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当代启示
郑君瑜
摘 要:《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建国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为数不多的,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经典之作。毛泽东“以苏为鉴”,总结了我国的经验,论述了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最初的理论准备和政策基础,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论十大关系》;当代启示
今年是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重要讲话60周年。《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建国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为数不多,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经典之作,也是他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在这篇讲话中,毛泽东“以苏为鉴”,总结了我国的经验,论述了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虽然其深刻的思想和独创性理论成果,由于后来“左”的错误,未能贯彻始终,甚至背道而驰,致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重大挫折。但不论是经验,还是错误,都已成为我党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最初的理论准备和政策基础。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许多重要启示。
1 要努力实现理论成果的转化,使科学理论真正成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思想武器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理论要成为行动的指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理论本身是正确的。(2)有了正确的理论,还要努力实现理论成果的转化,否则,再好的理论也不管用。《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晚年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硕果。然而遗憾的是,仅一年时间便束之高阁,打入冷宫。究其原因,(1)《论十大关系》在毛泽东生前沒有公开发表,只有党内高层知道,党内大多数人不知道,因而,没有及时在党内进行宣传,没能为全党所接受,进而上升为全党的意志。原本正确的思想和主张,难免因领导人注意力的转变而改变。(2)毛泽东的认识出现反复。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后,毛泽东关注的重点,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为以阶级斗争为纲,《论十大关系》的引领指导作用也就无从谈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寧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结晶,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的反映,是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的产物。这些理论内容由每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为实践所证明是正确的,并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统一性和开放性,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理论一经掌握,就会变成物质力量。为此,必须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让广大民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科学内涵、理论贡献和实践要求,并自觉地将其作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需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坚定的政治信念,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持续推进理论创新。
今天,我们必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把组织和推动党员干部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系统学习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思想武器来学习。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到融会贯通,把握其精神实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做到真诚笃信,从思想深处解决好信仰、信念和信心问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等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把科学理论变为行动的指南,从而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 要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基本方针。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运用大搞群众运动的方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战争问题得心应手,无往而不胜。因而毛泽东坚信这套传统工作方法也可以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1958年毛泽东发动大跃进运动,带来大灾难。据经济学家估计损失三千亿元,相当于当时几年的国民收入。其教训是刻骨铭心的。搞社会主义建设,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当然是必要的,也是正确的。但把民主革命时期大搞群众运动的传统方法运用到建设上来,盲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几十年来的国内外实践经验表明,毛泽东提出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的方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十分正确的。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营造有利条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巨大能量。
因此,我们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毛泽东同志说得好,“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主体,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毎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必须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还要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是否善于做群众工作是衡量领导干部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称职,领导能力强不强的一个基本标准。
今天,党中央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要求我们必须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必须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必须在继承中不断推动群众工作改革创新。惟有如此,才能把13亿多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3 要善于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统筹兼顾,处理好“四个全面”的关系
《论十大关系》的一大特点是具有全局性的战略眼光和统筹兼顾的辩证思维。毛泽东曾经形象生动地把辩证法概括为“两点论”,说讲辩证法就讲两点,只有一点,叫知其一,不知其二。统筹兼顾,就是用辩证法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问题。其根本方法就是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把握全局,搞好统筹兼顾问题上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了新的重大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是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新布局,大大深化了《论十大关系》中把握全局,统筹兼顾等相关理论内容。这“四个全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有机统一体,要求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做到兩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在这“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大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三个“推进器”,一个“大目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缺一不可。这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至关重要。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沒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要更加注重全局掌控和科学规划,更加尊重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更加注重“四个全面”的系统性、协调性和配套性,推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良性互动,顶层决策与前沿探索的相互协调,战略思维与科学方法的深度融合。
4 要善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冷战格局,帝国主义各国对新中国采取封锁禁运的政策。党中央制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即在国际上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1953年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新中国迅速进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安全的国际环境。1957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要学习外国一切好的东西,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这对我们党的对外开放政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先导作用。
今天,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把对外开放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实践中分步骤逐步推进对外开放战略。这对于学习借鉴资本主义国家一切有用的东西,广泛吸收利用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积极意义。在积极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我们决不照搬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所谓封闭僵化旳老路,是指改革开放之前在苏联模式影响下所形成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模式,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极左发展道路模式。这种道路模式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封闭,即不能以开放的态度和方式学习借鉴世界上的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拒绝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有益成果。二是僵化,即用教条式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静止的,一成不变的态度来看待社会主义。所谓改旗易帜的邪路,是指放弃社会主义制度,走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
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西方中心论”的思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占据了统治地位。在“西方中心论”思想的影响下,西方的价值观念,发展道路模式等被一些人视为普世价值。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西方的民主价值观和现代民主制度曾经发挥了动员广大民众,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巨大作用,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西方民主制度越来越暴露出其重大弊端。当今世界,不但西方现代民主形态的合理性正在遭遇自身民主退化的制度困境,同时还面临着民主输出的现实难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发展中囯家不顾自身国情和文化传统,简单照搬西方现代民主形态,有些虽然取得了一时的经济发展,但不久就陷入了内乱和分裂之中。
事实证明,各国的社会历史条件,政治经济状况,民族文化传统不同,追求现代民主的起点和道路各不相同,应该根据各自特点选择符合自身现代化发展的现代民主形态。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和独特的国情民情,决定了中国自己的道路选择,决定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3O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为人类社会开辟了一种新的发展前景,也向其他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一种新的制度模式和道路选择。
党历经多年的接力奋斗,其根本成就就是探索开拓和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人间正道。坚持走这条道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因此,只要我们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道路就必将越走越宽广。 技术文
摘 要:《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建国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为数不多的,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经典之作。毛泽东“以苏为鉴”,总结了我国的经验,论述了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最初的理论准备和政策基础,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论十大关系》;当代启示
今年是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重要讲话60周年。《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建国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为数不多,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经典之作,也是他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在这篇讲话中,毛泽东“以苏为鉴”,总结了我国的经验,论述了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虽然其深刻的思想和独创性理论成果,由于后来“左”的错误,未能贯彻始终,甚至背道而驰,致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重大挫折。但不论是经验,还是错误,都已成为我党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最初的理论准备和政策基础。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许多重要启示。
1 要努力实现理论成果的转化,使科学理论真正成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思想武器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理论要成为行动的指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理论本身是正确的。(2)有了正确的理论,还要努力实现理论成果的转化,否则,再好的理论也不管用。《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晚年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硕果。然而遗憾的是,仅一年时间便束之高阁,打入冷宫。究其原因,(1)《论十大关系》在毛泽东生前沒有公开发表,只有党内高层知道,党内大多数人不知道,因而,没有及时在党内进行宣传,没能为全党所接受,进而上升为全党的意志。原本正确的思想和主张,难免因领导人注意力的转变而改变。(2)毛泽东的认识出现反复。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后,毛泽东关注的重点,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为以阶级斗争为纲,《论十大关系》的引领指导作用也就无从谈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寧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结晶,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的反映,是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的产物。这些理论内容由每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为实践所证明是正确的,并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统一性和开放性,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理论一经掌握,就会变成物质力量。为此,必须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让广大民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科学内涵、理论贡献和实践要求,并自觉地将其作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需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坚定的政治信念,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持续推进理论创新。
今天,我们必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把组织和推动党员干部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系统学习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思想武器来学习。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到融会贯通,把握其精神实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做到真诚笃信,从思想深处解决好信仰、信念和信心问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等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把科学理论变为行动的指南,从而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 要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基本方针。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运用大搞群众运动的方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战争问题得心应手,无往而不胜。因而毛泽东坚信这套传统工作方法也可以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1958年毛泽东发动大跃进运动,带来大灾难。据经济学家估计损失三千亿元,相当于当时几年的国民收入。其教训是刻骨铭心的。搞社会主义建设,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当然是必要的,也是正确的。但把民主革命时期大搞群众运动的传统方法运用到建设上来,盲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几十年来的国内外实践经验表明,毛泽东提出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的方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十分正确的。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营造有利条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巨大能量。
因此,我们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毛泽东同志说得好,“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主体,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毎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必须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还要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是否善于做群众工作是衡量领导干部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称职,领导能力强不强的一个基本标准。
今天,党中央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要求我们必须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必须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必须在继承中不断推动群众工作改革创新。惟有如此,才能把13亿多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3 要善于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统筹兼顾,处理好“四个全面”的关系
《论十大关系》的一大特点是具有全局性的战略眼光和统筹兼顾的辩证思维。毛泽东曾经形象生动地把辩证法概括为“两点论”,说讲辩证法就讲两点,只有一点,叫知其一,不知其二。统筹兼顾,就是用辩证法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问题。其根本方法就是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把握全局,搞好统筹兼顾问题上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了新的重大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是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新布局,大大深化了《论十大关系》中把握全局,统筹兼顾等相关理论内容。这“四个全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有机统一体,要求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做到兩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在这“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大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三个“推进器”,一个“大目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缺一不可。这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至关重要。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沒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要更加注重全局掌控和科学规划,更加尊重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更加注重“四个全面”的系统性、协调性和配套性,推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良性互动,顶层决策与前沿探索的相互协调,战略思维与科学方法的深度融合。
4 要善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冷战格局,帝国主义各国对新中国采取封锁禁运的政策。党中央制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即在国际上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1953年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新中国迅速进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安全的国际环境。1957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要学习外国一切好的东西,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这对我们党的对外开放政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先导作用。
今天,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把对外开放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实践中分步骤逐步推进对外开放战略。这对于学习借鉴资本主义国家一切有用的东西,广泛吸收利用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积极意义。在积极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我们决不照搬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所谓封闭僵化旳老路,是指改革开放之前在苏联模式影响下所形成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模式,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极左发展道路模式。这种道路模式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封闭,即不能以开放的态度和方式学习借鉴世界上的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拒绝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有益成果。二是僵化,即用教条式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静止的,一成不变的态度来看待社会主义。所谓改旗易帜的邪路,是指放弃社会主义制度,走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
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西方中心论”的思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占据了统治地位。在“西方中心论”思想的影响下,西方的价值观念,发展道路模式等被一些人视为普世价值。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西方的民主价值观和现代民主制度曾经发挥了动员广大民众,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巨大作用,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西方民主制度越来越暴露出其重大弊端。当今世界,不但西方现代民主形态的合理性正在遭遇自身民主退化的制度困境,同时还面临着民主输出的现实难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发展中囯家不顾自身国情和文化传统,简单照搬西方现代民主形态,有些虽然取得了一时的经济发展,但不久就陷入了内乱和分裂之中。
事实证明,各国的社会历史条件,政治经济状况,民族文化传统不同,追求现代民主的起点和道路各不相同,应该根据各自特点选择符合自身现代化发展的现代民主形态。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和独特的国情民情,决定了中国自己的道路选择,决定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3O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为人类社会开辟了一种新的发展前景,也向其他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一种新的制度模式和道路选择。
党历经多年的接力奋斗,其根本成就就是探索开拓和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人间正道。坚持走这条道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因此,只要我们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道路就必将越走越宽广。 技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