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隶的璀璨风采

    秦沣

    

    

    经过一个多月紧张筹备,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李甫运的“秦风·隶渊”书法艺术展,日前在亮宝楼圆满结束。

    该书法展由陕西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主办,文化部艺术中心中国书画院中南分院、陕西省报刊评论学会协办。展出期间,央视书画频道、陕西日报、新西部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采访报道,在国内书法界引起不小的轰动。最令人感动的是,一位70多岁高龄的书法爱好者,在展厅来来回回仔细观看了三个多小时。亮宝楼策展人认为,这是近年来引起各界广泛关注的为数不多的个展。

    对很多观看书展的普通观众而言,秦隶是一种陌生的书体,陌生到大部分字是不认识的。

    “秦隶是被历史尘封了二千多年的秦国日常用字,是今文字第一个成熟形态,它的广泛使用应当是在商鞅变法后期。”李甫运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彻底颠覆了流传甚久的“官篆民隶”的说法。

    1975年12月,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1100余枚秦代竹简,其中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封诊式》等,这充分证明秦官方就在使用秦隶。

    2002年,在湖南里耶古城的“一号井”中又发现了36000多枚秦简,均为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十余年间的官署档案,依然是用秦隶书写的。

    青川木牍是目前能见到的秦隶最早的墨迹,它将秦隶使用的时间提前到战国晚期秦武王二年,即公元前309年。

    李甫运教授在《秦隶》一书中这样总结道:“秦隶是直接从大篆简化而来,早于小篆百多年成熟,并广泛使用。”

    正如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甘晖在书法展开幕式上所言:李甫运先生的理论探索和书法创作实践,让我们了解到上承大篆下启汉隶的秦隶,是中国文字演进和书法艺术发展中曾被忽视、却不可或缺的一环。李甫运先生从上世纪末便开始探究隶书这一书体的源头,他依托睡虎地等秦墓考古中发掘出的图文资料,在研究过程中反复临习,并最终融合为自己得心应手的风格……在推动人们认识秦隶、了解秦隶、欣赏秦隶书法艺术的过程中,李甫运先生功不可没。”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

  • 中美政府体制比较

    【摘 要】 通過对中国的“议行合一”体制与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就含义、制度优势及困境进行对比分析,更加明确的指出当代中国既要在坚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