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预习
孙志刚
预习,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一般有教师明确的预习要求作为引导。预习质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收获有直接影响,它是有效开展下一个环节的前提,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预习要目的明确,而且应该是自主的、轻松的。教师不能给预习赋予过多要求,那些阅读分析式的、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内容繁杂的预习都应该摒弃。
读好课文最重要。这个“好”是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按说,预习本来是学生的一种完全自主的学习活动,可以学字词,可以完成课后练习,可以解读文本,也可以做批注……从哪个角度自学都可以,只要学生自己觉得有兴趣。但这些都要建立在学生有较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小学生无论语文知识储备还是自学能力都较弱,而且不同年级、不同学生间发展也不平衡。所以,在引导小学生预习时,教师应该提出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读好课文。课文读通顺,课堂上的朗读、训练与思考才有可能实现。
怎么做才能保证学生自己读好课文呢?教师可以请家长检查孩子的读书情况并签字确认,有些细心的家长还会写评语。学生遇到难读的文章,可以和家长一起读,并交流讨论。在班里,可以发挥小组的作用,如利用课前时间请小组成员互查,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抽查,或整篇,或某重点段。当然,教师对每篇课文进行范读也是必要的。
对于预习的要求不能搞一刀切。预习就当分层次提出要求。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年级不同要求。低年级学生主要是能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预习时把要学习的课文多读几遍,画出生字词。随着年级的升高,可以逐渐增加要求,如查阅资料、做批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阅读相关文章等。二是对不同学生要有不同要求,但所有学生必须完成基本预习,即读好课文。对于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守住“底线”即可。而对于中等及以上的学生,教师在安排预习要求时就应体现多元化,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自由选择。当然,学生也可以自己决定预习内容,如低年级学生可以向家长请教,了解课文中的相关常识;中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在小组内对课文相关内容讨论交流。
在落实基本预习内容后,对于其他预习要求,教师应以引导鼓励为主。学生只要多完成一项预习内容,教师就应及时表扬,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整个班级内就能呈现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选择预习内容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时间、承受能力、课堂学习需要等各方面因素,保证预习活动的轻负担、高质量。
预习要体现方法的引导。预习作为一项相对自主的学习活动,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技巧,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低年级学生完成课文朗读预习时,可以先自己试读,再和家长一起分段落、分角色读。在收集学习材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抓住与课文重难点最相关的、自己感兴趣的一两个方面收集,并及时交流。如预习《伽利略》一文,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伽利略小时候的故事;预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西沙群岛最感兴趣的资料记下来,在班里展示。这样学生既锻炼了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又培养了语言概括能力。
教师可以教学生使用符号做批注。低年级学生可以用圆圈标出课文中的生字词,用方框标出四字词语,用小三角标记句子中的动词;高年级学生可以用曲线、横线、问号等,对自己感兴趣的词句或有疑问的地方做标记。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做出示范,如在文章重点内容旁写提示语,提醒听课时要注意;在感兴趣的内容旁写评价语,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在阅读完课文后写简短的总结语,用一两句话阐明自己的阅读收获,等等。当然,批注方法和技巧的使用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在预习中有选择地使用。
总之,语文教师对学生的预习可以分层要求,并不断充实和改进预习的内容和形式,以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让学生轻松自如地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预习,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一般有教师明确的预习要求作为引导。预习质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收获有直接影响,它是有效开展下一个环节的前提,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预习要目的明确,而且应该是自主的、轻松的。教师不能给预习赋予过多要求,那些阅读分析式的、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内容繁杂的预习都应该摒弃。
读好课文最重要。这个“好”是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按说,预习本来是学生的一种完全自主的学习活动,可以学字词,可以完成课后练习,可以解读文本,也可以做批注……从哪个角度自学都可以,只要学生自己觉得有兴趣。但这些都要建立在学生有较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小学生无论语文知识储备还是自学能力都较弱,而且不同年级、不同学生间发展也不平衡。所以,在引导小学生预习时,教师应该提出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读好课文。课文读通顺,课堂上的朗读、训练与思考才有可能实现。
怎么做才能保证学生自己读好课文呢?教师可以请家长检查孩子的读书情况并签字确认,有些细心的家长还会写评语。学生遇到难读的文章,可以和家长一起读,并交流讨论。在班里,可以发挥小组的作用,如利用课前时间请小组成员互查,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抽查,或整篇,或某重点段。当然,教师对每篇课文进行范读也是必要的。
对于预习的要求不能搞一刀切。预习就当分层次提出要求。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年级不同要求。低年级学生主要是能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预习时把要学习的课文多读几遍,画出生字词。随着年级的升高,可以逐渐增加要求,如查阅资料、做批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阅读相关文章等。二是对不同学生要有不同要求,但所有学生必须完成基本预习,即读好课文。对于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守住“底线”即可。而对于中等及以上的学生,教师在安排预习要求时就应体现多元化,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自由选择。当然,学生也可以自己决定预习内容,如低年级学生可以向家长请教,了解课文中的相关常识;中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在小组内对课文相关内容讨论交流。
在落实基本预习内容后,对于其他预习要求,教师应以引导鼓励为主。学生只要多完成一项预习内容,教师就应及时表扬,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整个班级内就能呈现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选择预习内容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时间、承受能力、课堂学习需要等各方面因素,保证预习活动的轻负担、高质量。
预习要体现方法的引导。预习作为一项相对自主的学习活动,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技巧,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低年级学生完成课文朗读预习时,可以先自己试读,再和家长一起分段落、分角色读。在收集学习材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抓住与课文重难点最相关的、自己感兴趣的一两个方面收集,并及时交流。如预习《伽利略》一文,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伽利略小时候的故事;预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西沙群岛最感兴趣的资料记下来,在班里展示。这样学生既锻炼了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又培养了语言概括能力。
教师可以教学生使用符号做批注。低年级学生可以用圆圈标出课文中的生字词,用方框标出四字词语,用小三角标记句子中的动词;高年级学生可以用曲线、横线、问号等,对自己感兴趣的词句或有疑问的地方做标记。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做出示范,如在文章重点内容旁写提示语,提醒听课时要注意;在感兴趣的内容旁写评价语,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在阅读完课文后写简短的总结语,用一两句话阐明自己的阅读收获,等等。当然,批注方法和技巧的使用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在预习中有选择地使用。
总之,语文教师对学生的预习可以分层要求,并不断充实和改进预习的内容和形式,以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让学生轻松自如地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