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经济转型在青山绿水间
本刊编辑部
阳光在青山间穿行,希冀在绿水间播撒。春更绿,景更新,这个春天分外让人留恋,资源型地区的经济转型在青山绿水间疾进,县域经济收获着一个个转型的成果。
刚刚过去的四月,“阳光花城”攀枝花的春天分外让人迷醉,攀枝花西区“康养+”的转型路径让中外驰名的“钒钛之都”增添了无限魅力。养在青山绿水间,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在老钢城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的试验历程中得到圆满诠释与再现。重构经济模式是绿水青山之本,“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攀枝花的“康养花城”牌在保护中求发展,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筑得更实更牢。
“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对生态建设作出重要部署,资源型地区的经济转型连续多年列入年度重要任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型,要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转型,在绿色中谋求发展,让人民享有美麗宜居环境。
“煤老大”太原、天然气化工发源地泸州、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市、“世界锑都”冷水江市、锡都个旧……一个个资源型城市在由“灰”变“绿”,新型产业让老城实现转型复兴。
资源依赖与资源陷阱,犹如一个个甜美的馅饼,一旦陷入就不可自拔,在温水烹煮中丧失应变求生能力,绿水青山变得满目疮痍。
不能再走资源依赖的老路,要在转型中求复兴。资源依赖型经济其增长主要依靠区域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的比较优势,资金投入集中于资源开采,主导产业单一化,产业结构不合理。必须从依赖中转移出来,加快转型,才能断臂求生存,转型求发展。
不能再染野蛮开发的恶疾,要在创新中求升级。为了求得利益的最大化,在资源开采、开发的过程中,资本往往不注意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前些年的稀土开发便造成不少恶劣后果。要在创新开发、技术升级中合理开发资源,从而让资源在国计民生中发挥出更大价值。
不能再陷污染治理的怪圈,要在绿色中求发展。先污染后治理,一度成为一些地区的发展方式,也造成了低端落后产能的过剩。大力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低端落后污染产能成为各级政府的重中之重,必须在绿色发展中追求生态文明建设才能赢得持久性发展。
在青山绿水间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资源型地区经济就一定会迎来产业经济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