅和国家农业部组织的无公害肉兔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注册了九疑山兔商标,引进了兔肉加工技术,建立了兔肉加工厂,制定了九疑山兔肉熟食系列企业标准,在九疑山兔遗传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九疑山兔遗传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已列入全省重大项目,已具备深度开发的基础。
2 制约宁远县兔业生产发展的因素
九疑山兔产业开发工作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规模养兔的基础薄弱,全县养兔主要以农户散养和中仔兔外销为主,标准化的规模养殖场不多,商品肉兔不多。二是对养殖大户、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大,兔肉加工企业的规模小,只有礼品、贡品,没有商品、产品,带动能力不强。三是技术瓶颈没有得到突破,部分养殖户因技术掌握不到位而发生疫情,造成较大损失。四是饲料加工跟不上,全县还没有一个兔用饲料加工厂,不能适应现代兔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五是思想认识上还没有得到充分统一,难以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再加上养兔业比家禽业的规模化经营要困难得多,养殖周期要长得多,疫病风险要大得多,饲养成本要高得多,阻碍了宁远县九疑山兔产业的发展。
3 发展建议
3.1 明确兔业生产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1)发展思路。发展兔业生产要充分依托本地九疑山兔地方品种资源和当地饲料饲草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推广普及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按照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相结合、规模养殖与农户散养相结合、市场引导与政策扶持相结合、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扶优扶强的政策措施,实现兔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建成布局合理、机制灵活、品牌突出的现代肉兔产业。
(2)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县出笼肉兔突破1 000万只,养兔业产值达到3亿元,成为与家禽并驾齐驱的产业,肉兔精深加工率达到70%,肉兔加工业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努力打造中南地区最大的肉兔基地。
3.2 突出工作重点,抓好产业服务
(1)加快养兔科技示范场和养兔基地村建设。根据各乡镇的资源条件与生产基础,按照资源保护的要求与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的需要,十三五期间,建成1个存笼种兔2 000只、年出笼兔10万只的九疑山兔原种场,建成10个存笼种兔1 000只、年出笼兔5万只的九疑山兔保种村,建立比较完善的九疑山兔保种选育体系和科研体系。在文庙、水市、湾井、冷水、太平、保安、禾亭、仁和、中和、柏家坪、鲤溪、九疑山12个乡镇(街道办)各建1个存笼种兔上1 000只、年出笼肉兔上5万只的养兔科技示范场,并通过12个科技示范场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全县发展100个养兔基地村,每个基地村培植100户存笼种兔25只以上、年出笼肉兔上1 000只的养兔大户,使全县出笼兔达到1 000万只,把小兔子做成大产业,使之成为宁远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年度实施计划如下:
2016年,扩建九疑山兔原种场,达到存笼种兔 2 000余只、年出笼肉兔10万只的生产规模;建成12个存笼种兔上1 000只、年出笼肉兔5万只的养兔科技示范场;建成10个存笼种兔1 000只以上、年出笼肉兔上5万只的九疑山兔保种基地村。
2017年,以原种场、保种村为基础,建立完善的九疑山兔科研体系和保种选育体系,开展科研和保育选育工作,建好兔用饲料加工企业,新建25个年出笼10万只的养兔基地村。
2018年,新建25个年出笼10万只以上的养兔基地村,使养兔基地村总数达到50个,年出笼规模达到500万只以上。
2019年,新建25个年出笼肉兔上10万只的养兔基地村,使全县养兔基地村总数达到75个,年出笼兔达到750万只。
2020年,新建25个年出笼肉兔10万只的养兔基地村,使全县养兔基地村总数达100个,年出笼兔达到1 000万只。
(2)大力扶持产业龙头企业。要加大对九疑山兔业开发有限公司、舜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支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鼓励企业依托品牌和经济技术优势进行资产重组,组建企业集团,扩大经营规模,对龙头企业经审批立项的良种繁育、兔肉加工、技术推广项目,根据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由县财政予以适当补助;对利用银行贷款进行免业生产良种繁育、产品加工项目的产业龙头企业,县财政予以适当贴息。
(3)加快良种繁育与推广。各科技示范场既是兔业生产的示范基地,也是发展养兔基地村的种源基地,在保护九疑山兔遗传资源的同时,要引进一些生长快、个体大、饲料报酬高的优质兔种,进行纯种繁育与良种推广,为全县兔业开发提供足够的优质种源。在商品兔生产中实行母兔本地化、公兔良种化、商品肉兔杂交化,大力开展经济杂交,迅速提高商品兔生产效益。
(4)抓好兔病防治和兔肉产品的质量安全。建立完善动物防疫工作领导责任和部门分工责任制,积极推行肉兔养殖防疫承包制,全面实行免疫标识制度,形成以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为主,运输监督与市场监督相结合的检疫格局。全县养兔科技示范场、养兔基地村的兔瘟、兔巴氏杆菌病、兔魏氏梭菌病的免疫密度达到100%,兔的发病死亡率控制在20%以下。严格执行国家无公害肉兔兽药使用准则、兽医防疫准则、饲料使用准则、饲养管理准则的规定,确保兔肉产品质量安全。
(5)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县畜牧水产局要按上级要求实行兽医体制改革,成立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加强乡镇动物防疫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镇动物防疫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生活待遇,引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畜牧兽医专业高校毕业生,充实畜牧水产技术推广队伍。
3.3 实施扶持政策,形成长效机制
(1)优化肉兔产业发展环境。兔场建设用地可参照猪场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国土部门要简化用地审批手续,免收土地审批费用。允许肉兔养殖场(户)在不改变农用地性质的前提下,经依法批准,通过租赁、承包、入股、联营等方式使用农村集体土地。环保部门要加大支持兔场办理环评和环保审批手续,并指导兔场搞好环境污染治理,对污染治理达标的兔场免收排污费。对新上的生产、加工项目,在城建配套、环保等收费上尽可能减免。兔场及兔肉加工企业使用自来水与生活用水同价收费,用电按农业用电对待,商业银行要加大对兔业龙头企业和农户生产经营的信贷支持力度,农商银行要积极开展养兔户的小额信贷与联保信贷业务,满足农户生产的资金需要。保险部门要结合实际需要增加肉兔业险种,探索开展调运、生产及其他灾害性的保险业务,在农业结构调整和技改项目的安排中,要重点支持兔肉加工项目。
(2)建立联合协调的投入机制。各乡镇政府要把兔业发展纳入十三五规划之中,有关部门要把兔业发展作为重点,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兔业生产发展投入联合协调机制,对肉兔加工企业、养兔科技示范场、养兔基地村都要给予适当的补助和奖励。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农业委、县扶贫移民局、县农业开发办、县畜牧水产局要密切配合,积极争取兔业开发项目。在每年12月份,由县政府组织,召集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委、乡镇企业、扶贫移民局、农业开发办、畜牧水产局等部门研究下一年度的兔业开发内容,以项目为纽带,将农业开发资金、农业基本建设资金、养殖业发展资金、财政支出资金、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资金、乡镇企业贷款贴息资金和财政扶贫资金进行整合,集中投入,合理使用,推动兔业生产快速发展。
3.4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农业委、发改委、财政局、商业局、国土局、农行、农发行、农商银行、扶贫移民局、农业开发办、畜牧水产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宁远县兔业开发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统一组织协调兔业开发中的各方关系,整合各方资源支持兔业开发工作。每一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都要联系1个养兔科技示范场、2个养兔基地村,把建设养兔基地村和科技示范场等兔业开发的有关内容纳入乡镇党委、政府的目标管理任务当中,明确专人负责,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抓到底的工作责任制度。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畜牧水产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兔业开发工作的组织实施,办公地点设在县畜牧水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