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配器法的文学表达
林戈尔
摘要:作为音乐创作学习的重要内容,“配器”与音乐作品的风格定位紧密相连,作曲者想要实现自己期望的崇高艺术目标,就必须深入了解和熟练掌握各乐器、乐器组以及跨乐器组别之间的艺术特点和品格特征。
关键词:配器;文学表达;乐器结合;组合特点
前言·配器的“配”与“器”之解析
“配器”一词即是“管弦乐法”的简称,而“管弦乐法”的实际内涵亦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指管弦樂器的性能介绍,二是指管弦乐器之间的各种(或日无穷尽的)结合方式。
因此,配器法即可分为乐器特性的介绍和乐器之间的配合这两重意义。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先对乐器进行深入了解,然后再学乐器之间的配合方式。如果要学得踏实,有两步必须走:一是学习一件或几件乐器,因为光从书本上的文字描述和音域表的显示是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件乐器的艺术与技术构成的。只有学习一件乐器之后才会对其有真正实际而深入的了解。二是参加乐队演奏。哪怕是担任一个没有太大技术难度的小打演奏员,也可以在乐队的排练过程中感受各类乐器所呈现的声音色彩及其纷繁变化,从而了解乐队在演奏哪些音乐时感到轻松或感到困难,哪些乐器结合较为温融,哪些乐器结合较为刚烈,哪些乐器结合又会较为生涩等等。
配器的出发点和达到的目的之一就是音量的增大。这是器乐合奏区别于独奏的根本出发点,即“因为要让更多人听见”“因为是在一个露天的场合”或“因为举行一个隆重的典礼”等等功能的需要,由此形成多一些人来演奏的情况。开始可能是单一的旋律声部展示,逐渐发展为多声部构成,根据每件乐器性质的不同,分别演奏“简”与“繁”的状态(旋律),再进一步出现了各自完成音乐分别功能:如有些乐器奏旋律,有些乐器奏低音,有些乐器打节奏等等。这也是配器法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和现象——“功能分工式的配器”。
那么,为了让一些乐曲段落更加动听动人、旋律情绪更加准确、旋律色彩更加独特、旋律更具有准确的气质定位,于是就出现了在各种乐器组成的乐队中、群体中根据需要把各种不同音色的乐器组织起来,进而产生各种不同的乐队色彩,大大丰富了旋律的听觉感受,由此,就出现了配器法中第二个重要的成分和现象——“音色分工式的配器”。
“功能分工式的配器”和“音色分工式的配器”构成了配器法中的两大支柱,即便出现许多复杂的组合情况,但基本的构成莫过于此。
而第三种形式可以称为“音域分工式的配器”,即低音、中音、高音分区设置为节奏、织体、旋律等因素。换言之,即将节奏、织体、旋律分配给不同音域的乐器来完成。这亦是功能分工式的配器之中的一种深化、细化之现象。
还有一种形式可以归纳为“音量分工式的配器”,即:把音量相对大的乐器或把若干乐器组织起来形成大的音量来演奏乐曲需要突出的因素,一般为主旋律。当然也不尽然,有时也为了特殊需要去强调一个特殊的织体、节奏型和低音元素,这亦是音乐的器乐化写作的常见现象。
再有一个方式可能会存在“性格分工式的配器”。我们知道,每一件乐器都是有“性格定位”这一说法的,如小提琴的温柔、铜管的坚定、打击乐的铿锵等等。那么,根据乐曲之性格的需要,为之配以适合其性格的乐器来体现,这时就达到了乐曲性格与乐器性格相吻合,是为常用手法之一。但有时为了特殊艺术效果的需要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为了达到或体现一种反衬的喜剧性效果。
某一乐器音色的性质与质感是由乐器本身的构造、材料、演奏和共鸣原理形成的,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即:某一件乐器的不同音域可以构成不同的性质和质感,有优与劣之分,也就是说在某一乐器的使用之中,如果音域、手法、技术使用不当,不但达不到它应该有的艺术效果,甚至会破坏它的“名声”,会暴露它“不动人”的一面。因此,对某一乐器性质、性能、性情的了解,一定要深入到它的各种不同的音域、各种不同的乐器构成因素以及各种不同的技术手段之中而出现的不同音乐效果。否则,乐器的质感就不能正确体现,再把它置于“配器”当中就不会有好的艺术效果。
不仅如此,了解一件乐器首先应该了解它的整体艺术气质(质感),但也要(或许更重)了解它的分区气质和不同技术状态下产生的不同优劣的气质。当然,不熟悉类似“绝对音域”这样的基本问题,根本就谈不上学习了乐器法的起码知识。
关于声音的色彩、关于乐器音色等描写与理解。首先,声音的色彩和乐器的音色,这些用词是从美术领域借鉴过来的,它们之间有共性存在,但各自的指向却有所不同,而它们之间体悟方式的不同是最为要害的存在,即美术是视觉艺术,是以视觉为审美工具,而音乐是听觉艺术,是以听觉为审美工具。因此,我们所讲的声音色彩与乐器音色只能大概按美术的标准去描述其客观的存在。
我们通常讲的某一种声音是绿色的,某一种声音是蓝色的、红色的、黄色的等等,某一种乐器的音色是明亮的,某一种乐器的声音是暗淡的,某一种乐器的声音是柔和的等等,都是一种借鉴。既然是借鉴,那就有其本质的体验存在,把这些概念运用到配器中,也会得出相应的结果。但总体来说都是以听觉感受去照应视觉感受而存在的。
如果借鉴这些概念成立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对一些乐器亦或一些个乐器组做一些描述(对基本形象的描述)。可以说弦乐组是明亮而温柔的,属于主绿色调范畴的;木管组则是明亮而光鲜的,属于蓝色基调的;铜管组是明暗相间属于红色色系的;打击乐组为放射性的金色色彩序列。而各组内部由于高低音域不同又可能出现不同的色彩细分。再者,组与组之间如果交叉配置则会出现更加丰富的色彩呈现。如果做一一描述几乎不可穷尽,因为它们的组合几乎就是无穷尽的,但是作为配器法的教学归纳是可以做一系列细分、交叉描述的。
本文即是从配器法的初步教学阶段着手以文学的表达方式对各乐器个体、某一乐器组以及跨组别的乐器组合进行描述、解释与提示,不求特别精准到位,但求能够勾画出一个基本的形象或日轮廓,同时也让非作曲专业的学生以及音乐爱好者对“配器”这一概念有基本了解。
一、关于配器概念的总体描述
(一)乐器本身及其之间有机结合的方法和原理的描述
乐器本身有属于它自己的特殊音区,而其本身的不同音区亦有区别;不同乐器之间有机结合的方法可谓不可穷尽,但它们仍然有基本的方法和原理,其中的重要因素即是相互之间的融合度、包容度和适应度。当然,也可以利用它们之间的分离感来形成新奇的、异样的音色组合,但需要有足够的技术控制手段和相适应的审美目的。
(二)乐器音色的原理描述以及乐器之间结合而产生新的音色聚合原理的描述
某一乐器的音色定位及原理描述可以是比较明确而单一的。然而,某些乐器(两件以上)相结合,它们即会产生新的音色,这种聚合之后的新音色呈现,就色彩而言,亦是有所区别的,它们可以呈现或温暖、或冷漠、或刚劲的音乐感受状态。当然,这也是一种相对的、意向的定位,每位作者由于对于音色感受的人为区别,完全可能得出不同的感受与体验。
(三)乐器本身的音响力度和乐器之间结合而产生新的力度性质以及份量的描述
不同乐器在音响力度上是有明确表现的,如弦乐的弱至强的幅度比较宽,而木管相对于铜管显得柔而弱,它们的重叠一般情况是增加了响度和力度,但有时亦可能成为弱化式的添加,如铜管之上加入木管即可呈现尖锐性的消减状况。
(四)各种乐队编成的配置与协调处理的描述
乐队的编成大致分为各种单列编成和混合编成的状态,一般为弦乐;弦乐加木管;弦乐加木管加圆号;弦乐加木管加铜管;弦乐加木管加铜管加打击乐这样递进关系上升,由弱至强的音响效果呈现。在此之上,还有“双管”“单管”“三管”的不同编制之分,它们以管乐的数量为定准,在此基础上以音响的平衡为依据增加弦乐的数量,以求与之相适应。
二、关于乐器本身的描述
(一)分类描述
1.弦乐类:柔和、歌唱、线条、弹拨。
2.铜管类:力量、尖锐、号角、金属。
3.木管类:自然、流畅、和谐、机巧。
4.键盘类:和声、织体、颗粒、华彩。
5.打击类:节奏、热烈、坚强、色彩。
(二)定性描述
1.乐器自身性能、形态及表现定位
(1)弦乐:柔和,适合表现歌唱性、抒情性的旋律。
(2)木管:明亮,适合表现灵活、快速多变的音乐元素。
(3)铜管:坚定,适合表现坚定有力、雄壮威武的音乐形象。
(4)打击乐:热烈,适合表现节奏性、气氛性、色彩性的音乐形象。
2.乐器的音色、音质及音响定位
(1)弦乐:音色融合、音质柔顺、音响温润。
(2)木管:音色明亮、音质圆润、音响中庸。
(3)铜管:音色坚毅、音质硬朗、音响强大。
(4)打击乐:音色穿透、音质尖锐、音响轰烈。
3.各乐器的音域、音量及音准定位
(1)音域:根据线性指示图表,理解各分段音色描述、掌握分音域技术标准定位。
(2)音量:乐器之间相互比较、自身奏法比较、各段音域比较。
(3)音准:技术手法因素、气息控制因素、乐器结构因素。
4.乐器的技术、技巧、技能定位
每件乐器的技术构成决定其技巧发挥的界限,而演奏者的技能水平又是一个人为的增强与限制因素。因此,不能只以书本的技术标准描述为绝对依据,一定要把技术、技巧和技能以及演奏家的个体区别统一考虑进去,从而形成客观的正确认知。
三、关于各乐器之间有机结合的描述
各个乐器之间的结合几乎可以说是无穷尽的,这是一个基本事实和前提。但各组乐器的相互融合度可以是有所区别的,这就为配器者提供了着力的依据和发挥的空间,即可描述某一种组合是否“很融合”“较为融合”“不太融合”甚至“相互抵触”等等,这些描述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乐器相互结合的基本概念,指导和引领初学配器者完成一个正常的配器实践。当然,“创新”是要在基本手法熟练掌握以后的一种“反叛”。
(一)每一类乐器组内的结合
各乐器之间的排列顺序决定其在某一配器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大小,前者为大,逐渐依次减小。
1.弦乐类:柔美
小提琴多为柔美的旋律,中提琴有些如泣如诉,大提琴则是沉稳的音色,低音提琴犹如大厦的基座般稳定。
2.铜管类:热烈
小号明亮而坚定,常常唤醒人们的精神;圆号顺畅温和,让人舒畅宽心;长号的伸缩表达出坚定与深沉;大号则有如大象般宽厚与实在的胸襟。
3.木管类:舒缓
长笛似灵巧的小鸟般歌唱的声音,双簧管似柔美的少女在呻吟,单簧管是略带鼻音的中音抒情,大管则如老人般诉说着历史的回音。
4.键盘类:稳定
键盘类乐器具有相对稳定的音色呈现,而且在与其他乐器的结合中,也显示出超凡的融合度。该乐器本身的表现力亦是极为丰富的,更能胜任一些华丽的、动态范围很大的华彩性气质的音乐表达。
5.打击类(全组组合与半组组合):坚强
打击乐有清亮的生成,但大多数时候表现为加强力度的轰鸣,但也能表达非常细致的感情。小军鼓的热点催人奋进;镲的敲击与碰撞都给音乐铺上一层金辉;大军鼓犹如雷鸣般的共震,可以营造出地动山摇的震撼场面;定音鼓时常配合与加强着低音声部的进行;如此等等,整個打击乐组可谓色彩纷呈且气质坚定。
(二)每一类乐器组的跨组结合
1.弦乐与木管
相互吸引、较为融合,是乐队配器经常使用的一种结合方式,既可以同音结合、同音层结合,也可以分为不同音域、不同八度的结合。
相比之下,弦乐与木管的结合中,弦乐仍然是抒情的女性化角色,而木管或多或少均有一些号角的感觉,亦是比较男性化的气质存在,当然,双簧管在演奏抒情性音调时可以表现出非常女性化的成分。而在灵活性方面,虽然弦乐也是可以飞速流动的,但木管由于其机械化的构造生成,其灵活性是非常容易达到的方式,而弦乐组整体上还是以抒情见长的,属于乐队情感表达的基础成分。
2.弦乐与铜管
这是比较不太融合的结合,但若主次分明,也是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艺术效果。它们的结合反差很大,按材质的构成即可略见一斑,从丝弦到木管再到铜管,其中缺少了木管的“过渡”性音色的中介,自然会显得比较生分。但是,铜管也有其非常柔美的气质存在,以铜管主奏旋律,弦乐伴奏可以比较和谐,即使是弦乐作为主奏旋律而铜管组使用好相应的音区和音色组合,也可以达到非常和谐的效果。
3.弦乐与键盘
这是非常融合的组合,如果是“功能分工式”地各行其是就能达到更加自然和谐的效果。
此“功能分工”一般意义是指弦乐作为主奏乐器,一个或多个键盘乐来为其伴奏,当然,以弦乐的高音乐器组来作为主奏,而键盘与中低音弦乐结合来形成伴奏织体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而一个重要的結合方式即是键盘(钢琴)担任主奏乐器,弦乐组为其伴奏(协奏)就形成了典型的室内乐协奏段落的样式。
4.弦乐与打击
这也是貌似相互抵触的结合。这时如果弦乐改变演奏法,如采用拨弦奏法可以高度融入打击乐织体。而打击乐给弦乐“打节奏”似的呈现也是可以让人接受的现象。
一般来讲,弦乐的线条化旋律与打击乐点式的织体结合之后能产生气质与色彩分明的音响效果。而把弦乐队全部改为拨奏方式,这时再与打击乐结合,将会产生综合性很强、色彩很丰富的敲击效果音乐呈现。如果这时由打击乐组中的有音高乐器来担任主奏旋律,它就成为弦乐+非音高打击乐作为伴奏织体,有高音性质的打击乐作为主要的旋律乐器。
5.木管与弦乐
木管为主、弦乐为辅,这也是再融合不过的组合方式。弦乐为木管着色似的重合,也是很好的。
由木管某一乐器或乐器组担任独奏或领奏,整个弦乐队形成伴奏织体来体现某种音乐情绪,是非常普遍的配器方式。那么,如果以“功能分组”的概念来体现,高音木管与高音弦乐共同演奏某一主奏旋律,而中低音木管与低音弦乐作为伴奏,这种结合也会产生比较丰满而立体的音响效果。
6.木管与铜管
同是吹管乐器,在气质比较接近音响上肯定融合,尤其是以木管“点亮”铜管的方式,更为协调。
“点亮”的概念也许体现在木管为铜管增加更为有高度的音乐(即以高八度、五度、四度、三度等重叠在铜管之上),完成铜管达不到的音域高度,从而为铜管乐器增加亮度。另外,由铜管为木管的主要旋律增加力度、厚度与尖锐度也是一种互帮、互动的方式。而木管与铜管在音乐呈现“卡农”式的追随,也是会有很好的效果,但需要考虑相互间在转接中产生的重量、响度及尖锐度和力度的平衡。
7.木管与键盘
木管的音响与管风琴、风琴等乐器之间,由于其管状振动的音响原理,天然就是一个音响范畴的存在,而如钢琴等打击乐似的键盘乐器也可为线性的木管旋律配置或跳跃或流动的织体,使之成为更加生动的音乐呈现。
如果让木管也做跳跃起伏的,活泼流动的音乐状态,与钢片琴、钢琴做“颗粒性”的结合,也许会给人以丰富多彩的“万花筒”般的音响体验,再如果加上管风琴、风琴等立体块状音响,它又会平添一份丰富、丰满与厚重。
8.木管与打击
线条化的木管,加上节奏点击的打击乐,是一种丰富的手段,此时以木管为主。
打击乐分为有音高与非音高两类,木管与其中一类结合,如:与非音高打击乐结合会有一些民间街头艺人的助奏性质,而与有音高打击乐结合,那就会更加的“乐音化”,而三者的完全结合就应该是立体的花丛般呈现了。
9.铜管与弦乐
铜管奏出雄壮的主题,此时弦乐呈打击乐似的和弦敲击,其效果甚好。
而弦乐为铜管的主奏铺成一个天鹅绒般的底色、底蕴和底版,也许会衬托出铜管更加地有力度、有气势、有质感。如果想要软化铜管,就可以把弦乐的背景织体从音域上铺宽、铺高、铺满,占据所有的音响空间给铜管的音乐蒙上一层轻柔的面纱,它的音响不可能不柔软。
10.铜管和木管
在铜管主题的基础上木管做加花式重复,可使乐曲更加繁花似锦,同时也可软化铜管的刚烈性格,但这是要有意的、有目的的设计意图表现,而不是无序的添乱。
铜管和木管的“功能性”结合也是融合度很高的结合方式。这时即可达到军乐队的室内演出状态,因为这时没有打击乐进入,但铜管作为主奏乐器,而木管作为伴奏织体,这时或多或少会有一种“托不住”的感觉,这种“托不住”也许是从音量上来判定解决的办法或许可以是加大木管的音乐密度和流动的速度来动态化支撑与抗衡铜管的音响分量。
11.铜管与键盘
铜管与键盘不论是同质和主次分离都会有很好的效果。比如,一段英雄气质的铜管旋律,键盘用柱式的和弦织体作为其伴奏,这就增加了铜管的仪式感。而键盘的花样式流动织体呈现,又可以给铜管旋律增加纷繁花哨、多样活泼的感觉。
12.铜管与打击
这是一种天生的组成,铜管的刚烈性加打击乐的助威,将会更加辉煌,而打击乐与铜管的气质是非常能够融为一体的。不光是它们的强烈,它们柔弱奏法也是可以有机结合的,这时设定没有木管的加入,它们气质刚烈、力度强烈、音量震撼。这是军乐式音乐的常用表现状态,冲锋的号角,配上小军鼓雨点般的洒落,是纯粹的军乐表达。
13.键盘与弦乐
键盘为主,弦乐为辅,给键盘流动性旋律浮抹上一层乡间清晨薄雾般的纱幔,则效果更好。
如果弦乐组用拨弦的奏法,这时的键盘也可以表达出许多歌唱性的线条化旋律。当然,前面提到的协奏曲似的表现,键盘的演奏内容和张力均可以构成大幅度丰富、纷繁、立体的呈现。
14.键盘和木管
键盘为主,木管是以穿插、亦可以长音做块状或线型待候,还可同音同步,效果都不会太差。
键盘与木管均可以称为灵活度很高的乐器组别,是机械化程度很高的工艺构造。但是它们都可以安静地为对方提供表现空间,也可以作为衬托而让对方的优点尽量展现,但是键盘乐器毕竟属于敲击乐器类别,因此,它的表达始终是呈点式状态的,而木管乐器则因其吹奏发音的方式更善于表现优美的曲线。
15.键盘与铜管
键盘为主,铜管助威,一定会增加仪式感和隆重感,还可以补充键盘的“缺金属感”。
键盘的华丽流动、上下翻转在铜管长音的衬托下灵光尽显。而在铜管的推动下,则可以更加立体纷繁,由于音色的分离度比较高,再加之键盘的流动性、颗粒式展现,它们之间的平衡应该是不受局限,在铜管的和弦支撑下,键盘会体现出更加的“厚重感”。
16.键盘与打击
可分为有音高与无音高打击乐组合和有音高与有音高打击乐组合。键盘的和声式旋律在打击乐的衬映下,更加立体而充满力量。在键盘延音踏板的合理利用前提下,键盘可以任其抒情的性格尽量表现。如果是有音高的打击乐如钢片琴、钟琴等结合,那就会是五光十色的斑斓呈现。
17.打击与弦乐
打击乐作为主体是强有力的,弦乐可以是敲击式辅助,也可以是软化似的铺成。
打击乐为主,弦乐为辅的配器结构样式,虽然比较少见,但它的效果确是新颖的。像《波莱罗舞曲》进行中的伴奏织体,即是弦乐加打击乐的典型谱例。而打击乐作为主体,可能是指有音高的打击乐,如钟琴、钢片琴等,那在弦乐长音的铺底之上,钟琴清新的晨钟式鸣响,小鸟般呜叫的钢片琴表现,都是清澈而纯净的音乐呈现。
18.打击与木管
打击乐与木管,主要元素在打击乐,这时的木管就不一般了,它可以提亮一个点式的音响,也可以柔化一串点的音响。即使是雷鸣般的强力打击乐的演奏,木管甚至可以是细雨般飘飘洒洒的状态,营造出意境深远的气质性表现。而轻型打击乐与木管结合,则可以是轻松、轻巧、轻盈的音乐形象塑造的优选方式。一个三角铁的滚奏,因其色彩的独特和音响的金属感,可以穿越过任何的强大音响而鹤立鸡群式地展现。
19.打击与铜管
打击乐为主和铜管结合,也是相得益彰、相互衬映的结构。以铜管加强打击乐是一种方式,铜管为打击乐明确音高也是一种方式,它还可以丰富、丰满和圆融打击乐的烈性气质。
而与打击乐的“对话式”配置,可以展现两强之争的情形,也可以是回声似的、回归音高的一种呼应效果。还可以是各自独立存在地把音色、音区和力度都更加对比地表达出来。虽然敲击与吹管振动方式不同,但相同材质可以使它们有一些可以利用的共同点。
20.打击与键盘
可以是同一要素结合,这时的效果是统一而力度丰满的,也可以分别元素互映,完全分离的元素各行其道,亦可以为打击乐和某些无音高尖锐的打击乐器提供面的延展和点的支撑,当然,还可以互為简繁的表现。
打击乐为主,键盘为辅是这一段文字标题下的设定。在实践中可能打击乐与键盘共同来构成有音高与非音高相结合的丰富的音乐织体。它可以飘出一个旋律在其上方或下方,而这个织体本身已经有它存在的可贵价值了。
四、多重组别之间的跨度组合(组合无穷,选择典型)
(一)弦乐组与其他组别的结合
弦乐为主是管弦乐队最为常态的演奏状态存在,弦乐及其整个组,是一般管弦乐曲中使用最多的乐器及组别,无论是担任主要声部,还是次要声部,亦或是伴奏声部。一是因为其音色不闹腾,也就是通常的融合度极好,也因为其劳动力成本较低,长时间持续的演奏,相对而言不那么费劲,因此,与弦乐及弦乐组的各种配器结合层出不穷,几乎没有止境。
那么,在弦乐组与其它组别的结合当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色彩、气质和力度等因素的改变,当然,音量也随之而改变。弦乐组本身的柔美和高贵的气质由于其他组别的添加和浸入,弦乐组会有非常丰富多样表现。比如:加入木管它们可以更加顺畅,加入铜管它们可能更有力量,加入打击乐它们可能更加辉煌等等,而加入一组以上的其他乐器组别,那它的变化将会更加地多样。
1.弦乐与木管+铜管
“弦乐与木管+铜管”这个公式是指以弦乐与木管的结合为主,而铜管处于次要位置。也许是背景长音,也许是节奏的支撑强调,也许是片段穿插等等,弦乐与木管的结合是非常多见的,特别是具有室内性的段落使用频率最多的结合方式,它的总体气质是温暖的、柔美的、顺畅的、活泼生动的、灵动跳跃的等等。
首先,弦乐与木管的结合可以是“同主地位”的结合,即同样担任主要声部的演奏,这样是相对比较单一的表现方式。它的基本呈现是一个混合音色的主体状态,而使用铜管组来做诸如伴奏、呼应、穿插等项工作。另外一种情况是弦乐与木管的结合本身即是“主次分设”的结合方式,它们之间可能是复调式的“追逐”与“对答”;可以是呼应式的陪衬,总之是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存在并展开,而这时的铜管即处于第三因素的地位了,要担任诸如织体、和声、低音等更加基础的声部表现。
2.弦乐与木管+键盘(高+高+高,高+中+中,高+低+低、高+中+低)
“弦乐与木管+键盘”是很典型的“主+副+陪衬”的格式,也就是弦乐为主,木管为辅(亦可反之,弦乐拨弦为辅),键盘做“织体式的陪衬”的结合方式。我将它细分为不同的音域高度的结合状态,更显现出其结合的主次关系与层次区别。“三全高”的效果较为特殊;“高+中+中”显然是从音域上确立了主、副、陪衬的关系;“高+低+低”亦可能是高为主题或某一低声部为主题的配置方案。
而“高+中+低”则可能是高为主题,中为织体,低为低音的方式;也可以是中或低声部为主、副题,高音为伴奏的方式;还可以是键盘穿越了所有的音域,在音乐性质上加以区别,从而形成一个流动的、复调式的伴奏织体样式。而弦乐与木管如前所述亦是可以存在主、次之分的声部处理的。还有,如果这里键盘是指风琴类的乐器,那它完全可以用长音去铺满整个音域,使弦乐与木管有如在绿色草原奔驰的骏马般率性自由地驰骋。
3.弦乐与木管+打击
“弦乐与木管+打击”更明显的构架为“主题+织体+陪衬”的型式,但也有例外,如:有音高的打击乐如钟琴、钢片琴等为主题,而弦乐拨弦伴奏,木管做穿插式呼应,这种情况完全有可能发生,并且会有特别的效果。当然,它是要为特殊的艺术效果服务的存在才为合理的生存,而木管为主演奏或抒情或跳跃的主题,弦乐做敲击式陪衬与打击乐融为一体也是可能的。
这时的弦乐与打击乐可以编出丰富的、有趣的、闪亮的富有打击乐特色的各种点式的织体来烘托木管的活跃旋律,来衬应木管的温暖旋律,来对比木管的抒情旋律,这样的结合,织体是清晰的,色彩是丰富的,音色是区别明显而又有融合度的。如果弦乐启用非常规的奏法,如弓杆扦敲击琴弦,甚至乐员用手拍打琴身等等,那就完全成为打击乐器组的成员而发挥作用了。
由此可见弦乐是演奏手段极为丰富的乐器组别,拉奏、拨奏、敲奏(拉奏里面又分为:连弓、断弓、跳弓、颤弓等等细致的手法)。但是,本节讨论的是以弦乐为主奏(演奏主要声部的乐器),那它是要在这一节内容里占上风的方式,而木管或为“同质式演奏”或为“随从式演奏”或为“对比式演奏”。总之,是略次于弦乐的存在方式,而打击乐基本上是起陪衬、点缀、帮辅等功能作用。可是即便是这样的格局,并不妨碍我们在创新思维指引下的各种“别出心裁”的配器欲望,使之更为生动、鲜活与新颖。
4.弦乐与键盘+打击
这种结合无疑是以弦乐为主的配置了,因为键盘与打击乐在乐队里基本功能总是被定为节奏性乐器类的,当然,键盘亦可作为单个织体性乐器的典型。这种结合弦乐音色可以充分地“分离”,因“分离”而突出、清晰,但她的织体之中如有键盘乐器支撑,其呈现也应该是丰满而流动的,再加上打击乐的“点化”提升,会闪现出星光、亮点,因而更加富有色彩性。
弦乐与键盘看似是主次的明显地位,其实也是可以作丰富性改变的,比如:弦乐的旋律被键盘乐器“加花式”重复;弦乐的旋律被键盘“着色式”片断添加;弦乐的旋律被键盘在音域上“扩张式”延展(提高或降低);再比如弦乐的旋律被键盘“复调式”的浸入等等,都是键盘乐器虽然处于次要地位的主动作为,其效果应该是积极的。
5.弦乐与木管+铜管+键盘
这种配置已经基本达到全奏(Tutti)的规模与格式了,乐器或乐器组进入越多,它的多样化配置或日配置的多样化呈现就越丰富、越繁复,也就越难以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其存在的状态了,但此处将“弦乐与木管+铜管+键盘”列出,指向是明确的,即以弦乐为主,木管为辅,键盘为陪衬、点缀式的配置。
弦乐与木管的“同等地位”配置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音量的增加和相对于单纯弦乐的“音色的异化”,还有音量的加大。因为古典音乐曾经产生在没有扩音设备的时代,许多时候配器中的乐器重复,其实就是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目的——音量的增加,并没有多少太复杂的想法,而这种增加到一定程度就出现了音色、音域、气质和氛围的根本改变,亦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和结果。再说铜管此处的功能基本上是处于服务性质的伴奏地位,它可以烘托、陪衬、支撑、加强弦乐与木管的表现,但不能抢戏。如果不控制好音量,铜管这个强力音量的乐器组定会盖过一切声响的。这时的键盘也应该是积极而主动地作为织体乐器自然表达它如行云流水般的清丽状态,用于进一步美化弦乐与木管的美好。
6.弦乐与木管+键盘+打击
这是更加健全的配置了,但仍然是弦乐为主,木管次之,而取掉铜管之后就可能是为抒情、柔和、温暖的艺术审美需求所编制的组合了。“与”和“+”的区别即在于“主与次”和“陪与衬”的关系构成。以后还会有以其他配置乐器或乐器位列首位的配置方式列出,因此,现在仍然是以弦乐为主的基调,只是“背景”配置的不同区别而已。
弦乐与木管的基本表现状态与声部内容与上一节形态基本相似,重要的是除去铜管组以后,它的主体气质呈现出质的变化,加上键盘的流动穿行,柱状和弦支撑、加花式帮衬、呼应式对答等方式。如果打击乐选用比较非强力乐器,如:三角铁、铃鼓等,它就是典型的室内乐性质的配器方式了。这种配器的音响以抒情为主,而且是比较耐听的氣质,因此是比较长段的持续和常用的配器表现方式。
7.弦乐与木管+铜管+打击
真正的全奏(Tutti)出现了,管弦乐队的基本构成弦乐、木管、铜管、打击,均已出现,但在这一节里,乐器之间主次位置是既定的,因此,以弦乐为主的格局没有变化,但由于其他乐器的同元素加倍、加强、加厚,从而使弦乐已经有了很大的色彩变化。甚至已经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混合音色、群体配置的复合音色呈现了。
关键是铜管的进入状态可以改变这个样式的基本气质、气场和气运。比如:咆哮地奔腾而来,那就是如战场般激烈;而时断时续的支撑呈现则可以给弦乐与木管增加底气和厚重感;如果呈现丰满的长音和声层,则一定是隆重而神圣的场面展现……打击乐也是力度与音量大与小的决定性因素,加入“小打”则精巧,加入“大打”则盛大,加入全部则“鼎沸”了。
8.弦乐与打击+键盘+铜管
弦乐与打击+键盘+铜管,这是一个比较不常见的配置。它构成了除去与木管过渡的融合,与其他组合比较,它的音色分离性更强,合成音响更加不一般,但它是以弦乐与打击结合,这样的键盘+铜管成为辅助元素的,而打击乐成为了“次要元素”或“次要音色”,它的不一般也许就在于此。
先是弦乐常规奏法与打击乐有音高乐器结合,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均为“乐音”范围以内的结合,而使用非音高打击乐的配置,也许它为弦乐器加强式地敲击出旋律的逻辑重音点,或许有意地打扰弦乐的表达而形成一种“纷乱”的现象。这时的键盘+铜管可能会构成基础雄厚或流动闪光的伴奏织体,也许,这个织体本身就是一个铜管乐队生动的音乐表达。铜管的作用仍然是改变力度、气势和音量的重要元素,它决定着整个音乐的性质、品质和气质。
(二)木管组与其他组别的结合
木管组作为管弦乐队编制中的唯美抒情性极强的音色表达,尤其是作为“SOLO”最为常见。它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呈现,以优美的音色见长,但亦有连接弦乐的融合优势,还有柔化铜管的过度优势。它与其他乐器或乐器组的结合也是多样而丰富的,是管弦乐队中须臾不能离开的必然存在,也是乐队配器结构中旋律、节奏、力度、呼应、辅助等等功能的优秀担当者。木管组本身的表现力就已经非常丰富了,优美的旋律、跳跃的音符、极速的走句,和声式的块状呈现、浓厚的低音倾诉等等,都是其特殊的优长所在,而在与其他组别的结合当中,(这里指的是木管组为主的结合)亦会出现非常丰富的样式与表现。此处竭力将其实际可能性尽量规范地列举出来,以飨读者;至于它的无限可能性,自然没有必要吹毛求疵。木管组总的印象或许是中庸的美丽,它也许没有弦乐独奏的悱恻缠绵,也没有铜管的热烈刚毅。
1.木管与弦乐+铜管
不论是同质元素与弦乐结合,还是呈主次状态结合,都会产生很好的、很和谐的效果。“点与线”“点与点”“线与线”“线与点”式的与弦乐相配合都是很好的,融合性很强的结合,如果加上铜管的衬映、烘托与助力,金属的因素加入进来,不仅增加力度,还可增加色彩,亦能改变功能性运用,如:由于铜管的加入,室内乐性质的配置会变为更加交响化的状态形式。
木管为主是这一节的配置定位,那么弦乐的加入是辅助性质的,居于次要地位,这种次要体现在音区、音域、音色、音量上处于次要地位的定位,但无论如何,弦乐的出现是要改变木管的音色性质的,而木管的solo与全组出现,情况会有所不同,单一的木管要以主位出现,必须有其占优势的音色、音区、音质的元素及地位存在。而弦乐必须在诸多方面主动居于次要地位,至于铜管在这个题目下则更要以陪衬的身份出现了。时隐时现可以理解为陪衬;主动让位,不明显的音区亦可理解为陪衬;静态的方式出现对待流动、翻转、流畅的木管旋律也是一种陪衬的表现。铜管在具有高超技术的演奏家手里,也可以表达轻柔、温馨、赢弱的女性化形象的。
2.木管与铜管+键盘
木管为主,铜管为辅,加之键盘的铺垫或陪衬,这是比较纯正的管乐音色呈现。它的色彩由中性柔和的木管表达出来,随着铜管加入“量”的大小来决定其刚毅程度的大小,如果是均等的音樂元素,那么,铜管的色彩甚至是要占上风的。这个题目顺序是木管在前,因此,铜管的“量”是少与小的,亦或是穿插式的呼应。木管主奏旋律是木管的绝对优势,铜管的音量配置是决定因素,铜管的音量又决定其投入的音域的高低,如果需要铜管作为伴奏功能进入,那就要安排铜管的音域处在相对弱音量区域,避开其优良、响亮的音域,用以弱对强的方式表达它的陪衬态度,以及不喧宾夺主的忠诚。至于键盘则主要解决织体的功能,或流动、或节奏、或长音式的打底完成“织体”二字的实质性表达即可。
那么,木管与铜管还有一种“同质表达”的变异方式,即把木管组安排在相对高音区的音域,而把铜管组安排在相对中、低的音域。这种音域分离的状态,可以使木管与铜管都能有各自清晰独立的音乐空间表现,如果再进一步,把音色也尽量分离,还可以有更好的效果。但是我们有时故意将“同质音色”结合在一起,比如:小号+双簧管、大管+圆号、单簧管+长号,这样一来就成了木管被铜管“雄壮”起来,而铜管被木管“软化”下去了。这种雄壮与软化均有其可用之处,只是要根据艺术目的而定。
假如键盘不是以“织体”身份出现,而是以加强旋律的状态出现,这种单一的齐奏方式也是可以存在的,它可以给每一个旋律的音乐中加上亮点、重点和闪光点,而不影响木管与铜管旋律的性质,只是这种单一状态的持续不能过于长久,否则就会让人产生单调的感觉,这是器乐化、交响化配器写作中和基本的技术要求需要解决的立体化、多元素、多色彩的写作要旨所指引的方向。
3.木管与键盘+打击
此配置以木管为主的目的更加明显,键盘可能表现织体部分,或许也会表现部分的旋律成分,前者结合木管乐纯木管的音色和音量的表达,后者可以成为复合音色的概念,“+”号以后的打击乐不论是强力性的或是色彩性的,都只能是次要的陪衬。最可能的呈现结构是:木管承担旋律部分,键盘完成织体部分,而打击乐诉说氛围的性质,或是点缀色彩的变化,赋予其音乐以色彩特性的划分和定位,比如康加鼓的区域定位、手鼓的区域定位以及地方打击乐的出现,使音乐一下子就呈现出不同地域音乐色彩表达的定位。
木管与键盘如果换一种状态会是怎样的呢?它们可能是木管的颗粒性加上键盘的颗粒性音乐状态,此时是活泼的、天真的、童趣的表达。而木管悠长的旋律呈现在键盘的或分解、或波状、或起伏的织体结合下,肯定是会有生动的音乐音响出现。那些木管特有的温馨气质得到升华与强化,而打击乐的加入更增加了音乐色彩变化的丰富性。
4.木管+键盘+弦乐
木管“+”号后面是键盘,再“+”号后面是弦乐,这里重点需要解释,此刻的弦乐是次要的、陪衬式的,或是烘托式的存在,是不遵循一般乐队配器中以弦乐为主的通用规律的,它此时可能就是一些支点式的拨弦,甚至就是低音弦乐的低音拨弦给出一个和声的低音和音响上基座式的功能,而“+”号后的键盘也是完成“织体”的可以表现的力度,插空式的织体也许是最“清淡”的表现了。
还有一种配置的可能,即是把弦乐队做成一个完整的、立体的、丰富的伴奏功能式的“织体”,在这个织体上面是木管的歌唱性旋律展开,而键盘则是呼应式的复调因素表现。当然,它也可以用于支持弦乐织体的特色表现方式。在这样的音色分组前提下来决定功能的分配是一个有效且简单的方法。它必会使音乐织体中的各个元素都相对独立而清晰地融合在一起,可谓既融合又清晰,既分离又融合的状态,亦可解释为“君子和而不同”的表现状态。这也是运用率很高的配置方式。之所以很多时候用到,则是因为它具有以上提到的诸多优势所致。还可以是木管作为主旋律存在和展开,而弦乐队作为复调的声部与之形成或对比、或追逐、或应答的关系。这也是很丰富的、独立的、完全清晰的音乐呈现,而键盘作为织体流动也不干扰两者的表现,因为键盘的音色与木管和弦乐的音色是非常分离的。
5.木管与弦乐+铜管+键盘
“木管与弦乐+铜管+键盘”显然是木管与弦乐的混合音色为主色调,也许是并驾齐驱的,也许是互为呼应的表达,然后铜管作为氛围、力度、气质的主导者来强调此时的音乐情绪。当然,可能有号角般的呼唤也会给音乐增加亮点。如果是弱音量的铜管为背景,那会有一种神圣、神秘、神奇的气质出现,铜管的弱奏常常是很有魅力的音响。此时的键盘当然是和声与织体的功能呈现。
那么,木管可能有几种不同的呈现方式:第一,独奏的木管;第二,某一支木管加上另一支木管(两支);第三,某一支木管加上一支木管再加上另外一支木管(三支);还有就是四支木管的第一声部(四支)。它们可以是同度也可以是八度还可以是两个八度的叠置,而弦乐与之配合,可以同样的分配,全面地覆盖,完全相同的重复,这种齐奏的状态下,铜管作为复调呼应、对应穿插或者一种特殊的节奏或动机的帮扶均可。键盘亦可完成织体的流动部分,也可以是一串串闪光的流星似音符的掠过,都会出现很好的效果,当然这与音乐本身的语言优势相关。
6.木管与弦乐+键盘+打击
这是木管与弦乐为主的样式,抽掉了铜管的出现,气质当然会有大的变化,它的主色调应该是木管与弦乐混合表现音乐的主要方面,键盘为织体,打击乐为闪亮点,也就是从动作形态来讲是一组“点、线、面”的组合,点、为打击乐,线、为键盘,面、就是木管与弦乐的表现,这种组合的音响是中庸的,是不会有太大力度的配置,因为强烈的打击乐进入会盖过其他所有乐器组的音响,因此,它是在中强力度范围的布置。
如果木管是一个整组双管齐响的配器安排,它们是会有一定的力度表现的,而且也可以有比较灵活的动态表现,如果弦乐不是完成同步重复,而是加花和减花式的变化重复或部分重复,是比较生动的有色彩的活动方式,如果弦乐是对比复调式的元素呈现,那就增加了一个音乐结构部件,它也是可以成立,并且能够很好表达,这里的键盘也许就是一串音流的伴奏织体。如果音乐比较威武,就配以柱式和弦来加以强化和支撑,完成形象塑造,因为没有铜管,打击乐的地位就必须提升,不只是零打碎敲地进行,而且完全可以把几件打击乐器编织成一个立体的织体组合,在这个织体组合之上的木管与弦乐就会得到一个形象明确的气质定位和力度与情节的支撑。打击乐的表现可以是威武的军队行进,也可以是温存辅佐其左右的侍女形象;打击乐组合的表情幅度是很大的,营造氛围的广度也是很宽泛的。
7.木管+弦乐+铜管+打击
这组乐器都是以“+”为联系的关系组合,因此,它们各自具有本身的独立性,也许他们在完成各自的复调组成元素,以对位、对比、对衬的状态各自呈现出来,其中每一组乐器,都可能成为主演,也可以成为配角,但它们的基本顺序和乐器的功能亦有先后、主次、强弱、明暗的区分,因此,也是有基本规律可循的。
比如:木管加上弦乐的追逐式复调声部,再加上铜管的对比式添加元素,还有打击乐的华彩式自我表现,这种多元素的音乐立体呈现,似乎感觉有些乱,似乎感觉有些不分青红皂白,但是独立性很强的三种以上元素的同时出现在交响化、器乐写作中是比较常见的。但这对于配器者来讲是需要一定的技术组织能力的,他们如果按照精准的规律,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和音色中合理表达,这就是交响化写作概念的合理化的实践。
8.木管+弦乐+键盘+铜管
这个组合与上一个组合相比,去除了打击乐,而平均的加号呈现应该也是相对独立的。那么,这个组合的特点就是以全部“有音高乐器”为主的配置,不管功能分工也好,“音色分工”也罢,他们都是有音高的组合方式,除了弦乐以敲击的方式配置不同以外。从气质上讲,是独立而融合的存在,从音色上讲是以木管为主,其他乐器组相对独立地展示的一种方式。
这是全奏,但以“+”号为本,它不是一般定义上“主调音乐”中的主题呈现与织体伴奏的主从式关系,而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的繁花似锦的丰富表现。在这一节里,从题目上讲是以木管为主,但这种“某+某”顺序如果自由地替换,它们会出现很多新奇的组合音响,如:弦乐为主+木管+键盘+铜管,铜管为主+弦乐+木管,甚至键盘为主+木管+弦乐+铜管等等,可以有无穷的变化。当然,有些已经是其他部分的题中之意了。总之,以“+”号来呈现和“某与某”的表现区分为前者相对独立,而后者相对依附。这是作者本人的语言习惯而已,不一定要推而广之,更没有普遍遵从的必要。这里需要提及的是,铜管处于最后的顺序,那也就提示它在此节的配置中处于最次要的位置。
(三)铜管组与其他组别的结合
1.铜管与弦乐+木管
铜管与弦乐加木管,铜管与弦乐从音色上讲是相对分离的,从力度上讲也容易失衡,但它会产生生动的、异样的、新奇的音色印象却是无疑的。如果调整好音区,安排好力度,适应好音色的相对融合,这是可以有不凡表现的一种组合。加之木管以其中庸的关系搭建起的音色、力度、强弱的中介功能性的过渡桥架,这是一个管乐为“皮”、弦乐为“心”的音响构造,应该是有特色的。以铜管为主,这是题中之意。那么弦乐怎么表现呢?它可以有多少种可能性呢?首先,是弦乐重复铜管的音乐旋律,完全的重复、分八度的重复(或高或低)、全方位的重复,这是比较表面的配置方式。如果铜管以“线”为主,弦乐以点或点的起伏与变异来配合,这就增加了一些多元的意味,反之亦然。如果把铜管与弦乐分音高区域来设置,虽然是完全相同的音乐元素,它也会呈现出色彩分区的感觉。如果把音乐本身分为繁与简,铜管繁则弦乐简、铜管简则弦乐繁,此时的音乐即有了类似质的改变与纷繁的多重气韵、氛围和意境。
2.铜管与弦乐+键盘
铜管为主,弦乐次之,键盘陪衬,假如是一段号角式的铜管音调,全部弦乐队作多音和弦式强力共鸣演奏,一是可以构成节奏支点,二是可以构成和声的强大音场,两者由于音色的分离,亦不会相互干扰,是一种很好的搭配与支撑方式。
如果铜管是演奏抒情悠扬的旋律,弦乐也可以同质相加地重复,还可以作为次要声部进行填充、变奏或可作繁与简的变化跟踪。在铜管为主的结构中,又没有木管作为过渡,弦乐与铜管组始终是存在音色分离的问题,这点要尤为小心,用更加融合的手法来处理铜管,用更加开放的设想来处理弦乐,使之尽量接近铜管。比如:用弦乐的中音区的深沉、浑厚来接近铜管的厚重质感,用弦乐的特殊演奏法(如碎弓奏法)来为铜管添加异样的色彩涂抹,在差异当中去探寻更多的融合之点;在比较分离的音色之间去寻觅通达融合的路径与桥梁。但是,铜管与弦乐的结合,其音色的分离之感是特点,这种分离之感运用得当会取得既分离亦融合的效果,如果处理不当会给人以“生分”的印象。如:以弦乐组之小提琴细尖的高音区域去结合铜管的雄壮旋律,音响效果肯定是分离的,音乐气质肯定是间隔的,融合度亦是很差。
3.铜管与弦乐+打击
这种配置以铜管为主,结合弦乐,可能出现铜管为主题演奏,弦乐为复调元素的演奏,这是两者地位基本相同的結合。如果弦乐倾向于伴奏与打击乐组合成相同或相似的功能组合,那就是为金色的宏大主题助阵、助威、助兴的结构展示的了。还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铜管演奏较为抒情的旋律,而弦乐为其铺就一片天鹅绒般温馨的长音和声层,为其增加温度、厚度、光度和柔和度,加上持续演奏的打击乐器作为垫底,这样的结合就仿佛一层层虽然没有太多流动因素,但是很柔美、很和谐的海绵体式的立体构成显露着铜管的力量,同时也温暖着铜管的冷暖。它的层次分明,元素呈现清晰。需要注意各声部的力度处理,可采取分别各组标明力度的方法,就会给演奏者更加明确的演奏提示,当然,音乐本身的气质是分配的基本规则。而且,打击乐在这个结构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是小型打击乐陪衬,它可以呈现轻盈与柔美;如果是重型打击乐的集体加入,则可以营造出厚重、隆重、深重的效果;如果弦乐在倾向打击乐助力效果,那就更是非常强力的音乐气质表达。
七、乐队配器的各种组合
(一)弦乐组的配器
1.一提为主,二提、中提为织体,大提、低提为低音或复调;
2.二提为主,一提为复调,中提、大提为织体,低提为低音的拉奏或拨奏;
3.中提为主,一提、二提为织体,大提为对答复调,低提为基础低音;
4.大提为主,一提、二提、中提为织体,低提为底部的支撑;
5.低提为主,大提为辅,一提、二提、中提为织体,没有低音织体存在。
(二)木管组的配器
1.长笛为主,活泼亮丽,其他辅以织体或和声的陪衬,大管多为低音线性表达;
2.双簧管为主,抒情见长,长笛加花,单簧管织体,大管为低音基础;
3.单簧管为主,叙述中庸,双簧管对应,长笛华彩,大管仍然可以是低音支撑;
4.大管为主,沉稳低回,长笛呼应,双簧管、单簧管在中声区形成织体。
(三)铜管组的配器
1.小号为主,嘹亮生动,圆号呼应,长号低音,大号作为基础;
2.圆号为主,抒情丰富,小号呼应,长号、大号、作为低音织体;
3.长号为主,强烈震撼,小号呼应,圆号织体,大号低音支撑;
4.大号为主,沉稳木讷,其他三个乐器不能太过于“生动”,点式陪衬或静态的应和与支撑即可。
(四)打击乐与弹拨组的配器
叮叮咚咚的敲击声,是有如童话世界的意境描绘,而木琴、马林巴、钢琴、竖琴如果作为主题旋律存在,既可表现多种形象与情感,也可作为“协奏”的样式存在。再就是无音高的打击乐为“主题”,其他乐器的“有音高”的旋律动作为陪衬,也是会有新奇而富有色彩的音响效果出现的。
在西洋管弦乐队中,没有固定“弹拨乐组”的编制,一般是做特色乐器,根据民族风格的需要和要求,加入某些具体地域、民族、性格特色的民族乐器在需要表现的内容的乐段之中使用。虽然多半是单个的乐器加入,它也涉及到“配器”的概念,可以作为独奏乐器式的存在,也可以是在合奏性质的段落结构中为音乐添加一些指向性比较强的民族风格色彩。而弹拨乐的构造以及演奏的特点和音色的特殊,不太可能被一般管弦乐队湮没,它是以一种特别的音色分离于乐队混合混合音色之外,而让人可以清楚感觉到它的存在。至于与某些管弦乐声部重复出现时,它的任务即是增加一抹具有民族气质的亮色,这时的混合音色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即达到了预期的音色改变的目的,不一定要完全听清楚某一民族乐器的单独存在。
(五)弦乐队与木管组的配器
木管组的某一乐器独奏,而弦乐队作为伴奏,这是很常见的手法,木管组部分或全体作为主题,而弦乐队仍然可以完成好伴奏的任务,反过来弦乐作为主题,木管来伴奏,这种组合弦乐可以表现为主题旋律,木管作为陪衬呼应复调的存在,弦乐的低音乐器仍然作为低音支撑,音色效果是比较契合的。
这种配器的组合方式可以遍地开花、随手拈来,但是仔细研究,它们之间的音色融合度、音区的软硬度、音域的响亮度等等,还是各有特色和优长,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为了要突出表现某一乐器作为主奏、主人、主体的地位,就要将其他乐器调整为相对不太主动的、不太明显的、不太强力的音区、音色和音域状态之中,用以突出需要突出的乐器或乐器组。
(六)弦乐队与木管组加圆号的配器
此为介乎于室内乐与交响乐队之间的编制。弦乐队加木管加圆号,需要确认为正常的乐队编制配器范围了,它们还分为单管编制和双管编制的不同规模。可以是跨组的音色、音区的分别组合,也可以是综合的组合,而各组按照音区的高低“功能分工”也是配器的常见手法和重要技术构成。
弦乐队为基础,加上木管组,加上圆号声部,这的确是室内性的编制方案。在许多古典作曲家们为皇室、宫廷、贵达人家的音乐服务中,常用这种编制来配器和写作。个人以为,这种编制既是比较丰富的音响体现,又不至于像完整交响乐队编制那样由于强力铜管和打击乐的固定地位存在,使音乐显得很闹腾,而这种编制正好适应了当时人们在沙龙的状态——既有人与人的交流,也有音乐欣赏的需要,或可以说是借着音乐而沙龙交流,也借着沙龙交流而欣赏音乐,或二者兼而有之的愉悦、轻松、高贵、雅致的环境氛围所服务的合理存在也未可知。
(七)弦乐队与木管组加铜管组的配器
弦乐队与木管组加铜管组的组合是完全交响乐队的编制了,也分为单管编制与双管编制,两大配器方式,仍然可以大概划为跨组别;根据音区音色的综合组合;亦可以是各组别按照音区的高低做“功能分工”式的配器方式。这种编制的配器需要掌握的技术更复杂,展示的色彩更加丰富,它们之间的组合方式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
此时的设置没有打击乐,因此,总会有一组或弦乐或木管或铜管亦或是其中根据音区的划分的一些乐器要用来完成“带节奏的织体”“有律动的织体”“有性格的织体”这样一个重要的定位音乐品质、品位、品格的重要任务的。而主奏乐器可以说任何一种或一组乐器均可以担任。这就需要根据音乐形象塑造的需要来选择。比如冷与暖、软与硬、明与暗、柔与刚、阴与阳等等,都是选择适当乐器与组合的情感取向的依据。
(八)弦乐队与木管,铜管组加弹拨与打击乐的配器(单管与双管)(跨组别综合音区音色组合)(各组别分功能配器)
在以上乐队构成之上加入打击乐和弹拨乐的配置是最为完整齐备的乐队编制了,仍然有单管编制、双管编制、三管编制等等规模上的划分。这个乐队的配器是属于大型交响乐队的配置,有很多样式可以呈现,有很多形象可以表现,有丰富的情感可以表达。
在这个声部众多、人员众多、色彩纷繁、力度比值复杂、声音力度分差和音色气质各异的综合结构之中,需要首先了解音乐本身的需求和取向,再把各声部、各乐器的综合因素如音区、音色、力度、性格等要素烂熟于心,分再门别类地加以综合、分解与评估,力求得出为我所用、形象准确、表达顺畅、技术适合、表情自然、融合共生的配器构思。为一个大型的音乐片段的产生需要多样的手段、多面的技术、多向的关照,需要考虑诸多问题,唯有这样才能配置出几十件乐器共同鸣奏的伟大音响。它的底线是符合音乐表现的要求,符合乐器本身技术的要求,符合乐器之间比例的要求。如若不然,就会产生一大堆混乱的音响堆砌,那是令人不愿听闻和接受的。结语
本文的目的,可能仅仅是给学生一个比较直观的学习配器法的文字提示,让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尽可能不要出现“无从下手”的感觉。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而不会产生杂乱无序之感。配器课程即是讲授乐器相互结合的可能性与音响效果的解释与指点。虽然他们的结合是无穷尽的,但作为教学的实施,我们是要把这种“无穷尽”加以梳理,使之尽量展现出一些有可能的结合方式,为学生提供各种组别和跨组结合的基本遵循与典型曲例。让配器这门课能够传授给学生一些实际的、基本的、常用的技术方法。之后,他们尽可能去放飞想象,探索星空,标新立异,去创造前人没有涉及的新奇音响组合。但不能唯新奇而新奇,它们是要在表现作品基本内容,基本形象和基本气质的前提下而为之的。本人写这篇文章的动因也只是经验归纳之后的传达,至于是否有益于学生,有益于教学,有益于配器法的学習,我想还是给实践留下空间吧!我相信“存在即是价值”的理念,正是为此,推动了我的学习和研究工作的持久与延续。
4.铜管与木管+键盘
这是纯管乐音色结合的概念。但它是以铜管为主的呈现状态,铜管在上层,木管或是软化同一元素,或是对比性地完成復调元素,或是在音域上超过铜管高八度来“提亮”整个管乐音色为主的版块。当然,也可以加花的形式来繁化铜管相对的简单旋律,还可以穿花的方式,来填补铜管长气息旋律的一些长时值音符的横向空间,而键盘仍作为织体功能承担主要角色。
比起上一节的铜管与弦乐结合需要小心谨慎防止“音色分明”的不良影响出现而言,这是一个以纯管乐为主导音色的概念,但这个管乐群的音色又可以细分为金属性质与胶木性质的,它们的色彩区别即可分辨。
还有就是它们各自的吹奏原理的区别也可以影响它们之间的融合度,如铜管虽然都使用号嘴,但关键是它们的管长、曲折度和铜管体量决定了其或柔和、或响亮、或厚重、或低沉的音响效果,而木管的哨嘴的单簧与双簧之分也在表明着它们之间或温存内涵,或直接顺达的声音特质。作曲者心中能够熟悉这些构造因素,即可能在这个管乐群为主的结构中配置出更加合理、更加融合、更加贴切,同时也更具有细致品质区别的音色组合效果。
5.铜管与弦乐+木管+键盘
这是铜管为主,弦乐为辅,或者铜管与弦乐共同构成主要元素的结合方式,这种音色结合上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前文已有叙述,这里的木管处于次要的地位,但它亦可在交响配器的多元素构成中闪射出耀眼的光点,发挥其自身的灵动性为音乐增加灵活性与活泼的成因,加强多元素构成的丰富性。如果是这样,键盘乐器可能就应该相对地平静一点,安静一些,但如果形成如涓涓细流的小溪,相对独立地流淌,也会增加配器上的些许色彩与灵光。
这种结构中没有打击乐的加入,也许预示着一种比较温蕴的、热情的、中庸力度的配器样式。如果那样首先解决好铜管与弦乐这两组看似较为分离的乐器组之间的结合方式。同质的重复尤其要注意融合,铜管的强力度大小渐次地对应弦乐的尖锐性高低的比例。不完全同质的音乐重复,似乎处理起来相对还会方便一点。如果是复调式的各司其职的呈现就更会山与水分明地表现。但这毕竟是两相结合的相近元素,从功能上讲不能降低到木管的另外陪衬因素和键盘的伴奏织体烘托的次要地位,唯有这样,才是题中之意要求的样式存在。
6.铜管与弦乐+键盘+打击
铜管与弦乐抽掉木管的组合,主为铜管,辅为弦乐,当然,主、复调呈现是常见形态,但均为主调音乐的主题元素,只要调整好音区、音色和音高,它的结合也是人们可以接受的。这时的键盘可以发挥作用,使之粘连上两组比较分离的乐器组使其能够实现和衷共济的目的。打击乐此时则应遵守“帮忙不添乱”的原则行事,做节奏式衬托,长音滚奏式的基础工作均可。
该组合没有木管这种过渡性、粘合性、融合性的乐器组来作为中间色彩调配剂;那么,它的织体与主题的结合会不会有些干涩,织体本身会不会有些单调?但是,此处之所以专列出这个不太常见的配器组合,道理即在于:有些看似比较生僻的组合方式恰恰是可以配出比较新颖的、不常见的、比较别致的音响效果的,至于它的音响品质的高低,当然是要在遵循乐器自身规律的基础上、在遵循两个组别结合的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努力寻找难得一遇的创新思路,打开难得一见的智慧之窗,趟过难得一越的激流险滩,去寻求让人为之耳目一新的高品质音响呈现。需要说明和提醒的是,配器虽然是研究乐器之间的结合方式,但最终的目的、最根本的取向、最原则的规矩就是研究出乐器、乐器组、乐器组之间的音响效果,有明确艺术目的地去追求属于音乐本身的最为适合、最为精彩、最为优美的音响呈现,从而给听众以美的音响审美体验、音乐审美体验和艺术审美体验。
7.铜管与弦乐+木管+打击
这个组合是铜管与弦乐为主,不论是复调还是主调化呈现。而木管只能作为陪衬“上下左右来回穿梭”闪光地流转,这也是很有效果的状态和展现。可是与本章第五节不同的是,打击乐作为有音高和无音高乐器的不同形态和性质的进入,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木质和铜质的打击乐器分别进入也会给色彩带来异样的风采。
这是一个完全“管弦乐化”的大规模组合形式,如果它们均为全组乐器集体进入,那就是一个强大而广阔的音响平面,厚重而立体的音响大厦。如果是每组的个别或某些乐器的进入或分先后进入,也会是色彩斑斓、极富管弦乐色彩的图画了。但是,仍然有一个“铜管与弦乐”这对比较生分的组别接合的问题需要解决,目的是达到相当的、应该有的、不特别分离的融合状态。至于木管组,它则是游刃有余的存在,既可以“穿梭”、也可以“呼应”、还可以“应承”,甚至还能够“添乱”似地加入一些异样的色彩性音乐元素,用以丰富主奏乐器的基本存在,可谓锦上添花,而不能是平添混乱的。
8.铜管与木管+键盘+打击
这是以铜管为主,结合木管的配置,是抽掉弦乐的以管乐为主的配置,与前边的一些组合不同,是以铜管为主的纯管乐结合的音色呈现,它适合于有力的、坚定的、充满朝气的号角式、号召式、号音式的音乐主题,加上键盘的柱式和弦进入,再加上打击乐神圣而规律的敲击,可以营造出皇帝加冕般神圣的场面。
这是以“军乐队”为基准的组合方式,去掉整个弦乐队,它的力度因为铜管组的领衔而充分体现。它又区分于广场式的音响,强调了木管组与之紧密结合。它还加入键盘作为织体因素存在。不论是敲击式的键盘,还是风琴式的键盘,无疑都会为这一组合添加温度、温暖、温和的感受,它们正是区别于纯军乐式组合的重要元素。而打击乐的加入,则弱可体现室内交响性质,强可体现广场军乐性质,二者根据音乐气质的需要有机地进入,它们一定会是丰富、丰满、丰盈的大型交响乐队的配器感受。不论是行进式音乐的倾向军乐风格,还是线条化音乐的倾向交响风格,都是有足够的“原材料”可以使用的了。至于弦乐队的去除,它就是为了在某些乐曲片段中终止弦乐音色过分长久的呈现而给听众带来的弦乐音色的审美疲劳,但弦乐队作为管弦乐队和管弦乐配器的基础地位不会因此而改变。反之,因为暂时的、短暂的、片段式的终止而当它再次进入时就显得更加鲜亮、更加柔美、更加显眼。更何况从表现角度来看,占乐队三分之二以上人员过长时间的停止演奏,在台上无事可做,对观众的视觉感受也是一种冷淡。
(四)键盘与其他组别的结合
1.键盘与弦乐+木管
键盘与弦乐是非常和谐的组合形式。常常表现为伴奏与主題的配置关系。但键盘与弦乐加木管,也可能木管的存在是为了加强弦乐,也许弦乐为主,木管为辅,还可能是木管作为平等的复调声部独自呈现,还能够设想,键盘作为主题,而弦乐是一个伴奏的功能配置(织体或长音),而木管是穿插式呼应,但这多少就有一些键盘协奏曲的样式雏形了。
在这个题目下面,该组合的气质无疑是“室内性”的。这决定了木管作为陪衬的温和度因素,不会是很强烈的形象体现。没有铜管组,也没有打击乐的存在,这就提示该组合可能配置非常抒情而温暖的音乐之所用。键盘作为主奏加上弦乐对主奏的完全重复,简化或繁华的重复,甚至是复调化对应处理,但它不是协奏曲的写作样式。如果是协奏曲样式,弦乐组就不会在“与”字上强调为一体化的存在。一般来说,键盘以颗粒性的音乐呈现,而弦乐组给它作为延伸式的串联、融合式的同步、简化式的重复、音区分别的呈现等。
2.键盘与弦乐+铜管
键盘与弦乐加铜管的组合,在键盘与弦乐的结合之外,由铜管来作为陪衬、伴奏或织体的构成,这多少也体现了一种刚毅、厚重和坚强的底蕴。看似可以比较强烈有力的配置,联想到织体或旋律之上的号角声或铿锵有力的节奏性和弦,或者可能是铜管丰厚的和声铺垫,形成一片浓烈的块状音层结构等等,但如果铜管采用弱、柔、轻的吹奏法,它照样可以完成温柔的对答、流畅的穿梭、甚至天鹅绒般的铺呈。
但是,如果这个铜管与弦乐是演奏音乐性质相近的音乐元素,它的融合度在非对比的音乐中,是需要重点加以考虑的。那么,它们之间的音区衔接、力度比值、音响共鸣都需要考虑清楚,不然就会出现“皮包不了馅”或“馅小皮大”的不平衡现象,出现不应有的分离情形。当然,还有键盘因素的加入可以添彩,至少可以填补铜管与弦乐之间的一些性格裂缝,把不同性质的“珍珠”串连起来。那么,这时的键盘好似一根红线,它穿来穿去,串起了整条音乐的项链,使铜管与弦乐这两组分离性质的乐器能够有机地走到一起、融为一体、成为整体。
而键盘作为主体呈现的乐器,它的地位一定是明显的、主动的、容易感觉到的,但又不同于协奏曲的配置方式,它仅仅是乐队交响化写作中的一个内在主要音乐元素,还没有达到协奏曲中的键盘乐器那样主体的地位,这与配器的“度”有关,更与音乐本体的形象、气质、性格相关联,它既要高于乐队的一般层面,又不能脱离乐队的本体成为协奏曲样式。
3.键盘与弦乐+打击
打击乐是色彩的呈现、是力度的呈现、是节奏点的呈现,是有音高打击乐的雷鸣之声或星星点点的闪烁之音。或许也可以是融入其中和谐相处,听不出它的存在的独立性,只是改变了色彩、厚度、力度和鸣响式的一种展呈。键盘与弦乐为主的织体因为以上的呈现变为多姿多彩、多点多面的丰富乐声。打击乐不是一个单一功能的敲击效果点缀,在交响乐配器当中,它是一组非常生动的主要角色群,使用好打击乐组各种功能、各种色彩、各种力度的表现,是交响乐迷人的一份重要的技术安排文本,认真研究打击乐的技术规律和色彩表现的各种可能性,是我们应该下功夫去努力完成的重要使命。
而打击乐作为织体的伴奏构成,少了许多粘合度较强的元素。要么轻盈,要么热情,多少没有那么多温存之感。但它可以“灵光闪现”“雷鸣电闪”,还可以发出窃窃私语般的“议论”。如果全用有音高的打击乐,它的音响即可具备室内乐的特性;如果使用无音高的小打陪衬,它则可能呈现民间小景似的画面展呈;如果是用强烈大型的打击乐构成织体,它肯定会多几分英雄般的气质和壮美;甚至以电闪雷鸣般的狂放音响和键盘与弦乐的音乐形成对抗、对比和对应。因此,打击乐的不同性质的介入,能够比较明确地为音乐的氛围、气质和画面感形成定位。
4.键盘与铜管+打击
这个组合一般情况正常的呈现肯定是坚定有力、强烈震撼的场景配置。打击乐全力地敲打着激烈的旋律之中的逻辑重要点位,使乐队增添很强的气场和精神,威风凛凛、激烈共鸣、坚强行进、号角呼唤的氛围等等,都是这个组合可以适应的标准。
如果键盘流水行云般展延,如果铜管处理成轻柔与抒情的表达,如果打击乐使用叮叮当当闪亮的小钢片琴、铝板钟琴等轻盈的陪衬,这个组合将会呈现与以上段落描述的完全不同的场景与意境。这种诗意化的表达在这个组别当中完全可以展示。有时,配器思维确实需要放开心境去追寻、探索、表达属于自我的“另一番风景”,这也许可以理解为创新,也能说是在避免雷同、一般、平庸表现的一种奋争,它的光辉需要我们以探索的精神去使其大放光明。
5.键盘与木管+打击
轻快活泼、生动流畅,也许是这个组合能够顺利达到的表情基准,键盘与木管、轻型打击乐都是以“点”为主的习性。但也可以是键盘流动,打击乐敲点,而木管做一段非常流畅的长气息的旋律表达,这样的表达是活力氛围的演释。
那么,这种室内性乐器组合应该是可以奏出比较有气势的强音。无论是木管的尖厉呜叫,还是超低音域的单簧管与大管的深沉呻吟,还有键盘的迅速上下翻腾,都可以表现出一种类似于野性的场景。再加上打击乐的强烈闹腾,那更是热烈沸腾的表达意境。这种极端的思路无疑会拓宽配器的表现路径和平台。像苏联某作曲家的钢琴协奏曲的乐队部分,采用了一只小号与整个弦乐队来作为伴奏主体,这在当时是一种大胆的创新,且不说音乐内容,就是这个乐队的组合构成就能让人耳目一新,直到今天听起来仍然令人肃然起敬,只是小号一直处于独奏状态,这需要演奏家拥有很高的乐队素质和技术水平。
6.键盘与弦乐+木管+铜管
这是四个组别全体进入的布阵。没有打击乐出现,而铜管组可以有打击乐式的敲击声,但是,这个组合仿佛更适合配置丰富、丰厚、丰盈的圣咏式的版块在温暖的气氛中进行。如果有键盘的流动穿梭,可能会更有活力的体现,也似有闪光的星辰划过夜空的光痕。铜管的性质决定着这个组合的基本情绪的生成,铜管强则乐队强,铜管温则乐队温,铜管轻则乐队轻。
但是,这是以键盘为主奏的组合方式,又不能是协奏曲,而是乐队合奏式的配器,这就涉及到键盘与弦乐的配合问题了。这个配合又是以重复一种元素或变化重复一种元素来定义的,那么键盘的颗粒性跳跃式特质与弦乐的线条化歌唱性特质之间必须要寻找到最佳的契合点或者说是连接缝的。在处理长音时,键盘尽量以长踏板的连线奏法来适应弦乐的歌唱性表达,而在处理跳跃式的音乐时,弦乐以跳弓、拨弦等演奏技法来适应和靠近键盘的特质等等,这些也不失为“点到为止”的方法提示。而这时的木管组反而要想办法比较疏离开弦乐的粘性线条,用音区、音色、音乐性质的区分等手段来形成既能支撑又能独立的织体呈现。
7.键盘与弦乐+铜管+打击
键盘为主,加弦乐,再添人铜管与打击乐,或各组分别加入都是以键盘为主,协奏曲样式的谱例里有许多这种组合的例证,但弦乐的分量多少,决定着它的成分的性质和身份。弦乐融入,则键盘温蕴;弦乐穿插,则键盘鲜明;弦乐分离或若即若离则键盘主动性更增;而弦乐包围式表达,则键盘更显个性的分离与特殊的色彩生成。这里需要明确解决的问题是铜管作为织体功能的体现,既要符合自身特点,又能与主奏乐器组融合与平衡。许多时候我们能够听见铜管在没有必要强的乐思当中,使劲吹奏一大堆音区、音色、音量都十分明显的伴奏,和声织体,包括长音和弦式、节奏组合式、情绪激励式的伴奏声部,这很多时候都干扰了主旋律乐器组的表达,甚至破坏了应该有的情绪,压过了主题呈现乐器组的音量等等。使铜管组作为伴奏织体过分的表现,就像是一个喜好饮酒人士的啤酒肚子一般,令人十分不悦。同时,在配器上说来也是一种浪费!有些配器者错误地认为总要给各个声部“找到事情干”,而且这个事情越是艰难也就是水平越高的显现。殊不知,以最简略、方便、合理的方式组织音乐的方方面面,使其达到最佳的表现状态和艺术效果,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艺术品位和音乐的完美呈现。
8.键盘与弦乐+木管+打击
木管的可能性有:融入弦乐加强音量,构成音色的混合色彩,木管的呼应为弦乐打开了表现独立性的前提,木管复调的处理也与弦乐“走得很近”,木管协助打击乐敲打点位,那就是软化打击乐而牺牲个体音色的举措,这样就可以使打击乐变得温柔可听,减少噪音。
键盘与弦乐作为音乐主体,木管作为织体部分来呈现,这是基本结构。当然,这比较前段用铜管做织体要方便许多,因为木管的适应性、融合度以及音色的沟通功能都是较为中庸的,也就是说适应的广度是很强的。那么,反而要注意由于木管的可听性悠长,可能会产生“反客为主”“喧宾夺主”的危险。因此,就要为它们(木管组)安排表现力、吸引力、可听性不太强的音区、音色和力度来完成原本就是次要角色的、陪衬功能的织体表现。唯有这样,也就使木管组在充当主角的时候还能显示出音色鲜明、音区合适、力度适应的表现空间与技术手段。
9.键盘与木管+铜管+打击
这个组合里抽掉了弦乐群,可谓抽掉了乐队的基本音色和基础力量,但正因为如此,尤显色彩个性。键盘与木管为主,都是可以非常灵活、跳跃的乐器结构,适合快速闪耀的活泼段落,但也可以体现甜美迷人的木管抒发情感。如果铜管来协助,会更为丰满厚实,而铜管号角式的冲击,又会是另一种军乐式的展示与表达,如果是表现军乐风格,打击乐作用需要很强调。注意,这里的木管与铜管各司其职,木管与键盘构成主奏音乐组合,而铜管是织体性功能的结构,虽然铜管与木管有许多共同之处,几乎没有铜管与弦乐的“生分”之感,但恰恰是如此,就容易由于铜管的处理不当,如过分卖力、过分密集、过分强力而盖过木管所要表现的主体音乐成分。这时需要同样调动一些技术手段把铜管作为织体伴奏的音色压暗、音量压低、音区压隐,从而辅佐键盘和木管的主体音乐顺畅呈现。在有能力处理好以上关系的前提下,可以把铜管作为音乐气质的定位元素、音乐气氛的调剂元素、音乐力度的控制元素、音乐色彩的调和元素、音乐鸣响的管理元素等等,来为以键盘与弦乐为主的音乐表达提供应有的服务、有力的保障和性格的定位。
(五)打击乐与其他组别的组合
1.打击与弦乐+木管
以打击乐为主,其他组别的乐器为辅,这是比较前沿的理念在支撑。打击乐的地位提升,不再是陪衬,而弦乐与木管的配合,也會是比较生动的陪衬。弦乐的拨弦、敲击、碎弓等演奏法都可以作为陪衬的主要奏法,而正常的拉奏,在不同的音区也会呈现多彩的陪衬效果,加之音乐的性质,性格上如果有所区分,它就会很好地起到和完成陪衬的使命。木管也许可以为打击乐明确音高、定位、音质和音色,使之提亮或压暗都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可以设想这一组打击乐是定位在有音高与无音高的区分之上的,有音高的打击乐,如:钟琴、钢片琴、钢琴等,自不待言它们可以演奏有音高排列起伏的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旋律或日主题。那么,弦乐来加强、陪衬、呼应它均可以是有的放矢的。木管组本身的组内各声部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织体进行也是方便可行的,只是在力度上要求既不要影响主题乐器组,甚至盖过主题乐器组,也不能太过分弱于主题乐器组,给人以基础不牢的感觉;但是如果解放思想理念,将它编织成鲜艳花边闪烁其间,也就少了基础不牢的麻烦。关键是如果设置为没有音高的打击乐为主奏,那就要改变通常的音乐旋律的有音高状态的概念,也许就是以一种音色,一种节奏型作为主题的呈现。
2.打击与弦乐+铜管
打击乐为主,弦乐加铜管为辅,这个打击乐可以是有音高与无音高之分的,有音高打击乐的配置基本遵循是在“乐音”的范围形成组合。弦乐与铜管各自扮演不同的陪衬角色,它们的气质是谐和的。而如果指无音高打击乐,那么它们的组合形成的气质肯定是硬朗的、金属的以及节奏铿锵的。
打击乐为主的呈现在上,弦乐的陪衬性元素居中,而铜管完全有能力完成“强基固本”的织体使命,并且会展示出强烈、厚重、丰满、结实等音响质感。如果是在无音高打击乐为主奏的状态下,木管也可以闪点的、不太明确的音高体质来适应打击乐的无音高点与线表达,或可以为原本无音高的打击乐主题增添上一条有音高的提示性旋律线,当然,如果这样的话,有可能把主与次翻转,听众可能认为木管的带音高旋律才是音乐的主题旋律线。这就不是我们这一节所设定的配器结构概念。铜管仍然是在次要地位之中精神显现、力度完满、气韵冲天、表演空间非常宽泛,表达的情感可以非常地多元,表现的力度起伏也可以幅度空前。
3.打击与弦乐+键盘
这个乐器组合一般应该是中庸的、温厚的、抒情的表现,也许是有音高的轻型的、柔化的打击乐器如钢琴片,铝板琴等等,空旷、神奇、飘逸的效果。弦乐可以是高高飘过的彩虹般线条化的呈现,而键盘则可以是流动、顺畅的分解音型等等,总地说来是柔情的体验。
试想一下,如果是无高音的低沉的打击乐以主题化的节奏音型、以大军鼓、大中国鼓的低沉音色作为主题,那么,整个弦乐队则以低音区的齐奏或八度的准齐奏在适应打击乐的“音色与节奏”中形成的旋律,这是不是可以描绘出“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意境呢?当然要注意此时的弦乐的主题旋律是次要的,是处于对打击乐主题的一种追随、附合、解释的地位。因此,打击乐的主题在音量上应该是恣意的主体般隆隆的轰鸣式呈现。还有一种情况,打击乐在无音高的状态下形成“节奏型的旋律”,弦乐组则以多音和弦来支撑、来渲染、来烘托这种“节奏型旋律”的呈现,在骨干的音节上,在逻辑的重音上,在关键的点位上加以强调,也是一种合适的“打击乐与弦乐”题目下的正确而新颖的表达。当然更有甚者,弦乐队干脆就用手拍击琴身,真正成为打击乐的演奏状态来与打击乐结合了。
4.打击与木管+铜管
现在的乐器结合完全是军乐队的编程样式,具有广场性、仪式感和军队气质的音乐适合采用这种编制的配器和组合。昂扬向上、坚定有力、勇往直前是其基本的性格、品质和志向,强烈的爆发和弱弱的呼吸均成为可能的表达。
强者可以是木管、铜管统统应和着打击乐无音高的节奏,整齐划一地鸣响,创造出一种同节奏的巨大震撼的音响,此时节奏就是旋律。木管和铜管的有音高旋律也可以做出无音高似的处理。即让整个弦乐以“偶然音乐”的理念为支撑,随意发出音高,只要保持节奏的统一即可,这时的呈现可以说是非常单一织体之中发出的巨大乐队共鸣,它可以描写流行大片中的地动山摇的宏大场景。弱者可以在轻盈的有音高打击乐器的引领下,如银光闪烁的夜空当中缓缓流动的星辰一般,木管则可以是闪烁星辰的回应、反光和折射,而铜管可以组织出犹如深邃的黑夜之中一片深沉的黑暗底色,但它不是静止的,它仍在有序的流动之中显示出一种生命存在。
5.打击与铜管+键盘
打击乐与铜管,加键盘,比上一种组合更具力量性和坚定性。键盘的加入可以多少减少一些“广场感”而增加一些“室内感”和抒情感,但如果是强力的打击乐为主,这种力度、响度和坚硬度是非常明显的;而且,也伴有火爆的干燥、激烈的感受。
打击乐组“钟鼓齐鸣”“锣鼓喧天”,铜管组“喇叭朝天”“强力吹奏”,这个场景肯定是火热的宏大庆典场景,这里所有的优雅的、柔顺的、温和的乐器组合如弦乐组、木管组都已经排除在外,为的就是表现一种“直冲霄汉”的“巨大震撼”的热烈画图,键盘热烈飞炫,或是柱式和弦的支撑均可以把情绪与主奏乐器融为一体,成为有机的辅助、衬托和助力部分。假如用这个组合来表现其他的情绪和场景会是什么情况呢?沉闷的大鼓等或点或线的敲击,而铜管似法号般冗长地吐着忧伤的气息……那就是一种死亡一般的阴沉场景描写,给人以压迫深重的质感或者是悲伤的哭泣感受。
6.打击与弦乐+木管+铜管
这是乐队全奏的构成,但它是以打擊乐为主的结合方式,顺序为:弦乐+木管+铜管,这个顺序预示着该组合应该是交响化的表现方式,不同于“军乐化”,亦不是“室内化”的表现方式,是以打击乐为主的交响表现方式。它可轻可重,可厚可薄,可浓可淡,可热可冷,依音乐本体的气质所需而定。
这里仍然是以打击乐与弦乐为主奏声部,它们的结合方式仍然要考虑在音区、音色、音量上的融合度,而木管这时可以是呼应化的复调处理,铜管作为一个织体来体现音乐的基本性质;或可相反,木管在中间地带形成织体,而铜管做复调式的对答、呼应与跟踪。这个效果由于中间是木管作为织体,它可能就显出温柔融合的一面,而由铜管作为附加声部的呼应,在音乐性格的对比程度会更加鲜明。这里没有键盘的存在,也许少了些流动的因素,但如果音乐气质需要,可以由木管组来照应这一元素的构成。还可以是由打击乐之中的键盘性质的乐器来完成,但这样对于题目的解答也许就不太纯正,因为“键盘”一般而言是指所有有音高排列的敲击性质的乐器的总和。
7.打击与弦乐+木管+键盘
现在这个组合,又减去了一个力度层次,因为减去了铜管组的进入,使之成为室内型的编制方式。如果是有音高的敲击乐器,亦可以是轻盈的、活泼的、童趣表现所需要的编制方式。当然,也可以是强力的打击乐独奏,之间的空隙填人一些弦乐、木管、键盘的因素。再如果是打击乐组的全力以赴、全组齐奏那本身已经是“锣鼓喧天”了,弦乐这时做什么?用有音高的节奏重复打击乐的节奏,也许是主体的分工式的节奏编织,弦乐这时亦可以分声部重复这个节奏织体,这时是让人感到为打击乐的野性贴补上了一点文明,为打击乐的粗鲁添加了一些温顺,或可以感觉到由于弦乐的重复,将打击乐呈现的广场性拉回到了音乐的厅堂之中,这些应该都能够体现出来,因此,不能小视弦乐的加入。还有键盘的加入更加软化了打击乐的爆烈程度和性质,使之有丰富的乐音气场,而非广场上、旷野中的放浪。
8.打击与弦乐+铜管+键盘
这是反差很大的配置方式,打击乐与弦乐,加铜管,再加键盘,他们的音色分离可能性很高,如果这种分离性利用得当,可使音乐各部分各自表现清晰、轨迹分明,但合奏的音响奏鸣效果把握是必须基本遵循的。
这里主要是需要考虑音响的融合度,在表达各自或主奏、或复调、或织体的清晰度前提下相互产生的乐队共鸣是应该细心琢磨之后,精致安排的。音乐的气质对比、音乐的情绪对比、音乐的性格对比,这些因素同时呈现时,必须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融合,在融合的基础上进而产生交响的共鸣,也许这就是交响性丰富的音响构成的本真。那种各吹各调、互不认可的方式不能算做交响乐的思维,最多只能是节日广场上的随意组合,或各吹各调式的喜庆纷呈场面的写照。键盘作为最后排列的因素,也许它是最为次要的地位,但绝不是可有可无,如果用心,给它适当的表现空间和时间,一定会为音乐增光添彩,甚至于可以改变主体音乐的性质都未可限量。
9.打击与木管+铜管+键盘
这是完全编制的军乐队组合格式,并且以打击乐为主,记住:是打击乐为主!这就是这个结合方式的特殊之处,但无论是强力无音高,或是有音高的柔性打击乐,它们都会呈现军乐的色彩和印象,都会有明显的“广场感”,都会是以阳刚气质为主的性格表达,都是在没有弦乐滋养的“激烈”“尖锐”“坚强”等表情符号下的进行方式。打击乐为主是其应该明确呈现的音色亮光、音乐气质和主体存在。这是一个纯军乐式的组合形式,其音乐气质主体肯定是以军队行进的气质为主,但作为管弦乐交响乐的配器,它的多样性配置的可能应该是存在的,比如木管的抒情性表达,铜管组的温厚音响的呈现,都为它作为厅堂式交响乐的配器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而非一个“广场感”独有。
以上的各种乐器的组合方式,是以横向片段性、纵向分层性、综合分别性的列入、梳理和归纳。而乐器的组合有其基本分类的组合,但真正特别的组合可以说是无穷尽的,因此无法完全罗列和表达出来。但这些基本的方式和遵循,可以為学生初涉配器课程提供信息辅助的支撑和一些常识性问题的指导。乐队的色彩、气质、意境、力度、主次之分、结合方式、表现范围都可以说是有无穷无尽的可能。以上为配器法理论当中的乐器结合部分,下面将会进入到乐队配器的各种编制的论述之中。五、全奏(Tutti)
乐队的全奏包括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构成,有时还加入一些特色乐器、民族乐器,甚至还将“人声”作为乐队“声部”加入其中,这个结构编制可造成宏大、厚实、强烈、丰富、立体、坚强的音响效果与艺术表达。
(一)齐奏(高,中,低)
1.单组的高音区的齐奏,单纯而明亮,适宜演奏明亮抒情的音乐旋律;
2.单组的中音区的齐奏,温蕴而中庸,适宜演奏深情悠长的音乐旋律;
3.单组的低音区的齐奏,深沉而厚重,适宜演奏低回、委婉的音乐旋律。
(二)齐奏(高)(高、中)(高、低)
1.跨组的高音区齐奏,仍然可以演奏明快、抒情的音乐旋律,其混合的音色更加丰富;
2.跨组的高、中音区(八度)仍然是明朗的色彩为主,增加了一些温暖厚实的感觉;
3.跨组的高、低音区(八度)是非常深情而流畅的色彩,适合深情、温蕴的抒情风格。
(三)齐奏(中)(中、高)(中、低)
1.跨组的中音区(同度)是以抒情为主,兼有内敛,温暖,抒情的音乐气质;
2.跨组的中、高音区(八度)是以中音为主的组合,这也仍然为中音占上风的组合;
3.跨组的中、低音区(八度)是以中低结合的方式,最是擅长表达深情悠远的音乐形象。
(四)齐奏(低)
低音区的齐奏可以是本组与跨组的分配,本组的音色纯粹,而跨组的混合音色能有多种合组出现,如:弦乐与木管结合,它们是柔和的展示;弦乐与铜管结合,他们的性格增加了一些刚性;木管与铜管结合则与强烈、坚硬相融。
六、合奏
本组的合奏,色彩和气质比较单纯统一,两组结合也许就有主次之分,以奏主题的乐器组为显现声部,多组结合的结果是色彩的斑斓和音色的混合效果,并且随着音区的改变,音乐的色彩也随之变化,乐队的合奏区别于全奏即可能是某一乐器组没有进入或少有进入。
1.某一声部为主题,其他伴奏(键盘乐器为主题,其他伴奏;打击乐器为主题,其他伴奏)
为某一音乐主题(主要乐器)配置伴奏,是乐队配器中主调音乐的常用写法,亦是多用、常用、频用的手法。以下分别讲述各种组合的情况。那么,以键盘乐器为主,其他乐器伴奏的情况相对少见,多为协奏曲的样式,而以打击乐为主的情况,也是比较少见的组合。当然,有音高的打击乐如木琴,马林巴为主的情况亦是比较常见的存在,它们也可以是协奏曲的样式出现在这种组合当中。这是乐队配器内部的主奏与伴奏的配置方式,与整个乐队为一个声乐独唱声部或一个合唱队多声部演唱伴奏是不同的概念,是指乐队内部的音乐写作方式中主题音乐与伴奏织体关系的解说,其中又分为为某一乐器独奏配置伴奏性织体,为某一声部的齐奏或多八度齐奏配置伴奏织体,还指为跨组别的混合音色主题配置伴奏织体是也。
2.某一跨组声部为主题,其他伴奏
某一跨组声部为主题,其他声部作为伴奏存在是很普遍的情况,下面将分音区(音色)来阐述其特色与属性,尽可能描述它们的存在理由与气质,还包括音色和音乐的特性等内容。它们的存在状态在音高上可以是同度的,也可以是八度和多八度的同质构成,而不同八度的结合其音区是有不同特色的,不同音色的结合当然要改变性质。
3.高音乐器为主题,其他伴奏
以高音乐器为主题,其他乐器伴奏,这是最为常见的存在,而这个高音乐器的呈现,可能是单组音色,两组音色和多组音色的呈现,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键盘均可以成为单组和跨组配置的主体、主题和主要成分存在。
一般情况下中音区为伴奏的织体样式存在,那么,低音区域为起和声基础和音响基础作用的低音进行,也可以在低音区设置复调性质的音乐旋律、动机和节奏性元素作为对比、陪衬和呼应的表达。当然,中音区也可以在其有效音域和音响空间设置对比性音乐的存在,但需要注意,它的音量处理要强调,音色最好能够有效地分离出来,还要考虑抽调中音织体以后,整个音乐是否会缺乏流动性因素,给人以停滞之感。
4.中音乐器为主题,其他伴奏
以中音乐器为主题,其他乐器伴奏是比较少见的情况,而中音乐器多为承担伴奏工作,因为其特有的抒情温蕴的音色也适合表现如忧伤、郁闷、愁苦等特殊的情感表达,也常常作为主题乐器存在。需要注意的是,要为其留出清宽的空间,因为该乐器的粘和度极强,容易混合在乐队之中,不易突出。在音量上也要充分参考中音乐器的实力大小,而在其它声部如高音、低音乐器形成伴奏性织体时切记不能盖过此时作为主题演奏的中音声部,也许留够足以表达其主题活动的音域全面是最为妥帖的方式,中音乐器作为主奏,本身也应该选择最为有利的音域和音色来承担完美主奏主题的重任。
5.低音乐器为主题,其他伴奏
以低音乐器为主题,其他乐器伴奏,这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低音乐器如弦乐的深情、铜管的坚定、木管的柔和,都是作为主题演奏的上好元素,而它们以各种结合呈现,亦可产生若干不同的音乐气质,但它的主要形象应该是浑厚,沉稳,深情而厚重的。
低音乐器作为主题,由于音域的低沉一般不易为其它作为伴奏织体的乐器盖过。但要注意的是,作为伴奏织体元素的高音、中音区域的织体活跃程度如果把握不准,或者过于“显眼”,就会转移听众的注意力,让人们把次要当主要,把陪衬为主体,把丫鬟当作小姐而本末倒置了。
6.高音与低音乐器为主题,其他伴奏
以高音与中音乐器作为主题,这与单纯的高音乐器作为主题,则是增加(八度)亦增加了音色的厚度,但它的表现不低沉,仍然可以是明丽的色彩呈现,而更增加了甜美抒情的成分,在音量上如有铜管乐器进入,它们是宽广而强大的音响效果,但仍然以流畅的表达为主。
高音与中音乐器为主的主题呈现,是最为普遍的编配方式。也就是在某一高度之下加上的低八度的重复,这样的重复既不影响高八度的显眼程度,又可以给高八度旋律以支撑,还可以平添几多温暖的色彩,以及比较厚实的旋律质感。其实中音乐器的力度在相同的组别应该没有什么音响平衡上的问题存在。但是,如果是跨组别的结合就可能出现中大、高小的音量失衡状况,这是需要充分重视的。比如,铜管作为中声部八度重复如果控制不当,高八度的声响很可能被盖过,而且还可能因为中声部力度超大而改变了旋律声部的精神气质和形象塑造的正确指向。
7.高音与低音乐器为主,其他伴奏
高音与低音乐器为主题,其他为伴奏,这种组合的出现也是较为普遍的,如,大提与小提的组合,都可以是非常抒情、柔美的音乐构成,而低音的管乐与弦乐高音,低音的管乐本身为主题都可以,加上弦乐的陪衬等等,都可以出现多种有特色的音乐组合。
還有一种可能,即是隔空八度或多八度的叠置作为主题呈现,它的中间是伴奏织体的流动,这种结合可以给人以空灵的感觉,而且没有被淹没的危险,只是这是需要根据音乐气质来设置,因为它也许缺乏力度感、厚度感、深沉感和明亮感,给人以通透、空灵、间隔的感觉,但基本能保证主题旋律不被干扰、淹没和压制而随性悠扬地存在。
8.中音与低音乐器为主题,其他伴奏
以中音与低音乐器为主题,其他伴奏,多为表现沉稳、坚定、低徊的音乐气质。它的构架中织体在高音区,这就需要把“平衡”放在重要位置来考虑,不能“抢戏”“喧宾夺主”,而这种配置的主要音乐气质,可以是朴实、厚道、深切,以及阴霾、失望等情绪的表达。
由于中音区的上部八度重复,可以减缓低沉、阴霾、失望等情绪的影响,而成为比较温暖、忠厚、朴实的旋律色彩表现。在弦乐组当中,如果中低音声部是同八度的音区呈现,那么,中提琴略带鼻音的诉说般气质也许还会减少大提琴略显低沉木讷的弱点,从而更加形象准确地表达音乐。如果是管乐组(木管)单簧管的低音区冷峻的音色,遇到大管在这些音区恰好有着内敛的温暖之感,正好弥补了单簧管的短处呈现,如此等等,对于色彩的把握是需要就某一乐器本身的音区色彩与各乐器之间的色彩区分,以及各种乐器组合之后的新的色彩融合做到心中有数,方能轻松驾驭。
摘要:作为音乐创作学习的重要内容,“配器”与音乐作品的风格定位紧密相连,作曲者想要实现自己期望的崇高艺术目标,就必须深入了解和熟练掌握各乐器、乐器组以及跨乐器组别之间的艺术特点和品格特征。
关键词:配器;文学表达;乐器结合;组合特点
前言·配器的“配”与“器”之解析
“配器”一词即是“管弦乐法”的简称,而“管弦乐法”的实际内涵亦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指管弦樂器的性能介绍,二是指管弦乐器之间的各种(或日无穷尽的)结合方式。
因此,配器法即可分为乐器特性的介绍和乐器之间的配合这两重意义。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先对乐器进行深入了解,然后再学乐器之间的配合方式。如果要学得踏实,有两步必须走:一是学习一件或几件乐器,因为光从书本上的文字描述和音域表的显示是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件乐器的艺术与技术构成的。只有学习一件乐器之后才会对其有真正实际而深入的了解。二是参加乐队演奏。哪怕是担任一个没有太大技术难度的小打演奏员,也可以在乐队的排练过程中感受各类乐器所呈现的声音色彩及其纷繁变化,从而了解乐队在演奏哪些音乐时感到轻松或感到困难,哪些乐器结合较为温融,哪些乐器结合较为刚烈,哪些乐器结合又会较为生涩等等。
配器的出发点和达到的目的之一就是音量的增大。这是器乐合奏区别于独奏的根本出发点,即“因为要让更多人听见”“因为是在一个露天的场合”或“因为举行一个隆重的典礼”等等功能的需要,由此形成多一些人来演奏的情况。开始可能是单一的旋律声部展示,逐渐发展为多声部构成,根据每件乐器性质的不同,分别演奏“简”与“繁”的状态(旋律),再进一步出现了各自完成音乐分别功能:如有些乐器奏旋律,有些乐器奏低音,有些乐器打节奏等等。这也是配器法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和现象——“功能分工式的配器”。
那么,为了让一些乐曲段落更加动听动人、旋律情绪更加准确、旋律色彩更加独特、旋律更具有准确的气质定位,于是就出现了在各种乐器组成的乐队中、群体中根据需要把各种不同音色的乐器组织起来,进而产生各种不同的乐队色彩,大大丰富了旋律的听觉感受,由此,就出现了配器法中第二个重要的成分和现象——“音色分工式的配器”。
“功能分工式的配器”和“音色分工式的配器”构成了配器法中的两大支柱,即便出现许多复杂的组合情况,但基本的构成莫过于此。
而第三种形式可以称为“音域分工式的配器”,即低音、中音、高音分区设置为节奏、织体、旋律等因素。换言之,即将节奏、织体、旋律分配给不同音域的乐器来完成。这亦是功能分工式的配器之中的一种深化、细化之现象。
还有一种形式可以归纳为“音量分工式的配器”,即:把音量相对大的乐器或把若干乐器组织起来形成大的音量来演奏乐曲需要突出的因素,一般为主旋律。当然也不尽然,有时也为了特殊需要去强调一个特殊的织体、节奏型和低音元素,这亦是音乐的器乐化写作的常见现象。
再有一个方式可能会存在“性格分工式的配器”。我们知道,每一件乐器都是有“性格定位”这一说法的,如小提琴的温柔、铜管的坚定、打击乐的铿锵等等。那么,根据乐曲之性格的需要,为之配以适合其性格的乐器来体现,这时就达到了乐曲性格与乐器性格相吻合,是为常用手法之一。但有时为了特殊艺术效果的需要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为了达到或体现一种反衬的喜剧性效果。
某一乐器音色的性质与质感是由乐器本身的构造、材料、演奏和共鸣原理形成的,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即:某一件乐器的不同音域可以构成不同的性质和质感,有优与劣之分,也就是说在某一乐器的使用之中,如果音域、手法、技术使用不当,不但达不到它应该有的艺术效果,甚至会破坏它的“名声”,会暴露它“不动人”的一面。因此,对某一乐器性质、性能、性情的了解,一定要深入到它的各种不同的音域、各种不同的乐器构成因素以及各种不同的技术手段之中而出现的不同音乐效果。否则,乐器的质感就不能正确体现,再把它置于“配器”当中就不会有好的艺术效果。
不仅如此,了解一件乐器首先应该了解它的整体艺术气质(质感),但也要(或许更重)了解它的分区气质和不同技术状态下产生的不同优劣的气质。当然,不熟悉类似“绝对音域”这样的基本问题,根本就谈不上学习了乐器法的起码知识。
关于声音的色彩、关于乐器音色等描写与理解。首先,声音的色彩和乐器的音色,这些用词是从美术领域借鉴过来的,它们之间有共性存在,但各自的指向却有所不同,而它们之间体悟方式的不同是最为要害的存在,即美术是视觉艺术,是以视觉为审美工具,而音乐是听觉艺术,是以听觉为审美工具。因此,我们所讲的声音色彩与乐器音色只能大概按美术的标准去描述其客观的存在。
我们通常讲的某一种声音是绿色的,某一种声音是蓝色的、红色的、黄色的等等,某一种乐器的音色是明亮的,某一种乐器的声音是暗淡的,某一种乐器的声音是柔和的等等,都是一种借鉴。既然是借鉴,那就有其本质的体验存在,把这些概念运用到配器中,也会得出相应的结果。但总体来说都是以听觉感受去照应视觉感受而存在的。
如果借鉴这些概念成立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对一些乐器亦或一些个乐器组做一些描述(对基本形象的描述)。可以说弦乐组是明亮而温柔的,属于主绿色调范畴的;木管组则是明亮而光鲜的,属于蓝色基调的;铜管组是明暗相间属于红色色系的;打击乐组为放射性的金色色彩序列。而各组内部由于高低音域不同又可能出现不同的色彩细分。再者,组与组之间如果交叉配置则会出现更加丰富的色彩呈现。如果做一一描述几乎不可穷尽,因为它们的组合几乎就是无穷尽的,但是作为配器法的教学归纳是可以做一系列细分、交叉描述的。
本文即是从配器法的初步教学阶段着手以文学的表达方式对各乐器个体、某一乐器组以及跨组别的乐器组合进行描述、解释与提示,不求特别精准到位,但求能够勾画出一个基本的形象或日轮廓,同时也让非作曲专业的学生以及音乐爱好者对“配器”这一概念有基本了解。
一、关于配器概念的总体描述
(一)乐器本身及其之间有机结合的方法和原理的描述
乐器本身有属于它自己的特殊音区,而其本身的不同音区亦有区别;不同乐器之间有机结合的方法可谓不可穷尽,但它们仍然有基本的方法和原理,其中的重要因素即是相互之间的融合度、包容度和适应度。当然,也可以利用它们之间的分离感来形成新奇的、异样的音色组合,但需要有足够的技术控制手段和相适应的审美目的。
(二)乐器音色的原理描述以及乐器之间结合而产生新的音色聚合原理的描述
某一乐器的音色定位及原理描述可以是比较明确而单一的。然而,某些乐器(两件以上)相结合,它们即会产生新的音色,这种聚合之后的新音色呈现,就色彩而言,亦是有所区别的,它们可以呈现或温暖、或冷漠、或刚劲的音乐感受状态。当然,这也是一种相对的、意向的定位,每位作者由于对于音色感受的人为区别,完全可能得出不同的感受与体验。
(三)乐器本身的音响力度和乐器之间结合而产生新的力度性质以及份量的描述
不同乐器在音响力度上是有明确表现的,如弦乐的弱至强的幅度比较宽,而木管相对于铜管显得柔而弱,它们的重叠一般情况是增加了响度和力度,但有时亦可能成为弱化式的添加,如铜管之上加入木管即可呈现尖锐性的消减状况。
(四)各种乐队编成的配置与协调处理的描述
乐队的编成大致分为各种单列编成和混合编成的状态,一般为弦乐;弦乐加木管;弦乐加木管加圆号;弦乐加木管加铜管;弦乐加木管加铜管加打击乐这样递进关系上升,由弱至强的音响效果呈现。在此之上,还有“双管”“单管”“三管”的不同编制之分,它们以管乐的数量为定准,在此基础上以音响的平衡为依据增加弦乐的数量,以求与之相适应。
二、关于乐器本身的描述
(一)分类描述
1.弦乐类:柔和、歌唱、线条、弹拨。
2.铜管类:力量、尖锐、号角、金属。
3.木管类:自然、流畅、和谐、机巧。
4.键盘类:和声、织体、颗粒、华彩。
5.打击类:节奏、热烈、坚强、色彩。
(二)定性描述
1.乐器自身性能、形态及表现定位
(1)弦乐:柔和,适合表现歌唱性、抒情性的旋律。
(2)木管:明亮,适合表现灵活、快速多变的音乐元素。
(3)铜管:坚定,适合表现坚定有力、雄壮威武的音乐形象。
(4)打击乐:热烈,适合表现节奏性、气氛性、色彩性的音乐形象。
2.乐器的音色、音质及音响定位
(1)弦乐:音色融合、音质柔顺、音响温润。
(2)木管:音色明亮、音质圆润、音响中庸。
(3)铜管:音色坚毅、音质硬朗、音响强大。
(4)打击乐:音色穿透、音质尖锐、音响轰烈。
3.各乐器的音域、音量及音准定位
(1)音域:根据线性指示图表,理解各分段音色描述、掌握分音域技术标准定位。
(2)音量:乐器之间相互比较、自身奏法比较、各段音域比较。
(3)音准:技术手法因素、气息控制因素、乐器结构因素。
4.乐器的技术、技巧、技能定位
每件乐器的技术构成决定其技巧发挥的界限,而演奏者的技能水平又是一个人为的增强与限制因素。因此,不能只以书本的技术标准描述为绝对依据,一定要把技术、技巧和技能以及演奏家的个体区别统一考虑进去,从而形成客观的正确认知。
三、关于各乐器之间有机结合的描述
各个乐器之间的结合几乎可以说是无穷尽的,这是一个基本事实和前提。但各组乐器的相互融合度可以是有所区别的,这就为配器者提供了着力的依据和发挥的空间,即可描述某一种组合是否“很融合”“较为融合”“不太融合”甚至“相互抵触”等等,这些描述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乐器相互结合的基本概念,指导和引领初学配器者完成一个正常的配器实践。当然,“创新”是要在基本手法熟练掌握以后的一种“反叛”。
(一)每一类乐器组内的结合
各乐器之间的排列顺序决定其在某一配器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大小,前者为大,逐渐依次减小。
1.弦乐类:柔美
小提琴多为柔美的旋律,中提琴有些如泣如诉,大提琴则是沉稳的音色,低音提琴犹如大厦的基座般稳定。
2.铜管类:热烈
小号明亮而坚定,常常唤醒人们的精神;圆号顺畅温和,让人舒畅宽心;长号的伸缩表达出坚定与深沉;大号则有如大象般宽厚与实在的胸襟。
3.木管类:舒缓
长笛似灵巧的小鸟般歌唱的声音,双簧管似柔美的少女在呻吟,单簧管是略带鼻音的中音抒情,大管则如老人般诉说着历史的回音。
4.键盘类:稳定
键盘类乐器具有相对稳定的音色呈现,而且在与其他乐器的结合中,也显示出超凡的融合度。该乐器本身的表现力亦是极为丰富的,更能胜任一些华丽的、动态范围很大的华彩性气质的音乐表达。
5.打击类(全组组合与半组组合):坚强
打击乐有清亮的生成,但大多数时候表现为加强力度的轰鸣,但也能表达非常细致的感情。小军鼓的热点催人奋进;镲的敲击与碰撞都给音乐铺上一层金辉;大军鼓犹如雷鸣般的共震,可以营造出地动山摇的震撼场面;定音鼓时常配合与加强着低音声部的进行;如此等等,整個打击乐组可谓色彩纷呈且气质坚定。
(二)每一类乐器组的跨组结合
1.弦乐与木管
相互吸引、较为融合,是乐队配器经常使用的一种结合方式,既可以同音结合、同音层结合,也可以分为不同音域、不同八度的结合。
相比之下,弦乐与木管的结合中,弦乐仍然是抒情的女性化角色,而木管或多或少均有一些号角的感觉,亦是比较男性化的气质存在,当然,双簧管在演奏抒情性音调时可以表现出非常女性化的成分。而在灵活性方面,虽然弦乐也是可以飞速流动的,但木管由于其机械化的构造生成,其灵活性是非常容易达到的方式,而弦乐组整体上还是以抒情见长的,属于乐队情感表达的基础成分。
2.弦乐与铜管
这是比较不太融合的结合,但若主次分明,也是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艺术效果。它们的结合反差很大,按材质的构成即可略见一斑,从丝弦到木管再到铜管,其中缺少了木管的“过渡”性音色的中介,自然会显得比较生分。但是,铜管也有其非常柔美的气质存在,以铜管主奏旋律,弦乐伴奏可以比较和谐,即使是弦乐作为主奏旋律而铜管组使用好相应的音区和音色组合,也可以达到非常和谐的效果。
3.弦乐与键盘
这是非常融合的组合,如果是“功能分工式”地各行其是就能达到更加自然和谐的效果。
此“功能分工”一般意义是指弦乐作为主奏乐器,一个或多个键盘乐来为其伴奏,当然,以弦乐的高音乐器组来作为主奏,而键盘与中低音弦乐结合来形成伴奏织体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而一个重要的結合方式即是键盘(钢琴)担任主奏乐器,弦乐组为其伴奏(协奏)就形成了典型的室内乐协奏段落的样式。
4.弦乐与打击
这也是貌似相互抵触的结合。这时如果弦乐改变演奏法,如采用拨弦奏法可以高度融入打击乐织体。而打击乐给弦乐“打节奏”似的呈现也是可以让人接受的现象。
一般来讲,弦乐的线条化旋律与打击乐点式的织体结合之后能产生气质与色彩分明的音响效果。而把弦乐队全部改为拨奏方式,这时再与打击乐结合,将会产生综合性很强、色彩很丰富的敲击效果音乐呈现。如果这时由打击乐组中的有音高乐器来担任主奏旋律,它就成为弦乐+非音高打击乐作为伴奏织体,有高音性质的打击乐作为主要的旋律乐器。
5.木管与弦乐
木管为主、弦乐为辅,这也是再融合不过的组合方式。弦乐为木管着色似的重合,也是很好的。
由木管某一乐器或乐器组担任独奏或领奏,整个弦乐队形成伴奏织体来体现某种音乐情绪,是非常普遍的配器方式。那么,如果以“功能分组”的概念来体现,高音木管与高音弦乐共同演奏某一主奏旋律,而中低音木管与低音弦乐作为伴奏,这种结合也会产生比较丰满而立体的音响效果。
6.木管与铜管
同是吹管乐器,在气质比较接近音响上肯定融合,尤其是以木管“点亮”铜管的方式,更为协调。
“点亮”的概念也许体现在木管为铜管增加更为有高度的音乐(即以高八度、五度、四度、三度等重叠在铜管之上),完成铜管达不到的音域高度,从而为铜管乐器增加亮度。另外,由铜管为木管的主要旋律增加力度、厚度与尖锐度也是一种互帮、互动的方式。而木管与铜管在音乐呈现“卡农”式的追随,也是会有很好的效果,但需要考虑相互间在转接中产生的重量、响度及尖锐度和力度的平衡。
7.木管与键盘
木管的音响与管风琴、风琴等乐器之间,由于其管状振动的音响原理,天然就是一个音响范畴的存在,而如钢琴等打击乐似的键盘乐器也可为线性的木管旋律配置或跳跃或流动的织体,使之成为更加生动的音乐呈现。
如果让木管也做跳跃起伏的,活泼流动的音乐状态,与钢片琴、钢琴做“颗粒性”的结合,也许会给人以丰富多彩的“万花筒”般的音响体验,再如果加上管风琴、风琴等立体块状音响,它又会平添一份丰富、丰满与厚重。
8.木管与打击
线条化的木管,加上节奏点击的打击乐,是一种丰富的手段,此时以木管为主。
打击乐分为有音高与非音高两类,木管与其中一类结合,如:与非音高打击乐结合会有一些民间街头艺人的助奏性质,而与有音高打击乐结合,那就会更加的“乐音化”,而三者的完全结合就应该是立体的花丛般呈现了。
9.铜管与弦乐
铜管奏出雄壮的主题,此时弦乐呈打击乐似的和弦敲击,其效果甚好。
而弦乐为铜管的主奏铺成一个天鹅绒般的底色、底蕴和底版,也许会衬托出铜管更加地有力度、有气势、有质感。如果想要软化铜管,就可以把弦乐的背景织体从音域上铺宽、铺高、铺满,占据所有的音响空间给铜管的音乐蒙上一层轻柔的面纱,它的音响不可能不柔软。
10.铜管和木管
在铜管主题的基础上木管做加花式重复,可使乐曲更加繁花似锦,同时也可软化铜管的刚烈性格,但这是要有意的、有目的的设计意图表现,而不是无序的添乱。
铜管和木管的“功能性”结合也是融合度很高的结合方式。这时即可达到军乐队的室内演出状态,因为这时没有打击乐进入,但铜管作为主奏乐器,而木管作为伴奏织体,这时或多或少会有一种“托不住”的感觉,这种“托不住”也许是从音量上来判定解决的办法或许可以是加大木管的音乐密度和流动的速度来动态化支撑与抗衡铜管的音响分量。
11.铜管与键盘
铜管与键盘不论是同质和主次分离都会有很好的效果。比如,一段英雄气质的铜管旋律,键盘用柱式的和弦织体作为其伴奏,这就增加了铜管的仪式感。而键盘的花样式流动织体呈现,又可以给铜管旋律增加纷繁花哨、多样活泼的感觉。
12.铜管与打击
这是一种天生的组成,铜管的刚烈性加打击乐的助威,将会更加辉煌,而打击乐与铜管的气质是非常能够融为一体的。不光是它们的强烈,它们柔弱奏法也是可以有机结合的,这时设定没有木管的加入,它们气质刚烈、力度强烈、音量震撼。这是军乐式音乐的常用表现状态,冲锋的号角,配上小军鼓雨点般的洒落,是纯粹的军乐表达。
13.键盘与弦乐
键盘为主,弦乐为辅,给键盘流动性旋律浮抹上一层乡间清晨薄雾般的纱幔,则效果更好。
如果弦乐组用拨弦的奏法,这时的键盘也可以表达出许多歌唱性的线条化旋律。当然,前面提到的协奏曲似的表现,键盘的演奏内容和张力均可以构成大幅度丰富、纷繁、立体的呈现。
14.键盘和木管
键盘为主,木管是以穿插、亦可以长音做块状或线型待候,还可同音同步,效果都不会太差。
键盘与木管均可以称为灵活度很高的乐器组别,是机械化程度很高的工艺构造。但是它们都可以安静地为对方提供表现空间,也可以作为衬托而让对方的优点尽量展现,但是键盘乐器毕竟属于敲击乐器类别,因此,它的表达始终是呈点式状态的,而木管乐器则因其吹奏发音的方式更善于表现优美的曲线。
15.键盘与铜管
键盘为主,铜管助威,一定会增加仪式感和隆重感,还可以补充键盘的“缺金属感”。
键盘的华丽流动、上下翻转在铜管长音的衬托下灵光尽显。而在铜管的推动下,则可以更加立体纷繁,由于音色的分离度比较高,再加之键盘的流动性、颗粒式展现,它们之间的平衡应该是不受局限,在铜管的和弦支撑下,键盘会体现出更加的“厚重感”。
16.键盘与打击
可分为有音高与无音高打击乐组合和有音高与有音高打击乐组合。键盘的和声式旋律在打击乐的衬映下,更加立体而充满力量。在键盘延音踏板的合理利用前提下,键盘可以任其抒情的性格尽量表现。如果是有音高的打击乐如钢片琴、钟琴等结合,那就会是五光十色的斑斓呈现。
17.打击与弦乐
打击乐作为主体是强有力的,弦乐可以是敲击式辅助,也可以是软化似的铺成。
打击乐为主,弦乐为辅的配器结构样式,虽然比较少见,但它的效果确是新颖的。像《波莱罗舞曲》进行中的伴奏织体,即是弦乐加打击乐的典型谱例。而打击乐作为主体,可能是指有音高的打击乐,如钟琴、钢片琴等,那在弦乐长音的铺底之上,钟琴清新的晨钟式鸣响,小鸟般呜叫的钢片琴表现,都是清澈而纯净的音乐呈现。
18.打击与木管
打击乐与木管,主要元素在打击乐,这时的木管就不一般了,它可以提亮一个点式的音响,也可以柔化一串点的音响。即使是雷鸣般的强力打击乐的演奏,木管甚至可以是细雨般飘飘洒洒的状态,营造出意境深远的气质性表现。而轻型打击乐与木管结合,则可以是轻松、轻巧、轻盈的音乐形象塑造的优选方式。一个三角铁的滚奏,因其色彩的独特和音响的金属感,可以穿越过任何的强大音响而鹤立鸡群式地展现。
19.打击与铜管
打击乐为主和铜管结合,也是相得益彰、相互衬映的结构。以铜管加强打击乐是一种方式,铜管为打击乐明确音高也是一种方式,它还可以丰富、丰满和圆融打击乐的烈性气质。
而与打击乐的“对话式”配置,可以展现两强之争的情形,也可以是回声似的、回归音高的一种呼应效果。还可以是各自独立存在地把音色、音区和力度都更加对比地表达出来。虽然敲击与吹管振动方式不同,但相同材质可以使它们有一些可以利用的共同点。
20.打击与键盘
可以是同一要素结合,这时的效果是统一而力度丰满的,也可以分别元素互映,完全分离的元素各行其道,亦可以为打击乐和某些无音高尖锐的打击乐器提供面的延展和点的支撑,当然,还可以互為简繁的表现。
打击乐为主,键盘为辅是这一段文字标题下的设定。在实践中可能打击乐与键盘共同来构成有音高与非音高相结合的丰富的音乐织体。它可以飘出一个旋律在其上方或下方,而这个织体本身已经有它存在的可贵价值了。
四、多重组别之间的跨度组合(组合无穷,选择典型)
(一)弦乐组与其他组别的结合
弦乐为主是管弦乐队最为常态的演奏状态存在,弦乐及其整个组,是一般管弦乐曲中使用最多的乐器及组别,无论是担任主要声部,还是次要声部,亦或是伴奏声部。一是因为其音色不闹腾,也就是通常的融合度极好,也因为其劳动力成本较低,长时间持续的演奏,相对而言不那么费劲,因此,与弦乐及弦乐组的各种配器结合层出不穷,几乎没有止境。
那么,在弦乐组与其它组别的结合当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色彩、气质和力度等因素的改变,当然,音量也随之而改变。弦乐组本身的柔美和高贵的气质由于其他组别的添加和浸入,弦乐组会有非常丰富多样表现。比如:加入木管它们可以更加顺畅,加入铜管它们可能更有力量,加入打击乐它们可能更加辉煌等等,而加入一组以上的其他乐器组别,那它的变化将会更加地多样。
1.弦乐与木管+铜管
“弦乐与木管+铜管”这个公式是指以弦乐与木管的结合为主,而铜管处于次要位置。也许是背景长音,也许是节奏的支撑强调,也许是片段穿插等等,弦乐与木管的结合是非常多见的,特别是具有室内性的段落使用频率最多的结合方式,它的总体气质是温暖的、柔美的、顺畅的、活泼生动的、灵动跳跃的等等。
首先,弦乐与木管的结合可以是“同主地位”的结合,即同样担任主要声部的演奏,这样是相对比较单一的表现方式。它的基本呈现是一个混合音色的主体状态,而使用铜管组来做诸如伴奏、呼应、穿插等项工作。另外一种情况是弦乐与木管的结合本身即是“主次分设”的结合方式,它们之间可能是复调式的“追逐”与“对答”;可以是呼应式的陪衬,总之是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存在并展开,而这时的铜管即处于第三因素的地位了,要担任诸如织体、和声、低音等更加基础的声部表现。
2.弦乐与木管+键盘(高+高+高,高+中+中,高+低+低、高+中+低)
“弦乐与木管+键盘”是很典型的“主+副+陪衬”的格式,也就是弦乐为主,木管为辅(亦可反之,弦乐拨弦为辅),键盘做“织体式的陪衬”的结合方式。我将它细分为不同的音域高度的结合状态,更显现出其结合的主次关系与层次区别。“三全高”的效果较为特殊;“高+中+中”显然是从音域上确立了主、副、陪衬的关系;“高+低+低”亦可能是高为主题或某一低声部为主题的配置方案。
而“高+中+低”则可能是高为主题,中为织体,低为低音的方式;也可以是中或低声部为主、副题,高音为伴奏的方式;还可以是键盘穿越了所有的音域,在音乐性质上加以区别,从而形成一个流动的、复调式的伴奏织体样式。而弦乐与木管如前所述亦是可以存在主、次之分的声部处理的。还有,如果这里键盘是指风琴类的乐器,那它完全可以用长音去铺满整个音域,使弦乐与木管有如在绿色草原奔驰的骏马般率性自由地驰骋。
3.弦乐与木管+打击
“弦乐与木管+打击”更明显的构架为“主题+织体+陪衬”的型式,但也有例外,如:有音高的打击乐如钟琴、钢片琴等为主题,而弦乐拨弦伴奏,木管做穿插式呼应,这种情况完全有可能发生,并且会有特别的效果。当然,它是要为特殊的艺术效果服务的存在才为合理的生存,而木管为主演奏或抒情或跳跃的主题,弦乐做敲击式陪衬与打击乐融为一体也是可能的。
这时的弦乐与打击乐可以编出丰富的、有趣的、闪亮的富有打击乐特色的各种点式的织体来烘托木管的活跃旋律,来衬应木管的温暖旋律,来对比木管的抒情旋律,这样的结合,织体是清晰的,色彩是丰富的,音色是区别明显而又有融合度的。如果弦乐启用非常规的奏法,如弓杆扦敲击琴弦,甚至乐员用手拍打琴身等等,那就完全成为打击乐器组的成员而发挥作用了。
由此可见弦乐是演奏手段极为丰富的乐器组别,拉奏、拨奏、敲奏(拉奏里面又分为:连弓、断弓、跳弓、颤弓等等细致的手法)。但是,本节讨论的是以弦乐为主奏(演奏主要声部的乐器),那它是要在这一节内容里占上风的方式,而木管或为“同质式演奏”或为“随从式演奏”或为“对比式演奏”。总之,是略次于弦乐的存在方式,而打击乐基本上是起陪衬、点缀、帮辅等功能作用。可是即便是这样的格局,并不妨碍我们在创新思维指引下的各种“别出心裁”的配器欲望,使之更为生动、鲜活与新颖。
4.弦乐与键盘+打击
这种结合无疑是以弦乐为主的配置了,因为键盘与打击乐在乐队里基本功能总是被定为节奏性乐器类的,当然,键盘亦可作为单个织体性乐器的典型。这种结合弦乐音色可以充分地“分离”,因“分离”而突出、清晰,但她的织体之中如有键盘乐器支撑,其呈现也应该是丰满而流动的,再加上打击乐的“点化”提升,会闪现出星光、亮点,因而更加富有色彩性。
弦乐与键盘看似是主次的明显地位,其实也是可以作丰富性改变的,比如:弦乐的旋律被键盘乐器“加花式”重复;弦乐的旋律被键盘“着色式”片断添加;弦乐的旋律被键盘在音域上“扩张式”延展(提高或降低);再比如弦乐的旋律被键盘“复调式”的浸入等等,都是键盘乐器虽然处于次要地位的主动作为,其效果应该是积极的。
5.弦乐与木管+铜管+键盘
这种配置已经基本达到全奏(Tutti)的规模与格式了,乐器或乐器组进入越多,它的多样化配置或日配置的多样化呈现就越丰富、越繁复,也就越难以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其存在的状态了,但此处将“弦乐与木管+铜管+键盘”列出,指向是明确的,即以弦乐为主,木管为辅,键盘为陪衬、点缀式的配置。
弦乐与木管的“同等地位”配置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音量的增加和相对于单纯弦乐的“音色的异化”,还有音量的加大。因为古典音乐曾经产生在没有扩音设备的时代,许多时候配器中的乐器重复,其实就是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目的——音量的增加,并没有多少太复杂的想法,而这种增加到一定程度就出现了音色、音域、气质和氛围的根本改变,亦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和结果。再说铜管此处的功能基本上是处于服务性质的伴奏地位,它可以烘托、陪衬、支撑、加强弦乐与木管的表现,但不能抢戏。如果不控制好音量,铜管这个强力音量的乐器组定会盖过一切声响的。这时的键盘也应该是积极而主动地作为织体乐器自然表达它如行云流水般的清丽状态,用于进一步美化弦乐与木管的美好。
6.弦乐与木管+键盘+打击
这是更加健全的配置了,但仍然是弦乐为主,木管次之,而取掉铜管之后就可能是为抒情、柔和、温暖的艺术审美需求所编制的组合了。“与”和“+”的区别即在于“主与次”和“陪与衬”的关系构成。以后还会有以其他配置乐器或乐器位列首位的配置方式列出,因此,现在仍然是以弦乐为主的基调,只是“背景”配置的不同区别而已。
弦乐与木管的基本表现状态与声部内容与上一节形态基本相似,重要的是除去铜管组以后,它的主体气质呈现出质的变化,加上键盘的流动穿行,柱状和弦支撑、加花式帮衬、呼应式对答等方式。如果打击乐选用比较非强力乐器,如:三角铁、铃鼓等,它就是典型的室内乐性质的配器方式了。这种配器的音响以抒情为主,而且是比较耐听的氣质,因此是比较长段的持续和常用的配器表现方式。
7.弦乐与木管+铜管+打击
真正的全奏(Tutti)出现了,管弦乐队的基本构成弦乐、木管、铜管、打击,均已出现,但在这一节里,乐器之间主次位置是既定的,因此,以弦乐为主的格局没有变化,但由于其他乐器的同元素加倍、加强、加厚,从而使弦乐已经有了很大的色彩变化。甚至已经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混合音色、群体配置的复合音色呈现了。
关键是铜管的进入状态可以改变这个样式的基本气质、气场和气运。比如:咆哮地奔腾而来,那就是如战场般激烈;而时断时续的支撑呈现则可以给弦乐与木管增加底气和厚重感;如果呈现丰满的长音和声层,则一定是隆重而神圣的场面展现……打击乐也是力度与音量大与小的决定性因素,加入“小打”则精巧,加入“大打”则盛大,加入全部则“鼎沸”了。
8.弦乐与打击+键盘+铜管
弦乐与打击+键盘+铜管,这是一个比较不常见的配置。它构成了除去与木管过渡的融合,与其他组合比较,它的音色分离性更强,合成音响更加不一般,但它是以弦乐与打击结合,这样的键盘+铜管成为辅助元素的,而打击乐成为了“次要元素”或“次要音色”,它的不一般也许就在于此。
先是弦乐常规奏法与打击乐有音高乐器结合,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均为“乐音”范围以内的结合,而使用非音高打击乐的配置,也许它为弦乐器加强式地敲击出旋律的逻辑重音点,或许有意地打扰弦乐的表达而形成一种“纷乱”的现象。这时的键盘+铜管可能会构成基础雄厚或流动闪光的伴奏织体,也许,这个织体本身就是一个铜管乐队生动的音乐表达。铜管的作用仍然是改变力度、气势和音量的重要元素,它决定着整个音乐的性质、品质和气质。
(二)木管组与其他组别的结合
木管组作为管弦乐队编制中的唯美抒情性极强的音色表达,尤其是作为“SOLO”最为常见。它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呈现,以优美的音色见长,但亦有连接弦乐的融合优势,还有柔化铜管的过度优势。它与其他乐器或乐器组的结合也是多样而丰富的,是管弦乐队中须臾不能离开的必然存在,也是乐队配器结构中旋律、节奏、力度、呼应、辅助等等功能的优秀担当者。木管组本身的表现力就已经非常丰富了,优美的旋律、跳跃的音符、极速的走句,和声式的块状呈现、浓厚的低音倾诉等等,都是其特殊的优长所在,而在与其他组别的结合当中,(这里指的是木管组为主的结合)亦会出现非常丰富的样式与表现。此处竭力将其实际可能性尽量规范地列举出来,以飨读者;至于它的无限可能性,自然没有必要吹毛求疵。木管组总的印象或许是中庸的美丽,它也许没有弦乐独奏的悱恻缠绵,也没有铜管的热烈刚毅。
1.木管与弦乐+铜管
不论是同质元素与弦乐结合,还是呈主次状态结合,都会产生很好的、很和谐的效果。“点与线”“点与点”“线与线”“线与点”式的与弦乐相配合都是很好的,融合性很强的结合,如果加上铜管的衬映、烘托与助力,金属的因素加入进来,不仅增加力度,还可增加色彩,亦能改变功能性运用,如:由于铜管的加入,室内乐性质的配置会变为更加交响化的状态形式。
木管为主是这一节的配置定位,那么弦乐的加入是辅助性质的,居于次要地位,这种次要体现在音区、音域、音色、音量上处于次要地位的定位,但无论如何,弦乐的出现是要改变木管的音色性质的,而木管的solo与全组出现,情况会有所不同,单一的木管要以主位出现,必须有其占优势的音色、音区、音质的元素及地位存在。而弦乐必须在诸多方面主动居于次要地位,至于铜管在这个题目下则更要以陪衬的身份出现了。时隐时现可以理解为陪衬;主动让位,不明显的音区亦可理解为陪衬;静态的方式出现对待流动、翻转、流畅的木管旋律也是一种陪衬的表现。铜管在具有高超技术的演奏家手里,也可以表达轻柔、温馨、赢弱的女性化形象的。
2.木管与铜管+键盘
木管为主,铜管为辅,加之键盘的铺垫或陪衬,这是比较纯正的管乐音色呈现。它的色彩由中性柔和的木管表达出来,随着铜管加入“量”的大小来决定其刚毅程度的大小,如果是均等的音樂元素,那么,铜管的色彩甚至是要占上风的。这个题目顺序是木管在前,因此,铜管的“量”是少与小的,亦或是穿插式的呼应。木管主奏旋律是木管的绝对优势,铜管的音量配置是决定因素,铜管的音量又决定其投入的音域的高低,如果需要铜管作为伴奏功能进入,那就要安排铜管的音域处在相对弱音量区域,避开其优良、响亮的音域,用以弱对强的方式表达它的陪衬态度,以及不喧宾夺主的忠诚。至于键盘则主要解决织体的功能,或流动、或节奏、或长音式的打底完成“织体”二字的实质性表达即可。
那么,木管与铜管还有一种“同质表达”的变异方式,即把木管组安排在相对高音区的音域,而把铜管组安排在相对中、低的音域。这种音域分离的状态,可以使木管与铜管都能有各自清晰独立的音乐空间表现,如果再进一步,把音色也尽量分离,还可以有更好的效果。但是我们有时故意将“同质音色”结合在一起,比如:小号+双簧管、大管+圆号、单簧管+长号,这样一来就成了木管被铜管“雄壮”起来,而铜管被木管“软化”下去了。这种雄壮与软化均有其可用之处,只是要根据艺术目的而定。
假如键盘不是以“织体”身份出现,而是以加强旋律的状态出现,这种单一的齐奏方式也是可以存在的,它可以给每一个旋律的音乐中加上亮点、重点和闪光点,而不影响木管与铜管旋律的性质,只是这种单一状态的持续不能过于长久,否则就会让人产生单调的感觉,这是器乐化、交响化配器写作中和基本的技术要求需要解决的立体化、多元素、多色彩的写作要旨所指引的方向。
3.木管与键盘+打击
此配置以木管为主的目的更加明显,键盘可能表现织体部分,或许也会表现部分的旋律成分,前者结合木管乐纯木管的音色和音量的表达,后者可以成为复合音色的概念,“+”号以后的打击乐不论是强力性的或是色彩性的,都只能是次要的陪衬。最可能的呈现结构是:木管承担旋律部分,键盘完成织体部分,而打击乐诉说氛围的性质,或是点缀色彩的变化,赋予其音乐以色彩特性的划分和定位,比如康加鼓的区域定位、手鼓的区域定位以及地方打击乐的出现,使音乐一下子就呈现出不同地域音乐色彩表达的定位。
木管与键盘如果换一种状态会是怎样的呢?它们可能是木管的颗粒性加上键盘的颗粒性音乐状态,此时是活泼的、天真的、童趣的表达。而木管悠长的旋律呈现在键盘的或分解、或波状、或起伏的织体结合下,肯定是会有生动的音乐音响出现。那些木管特有的温馨气质得到升华与强化,而打击乐的加入更增加了音乐色彩变化的丰富性。
4.木管+键盘+弦乐
木管“+”号后面是键盘,再“+”号后面是弦乐,这里重点需要解释,此刻的弦乐是次要的、陪衬式的,或是烘托式的存在,是不遵循一般乐队配器中以弦乐为主的通用规律的,它此时可能就是一些支点式的拨弦,甚至就是低音弦乐的低音拨弦给出一个和声的低音和音响上基座式的功能,而“+”号后的键盘也是完成“织体”的可以表现的力度,插空式的织体也许是最“清淡”的表现了。
还有一种配置的可能,即是把弦乐队做成一个完整的、立体的、丰富的伴奏功能式的“织体”,在这个织体上面是木管的歌唱性旋律展开,而键盘则是呼应式的复调因素表现。当然,它也可以用于支持弦乐织体的特色表现方式。在这样的音色分组前提下来决定功能的分配是一个有效且简单的方法。它必会使音乐织体中的各个元素都相对独立而清晰地融合在一起,可谓既融合又清晰,既分离又融合的状态,亦可解释为“君子和而不同”的表现状态。这也是运用率很高的配置方式。之所以很多时候用到,则是因为它具有以上提到的诸多优势所致。还可以是木管作为主旋律存在和展开,而弦乐队作为复调的声部与之形成或对比、或追逐、或应答的关系。这也是很丰富的、独立的、完全清晰的音乐呈现,而键盘作为织体流动也不干扰两者的表现,因为键盘的音色与木管和弦乐的音色是非常分离的。
5.木管与弦乐+铜管+键盘
“木管与弦乐+铜管+键盘”显然是木管与弦乐的混合音色为主色调,也许是并驾齐驱的,也许是互为呼应的表达,然后铜管作为氛围、力度、气质的主导者来强调此时的音乐情绪。当然,可能有号角般的呼唤也会给音乐增加亮点。如果是弱音量的铜管为背景,那会有一种神圣、神秘、神奇的气质出现,铜管的弱奏常常是很有魅力的音响。此时的键盘当然是和声与织体的功能呈现。
那么,木管可能有几种不同的呈现方式:第一,独奏的木管;第二,某一支木管加上另一支木管(两支);第三,某一支木管加上一支木管再加上另外一支木管(三支);还有就是四支木管的第一声部(四支)。它们可以是同度也可以是八度还可以是两个八度的叠置,而弦乐与之配合,可以同样的分配,全面地覆盖,完全相同的重复,这种齐奏的状态下,铜管作为复调呼应、对应穿插或者一种特殊的节奏或动机的帮扶均可。键盘亦可完成织体的流动部分,也可以是一串串闪光的流星似音符的掠过,都会出现很好的效果,当然这与音乐本身的语言优势相关。
6.木管与弦乐+键盘+打击
这是木管与弦乐为主的样式,抽掉了铜管的出现,气质当然会有大的变化,它的主色调应该是木管与弦乐混合表现音乐的主要方面,键盘为织体,打击乐为闪亮点,也就是从动作形态来讲是一组“点、线、面”的组合,点、为打击乐,线、为键盘,面、就是木管与弦乐的表现,这种组合的音响是中庸的,是不会有太大力度的配置,因为强烈的打击乐进入会盖过其他所有乐器组的音响,因此,它是在中强力度范围的布置。
如果木管是一个整组双管齐响的配器安排,它们是会有一定的力度表现的,而且也可以有比较灵活的动态表现,如果弦乐不是完成同步重复,而是加花和减花式的变化重复或部分重复,是比较生动的有色彩的活动方式,如果弦乐是对比复调式的元素呈现,那就增加了一个音乐结构部件,它也是可以成立,并且能够很好表达,这里的键盘也许就是一串音流的伴奏织体。如果音乐比较威武,就配以柱式和弦来加以强化和支撑,完成形象塑造,因为没有铜管,打击乐的地位就必须提升,不只是零打碎敲地进行,而且完全可以把几件打击乐器编织成一个立体的织体组合,在这个织体组合之上的木管与弦乐就会得到一个形象明确的气质定位和力度与情节的支撑。打击乐的表现可以是威武的军队行进,也可以是温存辅佐其左右的侍女形象;打击乐组合的表情幅度是很大的,营造氛围的广度也是很宽泛的。
7.木管+弦乐+铜管+打击
这组乐器都是以“+”为联系的关系组合,因此,它们各自具有本身的独立性,也许他们在完成各自的复调组成元素,以对位、对比、对衬的状态各自呈现出来,其中每一组乐器,都可能成为主演,也可以成为配角,但它们的基本顺序和乐器的功能亦有先后、主次、强弱、明暗的区分,因此,也是有基本规律可循的。
比如:木管加上弦乐的追逐式复调声部,再加上铜管的对比式添加元素,还有打击乐的华彩式自我表现,这种多元素的音乐立体呈现,似乎感觉有些乱,似乎感觉有些不分青红皂白,但是独立性很强的三种以上元素的同时出现在交响化、器乐写作中是比较常见的。但这对于配器者来讲是需要一定的技术组织能力的,他们如果按照精准的规律,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和音色中合理表达,这就是交响化写作概念的合理化的实践。
8.木管+弦乐+键盘+铜管
这个组合与上一个组合相比,去除了打击乐,而平均的加号呈现应该也是相对独立的。那么,这个组合的特点就是以全部“有音高乐器”为主的配置,不管功能分工也好,“音色分工”也罢,他们都是有音高的组合方式,除了弦乐以敲击的方式配置不同以外。从气质上讲,是独立而融合的存在,从音色上讲是以木管为主,其他乐器组相对独立地展示的一种方式。
这是全奏,但以“+”号为本,它不是一般定义上“主调音乐”中的主题呈现与织体伴奏的主从式关系,而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的繁花似锦的丰富表现。在这一节里,从题目上讲是以木管为主,但这种“某+某”顺序如果自由地替换,它们会出现很多新奇的组合音响,如:弦乐为主+木管+键盘+铜管,铜管为主+弦乐+木管,甚至键盘为主+木管+弦乐+铜管等等,可以有无穷的变化。当然,有些已经是其他部分的题中之意了。总之,以“+”号来呈现和“某与某”的表现区分为前者相对独立,而后者相对依附。这是作者本人的语言习惯而已,不一定要推而广之,更没有普遍遵从的必要。这里需要提及的是,铜管处于最后的顺序,那也就提示它在此节的配置中处于最次要的位置。
(三)铜管组与其他组别的结合
1.铜管与弦乐+木管
铜管与弦乐加木管,铜管与弦乐从音色上讲是相对分离的,从力度上讲也容易失衡,但它会产生生动的、异样的、新奇的音色印象却是无疑的。如果调整好音区,安排好力度,适应好音色的相对融合,这是可以有不凡表现的一种组合。加之木管以其中庸的关系搭建起的音色、力度、强弱的中介功能性的过渡桥架,这是一个管乐为“皮”、弦乐为“心”的音响构造,应该是有特色的。以铜管为主,这是题中之意。那么弦乐怎么表现呢?它可以有多少种可能性呢?首先,是弦乐重复铜管的音乐旋律,完全的重复、分八度的重复(或高或低)、全方位的重复,这是比较表面的配置方式。如果铜管以“线”为主,弦乐以点或点的起伏与变异来配合,这就增加了一些多元的意味,反之亦然。如果把铜管与弦乐分音高区域来设置,虽然是完全相同的音乐元素,它也会呈现出色彩分区的感觉。如果把音乐本身分为繁与简,铜管繁则弦乐简、铜管简则弦乐繁,此时的音乐即有了类似质的改变与纷繁的多重气韵、氛围和意境。
2.铜管与弦乐+键盘
铜管为主,弦乐次之,键盘陪衬,假如是一段号角式的铜管音调,全部弦乐队作多音和弦式强力共鸣演奏,一是可以构成节奏支点,二是可以构成和声的强大音场,两者由于音色的分离,亦不会相互干扰,是一种很好的搭配与支撑方式。
如果铜管是演奏抒情悠扬的旋律,弦乐也可以同质相加地重复,还可以作为次要声部进行填充、变奏或可作繁与简的变化跟踪。在铜管为主的结构中,又没有木管作为过渡,弦乐与铜管组始终是存在音色分离的问题,这点要尤为小心,用更加融合的手法来处理铜管,用更加开放的设想来处理弦乐,使之尽量接近铜管。比如:用弦乐的中音区的深沉、浑厚来接近铜管的厚重质感,用弦乐的特殊演奏法(如碎弓奏法)来为铜管添加异样的色彩涂抹,在差异当中去探寻更多的融合之点;在比较分离的音色之间去寻觅通达融合的路径与桥梁。但是,铜管与弦乐的结合,其音色的分离之感是特点,这种分离之感运用得当会取得既分离亦融合的效果,如果处理不当会给人以“生分”的印象。如:以弦乐组之小提琴细尖的高音区域去结合铜管的雄壮旋律,音响效果肯定是分离的,音乐气质肯定是间隔的,融合度亦是很差。
3.铜管与弦乐+打击
这种配置以铜管为主,结合弦乐,可能出现铜管为主题演奏,弦乐为复调元素的演奏,这是两者地位基本相同的結合。如果弦乐倾向于伴奏与打击乐组合成相同或相似的功能组合,那就是为金色的宏大主题助阵、助威、助兴的结构展示的了。还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铜管演奏较为抒情的旋律,而弦乐为其铺就一片天鹅绒般温馨的长音和声层,为其增加温度、厚度、光度和柔和度,加上持续演奏的打击乐器作为垫底,这样的结合就仿佛一层层虽然没有太多流动因素,但是很柔美、很和谐的海绵体式的立体构成显露着铜管的力量,同时也温暖着铜管的冷暖。它的层次分明,元素呈现清晰。需要注意各声部的力度处理,可采取分别各组标明力度的方法,就会给演奏者更加明确的演奏提示,当然,音乐本身的气质是分配的基本规则。而且,打击乐在这个结构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是小型打击乐陪衬,它可以呈现轻盈与柔美;如果是重型打击乐的集体加入,则可以营造出厚重、隆重、深重的效果;如果弦乐在倾向打击乐助力效果,那就更是非常强力的音乐气质表达。
七、乐队配器的各种组合
(一)弦乐组的配器
1.一提为主,二提、中提为织体,大提、低提为低音或复调;
2.二提为主,一提为复调,中提、大提为织体,低提为低音的拉奏或拨奏;
3.中提为主,一提、二提为织体,大提为对答复调,低提为基础低音;
4.大提为主,一提、二提、中提为织体,低提为底部的支撑;
5.低提为主,大提为辅,一提、二提、中提为织体,没有低音织体存在。
(二)木管组的配器
1.长笛为主,活泼亮丽,其他辅以织体或和声的陪衬,大管多为低音线性表达;
2.双簧管为主,抒情见长,长笛加花,单簧管织体,大管为低音基础;
3.单簧管为主,叙述中庸,双簧管对应,长笛华彩,大管仍然可以是低音支撑;
4.大管为主,沉稳低回,长笛呼应,双簧管、单簧管在中声区形成织体。
(三)铜管组的配器
1.小号为主,嘹亮生动,圆号呼应,长号低音,大号作为基础;
2.圆号为主,抒情丰富,小号呼应,长号、大号、作为低音织体;
3.长号为主,强烈震撼,小号呼应,圆号织体,大号低音支撑;
4.大号为主,沉稳木讷,其他三个乐器不能太过于“生动”,点式陪衬或静态的应和与支撑即可。
(四)打击乐与弹拨组的配器
叮叮咚咚的敲击声,是有如童话世界的意境描绘,而木琴、马林巴、钢琴、竖琴如果作为主题旋律存在,既可表现多种形象与情感,也可作为“协奏”的样式存在。再就是无音高的打击乐为“主题”,其他乐器的“有音高”的旋律动作为陪衬,也是会有新奇而富有色彩的音响效果出现的。
在西洋管弦乐队中,没有固定“弹拨乐组”的编制,一般是做特色乐器,根据民族风格的需要和要求,加入某些具体地域、民族、性格特色的民族乐器在需要表现的内容的乐段之中使用。虽然多半是单个的乐器加入,它也涉及到“配器”的概念,可以作为独奏乐器式的存在,也可以是在合奏性质的段落结构中为音乐添加一些指向性比较强的民族风格色彩。而弹拨乐的构造以及演奏的特点和音色的特殊,不太可能被一般管弦乐队湮没,它是以一种特别的音色分离于乐队混合混合音色之外,而让人可以清楚感觉到它的存在。至于与某些管弦乐声部重复出现时,它的任务即是增加一抹具有民族气质的亮色,这时的混合音色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即达到了预期的音色改变的目的,不一定要完全听清楚某一民族乐器的单独存在。
(五)弦乐队与木管组的配器
木管组的某一乐器独奏,而弦乐队作为伴奏,这是很常见的手法,木管组部分或全体作为主题,而弦乐队仍然可以完成好伴奏的任务,反过来弦乐作为主题,木管来伴奏,这种组合弦乐可以表现为主题旋律,木管作为陪衬呼应复调的存在,弦乐的低音乐器仍然作为低音支撑,音色效果是比较契合的。
这种配器的组合方式可以遍地开花、随手拈来,但是仔细研究,它们之间的音色融合度、音区的软硬度、音域的响亮度等等,还是各有特色和优长,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为了要突出表现某一乐器作为主奏、主人、主体的地位,就要将其他乐器调整为相对不太主动的、不太明显的、不太强力的音区、音色和音域状态之中,用以突出需要突出的乐器或乐器组。
(六)弦乐队与木管组加圆号的配器
此为介乎于室内乐与交响乐队之间的编制。弦乐队加木管加圆号,需要确认为正常的乐队编制配器范围了,它们还分为单管编制和双管编制的不同规模。可以是跨组的音色、音区的分别组合,也可以是综合的组合,而各组按照音区的高低“功能分工”也是配器的常见手法和重要技术构成。
弦乐队为基础,加上木管组,加上圆号声部,这的确是室内性的编制方案。在许多古典作曲家们为皇室、宫廷、贵达人家的音乐服务中,常用这种编制来配器和写作。个人以为,这种编制既是比较丰富的音响体现,又不至于像完整交响乐队编制那样由于强力铜管和打击乐的固定地位存在,使音乐显得很闹腾,而这种编制正好适应了当时人们在沙龙的状态——既有人与人的交流,也有音乐欣赏的需要,或可以说是借着音乐而沙龙交流,也借着沙龙交流而欣赏音乐,或二者兼而有之的愉悦、轻松、高贵、雅致的环境氛围所服务的合理存在也未可知。
(七)弦乐队与木管组加铜管组的配器
弦乐队与木管组加铜管组的组合是完全交响乐队的编制了,也分为单管编制与双管编制,两大配器方式,仍然可以大概划为跨组别;根据音区音色的综合组合;亦可以是各组别按照音区的高低做“功能分工”式的配器方式。这种编制的配器需要掌握的技术更复杂,展示的色彩更加丰富,它们之间的组合方式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
此时的设置没有打击乐,因此,总会有一组或弦乐或木管或铜管亦或是其中根据音区的划分的一些乐器要用来完成“带节奏的织体”“有律动的织体”“有性格的织体”这样一个重要的定位音乐品质、品位、品格的重要任务的。而主奏乐器可以说任何一种或一组乐器均可以担任。这就需要根据音乐形象塑造的需要来选择。比如冷与暖、软与硬、明与暗、柔与刚、阴与阳等等,都是选择适当乐器与组合的情感取向的依据。
(八)弦乐队与木管,铜管组加弹拨与打击乐的配器(单管与双管)(跨组别综合音区音色组合)(各组别分功能配器)
在以上乐队构成之上加入打击乐和弹拨乐的配置是最为完整齐备的乐队编制了,仍然有单管编制、双管编制、三管编制等等规模上的划分。这个乐队的配器是属于大型交响乐队的配置,有很多样式可以呈现,有很多形象可以表现,有丰富的情感可以表达。
在这个声部众多、人员众多、色彩纷繁、力度比值复杂、声音力度分差和音色气质各异的综合结构之中,需要首先了解音乐本身的需求和取向,再把各声部、各乐器的综合因素如音区、音色、力度、性格等要素烂熟于心,分再门别类地加以综合、分解与评估,力求得出为我所用、形象准确、表达顺畅、技术适合、表情自然、融合共生的配器构思。为一个大型的音乐片段的产生需要多样的手段、多面的技术、多向的关照,需要考虑诸多问题,唯有这样才能配置出几十件乐器共同鸣奏的伟大音响。它的底线是符合音乐表现的要求,符合乐器本身技术的要求,符合乐器之间比例的要求。如若不然,就会产生一大堆混乱的音响堆砌,那是令人不愿听闻和接受的。结语
本文的目的,可能仅仅是给学生一个比较直观的学习配器法的文字提示,让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尽可能不要出现“无从下手”的感觉。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而不会产生杂乱无序之感。配器课程即是讲授乐器相互结合的可能性与音响效果的解释与指点。虽然他们的结合是无穷尽的,但作为教学的实施,我们是要把这种“无穷尽”加以梳理,使之尽量展现出一些有可能的结合方式,为学生提供各种组别和跨组结合的基本遵循与典型曲例。让配器这门课能够传授给学生一些实际的、基本的、常用的技术方法。之后,他们尽可能去放飞想象,探索星空,标新立异,去创造前人没有涉及的新奇音响组合。但不能唯新奇而新奇,它们是要在表现作品基本内容,基本形象和基本气质的前提下而为之的。本人写这篇文章的动因也只是经验归纳之后的传达,至于是否有益于学生,有益于教学,有益于配器法的学習,我想还是给实践留下空间吧!我相信“存在即是价值”的理念,正是为此,推动了我的学习和研究工作的持久与延续。
4.铜管与木管+键盘
这是纯管乐音色结合的概念。但它是以铜管为主的呈现状态,铜管在上层,木管或是软化同一元素,或是对比性地完成復调元素,或是在音域上超过铜管高八度来“提亮”整个管乐音色为主的版块。当然,也可以加花的形式来繁化铜管相对的简单旋律,还可以穿花的方式,来填补铜管长气息旋律的一些长时值音符的横向空间,而键盘仍作为织体功能承担主要角色。
比起上一节的铜管与弦乐结合需要小心谨慎防止“音色分明”的不良影响出现而言,这是一个以纯管乐为主导音色的概念,但这个管乐群的音色又可以细分为金属性质与胶木性质的,它们的色彩区别即可分辨。
还有就是它们各自的吹奏原理的区别也可以影响它们之间的融合度,如铜管虽然都使用号嘴,但关键是它们的管长、曲折度和铜管体量决定了其或柔和、或响亮、或厚重、或低沉的音响效果,而木管的哨嘴的单簧与双簧之分也在表明着它们之间或温存内涵,或直接顺达的声音特质。作曲者心中能够熟悉这些构造因素,即可能在这个管乐群为主的结构中配置出更加合理、更加融合、更加贴切,同时也更具有细致品质区别的音色组合效果。
5.铜管与弦乐+木管+键盘
这是铜管为主,弦乐为辅,或者铜管与弦乐共同构成主要元素的结合方式,这种音色结合上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前文已有叙述,这里的木管处于次要的地位,但它亦可在交响配器的多元素构成中闪射出耀眼的光点,发挥其自身的灵动性为音乐增加灵活性与活泼的成因,加强多元素构成的丰富性。如果是这样,键盘乐器可能就应该相对地平静一点,安静一些,但如果形成如涓涓细流的小溪,相对独立地流淌,也会增加配器上的些许色彩与灵光。
这种结构中没有打击乐的加入,也许预示着一种比较温蕴的、热情的、中庸力度的配器样式。如果那样首先解决好铜管与弦乐这两组看似较为分离的乐器组之间的结合方式。同质的重复尤其要注意融合,铜管的强力度大小渐次地对应弦乐的尖锐性高低的比例。不完全同质的音乐重复,似乎处理起来相对还会方便一点。如果是复调式的各司其职的呈现就更会山与水分明地表现。但这毕竟是两相结合的相近元素,从功能上讲不能降低到木管的另外陪衬因素和键盘的伴奏织体烘托的次要地位,唯有这样,才是题中之意要求的样式存在。
6.铜管与弦乐+键盘+打击
铜管与弦乐抽掉木管的组合,主为铜管,辅为弦乐,当然,主、复调呈现是常见形态,但均为主调音乐的主题元素,只要调整好音区、音色和音高,它的结合也是人们可以接受的。这时的键盘可以发挥作用,使之粘连上两组比较分离的乐器组使其能够实现和衷共济的目的。打击乐此时则应遵守“帮忙不添乱”的原则行事,做节奏式衬托,长音滚奏式的基础工作均可。
该组合没有木管这种过渡性、粘合性、融合性的乐器组来作为中间色彩调配剂;那么,它的织体与主题的结合会不会有些干涩,织体本身会不会有些单调?但是,此处之所以专列出这个不太常见的配器组合,道理即在于:有些看似比较生僻的组合方式恰恰是可以配出比较新颖的、不常见的、比较别致的音响效果的,至于它的音响品质的高低,当然是要在遵循乐器自身规律的基础上、在遵循两个组别结合的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努力寻找难得一遇的创新思路,打开难得一见的智慧之窗,趟过难得一越的激流险滩,去寻求让人为之耳目一新的高品质音响呈现。需要说明和提醒的是,配器虽然是研究乐器之间的结合方式,但最终的目的、最根本的取向、最原则的规矩就是研究出乐器、乐器组、乐器组之间的音响效果,有明确艺术目的地去追求属于音乐本身的最为适合、最为精彩、最为优美的音响呈现,从而给听众以美的音响审美体验、音乐审美体验和艺术审美体验。
7.铜管与弦乐+木管+打击
这个组合是铜管与弦乐为主,不论是复调还是主调化呈现。而木管只能作为陪衬“上下左右来回穿梭”闪光地流转,这也是很有效果的状态和展现。可是与本章第五节不同的是,打击乐作为有音高和无音高乐器的不同形态和性质的进入,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木质和铜质的打击乐器分别进入也会给色彩带来异样的风采。
这是一个完全“管弦乐化”的大规模组合形式,如果它们均为全组乐器集体进入,那就是一个强大而广阔的音响平面,厚重而立体的音响大厦。如果是每组的个别或某些乐器的进入或分先后进入,也会是色彩斑斓、极富管弦乐色彩的图画了。但是,仍然有一个“铜管与弦乐”这对比较生分的组别接合的问题需要解决,目的是达到相当的、应该有的、不特别分离的融合状态。至于木管组,它则是游刃有余的存在,既可以“穿梭”、也可以“呼应”、还可以“应承”,甚至还能够“添乱”似地加入一些异样的色彩性音乐元素,用以丰富主奏乐器的基本存在,可谓锦上添花,而不能是平添混乱的。
8.铜管与木管+键盘+打击
这是以铜管为主,结合木管的配置,是抽掉弦乐的以管乐为主的配置,与前边的一些组合不同,是以铜管为主的纯管乐结合的音色呈现,它适合于有力的、坚定的、充满朝气的号角式、号召式、号音式的音乐主题,加上键盘的柱式和弦进入,再加上打击乐神圣而规律的敲击,可以营造出皇帝加冕般神圣的场面。
这是以“军乐队”为基准的组合方式,去掉整个弦乐队,它的力度因为铜管组的领衔而充分体现。它又区分于广场式的音响,强调了木管组与之紧密结合。它还加入键盘作为织体因素存在。不论是敲击式的键盘,还是风琴式的键盘,无疑都会为这一组合添加温度、温暖、温和的感受,它们正是区别于纯军乐式组合的重要元素。而打击乐的加入,则弱可体现室内交响性质,强可体现广场军乐性质,二者根据音乐气质的需要有机地进入,它们一定会是丰富、丰满、丰盈的大型交响乐队的配器感受。不论是行进式音乐的倾向军乐风格,还是线条化音乐的倾向交响风格,都是有足够的“原材料”可以使用的了。至于弦乐队的去除,它就是为了在某些乐曲片段中终止弦乐音色过分长久的呈现而给听众带来的弦乐音色的审美疲劳,但弦乐队作为管弦乐队和管弦乐配器的基础地位不会因此而改变。反之,因为暂时的、短暂的、片段式的终止而当它再次进入时就显得更加鲜亮、更加柔美、更加显眼。更何况从表现角度来看,占乐队三分之二以上人员过长时间的停止演奏,在台上无事可做,对观众的视觉感受也是一种冷淡。
(四)键盘与其他组别的结合
1.键盘与弦乐+木管
键盘与弦乐是非常和谐的组合形式。常常表现为伴奏与主題的配置关系。但键盘与弦乐加木管,也可能木管的存在是为了加强弦乐,也许弦乐为主,木管为辅,还可能是木管作为平等的复调声部独自呈现,还能够设想,键盘作为主题,而弦乐是一个伴奏的功能配置(织体或长音),而木管是穿插式呼应,但这多少就有一些键盘协奏曲的样式雏形了。
在这个题目下面,该组合的气质无疑是“室内性”的。这决定了木管作为陪衬的温和度因素,不会是很强烈的形象体现。没有铜管组,也没有打击乐的存在,这就提示该组合可能配置非常抒情而温暖的音乐之所用。键盘作为主奏加上弦乐对主奏的完全重复,简化或繁华的重复,甚至是复调化对应处理,但它不是协奏曲的写作样式。如果是协奏曲样式,弦乐组就不会在“与”字上强调为一体化的存在。一般来说,键盘以颗粒性的音乐呈现,而弦乐组给它作为延伸式的串联、融合式的同步、简化式的重复、音区分别的呈现等。
2.键盘与弦乐+铜管
键盘与弦乐加铜管的组合,在键盘与弦乐的结合之外,由铜管来作为陪衬、伴奏或织体的构成,这多少也体现了一种刚毅、厚重和坚强的底蕴。看似可以比较强烈有力的配置,联想到织体或旋律之上的号角声或铿锵有力的节奏性和弦,或者可能是铜管丰厚的和声铺垫,形成一片浓烈的块状音层结构等等,但如果铜管采用弱、柔、轻的吹奏法,它照样可以完成温柔的对答、流畅的穿梭、甚至天鹅绒般的铺呈。
但是,如果这个铜管与弦乐是演奏音乐性质相近的音乐元素,它的融合度在非对比的音乐中,是需要重点加以考虑的。那么,它们之间的音区衔接、力度比值、音响共鸣都需要考虑清楚,不然就会出现“皮包不了馅”或“馅小皮大”的不平衡现象,出现不应有的分离情形。当然,还有键盘因素的加入可以添彩,至少可以填补铜管与弦乐之间的一些性格裂缝,把不同性质的“珍珠”串连起来。那么,这时的键盘好似一根红线,它穿来穿去,串起了整条音乐的项链,使铜管与弦乐这两组分离性质的乐器能够有机地走到一起、融为一体、成为整体。
而键盘作为主体呈现的乐器,它的地位一定是明显的、主动的、容易感觉到的,但又不同于协奏曲的配置方式,它仅仅是乐队交响化写作中的一个内在主要音乐元素,还没有达到协奏曲中的键盘乐器那样主体的地位,这与配器的“度”有关,更与音乐本体的形象、气质、性格相关联,它既要高于乐队的一般层面,又不能脱离乐队的本体成为协奏曲样式。
3.键盘与弦乐+打击
打击乐是色彩的呈现、是力度的呈现、是节奏点的呈现,是有音高打击乐的雷鸣之声或星星点点的闪烁之音。或许也可以是融入其中和谐相处,听不出它的存在的独立性,只是改变了色彩、厚度、力度和鸣响式的一种展呈。键盘与弦乐为主的织体因为以上的呈现变为多姿多彩、多点多面的丰富乐声。打击乐不是一个单一功能的敲击效果点缀,在交响乐配器当中,它是一组非常生动的主要角色群,使用好打击乐组各种功能、各种色彩、各种力度的表现,是交响乐迷人的一份重要的技术安排文本,认真研究打击乐的技术规律和色彩表现的各种可能性,是我们应该下功夫去努力完成的重要使命。
而打击乐作为织体的伴奏构成,少了许多粘合度较强的元素。要么轻盈,要么热情,多少没有那么多温存之感。但它可以“灵光闪现”“雷鸣电闪”,还可以发出窃窃私语般的“议论”。如果全用有音高的打击乐,它的音响即可具备室内乐的特性;如果使用无音高的小打陪衬,它则可能呈现民间小景似的画面展呈;如果是用强烈大型的打击乐构成织体,它肯定会多几分英雄般的气质和壮美;甚至以电闪雷鸣般的狂放音响和键盘与弦乐的音乐形成对抗、对比和对应。因此,打击乐的不同性质的介入,能够比较明确地为音乐的氛围、气质和画面感形成定位。
4.键盘与铜管+打击
这个组合一般情况正常的呈现肯定是坚定有力、强烈震撼的场景配置。打击乐全力地敲打着激烈的旋律之中的逻辑重要点位,使乐队增添很强的气场和精神,威风凛凛、激烈共鸣、坚强行进、号角呼唤的氛围等等,都是这个组合可以适应的标准。
如果键盘流水行云般展延,如果铜管处理成轻柔与抒情的表达,如果打击乐使用叮叮当当闪亮的小钢片琴、铝板钟琴等轻盈的陪衬,这个组合将会呈现与以上段落描述的完全不同的场景与意境。这种诗意化的表达在这个组别当中完全可以展示。有时,配器思维确实需要放开心境去追寻、探索、表达属于自我的“另一番风景”,这也许可以理解为创新,也能说是在避免雷同、一般、平庸表现的一种奋争,它的光辉需要我们以探索的精神去使其大放光明。
5.键盘与木管+打击
轻快活泼、生动流畅,也许是这个组合能够顺利达到的表情基准,键盘与木管、轻型打击乐都是以“点”为主的习性。但也可以是键盘流动,打击乐敲点,而木管做一段非常流畅的长气息的旋律表达,这样的表达是活力氛围的演释。
那么,这种室内性乐器组合应该是可以奏出比较有气势的强音。无论是木管的尖厉呜叫,还是超低音域的单簧管与大管的深沉呻吟,还有键盘的迅速上下翻腾,都可以表现出一种类似于野性的场景。再加上打击乐的强烈闹腾,那更是热烈沸腾的表达意境。这种极端的思路无疑会拓宽配器的表现路径和平台。像苏联某作曲家的钢琴协奏曲的乐队部分,采用了一只小号与整个弦乐队来作为伴奏主体,这在当时是一种大胆的创新,且不说音乐内容,就是这个乐队的组合构成就能让人耳目一新,直到今天听起来仍然令人肃然起敬,只是小号一直处于独奏状态,这需要演奏家拥有很高的乐队素质和技术水平。
6.键盘与弦乐+木管+铜管
这是四个组别全体进入的布阵。没有打击乐出现,而铜管组可以有打击乐式的敲击声,但是,这个组合仿佛更适合配置丰富、丰厚、丰盈的圣咏式的版块在温暖的气氛中进行。如果有键盘的流动穿梭,可能会更有活力的体现,也似有闪光的星辰划过夜空的光痕。铜管的性质决定着这个组合的基本情绪的生成,铜管强则乐队强,铜管温则乐队温,铜管轻则乐队轻。
但是,这是以键盘为主奏的组合方式,又不能是协奏曲,而是乐队合奏式的配器,这就涉及到键盘与弦乐的配合问题了。这个配合又是以重复一种元素或变化重复一种元素来定义的,那么键盘的颗粒性跳跃式特质与弦乐的线条化歌唱性特质之间必须要寻找到最佳的契合点或者说是连接缝的。在处理长音时,键盘尽量以长踏板的连线奏法来适应弦乐的歌唱性表达,而在处理跳跃式的音乐时,弦乐以跳弓、拨弦等演奏技法来适应和靠近键盘的特质等等,这些也不失为“点到为止”的方法提示。而这时的木管组反而要想办法比较疏离开弦乐的粘性线条,用音区、音色、音乐性质的区分等手段来形成既能支撑又能独立的织体呈现。
7.键盘与弦乐+铜管+打击
键盘为主,加弦乐,再添人铜管与打击乐,或各组分别加入都是以键盘为主,协奏曲样式的谱例里有许多这种组合的例证,但弦乐的分量多少,决定着它的成分的性质和身份。弦乐融入,则键盘温蕴;弦乐穿插,则键盘鲜明;弦乐分离或若即若离则键盘主动性更增;而弦乐包围式表达,则键盘更显个性的分离与特殊的色彩生成。这里需要明确解决的问题是铜管作为织体功能的体现,既要符合自身特点,又能与主奏乐器组融合与平衡。许多时候我们能够听见铜管在没有必要强的乐思当中,使劲吹奏一大堆音区、音色、音量都十分明显的伴奏,和声织体,包括长音和弦式、节奏组合式、情绪激励式的伴奏声部,这很多时候都干扰了主旋律乐器组的表达,甚至破坏了应该有的情绪,压过了主题呈现乐器组的音量等等。使铜管组作为伴奏织体过分的表现,就像是一个喜好饮酒人士的啤酒肚子一般,令人十分不悦。同时,在配器上说来也是一种浪费!有些配器者错误地认为总要给各个声部“找到事情干”,而且这个事情越是艰难也就是水平越高的显现。殊不知,以最简略、方便、合理的方式组织音乐的方方面面,使其达到最佳的表现状态和艺术效果,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艺术品位和音乐的完美呈现。
8.键盘与弦乐+木管+打击
木管的可能性有:融入弦乐加强音量,构成音色的混合色彩,木管的呼应为弦乐打开了表现独立性的前提,木管复调的处理也与弦乐“走得很近”,木管协助打击乐敲打点位,那就是软化打击乐而牺牲个体音色的举措,这样就可以使打击乐变得温柔可听,减少噪音。
键盘与弦乐作为音乐主体,木管作为织体部分来呈现,这是基本结构。当然,这比较前段用铜管做织体要方便许多,因为木管的适应性、融合度以及音色的沟通功能都是较为中庸的,也就是说适应的广度是很强的。那么,反而要注意由于木管的可听性悠长,可能会产生“反客为主”“喧宾夺主”的危险。因此,就要为它们(木管组)安排表现力、吸引力、可听性不太强的音区、音色和力度来完成原本就是次要角色的、陪衬功能的织体表现。唯有这样,也就使木管组在充当主角的时候还能显示出音色鲜明、音区合适、力度适应的表现空间与技术手段。
9.键盘与木管+铜管+打击
这个组合里抽掉了弦乐群,可谓抽掉了乐队的基本音色和基础力量,但正因为如此,尤显色彩个性。键盘与木管为主,都是可以非常灵活、跳跃的乐器结构,适合快速闪耀的活泼段落,但也可以体现甜美迷人的木管抒发情感。如果铜管来协助,会更为丰满厚实,而铜管号角式的冲击,又会是另一种军乐式的展示与表达,如果是表现军乐风格,打击乐作用需要很强调。注意,这里的木管与铜管各司其职,木管与键盘构成主奏音乐组合,而铜管是织体性功能的结构,虽然铜管与木管有许多共同之处,几乎没有铜管与弦乐的“生分”之感,但恰恰是如此,就容易由于铜管的处理不当,如过分卖力、过分密集、过分强力而盖过木管所要表现的主体音乐成分。这时需要同样调动一些技术手段把铜管作为织体伴奏的音色压暗、音量压低、音区压隐,从而辅佐键盘和木管的主体音乐顺畅呈现。在有能力处理好以上关系的前提下,可以把铜管作为音乐气质的定位元素、音乐气氛的调剂元素、音乐力度的控制元素、音乐色彩的调和元素、音乐鸣响的管理元素等等,来为以键盘与弦乐为主的音乐表达提供应有的服务、有力的保障和性格的定位。
(五)打击乐与其他组别的组合
1.打击与弦乐+木管
以打击乐为主,其他组别的乐器为辅,这是比较前沿的理念在支撑。打击乐的地位提升,不再是陪衬,而弦乐与木管的配合,也會是比较生动的陪衬。弦乐的拨弦、敲击、碎弓等演奏法都可以作为陪衬的主要奏法,而正常的拉奏,在不同的音区也会呈现多彩的陪衬效果,加之音乐的性质,性格上如果有所区分,它就会很好地起到和完成陪衬的使命。木管也许可以为打击乐明确音高、定位、音质和音色,使之提亮或压暗都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可以设想这一组打击乐是定位在有音高与无音高的区分之上的,有音高的打击乐,如:钟琴、钢片琴、钢琴等,自不待言它们可以演奏有音高排列起伏的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旋律或日主题。那么,弦乐来加强、陪衬、呼应它均可以是有的放矢的。木管组本身的组内各声部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织体进行也是方便可行的,只是在力度上要求既不要影响主题乐器组,甚至盖过主题乐器组,也不能太过分弱于主题乐器组,给人以基础不牢的感觉;但是如果解放思想理念,将它编织成鲜艳花边闪烁其间,也就少了基础不牢的麻烦。关键是如果设置为没有音高的打击乐为主奏,那就要改变通常的音乐旋律的有音高状态的概念,也许就是以一种音色,一种节奏型作为主题的呈现。
2.打击与弦乐+铜管
打击乐为主,弦乐加铜管为辅,这个打击乐可以是有音高与无音高之分的,有音高打击乐的配置基本遵循是在“乐音”的范围形成组合。弦乐与铜管各自扮演不同的陪衬角色,它们的气质是谐和的。而如果指无音高打击乐,那么它们的组合形成的气质肯定是硬朗的、金属的以及节奏铿锵的。
打击乐为主的呈现在上,弦乐的陪衬性元素居中,而铜管完全有能力完成“强基固本”的织体使命,并且会展示出强烈、厚重、丰满、结实等音响质感。如果是在无音高打击乐为主奏的状态下,木管也可以闪点的、不太明确的音高体质来适应打击乐的无音高点与线表达,或可以为原本无音高的打击乐主题增添上一条有音高的提示性旋律线,当然,如果这样的话,有可能把主与次翻转,听众可能认为木管的带音高旋律才是音乐的主题旋律线。这就不是我们这一节所设定的配器结构概念。铜管仍然是在次要地位之中精神显现、力度完满、气韵冲天、表演空间非常宽泛,表达的情感可以非常地多元,表现的力度起伏也可以幅度空前。
3.打击与弦乐+键盘
这个乐器组合一般应该是中庸的、温厚的、抒情的表现,也许是有音高的轻型的、柔化的打击乐器如钢琴片,铝板琴等等,空旷、神奇、飘逸的效果。弦乐可以是高高飘过的彩虹般线条化的呈现,而键盘则可以是流动、顺畅的分解音型等等,总地说来是柔情的体验。
试想一下,如果是无高音的低沉的打击乐以主题化的节奏音型、以大军鼓、大中国鼓的低沉音色作为主题,那么,整个弦乐队则以低音区的齐奏或八度的准齐奏在适应打击乐的“音色与节奏”中形成的旋律,这是不是可以描绘出“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意境呢?当然要注意此时的弦乐的主题旋律是次要的,是处于对打击乐主题的一种追随、附合、解释的地位。因此,打击乐的主题在音量上应该是恣意的主体般隆隆的轰鸣式呈现。还有一种情况,打击乐在无音高的状态下形成“节奏型的旋律”,弦乐组则以多音和弦来支撑、来渲染、来烘托这种“节奏型旋律”的呈现,在骨干的音节上,在逻辑的重音上,在关键的点位上加以强调,也是一种合适的“打击乐与弦乐”题目下的正确而新颖的表达。当然更有甚者,弦乐队干脆就用手拍击琴身,真正成为打击乐的演奏状态来与打击乐结合了。
4.打击与木管+铜管
现在的乐器结合完全是军乐队的编程样式,具有广场性、仪式感和军队气质的音乐适合采用这种编制的配器和组合。昂扬向上、坚定有力、勇往直前是其基本的性格、品质和志向,强烈的爆发和弱弱的呼吸均成为可能的表达。
强者可以是木管、铜管统统应和着打击乐无音高的节奏,整齐划一地鸣响,创造出一种同节奏的巨大震撼的音响,此时节奏就是旋律。木管和铜管的有音高旋律也可以做出无音高似的处理。即让整个弦乐以“偶然音乐”的理念为支撑,随意发出音高,只要保持节奏的统一即可,这时的呈现可以说是非常单一织体之中发出的巨大乐队共鸣,它可以描写流行大片中的地动山摇的宏大场景。弱者可以在轻盈的有音高打击乐器的引领下,如银光闪烁的夜空当中缓缓流动的星辰一般,木管则可以是闪烁星辰的回应、反光和折射,而铜管可以组织出犹如深邃的黑夜之中一片深沉的黑暗底色,但它不是静止的,它仍在有序的流动之中显示出一种生命存在。
5.打击与铜管+键盘
打击乐与铜管,加键盘,比上一种组合更具力量性和坚定性。键盘的加入可以多少减少一些“广场感”而增加一些“室内感”和抒情感,但如果是强力的打击乐为主,这种力度、响度和坚硬度是非常明显的;而且,也伴有火爆的干燥、激烈的感受。
打击乐组“钟鼓齐鸣”“锣鼓喧天”,铜管组“喇叭朝天”“强力吹奏”,这个场景肯定是火热的宏大庆典场景,这里所有的优雅的、柔顺的、温和的乐器组合如弦乐组、木管组都已经排除在外,为的就是表现一种“直冲霄汉”的“巨大震撼”的热烈画图,键盘热烈飞炫,或是柱式和弦的支撑均可以把情绪与主奏乐器融为一体,成为有机的辅助、衬托和助力部分。假如用这个组合来表现其他的情绪和场景会是什么情况呢?沉闷的大鼓等或点或线的敲击,而铜管似法号般冗长地吐着忧伤的气息……那就是一种死亡一般的阴沉场景描写,给人以压迫深重的质感或者是悲伤的哭泣感受。
6.打击与弦乐+木管+铜管
这是乐队全奏的构成,但它是以打擊乐为主的结合方式,顺序为:弦乐+木管+铜管,这个顺序预示着该组合应该是交响化的表现方式,不同于“军乐化”,亦不是“室内化”的表现方式,是以打击乐为主的交响表现方式。它可轻可重,可厚可薄,可浓可淡,可热可冷,依音乐本体的气质所需而定。
这里仍然是以打击乐与弦乐为主奏声部,它们的结合方式仍然要考虑在音区、音色、音量上的融合度,而木管这时可以是呼应化的复调处理,铜管作为一个织体来体现音乐的基本性质;或可相反,木管在中间地带形成织体,而铜管做复调式的对答、呼应与跟踪。这个效果由于中间是木管作为织体,它可能就显出温柔融合的一面,而由铜管作为附加声部的呼应,在音乐性格的对比程度会更加鲜明。这里没有键盘的存在,也许少了些流动的因素,但如果音乐气质需要,可以由木管组来照应这一元素的构成。还可以是由打击乐之中的键盘性质的乐器来完成,但这样对于题目的解答也许就不太纯正,因为“键盘”一般而言是指所有有音高排列的敲击性质的乐器的总和。
7.打击与弦乐+木管+键盘
现在这个组合,又减去了一个力度层次,因为减去了铜管组的进入,使之成为室内型的编制方式。如果是有音高的敲击乐器,亦可以是轻盈的、活泼的、童趣表现所需要的编制方式。当然,也可以是强力的打击乐独奏,之间的空隙填人一些弦乐、木管、键盘的因素。再如果是打击乐组的全力以赴、全组齐奏那本身已经是“锣鼓喧天”了,弦乐这时做什么?用有音高的节奏重复打击乐的节奏,也许是主体的分工式的节奏编织,弦乐这时亦可以分声部重复这个节奏织体,这时是让人感到为打击乐的野性贴补上了一点文明,为打击乐的粗鲁添加了一些温顺,或可以感觉到由于弦乐的重复,将打击乐呈现的广场性拉回到了音乐的厅堂之中,这些应该都能够体现出来,因此,不能小视弦乐的加入。还有键盘的加入更加软化了打击乐的爆烈程度和性质,使之有丰富的乐音气场,而非广场上、旷野中的放浪。
8.打击与弦乐+铜管+键盘
这是反差很大的配置方式,打击乐与弦乐,加铜管,再加键盘,他们的音色分离可能性很高,如果这种分离性利用得当,可使音乐各部分各自表现清晰、轨迹分明,但合奏的音响奏鸣效果把握是必须基本遵循的。
这里主要是需要考虑音响的融合度,在表达各自或主奏、或复调、或织体的清晰度前提下相互产生的乐队共鸣是应该细心琢磨之后,精致安排的。音乐的气质对比、音乐的情绪对比、音乐的性格对比,这些因素同时呈现时,必须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融合,在融合的基础上进而产生交响的共鸣,也许这就是交响性丰富的音响构成的本真。那种各吹各调、互不认可的方式不能算做交响乐的思维,最多只能是节日广场上的随意组合,或各吹各调式的喜庆纷呈场面的写照。键盘作为最后排列的因素,也许它是最为次要的地位,但绝不是可有可无,如果用心,给它适当的表现空间和时间,一定会为音乐增光添彩,甚至于可以改变主体音乐的性质都未可限量。
9.打击与木管+铜管+键盘
这是完全编制的军乐队组合格式,并且以打击乐为主,记住:是打击乐为主!这就是这个结合方式的特殊之处,但无论是强力无音高,或是有音高的柔性打击乐,它们都会呈现军乐的色彩和印象,都会有明显的“广场感”,都会是以阳刚气质为主的性格表达,都是在没有弦乐滋养的“激烈”“尖锐”“坚强”等表情符号下的进行方式。打击乐为主是其应该明确呈现的音色亮光、音乐气质和主体存在。这是一个纯军乐式的组合形式,其音乐气质主体肯定是以军队行进的气质为主,但作为管弦乐交响乐的配器,它的多样性配置的可能应该是存在的,比如木管的抒情性表达,铜管组的温厚音响的呈现,都为它作为厅堂式交响乐的配器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而非一个“广场感”独有。
以上的各种乐器的组合方式,是以横向片段性、纵向分层性、综合分别性的列入、梳理和归纳。而乐器的组合有其基本分类的组合,但真正特别的组合可以说是无穷尽的,因此无法完全罗列和表达出来。但这些基本的方式和遵循,可以為学生初涉配器课程提供信息辅助的支撑和一些常识性问题的指导。乐队的色彩、气质、意境、力度、主次之分、结合方式、表现范围都可以说是有无穷无尽的可能。以上为配器法理论当中的乐器结合部分,下面将会进入到乐队配器的各种编制的论述之中。五、全奏(Tutti)
乐队的全奏包括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构成,有时还加入一些特色乐器、民族乐器,甚至还将“人声”作为乐队“声部”加入其中,这个结构编制可造成宏大、厚实、强烈、丰富、立体、坚强的音响效果与艺术表达。
(一)齐奏(高,中,低)
1.单组的高音区的齐奏,单纯而明亮,适宜演奏明亮抒情的音乐旋律;
2.单组的中音区的齐奏,温蕴而中庸,适宜演奏深情悠长的音乐旋律;
3.单组的低音区的齐奏,深沉而厚重,适宜演奏低回、委婉的音乐旋律。
(二)齐奏(高)(高、中)(高、低)
1.跨组的高音区齐奏,仍然可以演奏明快、抒情的音乐旋律,其混合的音色更加丰富;
2.跨组的高、中音区(八度)仍然是明朗的色彩为主,增加了一些温暖厚实的感觉;
3.跨组的高、低音区(八度)是非常深情而流畅的色彩,适合深情、温蕴的抒情风格。
(三)齐奏(中)(中、高)(中、低)
1.跨组的中音区(同度)是以抒情为主,兼有内敛,温暖,抒情的音乐气质;
2.跨组的中、高音区(八度)是以中音为主的组合,这也仍然为中音占上风的组合;
3.跨组的中、低音区(八度)是以中低结合的方式,最是擅长表达深情悠远的音乐形象。
(四)齐奏(低)
低音区的齐奏可以是本组与跨组的分配,本组的音色纯粹,而跨组的混合音色能有多种合组出现,如:弦乐与木管结合,它们是柔和的展示;弦乐与铜管结合,他们的性格增加了一些刚性;木管与铜管结合则与强烈、坚硬相融。
六、合奏
本组的合奏,色彩和气质比较单纯统一,两组结合也许就有主次之分,以奏主题的乐器组为显现声部,多组结合的结果是色彩的斑斓和音色的混合效果,并且随着音区的改变,音乐的色彩也随之变化,乐队的合奏区别于全奏即可能是某一乐器组没有进入或少有进入。
1.某一声部为主题,其他伴奏(键盘乐器为主题,其他伴奏;打击乐器为主题,其他伴奏)
为某一音乐主题(主要乐器)配置伴奏,是乐队配器中主调音乐的常用写法,亦是多用、常用、频用的手法。以下分别讲述各种组合的情况。那么,以键盘乐器为主,其他乐器伴奏的情况相对少见,多为协奏曲的样式,而以打击乐为主的情况,也是比较少见的组合。当然,有音高的打击乐如木琴,马林巴为主的情况亦是比较常见的存在,它们也可以是协奏曲的样式出现在这种组合当中。这是乐队配器内部的主奏与伴奏的配置方式,与整个乐队为一个声乐独唱声部或一个合唱队多声部演唱伴奏是不同的概念,是指乐队内部的音乐写作方式中主题音乐与伴奏织体关系的解说,其中又分为为某一乐器独奏配置伴奏性织体,为某一声部的齐奏或多八度齐奏配置伴奏织体,还指为跨组别的混合音色主题配置伴奏织体是也。
2.某一跨组声部为主题,其他伴奏
某一跨组声部为主题,其他声部作为伴奏存在是很普遍的情况,下面将分音区(音色)来阐述其特色与属性,尽可能描述它们的存在理由与气质,还包括音色和音乐的特性等内容。它们的存在状态在音高上可以是同度的,也可以是八度和多八度的同质构成,而不同八度的结合其音区是有不同特色的,不同音色的结合当然要改变性质。
3.高音乐器为主题,其他伴奏
以高音乐器为主题,其他乐器伴奏,这是最为常见的存在,而这个高音乐器的呈现,可能是单组音色,两组音色和多组音色的呈现,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键盘均可以成为单组和跨组配置的主体、主题和主要成分存在。
一般情况下中音区为伴奏的织体样式存在,那么,低音区域为起和声基础和音响基础作用的低音进行,也可以在低音区设置复调性质的音乐旋律、动机和节奏性元素作为对比、陪衬和呼应的表达。当然,中音区也可以在其有效音域和音响空间设置对比性音乐的存在,但需要注意,它的音量处理要强调,音色最好能够有效地分离出来,还要考虑抽调中音织体以后,整个音乐是否会缺乏流动性因素,给人以停滞之感。
4.中音乐器为主题,其他伴奏
以中音乐器为主题,其他乐器伴奏是比较少见的情况,而中音乐器多为承担伴奏工作,因为其特有的抒情温蕴的音色也适合表现如忧伤、郁闷、愁苦等特殊的情感表达,也常常作为主题乐器存在。需要注意的是,要为其留出清宽的空间,因为该乐器的粘和度极强,容易混合在乐队之中,不易突出。在音量上也要充分参考中音乐器的实力大小,而在其它声部如高音、低音乐器形成伴奏性织体时切记不能盖过此时作为主题演奏的中音声部,也许留够足以表达其主题活动的音域全面是最为妥帖的方式,中音乐器作为主奏,本身也应该选择最为有利的音域和音色来承担完美主奏主题的重任。
5.低音乐器为主题,其他伴奏
以低音乐器为主题,其他乐器伴奏,这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低音乐器如弦乐的深情、铜管的坚定、木管的柔和,都是作为主题演奏的上好元素,而它们以各种结合呈现,亦可产生若干不同的音乐气质,但它的主要形象应该是浑厚,沉稳,深情而厚重的。
低音乐器作为主题,由于音域的低沉一般不易为其它作为伴奏织体的乐器盖过。但要注意的是,作为伴奏织体元素的高音、中音区域的织体活跃程度如果把握不准,或者过于“显眼”,就会转移听众的注意力,让人们把次要当主要,把陪衬为主体,把丫鬟当作小姐而本末倒置了。
6.高音与低音乐器为主题,其他伴奏
以高音与中音乐器作为主题,这与单纯的高音乐器作为主题,则是增加(八度)亦增加了音色的厚度,但它的表现不低沉,仍然可以是明丽的色彩呈现,而更增加了甜美抒情的成分,在音量上如有铜管乐器进入,它们是宽广而强大的音响效果,但仍然以流畅的表达为主。
高音与中音乐器为主的主题呈现,是最为普遍的编配方式。也就是在某一高度之下加上的低八度的重复,这样的重复既不影响高八度的显眼程度,又可以给高八度旋律以支撑,还可以平添几多温暖的色彩,以及比较厚实的旋律质感。其实中音乐器的力度在相同的组别应该没有什么音响平衡上的问题存在。但是,如果是跨组别的结合就可能出现中大、高小的音量失衡状况,这是需要充分重视的。比如,铜管作为中声部八度重复如果控制不当,高八度的声响很可能被盖过,而且还可能因为中声部力度超大而改变了旋律声部的精神气质和形象塑造的正确指向。
7.高音与低音乐器为主,其他伴奏
高音与低音乐器为主题,其他为伴奏,这种组合的出现也是较为普遍的,如,大提与小提的组合,都可以是非常抒情、柔美的音乐构成,而低音的管乐与弦乐高音,低音的管乐本身为主题都可以,加上弦乐的陪衬等等,都可以出现多种有特色的音乐组合。
還有一种可能,即是隔空八度或多八度的叠置作为主题呈现,它的中间是伴奏织体的流动,这种结合可以给人以空灵的感觉,而且没有被淹没的危险,只是这是需要根据音乐气质来设置,因为它也许缺乏力度感、厚度感、深沉感和明亮感,给人以通透、空灵、间隔的感觉,但基本能保证主题旋律不被干扰、淹没和压制而随性悠扬地存在。
8.中音与低音乐器为主题,其他伴奏
以中音与低音乐器为主题,其他伴奏,多为表现沉稳、坚定、低徊的音乐气质。它的构架中织体在高音区,这就需要把“平衡”放在重要位置来考虑,不能“抢戏”“喧宾夺主”,而这种配置的主要音乐气质,可以是朴实、厚道、深切,以及阴霾、失望等情绪的表达。
由于中音区的上部八度重复,可以减缓低沉、阴霾、失望等情绪的影响,而成为比较温暖、忠厚、朴实的旋律色彩表现。在弦乐组当中,如果中低音声部是同八度的音区呈现,那么,中提琴略带鼻音的诉说般气质也许还会减少大提琴略显低沉木讷的弱点,从而更加形象准确地表达音乐。如果是管乐组(木管)单簧管的低音区冷峻的音色,遇到大管在这些音区恰好有着内敛的温暖之感,正好弥补了单簧管的短处呈现,如此等等,对于色彩的把握是需要就某一乐器本身的音区色彩与各乐器之间的色彩区分,以及各种乐器组合之后的新的色彩融合做到心中有数,方能轻松驾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