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总关“分”
陶 俊
【摘 要】现代文阅读一直是高考语文的重要考点,在学生解答此类题目时,常常会忽视文本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从而造成考试中的失分。本文就现代文阅读中应该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 高考语文 解题策略
高考现代文阅读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是一个常考常新的考点,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07年湖南卷此题考查分值是27分,08年上升至31分,江苏08年此题的分值也由20分上升至23分。能否抓好这个高考中的重头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语文分数的高低,所以教师们教得是费心费力,学生们也是学得孜孜不倦。可有时,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回报却不能成正比,得分总不能尽如人意。细细分析,发现学生往往在大的角度上能掌握,可在一些细节上忽略了,导致学生们的答案空而散,切不到要点,自然分值也不会高。在中国的儒家经典文献《尚书·旅獒》中用“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来阐述细节的重要性,可何谓“细节”?细节是指:(1)细小的环节或情节(2)琐碎而不重要的小节。说穿了,就是容易被忽略的东西。拿高分的学生往往都能在细节上关注文本。在此,本人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容易被学生忽略的细节提出来,和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一、标点符号
很多学生视它为细枝末节。自己在作文中就是通篇一个点了事,因此在分析作品时更是将它抛到九霄云外。可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有些标点符号甚至能传达出文字所无法表现的内涵。
[例1](2008江苏卷《侯银匠》第2题)
“及至无人应声,才一个人笑了:“老了!糊涂了!”这句表现了侯银匠什么样的情感?
这句话很多同学在分析时都很准确的写出表达了主人公年老时的孤独,却很少有人关注他那种难以名状的孤独中的自我安慰。实际上这句话分别用了两个感叹号,感叹号本是起强调语气的作用,关注这个符号的作用,主人公那种在女儿出嫁后的无聊孤独,从而只能自我安慰的心态就表露无遗了。
[例2](2007山东卷《灯火温情》第3题)
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
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深刻含意的理解,语句出现在句末,又以省略号收尾,省略号本就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所以抓住这个标点符号,学生就会探究其内涵,挖掘出字面之外的意义,结合文本中所讲内容,这句话所传达出的“作者对人间真情和温暖的渴望与向往,对人生信念和人格尊严的呼唤与坚守”的情感就显而易见了。
[例3](2008上海卷《灯笼红》第4题)第⑥段写道:“我现在仍能隐隐感触到她的手微微颤动着,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简析这句话的含意。
理解这句话,省略号是不得不关注的一个解题突破口。和07的山东卷一样,要抓住省略号的特点,去挖掘其无尽的“意”。结合上下文,曾祖母对“我”的“抚摸”,“我”能感受道她的关心、期望,“我”至今不忘,表明“我”对她的理解和她对“我”的影响。“里里外外”加上省略号可看出其影响层面的广泛:不仅有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这样,答案自然就很清楚了。参考答案:我深感曾祖母对自己的影响深远,至今还能感受到她生命的存在,这影响有物质层面上的关心,更有精神层面上的滋养。
二、连词
[例4](2008江苏卷《侯银匠》第2题)
(1)“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
(2)“及至无人应声,才一个人笑了:“老了!糊涂了!”
文中加点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侯银匠什么样的情感?
(1)一个“又”字说明这句话所包含的情感不止一个,应分别从“甜”(欣慰)和“苦”(无聊)两个方面去思考,从而得出答案,这样答案才能全面。(2)这句话前面刚抓住标点进行理解,当然这句话中的“才”字也是理解的关注点,一个“才”字就将主人公刚嫁女儿后的不习惯形象的表述出来,而这种不习惯正可传达出他和女儿的相依为命,从而将现在女儿出嫁后的孤独推向顶点。
[例5](2008全国卷Ⅱ《马樱花》第2题)
“即使在深夜里,我看到的马樱花也仿佛总是生机勃勃,同浴在阳光下一样。”解释其在文中的含意。
这句中所使用的“即使……也”表假设关系,假设某种事物的存在本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某种观点,此处作者显然是想要证明马樱花的生机勃勃和灿烂。抓住这组关联词,对作者的意图就能很好的领悟。
[例6]前面所列举的2007山东卷《灯火温情》中“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这句话,它的结构形式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解题重点,“不会……,却会……”是一个表转折的连词,答案也应该在这两个点上。抓住这个连词,学生在分析的时候就有据可依,不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再在此基础上到原文中去寻找“冷”和“灯”分别的含义,答案相对就比较容易组织了:在作者看来,人生路上的孤绝环境(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受不到真情和温暖(灯),没有自我救赎的灵魂。然后加上前面通过省略号所挖掘出的内涵,答案就会很准确、到位。
三、修饰词
[例7](2008山东《歌德之勺》第1题)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这句话学生在理解句意时能立即知道抓住“接近”二字去分析内容,故通过这句话掌握作者对歌德伟大灵魂的理解感受不难,可答案往往就只停留在这一层面上,而忽略“终于”二字,这句所传达的那种寻访的历程也就很自然被忽略了,那么和满分也就只能擦肩而过了。参考答案:通过寻访诗人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和遗留的器物,去接通(感受)歌德那颗伟大的灵魂。
[例8](2008全国卷Ⅰ《阳光古道苍凉美》第2题)
“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解释其在文中的含意。
这句在分析时抓住“突然”二字,那种看到与沙漠戈壁反差巨大的绿色林带时的那种惊喜之情也就能顺理成章的读出了。
四、文章的出处、写作年代
如2008全国卷Ⅱ《马樱花》这篇文章的理解,阅读文章时有很多同学忽略了文章末尾标注的时间“1962年10月”和文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的句子“才一转眼的工夫,已经过去了十三年”,这就意味着之前看到的马樱花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所以那时的马樱花总是与黄昏、夜雨、迷离凄苦的梦境相连,没有阳光,它在孤寂的环境中给我以心灵的安慰、鼓励,作者看到它自然就满怀感激。新中国成立后,“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马樱花始终生机勃勃,“同灯光竞赛,同明月争辉”,更加可爱,表明了作者对新时代的赞美和热爱。所以本文的马樱花只是作者情感的一个载体,抓住这点,在解答本篇阅读所提出的任何问题时,都应该不会太偏了。
细节要用心才能看得见,即认真阅读。如果缺乏认真的态度,是看不到细节的;有时即便看到了细节,也做不到位。故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要沉着、冷静,发现细节、揣摩细节、分析细节,才能做到该拿的分不失,难拿的分不丢。
★作者简介:陶俊,江苏省靖江市季市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