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双创教育研究:模式与案例

    董红娟 谢志昆 董红月

    

    

    

    摘? 要 在梳理双创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互联网+”为背景指引,围绕当前双创教育模型,从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发展和“互联网+”教育环境三个层面出发,构建大学生双创教学模式。同时结合案例分析,在互联网时代为大学生双创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 互联网+;双创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0?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0-0001-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is paper builds a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ree levels: cultivation of creative thinking, innovative ability development and “Internet plus” education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Internet plus and the curr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the case analysis, this model provides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the Internet era.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case

    1 前言

    知识经济时代,“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载体和商业模式,对教育资源、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都带来巨大冲击。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思维,“互联网+教育”模式融合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更好地催生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发展[1]。双创教育是一种能力导向式的教育,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问题探索、动手实践”。“互联网+”时代,更加强调运用新技术、新科学将创业成果可视化。基于此,本文从“互联网+”视域和双创教育的内涵出发,构建出符合大學生的双创教学模式,探索互联网时代双创教学新模式,更好革新传统的应试型教学模式。

    2 我国双创教育发展历程

    工业“4.0”时代,以“互联网+教育”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催生了人们参与双创的意识观念[2],为更多普通人参与创业事业提供了新思路,人们纷纷加入创意和技术应用的双创活动中来。双创教育自提出之日起,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成熟和完善,在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已将其作为战略目标。但是,我国双创教育相较国外研究较晚,还缺乏相应的教学模式体系。通过回顾双创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研究,一方面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借鉴,另一方面通过分析之前研究的不足,寻找相应的突破口。

    2010年,教育部明确将双创教育定义为“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模式”[3];2012年,教育部规定普通高校将创业基础作为必修课纳入课程体系中并进行试行;2015年5月,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双创教育课程在高校内全面推广;2017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指出,各示范高校需发挥带头作用,将双创教育课程在各高校全面普及[4];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为深入推动大众创新创业目标,各大高校需在2020年实现健全双创教育体系的目标。

    3 我国高校双创教育面临的问题

    缺乏正确的双创理论指导?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罗默(Romer,1998)指出,创新实质上是设计和创意得到产生和应用的一种机制[5]。当前,我国的双创教育更多是为了参赛体制而设立,目的是引导学生就业,并没有将其视为长期培养优秀人才的机制。在大学生的双创项目中,多数集中于传统行业和学校领域,技术含量偏低,创新理念未能得到体现。双创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缺乏正确理论引导,致使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几乎为零,这使得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极其受限,不利于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

    双创教学模式陈旧? 当前高校双创教育还未形成体系,教学规模和内涵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教学模式方面,未能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依旧存在教育理念、实践体系与培养目标不一致的问题。当前,双创教育型导师不足,受益学生有限,社会所需的学者型企业家还很稀缺,实际上课教师多数结合案例分析,“重理论、轻实践”现象普遍存在。出于上述原因,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一般根据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授课,没有融合不同专业课程开设创业课型,授课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禁锢,未能融合现代化网络信息手段,教学模式僵化,没有全面贯彻创新的本质要求,高校课堂普遍存在参与度低、课堂效果差等现象。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欠缺? 完善的支撑体系和运营平台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高等院校有必要为此提供完善的创新创业条件,建立独立的专业实践基地和创客空间。在项目初创阶段,学生对双创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知识和课堂理论讲解,虽然高校依托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实施,但在此过程中,多数学生只停留于教室进行创意实践,好的创意想法多数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6]。因此,迫切需要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发挥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将“互联网+双创”的理念在高校课堂落地。

    4 “互联网+”时代的双创教学模式构建

    典型的双创教学模型? 我国研究者在本专科学校中运用双创教学模式展开大量实践研究,现仍处于萌芽阶段。经过长期的探索,国内典型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金字塔双创人才培养模型;另一种主要是生态网创新创业教育模型。

    1)金字塔双创人才培养模型。2010年,郁震结合PBL教学模式建立金字塔双创人才培养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从创业型人才素质特征出发,建立起包含人格、意识和能力三个维度的金字塔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7]。该模型中以人格特征作为整个系统的基础,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系,在教学中只有将人放于第一位,才能更好地培育出创新和创业型的精英人才。模型中间的意识特质属于动力系统,它是能力提升的基础,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依靠底层的基础系统才可确保完成。金字塔的核心系统是能力提升,它位于顶层,也是最高层次的培养,包括创新创业的能力。三个系统相互衔接,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方面具有核心意义,可作为教学具体模式构建的基础。

    2)生态网双创教育模型。生态网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型由清华大学马永斌教授提出,注重基于“大学—政府—企业”三元素来构建生态网模式,全面整合校内外资源,协调创新,致力于全面增强学生创新意识[8]。生态网双创教育模型如图2所示。

    生态网双创教育模型有助于解决双创问题,当前该模式已经被充分运用到全国范围的双创课型中,可以为双创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该模型主要由生态网环境和创新模式两个模块组成,生态网环境模块是联合“大学—政府—企业”三元素为一体构建,三个板块相互支撑,形成产学研合的趋势,为双创教育创建更加优质的教学环境。在创新模式模块,融合了学生需求和当前教育理念,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研发课程体系,集聚教育师资,最终依托支撑体系和实践平台进行实践,更好实现培养互联网时代双创人才的目标。

    “互联网+”时代双创教学模式构建?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学模式构建的关键要凸显“互联网+教育”的新技术、新空间与新体系特征。综合上述分析,本文以“互联网+”环境为基础,借鉴生态网创新创业模型,从师生活动视角出发,构建面向“互联网+”时代的双创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

    1)教师活动方面。教师首先为学生创建明确的学习场景,激发学生思考,在教学活动中引出本次课程的任务,学习初始即确定好探索的项目。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真实的生活情境,发现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依据此问题找到系列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告知相应的设计评价标准,对于学生选题给出适当反馈,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忆先前知识,更好地确定项目选题。其次,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实时跟踪反馈,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指导。最后,在作品设计过程中,师生要共同制订教学和学习方案,引导学生根据“互联网+”平台提供的学习应用软件和系统模块,选择适合自己项目的信息技术工具,促成在“互联网+”背景下课堂的人性化和多样化。

    2)学生活动方面。在课前,学生处于自主学习阶段,可通过网络平台的视频和媒体资源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并利用教师事先录制的网络课程学习理论知识,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可随时借助互动平台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形式参与网络讨论,利用互联网初步完成初创阶段的理论知识储备。在课中,学生进入探究和设计任务阶段,需要根据用户需求,实施调查和探究,根据探究反馈结果开展方案设计,并跨专业组成项目小组。在这一过程中,同伴间、小组间和师生间需要对设计方案不断进行评价分析,直至整个项目方案形成体系,之后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设计原型制作,完成项目雏形产品制作。在整个项目运营阶段,师生可利用“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政府—企业”生态模式,为学生成果的转化提供支持服务。通过产品的多次设计和原型制作,在实践测试后,对成果进行检验完善,最终促使创业项目成熟落地。

    在课后反思环节,项目小组通过互联网分享展示项目成果,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形成性评价和双创专家的总结性评价方式,对设计方案和设计成品进行改进,最终发布此次学习成果。在评价过程中,不设置唯一答案,形式多样,评价过程强调学生的差异性和个体能力提升。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个体学习分析,不断根据反馈结果矫正学习策略和学习内容,最终在“互联网+”模式下优化课堂效率,达到提升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目的。

    5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益循环”项目是云南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之一,现已进入运营测试阶段。该项目在传统废旧物资回收基础上融入移动平台、扫码回收和网上支付等功能,开发面向“互联网+”旧物回收的系统和平台。该项目通过运用“互联网+”时代双创教学模式,很好地实现了“互联网+商业服务”的O2O新型运营模式。

    在教师环节,教师通过视频引导方式,明确现阶段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紧接着,通过创业的成功案例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创建一个在真实的社会背景下寻找问题的社会情境。教师需引导学生明确问题,并设计评价标准,指出需要做的和不需要做的,在此基础上提供学习工具和设计支架,组织学生跨专业组建项目小组,并对组员进行合理分工,整合资源完成项目设计制作工作,将项目面向社会化问题进行开展,真正做到利用学科知识解决情境化问题。比如,本项目中,教师引导学生针对传统的回收废旧物行业,基于用户需求,借助互联网技术改进解决当前废旧物难以回收的弊端。通过一定量的市场分析,项目团队根据“互联网+”思维进行产品方案的设计和原型制作,在多次迭代修改后,將该项目放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展开投资运营。

    在学生环节,学生活动共有三个阶段:在课前自主学习环节,项目组成员利用互联网平台初步完成线上知识应用和创新阶段的准备;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获取知识和自主学习体验,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学习经验;在课中积极探索设计阶段,结合“互联网+教学”的学习情境,学生根据日常生活和现实任务进行探索设计,此阶段用到的学习工具包括过程加工工具、处理工具、交流工具和可视化工具。具体活动如下。

    第一步,学生根据用户需求确定问题。当前为实现经济与环保的价值诉求,结合传统废旧物回收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的痛点,初步确定利用互联网手段解决废旧物资回收的问题。

    第二步,调查和探索。在确定问题的基础上,利用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探索和调查回收废旧物资的市场需求,进一步分析市场前景,做出分析报告。

    第三步,设计方案。市场可行性分析后,结合所获的知识和技能,根据教师提供的设计支架设计初步的执行方案,并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展示分享的方式,产生新观点,根据建议对方案进行迭代修改,形成最终方案。

    第四步,产品制作。根据拟定的方案,学生以项目小组为单位,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依托信息技术学习工具初步完成产品原型的制作。

    第五步,实验测试。将初步设计好的产品模型利用计算机手段进行模拟表现,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初步理想化实验,检验产品定位、温度检测、垃圾称重、扫码投递、户外防水和满载提示灯等功能。在此过程中,采用电脑录制运行过程,做好相关数据和问题记录。多次测试后,将问题迭代修改,最终投放至实地试验,并根据现实情况加以优化改进。

    第六步,展示讨论。与教师与同学进行展示和交流,将该项目成果作一个系统的交流汇报,并根据教师和同学的反馈意见进行完善修改。

    第七步,评价反思。根据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评价机制,总结该项目成品的科学性、价值性和经济性等性能,最终发布作品。

    第八步,推广运用。将已经发布的项目作品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推广,吸引投资人进行项目投资,使得创新创业项目真正进入市场运营,为社会所利用。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学会借助互联网手段将自身创意转化为实物化的成品,掌握了一套科学的项目研究流程。小组间能够依托真实的情境问题进行探索学习,在此过程中相互协作,在知识和技能运用之间不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最终完成“益循环”项目的设计活动。

    6 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教學模式,既能开辟学生获得学习能力的平台,又可以依托互联网平台中的工具和手段将学生吸引到一起,构建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意。本研究面向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以“互联网+”环境为支撑,从师生活动视角构建“互联网+”时代的双创教育新体系,将学生创意和创新点更好地落地于教学,实现21世纪优秀人才的核心培养。在此基础上,通过借鉴成功模式和引进具体教学案例分析,以期将“互联网+”很好地利用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革新传统教学,更好地发挥其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陈爱雪.“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4):142-144.

    [2]周红梅.互联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与实践》[J].新闻与写作,2018(3):114.

    [3]于丹,丁天全.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路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7(38):227-228.

    [4]葛广昊.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4(12):213-214.

    [5]贺尊.创业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8-22.

    [6]李怀强.互联网+创新创业[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8:221-228.

    [7]张细淼.江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7.

    [8]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6):99-103.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基于微课的高中化学翻转课堂教

    余换琴摘 要:翻转课堂和微课是现在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翻转课堂离不开微课,翻转课堂以微课为基础,是微课发展的载体。翻转课堂的教学模

  • 浅谈提高初中生课外阅读量

    黄华英课外阅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增长见识、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式。通过课外阅读,不但可以使学生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开阔学生们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