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云南地州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摘 要】 大学是青年成长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学子的真心、真情关爱。目前班级教学管理仍然是云南地州高校育人普遍采用的组织形式,一个优秀健康的班集体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当今的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虽然较之从前有很大改善,但是在新时期的背景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存在着一些影响班集体健康成长的问题。
【关键词】 新时代 地州高校 班级文化
引 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1]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我们党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全面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两个根本性问题。今天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才能进一步认清高等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
培养优秀卓越的大学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工作岗位上的重要工作,近年来云南地州高校的发展整体逐渐好转,但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的空间,班集体在育人效果方面仍有巨大潜力可挖掘。针对如何建设优良学风班集体,如何引导现有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仍有许多具体细致的问题要分析解决,根据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总结,大致有以下问题需要引起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注意。
1.班级目标不明确
一个班级健康建设的源动力在于班级内部大学生的集体觉悟,同学们只有从思想上对班级文化建设有了理性的认识,提高了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觉悟,从内心有建立健康优秀的班级文化的强烈意识,才能为接下来真正建设好班集体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笔者对不同授课班级的访谈了解,多数的同学对班集体凝聚力与班集体发展的认识仍然只停留在表面的感性层面上,具体到行动上就不明所以,无处着手。
细微到个人,宏观到国家,都会建立自己清晰明确,科学合理的奋斗目标,一个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的班级是无法形成一个积极上进的优秀班集体的。从笔者自身工作学校的情况来说,只有少数班集体能够确立清晰的奋斗目标。
究其所以,这应属于思想方面的深层次问题,未能意识到树立班级奋斗目标可以提高班集体凝聚力,未能意识到树立班级奋斗目标可以对同学们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未能意识到设立班级规章制度可以对同学们起到约束和规范的作用,未能意识到通过细致深入的研究班集体现状问题后所制定的学习目标、发展规划可以对同学们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2. 学生主体意识薄弱,班集体观念淡化
学生主体性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是否具有积极影响的标志。所谓主体意识,就是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2]学生的主体意识具体表现为班集体的凝聚力,班集体成员之间为实现群体活动目标而实施团结协作的程度。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有效的鼓舞同学们的士气,始终保持奋发图强的青春动力。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既受到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影响,又受到西方思潮和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一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的践行不够有效,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观念在高校校园中无序生长,造成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对班级事务及活动经常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使班集体逐步陷入沉闷消极的状态。这种冷眼旁观的围观者心态不利于培养具有担当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无法在新时代践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砥砺前行,做一个合格的时代奋斗者。
3. 班主任引导作用发挥不够
班主任以班级为单位具体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业指导、职业规划等工作,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重要纽带,也是专业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系的重要渠道。班主任对班级管理与引导的水平高低、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决定学校教学育人工作质量的高低。
据笔者了解,云南地州高校中大多数的班主任和辅导员都是年轻教师,工作经验相对匮乏,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专门人才比例非常低,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班级建设的工作方面仍处于摸索阶段。
通过与地州高校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发现很多学生对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并没有起到特别好的效果,甚至部分班主任在学生工作中出现了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精力投入不足、职业倦怠等问题,在班级日常工作中的表现一般,无法得到学生的实际认可。由此可见,班主任在大学生的班级建设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大部分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会找亲近的朋友倾诉,很少与班主任进行沟通,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并没有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并没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情绪疏导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对班主任在班集体组织建设中应发挥的引导作用还远远不够。
4. 班干部队伍培养不系统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力量,是班级共同目标的积极实践者,是班主任与学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他们是班集体的日常服务者、活動组织者和工作实践实施者。优秀的班委团队可以让班集体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选择合适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做好班干部队伍的培养,打造出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学习成绩优秀的班干部队伍,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与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更是营造优良班风,构建正能量氛围的班级文化的重要环节。
新时代的班级建设中,班主任要培养班干部的组织领导能力,引领班干部在班级中扮演正确的角色,充分发挥班级工作中的学生助理作用。但从实际访谈来看,当前地州高校对班级学生干部普遍存在重使用,轻培养,指导力度严重不足的情况。目前地州高校对学生干部培养的重点集中在了校团委与校学生会干部的群体,但部分学校的校团委干部与校学生会干部中存在着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的作风,没有正确的理解学生干部的职责与角色。面对数量众多的基层班级学生干部的培养缺乏有效的措施,仅仅是当作了传令兵与记录员,过度使用而没有合理指引,造成班级干部的成长效果不明显,作用不突出,成材率较低的问题。
5. 班级活动开展过于形式化
班级活动包括主题班会、文体活动、学习交流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在学校的教育管理体系中,班集体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班级活动在学生的发展和班级文化的建设中都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科学规范的班级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在事情动态发展过程中的预判与决策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及团队合作能力;有助于合理引导学生们的个性,培养有担当意识的合格青年。
主题班会在培养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中,班会只是起到传递消息和解决问题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其育人功能。校级层面组织的班级活动多存在主题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多以文艺类的活动为主,多以活动中学生的出勤率做为活动的实施效果,没有抓住班级活动是为何而举办的这一主要矛盾。目前地州高校班级活动中学术类活动所占比例较低,不利于大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于形式化的班集体活动不能够精准的针对不同学生所需要提高的能力短板,不能发挥其增强班级凝聚力的作用。
6.宿舍文化建设不健全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还有一个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宿舍。宿舍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来看,宿舍是课堂的延伸,从某种角度来讲,它比课堂更为重要。
作为学生相对稳定和集中的生活空间,宿舍对班集体文化的形成影响深远。宿舍是班集体内部的小环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宿舍同样可以找到全面提高学生自治、自理、自律的综合素质的方法。大学生宿舍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外在环境之一,它主要指宿舍中的大学生群体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交流中形成的以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宿舍环境、行为习惯、文化氛围[3]。优秀的宿舍文化能形成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学术氛围,能增强学生对“生命”、“生活”、“生存”的感悟教育,树立集体和“家园”意识,在育人方面可以起到课堂之外的重要作用。
目前的地州高校校宿舍管理多通过制定严格的宿舍晚归及查夜制度来规范学生的作息行为,辅之以辅导员班主任定期巡查卫生纪律等情况来掌握学生在宿舍内的状况。对于宿舍在学生成长教育及学习学术交流活动的功能未完全开发出来。国外的一流高校在宿舍文化的建设都注重了学习交流及学业指导等活动,将宿舍生活宿舍文化组织成为学习的延伸,能够运用朋辈教育及高水平的宿舍管理员来引导学生在宿舍的学习教育。
7.虚拟复杂的网络空间
人们在网络活动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被称为网络文化,作为接受新鲜事物最为灵活的大学生群体,当代大学生群体获取知识的渠道更为丰富,休闲娱乐的方式也变得更加多元,人際交往的社区也由现实走向了虚拟,虚拟社交已成为大学生社交的一个重要方式。信息爆炸的时代造就了当代网络文化的虚拟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班级文化的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不容忽视的是,网络这种现代联系方式为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大学生可通过手机QQ、微博、微信、抖音、知乎等软件随时随地了解社会资讯。但也应该意识到地州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相对薄弱,在网络中容易失去自我控制能力,最常见的情况就是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和聊天,不能正确的运用网络来搜集资料辅助学习,反而失去了与新时代的联系,一味的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中,失去了青年人的活力与创造力。网络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但是也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及班级文化建设带来了许多不可控的危机与风险,同时也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了挑战。怎样合理的利用网络文化开展班集体建设,已成为当代高校教育工作者思考的新问题。
总 结
新时代党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与高等教育工作者都应在党的教育方针下相互调适,为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卓越优秀人才做更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实践。做为高等教育发展相对薄弱的云南地州高校,更应该在现有资源上充分了解自己在学生工作中存在的现状与问题,对班集体文化建设上应该走专业化的道路,坚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情况,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成长成才的需要,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为祖国培养一批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积极参与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
【注 释】
[1] http://www.jyb.cn/china/gnxw/201612/t20161229_691650.html
[2] http://bbs.eduol.cn/post_9_87194_0.html.[EB/OL].
[3] 张庆成.大学生寝室文化的探索与建设[J].科技信息,2009(03).
【参考文献】
[1] 方雅静.新时期高校班级集体建设的研究和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初晓磊.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卢妍宇.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朱广生.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庆.新时期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6] 林运清.大学校园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作者简介:赵敏(1985-)女,白族,云南永德人,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