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袭与创新

郭文俊+赵京京
《传奇故事》作为江西卫视自创的一档独具特色的民生类新闻栏目,已经播出十余年,节目素材主要来源于全国各地传媒所采编的优秀节目,在获得良好的收视表现以及观众口碑之余,其节目的发展也难免步入了一个瓶颈阶段。本文试图把脉《传奇故事》,在沿袭《传奇故事》优秀元素的基础上进而探索一条改革创新之路。
《传奇故事》独特的节目价值
《传奇故事》以采撷全国各地优秀新闻节目为主要手段。《传奇故事》作为一档日播栏目,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在时间有限、播出压力大的现实情况下,如何将节目质量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引进全国各地的社会新闻节目,可以保证所要讲述的故事的质量,省去了前期寻找选题、外出拍摄的程序,从而既可以直接对已有素材进行编排,避免了由于时间关系或地域关系无法拍到的遗珠之憾。这样集百家之长于《传奇故事》一身,自然保证了节目内容的高质量,这也成为了《传奇故事》屹立十余年依然能获得优秀收视表现的最大原生内动力。不仅如此,对于引进的节目,《传奇故事》栏目不流于穿靴戴帽,而是进行深入的二度创作,在保留原素材“故事”的基础上,以自身栏目定位为基准,对节目进行重新编排,挖掘出故事蕴涵的新视点,注入新的生命。因此,虽然节目原素材来自于不同的制作单位,但经过二度创作,节目始终保持了《传奇故事》特点与定位。
《传奇故事》开创以主持人讲述为主的风格,独树一帜,收到奇效。除去内容取材方面独树一帜以外,《传奇故事》在整个节目叙事风格上也可谓是开创了一个先河。纵观国内其他同类型的电视新闻节目,一般以画面为主要表现形式,固然可以使节目更为真实可信,但新闻事件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很难拍摄到完整的画面,甚至有时候关键画面会缺失。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光靠这些画面支撑起整个节目,显得勉强。而《传奇故事》另辟蹊径做了新的尝试,让主播金飞作为整个事件的讲述者贯穿始终,成了节目的主角,这样的方式既让人耳目一新,又可以尝试塑造主持人个性,更易进行一种人格化的品牌塑造。
此外,《传奇故事》低投入高产出的运营模式也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栏目组只有十人左右,工作重点之一是低成本收购全国电视频道曾经热播过的法制类电视节目,收购价格低者四五百元一期,高者不过两三千元。别人热播的节目成为自己讲故事的素材,然后通过重新解构故事形成了今天的栏目。这就是整合营销的具体体现,也是模式化竞争的独特做法。用很少的资金控制住全国的热播资源,避免了自拍节目质量因题材含金量变化、因主创人员的变更等原因而产生波动的市场风险。
《传奇故事》变革创新之路
笔者认为,《传奇故事》上述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应当坚持进而继续沿袭下去,然而,任何一档电视节目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且瓶颈阶段也是每一档电视节目所必须面临的一个现实。《传奇故事》要想突破发展的瓶颈,还需要改革创新。
首先,要加强自身题材的创新。作为一档讲真实事件而不是杜撰的故事栏目,《传奇故事》要想保持长久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在于选题。就像有学者说的那样,纪实类的节目,除了选题,还是选题。而除了每期的选题故事性强不强、表现出来的思想境界高不高以外,选题的类型也非常重要。
也许是受制于引进题材源头本身的一些局限,《传奇故事》的选题似乎一直变化不大,多为社会家庭伦理和社会法制案件,取材于各地的社会民生类新闻专题节目,难免让人产生似曾相识的审美疲劳。再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些故事时效性不强,与当下社会热议话题有些脱节,节目缺乏一种必看性。《传奇故事》加强自身题材的创新的方向是提升“热度”,大胆做“热度故事”。“热度故事”不是哪一种类型的故事,而是有热度的,新闻价值高的,当下关注度较高的事件,只要事件中有情节波折,有人物形象可以塑造,就可以成为《传奇故事》的选题。这样一来节目价值感会明显增强,相信受众关注度也会随之增加。
其次,根据现有节目风格打造全新升级版本。《传奇故事》的表现以主持人为核心,这要求主持人风格个性非常鲜明。《传奇故事》节目在今后的编排和创作过程中可以更多地结合主持人金飞的人物性格,打造《传奇故事》全新升级版本。例如,我们可以选择在周末时段推出《传奇故事》升级版,邀请主持人金飞到事件的发生现场为大家讲述故事,如此一来生动的事件现场配以金飞生动的讲述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传奇故事》的节目风格,使得金飞和《传奇故事》更加深入人心。(作者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台)
相关文章!
  • 第10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颁

    第10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新闻发布会2016年8月23日在京举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进口管理司司长赵海云出席会议并介绍本届特殊贡献

  • 商业微电影的品牌营销策略

    周子又<br />
    【摘 要】2010年,吴彦祖出演的90秒凯迪拉克广告《一触即发》标志着中国微电影的诞生,也意味着品牌整合营销进入了新领域。如

  • 走向世界的中国少儿主题出版

    2016年8月30日上午,由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和中信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伟大也要有人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