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细节赏析,提升语文素养
摘要:对于文章的赏析,关键在于读懂、读通,而读懂、读通的关键则是把握细节。在邹韬奋《我的母亲》一文教学中,教师可从心理描写、侧面烘托、语言描写和场面描写等角度,以圈点批注、小组讨论、引导质疑、课堂练习为抓手,指导学生赏析细节,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我的母亲》;细节赏析;语文素养;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赏析课文时“对于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要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于作者的感情表达,能根据作者的创作背景,产生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对于文章的赏析,关键在于读懂、读通,而读懂、读通的关键则是把握细节。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心得,以八年级上册邹韬奋《我的母亲》一文为例,分享指导细节赏析,升华语文素养的几点做法。
一、圈点批注,体会情感
圈点批注,是我国传统的一种赏析文章时所使用的阅读方法。即在读书时,每每遇到文章中的重点词句、生词难字,或者是对于文章中感情表达引发同感时,使用自己认知的一套符号进行勾画和标记,或者在文字旁简单评价等等。这对于体会作者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执教《我的母亲》开篇陈词时,我便跟学生说:“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就是邹韬奋记叙和歌颂母爱的《我的母亲》。但是这篇课文我们采用的学习方法不同于以往,大家在阅读时,要把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或者是你觉得重要的词句标注出来,一会儿大家一起讨论。还有就是,阅读到情动处,你们要把自己的感想和简评写在书页空白处,一会儿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们听罢,认真阅读文章,读书过程中勾勾画画,不亦乐乎。大约20分钟之后,我提问道:“文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在这里“才”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感情,有什么作用?刚才阅读时,有同学勾画到这个字吗?”一个学生举手答道:“老师,我有特别分析这句话。‘才表达地是对母亲过早去世的惋惜和思念,与开头的‘就是相互呼应的。”
徐特立老先生说过:“不动笔墨不看书”。圈点批注作为常用的读书方法,这种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独立阅读、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小组讨论,探究烘托
小組讨论,就是把全班学生按一定比例划分成人数基本一致的几个小组,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完成教师布置下来的任务。小组讨论是国内外中小学最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文章赏析中探究侧面烘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颇有成效。
例如,分析文章《我的母亲》所使用的描写方法,我先问学生:“文章一共为我们介绍了几个故事呢?”一个学生抢答道:“是四个。”“分别是哪四个故事?”学生又说道:“是元宵夜的‘巡阅、涌流的眼泪、丰富的内心世界、劳碌的身影。”我紧接着问学生:“还记得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吗,朱自清先生以独特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父亲的背影,赞颂了父爱如山。那么反观《我的母亲》一文,有谁知道作者采用的是什么描述方法呢?”一个学生思考片刻后,答道:“这篇文章,作者从四个故事入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记叙和歌颂母亲的伟大无私,采用的应该是侧面烘托的描述方法。”我又问道:“侧面烘托有哪些特点呢?”学生们陷入深深地思考中。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作为指导者参与、引导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一个小组讨论的步骤和进展情况,控制讨论节奏和氛围,并及时点评指导,把握好大的方向。这样,才能让小组讨论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才能达到探究烘托的预期效果。
三、引导质疑,解决问题
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由此可见,质疑能力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一笔财富。我们依靠知识技能的运用和施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只有依靠大胆质疑和创新的思维,我们才能提出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质疑,教会学生分析语言描写。
例如,分析《我的母亲》一文中的语言描写,我这样提问:“文中有一段是这样描述的:作者挨母亲打,母亲边打边呜咽,表情的抽搐可以看出母亲的内心也是十分痛苦的,即使这样母亲依旧未停止手下的动作,还断断续续说着‘打得好。为什么母亲在打儿子的时候,明明那么痛苦,却还要说‘打得好呢?”一个学生说道:“老师,刚刚在阅读时,我还特意分析了这句话,觉得十分不理解。”我又继续问道:“那么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样的语言描写是为了什么呢?”一个学生答道:“我认为文中的母亲特别疼爱孩子,但又希望儿子上进,看到儿子被打内心是十分痛苦的,但是出于对孩子的期待,没有办法。我认为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是母亲对于儿子的爱。”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疑。”可见,任何一个新事物的诞生,都是需要创新精神的。教师应时刻引导学生表达质疑,提出问题,深刻理解文章语言描写,把握细节赏析。
四、课堂练习,概括画面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将细节赏析融入课堂练习,在练习中概括画面描写,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及时巩固知识。教师在课程教学安排中,要注意加强练习,并倡导以“课堂练习”为主线的课程教学设计。
例如,执教《我的母亲》一文中场面描写,我先是提问学生:“文章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描述了作者陪着母亲做布鞋,看着母亲一直不停的做着针线活,汗如雨下。这里有动作描写,也有场面描写。现在大家根据文章的内容,一起来想象和概括一下当时作者所经历的场景,然后写下来,一起交流。”学生们对着这几句话反复琢磨,然后提笔写了起来。我看到一个学生这样描绘到:“深夜,我陪着母亲一起做布鞋,看着母亲额头上满是汗珠,听着母亲轻微的呼吸声,十分心疼,却又不敢说话,生怕母亲不允许我再继续陪着她。”
细节赏析是一种慢的艺术,它需要不断地摸索,不断地练习。毕竟任何一种语文能力的掌握,都是需要时间、需要经验的,没有什么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适宜的课堂练习是掌握文章细节的重要途径。
总之,从心理描写、侧面烘托、语言描写和场面描写等细节进行赏析,以圈点批注、小组讨论、引导质疑、课堂练习的方式进行学习,是提升语文素养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只要我们坚持阅读,正确赏析,语文素养的提升便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陈帮喜.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5,(9).
[2]周建梅.对学生速读能力的培养[J].陕西教育(教学),2009,(10).
[3]刘夏莲.语文课堂的教学“金钥匙”[J].中学语文,2014,(18).
作者简介:范慧慧(1981— ),女,江苏省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