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思维”在高职教育中的改革研究
马龙
【摘 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变的越来越松散,由雇佣制向合作制的趋势发展。人們的职业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不在满足于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拿着固定的薪水、干着一份日复一日的固定工作,拥有多重身份、多个标签、多元化收入的斜杠青年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从社会上职业需求的角度上看,很多职位需要多元化、复合型的跨界人才也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那么,我们高职教育应该顺应这种趋势,拥抱这种趋势,培养多元化、复合型、适应社会能力更强的基础岗位的人才,更好的满足社会基础岗位的用人需求。
【关键字】 斜杠 斜杠青年 斜杠时代 知本家
引言
斜杠青年这个词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这些人在介绍自己的时候一般喜欢用斜杠来区分,比如,某某,作家/编辑/顾问,多重身份用斜杠区隔,所以“斜杠”便成了这些人的代名词。
原始社会,危险的生存环境使人们不得不用不同技能来应对新挑战,过着多元化的生活。农业社会,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把人们限制在固定的土地上从事单一重复的劳动。工业社会,以资本为主要生产资料把人类限制在固定的工厂,进行集中的重复的生产活动,那么专业化水平越高则获得的报酬越多。
信息社会,以知本为主要生产资料,人作为主要的第一生产要素,有了选择工作时间、方式、场所、对象等等的自由了,使得很多拥有相关技能的人摆脱机构的束缚,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人们成为多重身份、多种属性的拥有者,可以和多家企业同时建立合作关系。
1信息时代的职业特征
(1)去中心化:
信息社会给我们每个人的相互关联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那么每个人都可以摆脱中间机构而直接建立关联,这为个人摆脱组织提供了可能性。在互联网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由于技术帮助供需双方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得人们的角色变化更为便利。
(2)自由职业者:
自由职业者是脑力劳动者或服务提供者,不隶属于任何组织的人,不向任何雇主作长期承诺而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他们在自己的指导下自己找工作做。在信息社会里,一方面,在一些经济发达城市,众多企业为提高效率,采取了产品和服务外包的方式;一方面,数字通讯、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让地球越来越扁平化,自由职业者应运而生,美国自由职业者的人数已经大幅度增加。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增加营运弹性,势必会将更多的业务委外,因此自由工作者的人数会持续攀升。2018年,在美国,自由职业者的人数已超过了5670万人,并有望在2025年达到总就业人数的50%。
(3)经济人假设的困境:
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根源于经济诱因,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就是为了取得经济报酬。为此,需要用金钱与权力、组织机构的操纵和控制,使员工服从与为此效力。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人们已经开始脱离了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的阶段,开始有了更高的追求。每个人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成员,金钱和物质虽然对其积极性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但是起决定因素的不再是物质报酬,而是职工在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也就是社会人假设。
(4)工作的内在驱动力转变: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工作的驱动力越来越来自于自我实现的需求,追随自己的兴趣去工作,而非单单是物质和人际关系。互联网的发展,将世界上的所有的“点”都联系在了一起,职场的供给和需求之间联系非常便利,这也为人们选择想做什么工作提供了可能性和便利性,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随自己的兴趣工作,甚至做自由职业者。
(5)多重身份:
信息时代,人们跟其他人的联系变的越来越频繁、紧密和便利了,这就势必延伸出来人们多重身份的需求。另外,为了应对越来越多的社会关系,人们需要更多的技能去应对不同的社会关系,这也势必要求每个人有多元化的素质要求。比如,一个公司老板获得了一笔美国投资人的风险投资,那么他除了作为老板要管理好公司之外,还要作为融资人处理好和投资人的关系,同时还要作为一个英语爱好者而学好英语来更好的处理与美国投资人的关系。
2斜杠时代个人职业规划的策略
(1)专业化策略
专业化策略的核心要求就是要将自己的资源优势投放在某一个细分领域,从而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优点:不断保持核心竞争力优势;获得头部效应;
缺点:适应社会能力较弱;所有资源过度投入在一个方面,抵御风险能力较差;专业竞争力减弱,则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2)多元化策略
多元化的策略的要求就是要将自己的资源投放在不同的领域,当然是有侧重点的分配,而不是平均分配。
优点:分散风险;资源利用优势;提高适应社会变化的弹性;
缺点:时间分配问题,每个人精力有限,过分的多元化,会导致顾此失彼。管理费用问题;资金问题;头部效应的丧失。
3斜杠思维对高职教育的启发
(1)双专业招生:
目前,一方面是高职招生的困境,一方面是学生和社会对职业的需求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高职院校招生只能去适应这个趋势。我建议,可以开展双专业招生,在招生的环节就体现出我们学校的特色。另外,计算机、通信、软件等专业都是我校王牌专业,那么在信息时代,我们可以将这些王牌专业加上一个其他传统专业,相结合在一起,开展双专业招生,必然会吸引大量的需求。
(2)复合型基础人才培养:
现在很多中小企业的用人需求,不太需求很高端的专业技能,但是需要复合型的、多元化的、多面手型的通才。从就业角度上来看,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又是非常缺乏的。从教育培养的角度上看,我们又没有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这样的人才供给,这就导致人才需求和供给的错配。
从社会层面上来讲,专家型的人才都是少数,按照二八定理,只有20%的人会成为专家,那么剩下的成不了专家型的人怎么办呢?该怎么发展呢?难道成不了专家,人生就失败了吗?我认为,他们可以走这种多元化发展的路径,拓宽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宽度,来满足中小企业的这种用人需求。這样,只有把基础性的工作做好,能够满足企业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对个人来讲同样也是成功,对企业来讲也找到了理想的人才。
如果学校都在盯着头部,都在培养头部,都在培养专家,那谁来培养基础人才满足这部分岗位的需求呢。从学生角度上来讲,如果一个名牌大学的学生,去干了一个很普通的岗位,他可能就心里不舒服,离职率也很高,对个人和企业都是双输的结果。所以,现在很多中小企业愿意招聘非名牌大学的、复合型的人才来做基础性的工作岗位,这真是我们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培养目标。
(3)双学位教育:
双学位教育是目前已经存在的一种学位形式,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向这个方向发展,并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完成学生从学校向社会的过渡,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工作需求。
(4)跨专业流动:
基于学生多元化发展的思路来讲,那么学校应该给予学生转专业的便利性方面的政策支持,促使学生能够平滑的跨专业流动。
(5)多元化课程设计
既然是开展学生多元化发展的思路,那么针对目前的课程体系,也应做适当的调整,除了丰富本专业的课程之外,多开一些跨专业的课程,从课程设计上满足多元化的要求。当然,这种跨专业的课程,不是类似于选修课那种,而是一种横向多元化,跟主专业有临近关系和结构关系的跨专业课程设计,而且要给予足够的课时上的重视,甚至不亚于主专业课的课时,不是单纯的开一门按照选修课的课时和师资待遇来配置的课程。
4结束语
信息社会,每个人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眼界也越来越宽阔,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头部越来越不集中,长尾变的越来越长。那么我们高职教育在顺应这种趋势方面,如果能够积极的调整和改革,不管是专业设置方面,还是课程设置方面,能够更多元化、多样性,定然能够更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邹碧海. 实用管理心理学[M].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10
[2] 蔡守秋. 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伦理与法 下卷[M]. 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12
[3] 张旭东,张立迎主编.管理学原理教程[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1
[4] 陈辉. 人性假设与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研究》
[5] 竹林. 经商必读手册.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5年09月第1版.
[6] 王正文,黄素清. 人性的假设与管理.《实用管理心理学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