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纳作品中的“死亡”意义

    潘忠文

    摘要:在福克纳对“死亡”大量书写中,主要展现了三种有关?“死亡”的意义:?对现实的抗争、生命受难的解脱以及身份的认同。在对福克纳?“死亡”意义的探究中,可以感受到福克纳对美国南方旧文化传统的反思、对处在社会历史变迁中人的心灵的探究与安慰,以及对生与死的思考和感悟。福克纳是一位善于描写“死亡”的作家,他的很多作品都出现了生命的“死亡”一词,他将“死亡”当作手段,用以表达特定的含义,为了反观现实的抗争、生命受难的解脱以及身份的认同。

    关键词:福克纳;小说;写作手法一、死亡——对现实的抗争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一本名篇,在这部作品中就描写了非常宏大的“死亡”现象。作品的主人公是康普生家族的长子昆丁,昆丁有着美国以往南方家庭守护者和卫道者思想,并把家族以往的荣耀当作自己现在骄傲的资本,也想着恢复往日的荣耀为己任,深信自己家族还会再度重现辉煌。因此他时刻扮演着“勇士”的形象,不断地和新思想,新时代做抗衡。尤其是在他妹妹凯蒂失去贞操后,他的内心深处是无法接受,更无法排解这样的玷污实时,使他的精神遭受了非常大的打击,长久形成的价值评价标被彻底摧毁。自己形成的灵魂家园被击落,这使得他的生存下去的希望破灭。为了获得心灵的解放和与现实的默默抗衡,他选择了死亡。他之所以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尤其是要在哈佛大学校区的河边平静地投河,除了和现实进行抗争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水在基督教世界就像火一样,能够实现心灵的净化,是生命的象征,也是生命起源的象征,实现了人生命的终结和升华过程,昆丁肉体的死亡象征精神的永恒再生和灵魂的拯救。让人真正地感受到昆丁同现代精神斗争而不惜牺牲生命。昆丁的死亡除了对他妹妹凯蒂的爱,其实是更爱家族的荣誉。实际上传达出了美国南方精神对女性生存里面的拘束和压抑。也凸顯了美国南方对女性价值的尺度模型。因此凯蒂说,她死亡后会落地狱,假设哥哥昆丁也在地狱,死亡之火将会给他一个完整干净圣洁的凯蒂。二、死亡——生命受难的解脱

    福克纳作品中“死亡” 的另一层含义就是生命苦难的解脱,从其作品《我弥留之际》中展现主人公艾迪以“死亡”为解脱的方式。《我弥留之际》是一部被认为鬼魂参与生者生活的小说,该作品创作于人类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大量的人民因为战争从家园流失,哀鸿遍野。富有极为深刻洞察力的福克纳对他的心灵造成了巨大触动,在历史巨大变化中,他以敏锐的视角描绘现世世界,展现出人类普遍的恐惧、痛苦、人和人形成的心灵冲突。《我弥留之际》的主角是艾迪,艾迪自幼便父母双亡,一生是命途多难,结婚后没有爱和关心,被丈夫像牲口一样的对待,即使孩子长大以后,在孩子身上也没有获得天伦之乐。他在痛苦之中出轨了当地的牧师,但是并没有让他感受到出轨后的快乐,却因为感觉对不起丈夫,深深地陷入了自责中,他每天的生活就变成了认罪和赎罪的过程,不久以后艾迪生病了,他反而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他痛恨自己婚姻的不幸,没有丈夫的爱,生活中得不到幸福,而且缺少激情,存在的就是无尽的辛苦和孤寂。他找不到精神开脱的对象,对爱情失去了信心,也不相信宗教的信守,他更愿意接受父亲说:“生活在世界上的原因只是为了准备一个漫长的睡眠”父亲的话会让他觉得只有死亡才可以从困境中逃脱。艾迪死后她的痛苦并没有因此结束。当他的家人将他的尸体运回城里安葬时,傻儿子担心她无法呼吸,就在棺材旁边凿了一个洞,而电钻直接钻到艾迪的脸,他的脸几乎被摧毁。在遗体运送的过程中,遇到了火灾和洪水,当到达了艾迪遗愿所指明的地方,他的棺材几乎被摧残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艾迪的死,在作家福克纳看来,是真实的存在,也不是因为社会因素和压迫的存在导致的,死亡对生者的生命是没有限制的,深入下去会发现,理性的死亡是人类普遍的恐惧、人生的痛苦、人类内心的冲突的结果,艾迪用死来解决这些痛苦是一种最好的方式。三、死亡——身份的认同

    福克纳深受美国种族歧视思想的影响,在美国南方清教主义植根于人们的心中不可动摇时,这里有着有种族歧视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因此他在他创造思想中对人存在的关注更多,并在作品中这样表述到:“决定一个人身份的不是性别或家庭背景,关键是他的种族、他的肤色”。 福克纳对这类人身份的塑造过程时,从一出生开始就在追问 “我是谁” 这个问题,他将身份和死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只有死亡才能终止这些人对“身份”的探寻,无论怎么样的种族歧视问题,只有死亡人人才会平等,死亡了这些也就不足挂齿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他的《八月之光》,其主人公克里斯莫斯就是一个从他来到世界开始就在身份问题上有着沉重负担的一个极其悲惨的人。他的一生题就是在寻找“我是谁”的答案,并且不能自拔,为了知道这个答案,他通过各种方式去找寻,他找女子寻欢黑人女子作乐,从不找白人女子,在意识里始终有个声音在控诉 “我是黑人,我是黑人”。然而他又对黑人女子百般折磨,瞧不起她是黑人女子。克里斯莫斯其实是在自我寻找一种死法,死亡是他能找到的最终答案,只有从这个世界上消失,身份问题才得以消失,为的就是找到和白人一样被平等对待的方式。在死亡的时候将不会是别人的眼里的另一类人存在,在像克里斯莫斯这些等待平等对待的人眼里是一个盛大的时刻的来到。

    参考文献:

    [1]福克纳.八月之光[M].李文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2]福克纳.我弥留之际[M].李文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3]李文俊.威廉·福克纳[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相关文章!
  • 疫情背景下职业教育设计类线上

    李一平 田钰滢 王鑫鑫 刘利志 赵国祥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突袭,使得全国的教育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为了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做

  • 电影中的隐喻作用

    摘要: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磨难,正如没有迎不来的白天。关键词:张艺谋;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宵禁;奥斯卡一、今宵云动月初明——评《

  • 浅谈贵州省芦笙乐舞在艺术院校

    杨通云芦笙是我国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一种竹管吹奏乐器,芦笙,它是少数民族祖祖辈辈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文明文化产物,是中华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