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史料研习教学活动的优化

贲新文



关键词史料研习,价值,流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7)23-0038-08
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学生要了解和认识历史,需要了解、感受、体会历史的真实情况和当时人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而才能去理解历史和解释历史。因此,在教学過程的设计中,教师要设法引领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对历史进行探究。①由于历史的不可复制性,如果要获得对历史事件的全面把握,就必须回到“历史现场”去发现“物”与“事”背后的决定因素,②而回到“历史现场”的重要路径就是借助史料创设历史情境,开展史料研习教学活动。史料研习是具有历史学科特质的教学活动,是拓展学生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也是落实“立德树人”历史课程根本任务、坚持唯物史观为指导的正确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的重要抓手。特别是伴随着史料研习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优势日趋凸显,史料研习越来越成为一线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常态。然而,由于部分教师把“史料研习”只是简单理解为“教学中运用史料”,往往少有宏观主题指向、多维价值追求视野下史料研习活动的整体性、系统化建构,再加上针对性的评价量规的基本缺失等种种因素,史料研习教学活动,事实上存在着研习活动形式化、史料运用随意化、史料探究碎片化等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必须置于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目标的高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思考、探索、史料研习教学活动的价值、流程、策略及评价,不断优化这一具有学科特质的教学活动,以更好地实现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和社会价值。
中学历史课程,应“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③“历史教育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让学生记住多少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从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④要“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①史料研习无疑是达成上述学科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
伴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等新时期基础教育主要目标的提出,在构建我国素养本位的课程与教学新体系的今天,“史料研习”的内涵及价值也必然需要新的界定。我们认为,史料研习,即根据“立德树人”教育总要求,基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围绕具体历史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应用恰当的历史材料,引领学生在丰富的历史信息、真实的历史场景中学习历史知识、探究历史问题、追问历史真相、领悟历史规律、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生发历史启迪的教学活动。其要旨在于借助史料引用,达成丰富学生历史学习经历、优化学生历史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历史情感之价值追求。史料研习教学活动中,史料运用是手段,改进历史学习方式、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目标旨归。
历史学习是历史学习者与历史事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进程,是今人与古人、今日社会与昨日社会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史料研习的本质就是这种“对话”,通过“对话”,学生不仅能了解相关史事,更能运用唯物史观核心理论,置于特定的时空,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认识、理解、阐释历史,并从历史的角度认识国情,明确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这也正是历史学科应有的思维品质及独特价值魅力。
反思以往众多教师组织的史料研习教学活动,多是碎片化选用史料,片段式展开活动,其本质仍然是服务教师的“教”。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价值导引下的史料研习教学活动,不仅是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史料阐释历史,更重要的是设计以史料研习为基础的学生探究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辨析、运用历史材料来解释历史,②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学习活动作为整个教学活动中心的“学习中心课堂”,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系列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富有个性地发展。
为较好地达成“丰富学习经历,优化学史方法,提升历史能力,激发历史情感”的史料研习教学活动价值,我们基于教学过程是学生应用史料自主学习、探究历史问题的活动过程的认识及其深度学习的渐进性规律,初步建构了教学活动整体性、学生学习渐进性的史料研习课堂教学流程模型(下图):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路径是让学生自主、合作、充分地进行实践和思维活动。上述教学流程建构,渗透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目标追求,突出了教师引导、指导下的学生主动、自主、合作学习活动的宏观建构与范式创新,体现了以史料研习为主线的层次性学习活动整体建构,遵循了史实自主研读概览、史识合作探究深化、史感反思感悟生成、学力测评补偿及时、学习空间多元展拓的学习渐进性认知与评价规律。通过聚焦学习主题的统领性史料置境导学;适切教材学习内容的常识性史料自主浏览初步学;突出习方法、强素养的具有思维性、探究性经典史料的合作研习深入学;利于固化认知、升华价值的有意义思想性史料巩固学;课外延伸的创新性、个性化学习活动拓展学等系列化、渐进性学习活动,学生既能自主掌握基本历史史实,又主动习得历史思维习惯与方法,在提升学生理解历史、解决历史问题能力的同时,其隐含的历史价值观引领,更能催生历史感悟,自然回应了“立德树人”课程总目标,能较好地实现寓育于教的育人功能和“鉴古知今”的社会价值。①
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考虑到以下四点:一是明确运用史料的目的;二是选择典型的、有价值的、有说服力的史料;三是将史料的展示与问题的解决相结合;四是如何根据史料的运用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史料研习教学活动的绩效,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史料的选择与运用。在教学活动设计中,要把史料作为帮助学生接近真实、了解历史、提升历史实证能力、提高历史解释能力、存续文化传统、养成健全人格、增强历史意识、增进社会理解、汲取历史智慧、反思现实发展的重要载体。基于上述史料研习课堂教学流程模型的宏观视角,我们充分挖掘所选用史料在研习教学活动中的不同角色功能,积极尝试通贯谋划史料研习教学活动板块与环节,不断追求史料研习教学活动的实施优化及绩效提升。下面以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为例,谈谈我们的实践探索。
板块一:通贯材料设疑导学
研习活动环节一:聚焦学习主题的统领性史料置境导学。
材料1:1831年的一天,美国南方城市新奥尔良的奴隶拍卖市场上,奴隶主们正用皮鞭毒打黑奴,还用烧红的铁条烙他们。一位北方来的年轻水手看到眼前的悲惨景象,愤怒地说:“太可耻了!等到那么一天我有了机会,一定要把这奴隶制度彻底打垮。废除奴隶制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后来他当上了美国总统,真的实现了这个伟大的抱负。
导入语:材料中的“年轻水手”是谁?他是如何实现废除奴隶制的伟大抱负的?废除奴隶制对于美国的发展具有怎样的历史作用?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启本堂课的学习与探究活动。
【设计意图】针对初中学生认知实际及兴趣爱好,运用历史故事类材料置境设疑,让学生直观感受奴隶制的罪恶,并激发“如何废除奴隶制”的学习探究欲望。“1831年”“美国南方城市”等信息,提示了探究学习内容的特定时空;“美国总统”“废除奴隶制”等信息以及系列问题设计聚焦了新课学习要旨,呈现了新课学习的主线。
板块二:史实自主研读概览
研习活动环节二:适切教材学习内容的常识性史料自主浏览初步学——独立后的美国。
材料2: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独立宣言》
材料3:在德克萨斯州,两个陌生人只有以手枪相对,他们的见面礼是一个老问题:“拥护奴隶制还是反对奴隶制?”跟在答话后面的往往是开枪。
——1858年8月10日《华盛顿邮报》
自学问题:独立后的美国,有没有完全实现《独立宣言》所倡导的人人平等?材料3反映了独立后的美国存在着怎样的矛盾?
【设计意图】联系美国独立战争相关史实,使学生认识到:独立战争后,美国赢得了国家和民族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存在,制约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为后续矛盾激化乃至内战爆发的原因分析及美国内战性质的界定打下基础。
板块三:史识合作探究深化
研习活动环节三:突出习方法、强素养的具有思维性、探究性经典史料的合作研习深入学。
(一)“西进运动”中的美国
材料4:《美国领土扩张形势图》
材料5:漫画《奴隶制的扩张》
材料6:隨着美国西部领土的大幅度扩张,在西部新建立的各州实行何种劳动雇佣制度成为当时美国社会激烈辩论的话题。北部工商企业主和南部奴隶主都渴望向西扩张,东北部的商人和工业资本家要求在新的领土上建立自由州,扩大其产品的销售市场。南部种植园主力图把使用奴隶劳动的种植园经济扩展到新的领土,以解决单一作物带来的地力衰竭问题……1848年后,南北双方的矛盾逐渐趋于白热化。
——崔毅:《一本书读懂美国史》
探究问题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伴随着美国领土扩张,加剧了两种制度的矛盾。该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最终必然发展到不用战争手段就无法解决的程度。伴随着美国历史的进程,其隐含的国家、民族分裂危机及民主政治维系、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升级。
(二)林肯当选前后的美国
材料7:“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希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变成另一种东西。
——林肯1858年的一次演说
材料8:我们认为奴隶制是道德上、社会上和政治上的一个祸害,之所以要忍耐,仅仅因为它的实际存在使我们必须对它忍耐,超出这个范围就必须把它当做错误对待。
——林肯1860年3月在康涅狄格州的演说
材料9:对于奴隶制扩展绝不能主张妥协。你一妥协,他们就又爬到我们头上来了,我们的一切努力就会付诸流水,早晚还得从头做起。……我认为宪法关于逃亡奴隶的条款必须实行,用温和的方式实行,决不可加以抵制。
——林肯1860年12月给威廉·凯洛的复信
探究问题2:上述材料反映了林肯对于黑人奴隶制度持怎样的态度?他对于美国当时的政治形势是如何分析的?林肯当选总统后,美国及美利坚民族面临了怎样的历史新挑战?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林肯反对奴隶制度,但态度不够坚决,他更希望的是维护国家的统一;而林肯的当选,打破了长期以来由南方种植园主代表掌握总统之位的局面,促使南北固有矛盾的白热化、公开化,南方主动挑起了分裂战争,美国国家统一、民族统一、民主政治、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都面临了新的巨大的挑战。
(三)内战爆发后的美国
材料10:北部的实力占压倒优势。它拥有全国34个州中的23个州,占全国领土面积的3/4.北部的自由人口近2200万;而南部自由人口仅545万,加上奴隶352万,人口仅近900万。北部拥有美国几乎所有钢铁、军火和大部分纺织、皮革等工业……北部还拥有铁路网和许多干线,总长度为22000英里;南部铁路线仅9000英里,而且不成网络。北部还掌握着联邦政权,可以依靠政府力量解决战时财政问题;而南部原来就负债累累、缺乏资金,战争更使之财政拮据以至焦头烂额的地步。
——丁则民:《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
材料11: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既不是保全奴隶制,也不是摧毁奴隶制。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所有的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愿意这样做。
——林肯1862年2月给霍勒斯·格里利的信
相关文章!
  • 我为何这样讲《太平天国运动》一

    关键词太平天国,学情分析,兴之原因,“神剧”剖析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7)23-0032-062017年11月3日,应广西历

  • 提升课堂立意,培养家国情怀

    关键词课堂立意,家国情怀,罗斯福新政,自由主义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7)23-0062-03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一

  • 磨合 博弈 理解

    关键词经济区域集团化,磨合,博弈,国际理解情怀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7)23-0054-08《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