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农业职业价值观培育策略探析

    摘 要:当前,高职涉农经贸类专业学生职业价值取向与涉农职业要求相去甚远。为此,应构建以"知、情、意、行"为主线的内容体系,通过唤醒学生尊严感,激发成就动机,构建以专业课程为主导的价值观综合教育体系,强化专业认知教育、农业职业体验教育、农业职业身份与价值认同教育等手段,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来引导、培育学生农业职业价值观。

    关键词:农业职业价值观;涉农经贸专业;培育策略

    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将人才培养作为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关键力量,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新要素"。作为以培养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关键环节--农产品流通领域中采购、营销、物流、管理、中介服务等一线经营管理岗位所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高职涉农经贸类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涉农职业技术技能,保证"用得上",更需要对农业具有深厚的感情,甘愿服务于现代农业,既能"下得去",也能"留得住"。而 "下得去"和"留得住"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农业职业价值观。

    1 农业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是人生价值和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表现,是个人对某一职业的价值判断、信念和态度,是主体对各种职业的认知、情感与选择。农业职业价值观是个体职业价值观在涉农职业认知上的反映,是指能够准确地把握和认知与现代农业相关职业的特点,养成对其的认同与期望,达成对其的自主选择,以其作为职业发展目标,并内化在个体内心中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的价值取向,是个人、社会和国家价值的统一体。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随着时代的变更不断发生变化。当前,高职涉农专业学生职业价值取向功利性强,矛盾性突出,在择业中更看重与职业性质有关的外部因素,崇尚物质享受、讲究实用的个人主义倾向比较严重,这与涉农职业对人才的要求相去甚远。

    虽然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受社会、经济、文化、家庭等多因素的影响,但关键还在于学校的教育。根据舒伯职业发展理论,高职学生正处在职业发展的探索阶段。相关调查研究表明,一年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还处于理想状态,完全可通过教育来认知职业、转变观念、化解矛盾、激发理想,培育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但教育不是一蹴而就,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只有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相匹配,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实效。个体价值观念一般都经过"认知-情感-意志-行动"的形成发展过程。因此,在当前我国农业转型的特殊时期,有必要构建以"知、情、意、行"为主线的内容体系,通过以"知"为基础,开展职业认知与职业技能教育;以"情"为动因,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以"意"为重点,开展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以"行"为关键,开展职业规划与职业体验教育[1],在尊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基础上,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进行引导,培育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2 农业职业价值观培育策略

    (一)强化专业认知教育,理性认知现代农业职业价值

    当今现实,大学生对于农业及其关联职业的认识不够准确,仍然停留在过去对传统农业的认知层面,视农业为脏、累、苦、贫的"代名词";加之社会的浮躁之风、过分强调的工具理性和单一的经济目标追求放大了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产值低,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低的社会认知[2]。培育农业职业价值观,首先要强化专业认知教育,利用课堂、讲座或社团的宣传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客观地、理性地、正确地认知现化农业。不仅要让他们认识到现代农业虽然目前还不能与其他成熟产业相比,有"看得见"的经济利益,但正处于快速成长发展期,并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超大产业体系,具有巨大创业和发展、成长空间,而且要帮助他们以和谐理念去审视当今时代的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领会现代农业集经济、生活、生态多元价值于一身的特性,以促使他们充分理解现代农业的独特职业魅力,从内心深处产生投身现代农业的激情与愿望,理性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增强信心与动力。

    (二)唤醒尊严感,激发成就动机,提升社会责任感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基础性、战备性和公益性的地位要求农业职业价值观必须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承载更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能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己任,具备社会主义荣辱观。然而,目前高职涉农经贸类专业学生,大部分的因遭遇"高考失利",对就读高职院校有较强的失落感和挫败感;还有一部分学生本来成绩就不好,在大学之前的学习上经受过较多的挫折与失败,他们内心既有较强的自尊心,又有较大的自卑感。这些都导致了他们在学习和职业选择上的盲目、不稳定与矛盾,缺乏远大的理想与目标,难以担当起农业职业的社会责任。因此,进行农业职业价值观的培育,必须唤醒学生的尊严感,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有一定困难、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成就动机与职业价值两者显著相关,高成就动机的学生在择业标准上更注重自我价值与理想的实现[3]。尊严是人的精神支柱,是人的奋斗动力,是高职生学习、生活与成就工作的基本生长点和归宿,是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4]。高职生因遭受挫败,虽然成就水平相对较低,但内心对尊严感的渴望更加迫切。而现实中的高职教育重组织价值,轻个人价值;重知识技能,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学生近期就业,轻人生长远发展等现象还比较普遍,难以满足学生对"人的尊严和劳动的尊严"这一基本需要。因此,教师必须树立"个个有才,人人成功"的理念,理解、信任、平等善待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和优点,给予他们更多的积极评价和期待,培养其自信心。从而从感性角度激活、唤醒学生的尊严感,激发理想和内在动力,提高成就动机水平,使其更加注重自我价值与理想的实现,学会关心自己,关爱他人,关心专业学习和劳动,学会负责任和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达到农业职业价值观的培养。

    (三)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构建以专业课程为主导农业职业价值观综合教育体系

    农业职业价值观的教育不仅是一种个人价值观的教育,更是一种对涉农专业(职业)认知、认同到践行的教育。这是一个个体参与价值观实践,与他人、环境等相互作用的过程,课堂是主渠道。因此,要达到农业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实效,并非通过开设一两门思政理论课和职业指导课就能解决问题,应遵从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的基本规律,结合所有教学课程,构建一个以思政理论课教学为基础,职业指导课教学为引导,专业课程教学为主导,贯穿整个大学生涯的综合课程教学体系,全过程进行农业职业价值观的教育。

    (1)发挥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基础作用。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做到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有机结合。另外,由于高职涉农经贸类专业培养的是服务于农产品流通第一线岗位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要求思政理论课教学在内容选择上,除一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外,还要把教学内容定向在"第一线",选择并突出那些具有定向性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心态定位",着力培养学生符合涉农"第一线"职业岗位要求的职业价值观念。

    (2)加强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引导作用。要把农业职业价值观教育贯穿到就业指导课与职业生涯规划课中,一方面利用职业信息讲授,通过案例、主题活动等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农业职业的价值。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职业价值认知、评价与选择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地评估自我,引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职业,帮助学生正确地确立职业目标,合理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3)强化专业课程教学的主导作用。农业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逐渐内化的过程。专业课教学由于老师与学生接触交流机会多,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强,以及课程更加生动、有吸引力等,相对其它课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同时,通过平时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更加深远。因此,应将农业职业价值观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全过程。要根据各专业课程的特点,结合工学结合、案例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穿插与涉农企业有关的内容,将农业职业价值观渗透到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所传授的知识、情感和价值内容与现实社会接轨,与职业挂钩,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在了解涉农职业的内容、特点、要求和规范等基础上,通过反思与顿悟, 让价值观在情感层面得到肯定,与自我需要相结合,从而达到对涉农职业的认知、认同到践行。

    (四)充分发挥文化的熏陶作用,进行职业身份与价值的认同教育

    应重视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以文化人,通过精神陶冶和生活感悟逐步养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一方面,要在校园环境中凸显高等院校对农业的关切,将现代农业的文化元素与校园文化进行有机融合,通过精心制作校园景点来宣传积极向上的精神,陶冶学生情操;也可以结合校园文化活动渗透农业职业价值观教育,如"五四"表彰大会、建团周年咏诵会、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加强正面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在实训室等实践教学场所,通过引入农业企业文化元素,将企业的理念、规则、诉求都体现其中,对学生进行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教育。通过农业企业文化熏陶,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氛围,学习企业的先进人物典范、企业理念和目标理想,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逐渐适应农业企业的职业风格和竞争规则, 自觉接受农业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并在内心自觉认同农业职业形象和身份,养成农业企业员工的风格与习惯[5]。

    (五)积极开展农业实践活动,强化农业职业体验教育

    职业价值观教育是一种意识观念的教育,价值观念的形成离不开实践体验,只有将职业价值意识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行为体现出来,才能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最终成为稳定的价值观念。涉农经贸类专业应积极开展农业实践活动,强化农业职业体验教育,使学生的认知、情感、信念、意志和行为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统一、协调发展的存在状态,积极促进自身良好职业价值观的形成。

    (1)利用假期开展社会实践。可以通过学校社团组织学生深入农村生活与农业生产一线,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活动。通过对现代农业的近景观察与体验,通过自身的主观认知和亲身行动,充分认识现代农业的多元价值和创业优势,以培养学生对农村、农业的感情。同时,通过活动了解社会需求和自身的特长与兴趣,帮助他们准确定位,明确目标,将社会的需求内化为个体内在需要,在为农业服务的实践中培养、树立正确的农业职业价值观,理性认知并投身现代农业[6]。

    (2)以农业为载体,认真组织、开展专业实践教学。首先,对校内各实践教学课程应尽量以涉农业项目为载体来开展。其次,要密切结合现代农业,建设并利用好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企业认知、课程实训、企业顶岗、毕业实习等多种形式开展校外实践教学,让学生逐步深入农业企业,在真实企业场景中,在专业课程实践中,真切体验企业生活,感悟企业精神,培养对农业职业兴趣与情感,养成农业职业素养。

    另外,还可通过举办与农业相关的技能大赛,吸引学生进行专业锤炼,提高农业职业技能,增强自信。

    3 结语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直接影响着职业选择,在当前我国农业转型的特殊阶段,必须对涉农经贸类专业学生进行正确的农业职业价值观教育。高职涉农经贸类专业学生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农业职业价值观,对本职业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才能理性地进行职业选择,把完善个性和服务社会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身才能,促进自我发展,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 薛利锋.试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体系的基本结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2):111-114.

    [2] 徐文新,俞启定.大学生农业职业价值观及培育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2(8):53-55.

    [3] 李珂.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成就动机及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10.

    [4] 曾俊香.唤醒尊严感:中职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的根本[J].职业教育研究,2013(8):59-60.

    [5] 汤玉华.试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J].世纪桥,2008(12):95-96.

    [6] 陈学忠.高职涉农经贸类专业职业能力结构模型化研究--以农产品经纪与代理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3(03):63-67.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就业创业专项课题"基于职业能力,以实践为导向的农产品经纪与代理专业创业教育实证研究"(项目编号:XJK012BJC032),主持人:陈学忠。

相关文章!
  • 面壁说墙

    王巨川夜渐渐地深了,面对的电脑后面是墙,背后的床也靠着墙,左边的窗和右边的门关起来还是两面墙。百度上说,墙是用砖石等砌成承架房顶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