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鹿特丹

    刘少才

    亚欧大陆桥西桥头堡

    鹿特丹被誉为新亚欧大陆桥西桥头堡城市。是世界第一大港,荷兰第二大城市,城区面积200多平方公里,市区人口65.4万。我当海员时曾多次出入这个港口城市,至今不能忘怀的就是当地人那句谚语当上帝创造世界时,把荷兰给忘了,因此荷兰人不得不自己创造出一个荷兰来。如果不是我身临其境行船到这个国家,很难理解这句谚语的真实意义。荷兰是个繁花似锦的国家,但行船到此首先见到的却是国门前的道道大坝巍峨屹立,挡住了碧绿的海水,全国1/4的土地低于海平面,有“海平面下的王国”之称。堤坝外是白浪滔滔,渔船点点;堤坝内却是池沼湖泊星罗棋布,河流渠道纵横如网,郁金香花开遍地,围垦牧场绿草如茵,阡陌之间风车点缀,这就是如诗如画真实的荷兰。

    鹿特丹位于欧洲西部莱茵河下游,原是一个小渔村,1283年因在这里修堤防辟围垦地而得名,1299年建市,1872年建港,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了。以后随着周边环境的变化及运河和铁路的开通,自1965年起就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鹿特丹市遭到严重破坏。据有关资料记载,1940年5月13日,希特勒德国为迫使荷兰投降,一天之内就炸毁了3万座建筑物,市中心变成一片废墟,不少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建筑物已不复存在。大战末期,德军在撤退之前,港口又遭到毁灭性的摧毁,给鹿特丹带来空前的灾难。战后,当地政府为了让人们世世代代不忘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保留下不少因战争破坏的痕迹。在市中心的南端,矗立着一座名为“劫后余生的城市”的人体塑像。这个塑像腹部空裂,双臂高举,面仰青天,两腿艰难但却坚强的站立着。它生动地描述了鹿特丹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城区内还保留着被战火破坏的15世纪的圣劳伦斯教堂,这座哥特式建筑内有一座大风琴和许多荷兰历史上著名海军人物纪念碑。

    鹿特丹还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主要工业有炼油、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港口机械、食品等。是欧洲炼油最大的基地和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之一。现在的鹿特丹已发展成西欧的贸易中心和商业中心。

    世界第一大港

    荷兰是世界上有名的小国,国土面积41526平方公里,比我国的江苏省面积还要小,但鹿特丹港却是世界第一大港,有7个港区,40多个港池,共有650多个泊位,可同时供600多艘千吨及万吨级轮船停泊作业。港区面积100多平方公里,码头岸线总长37公里。这是一座现代化的码头,专业化分工有序,设有石油、矿石、钢铁、化工产品、粮食、木材、杂货、散装等专业码头和集装箱船、滚装船、载驳船作业区。我曾在此装运过化肥、杂货、钢材、大型机械设备等。目睹过港口高度现代化的管理和运作,由衷感叹:这是一个有名的快港。这里从不压船,万吨级船从进港到离港从未超过一周时间。码头设有大宗货物进出储运油库,钢铁、粮食、化肥等专业仓库或货棚及冷藏库。有400多条海上航线通往世界各地,有1.1万班次远洋轮船定期往来。每16分钟就有一艘远洋轮船进出港口。转运的主要国家有德国、英国、法国等欧盟国家及周边欧洲各国,这也是其繁忙的原因之一。这个港的年吞吐量为3亿吨,最高达3.1亿吨,进出港的货物主要来自亚洲、欧洲,其次是南美洲和非洲。在进出口货运中,转运量约占总吞吐量的40%,进出港货运中的大宗货物占90%以上,其中过境转运的占85%,主要是原油和制成品。

    亚欧大陆桥直通鹿特丹,其使用价值的确非同一般,因为鹿特丹的腹地非常广泛,无论是作为港还是作为站,以鹿特丹为中心,集中了荷兰的主要工农业城市。有发达的公路、铁路和水运网把周边的城市连接起来。其附近邻国的德国、瑞士、法国、比利时、英国等工业发达,这些国家发展工业所需的原料和燃料主要靠进口,产出的产品又要出口,使居于它们中间位置又有良好转运条件的鹿特丹港成为他们大宗货物的转运中心。不仅如此,欧洲四通八达的交通还可能向远扩展到西欧、中欧及东欧的部分地区,故鹿特丹港自古就有“欧洲门户”之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广阔的经济腹地,是鹿特丹港不断发展的有力支柱,也是亚欧大陆桥西桥头堡的前景所在。

    无处不开郁金香

    鹿特丹不仅是世界第一大港,还是一个旅游胜地,无处不开着荷兰的国花郁金香。可以称得上是花园式的国家,花园式的城市。每年的春夏之交,荷兰大地就披上了五彩缤纷的“花衣”,全国上下,花团锦簇。尤其是鹿特丹到阿姆斯特丹沿海一带,无处不见红的、黄的、橙的、紫的各色鲜花竞相开放的景观。花水相映,风景如画,荷兰被称为西欧的花园,而又以鹿特丹为最。鹿特丹人爱花如痴如狂,仿佛花就是一切,花就是精神支柱。据说,17世纪初,一位商人为了获得一株罕见的郁金香花种,竟为之付出了8000磅麦子、1600磅黑麦、4头壮牛、8头肥猪、12只肥羊、两大桶酒、1000磅奶酪、一张床及一只银酒杯,这在今天听来似乎是天方夜谭,可当时确有不少人为花而倾家荡产。荷兰人犹爱郁金香,并将其视为花中之王,直到定为国花。但是,郁金香的祖籍并非荷兰,它是300多年前从土耳其传人欧洲的,很快风靡西欧,在荷兰更以其名贵而身价百倍,一个郁金香的球茎价格相当于同等重量的黄金价格。在荷兰曾流行一句话:没有郁金香就不算富有。当年鹿特丹街心一幢漂亮豪华的住宅,其售价也只有三株郁金香的价值。现在随便走在鹿特丹的大街小巷,处处都可看见郁金香,随时都可闻到郁金香清馨,说这里是郁金香的海洋一点都不过分。

    荷兰花市——秋肯霍夫

    秋肯霍夫是荷兰王国最大的花卉展览中心,又是花节活动中心,也是全国花卉典型代表地区,占地面积28公顷,暖房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种植花卉达六七百万株。秋肯霍夫每年只对外开放两个月(4月和5月),游客就达百万人,其中65%是外国游客。每年的4月25日是荷兰的花节,游客可以赏花,商人可以订购花,目前荷兰出口的花卉已占全世界花卉出口额的60%。

    秋肯霍夫是荷兰王国男女老少尽人皆知的花城,它位于海牙市以北数十公里处。当大巴士还未驶抵秋肯霍夫时,我们就能感受到奔袭而来的浓郁而强烈的花节气氛了。一阵又一阵芬芳的花香随风飘进车厢,一丝丝、一缕缕,沁人心脾。马路两旁的花圃,五彩纷呈,争芳斗妍。众多的花圃组成一条条、一块块修长的地毯状,一直延伸到地平线的尽头,引人无限遐想。拥资亿万元的花商大公司不惜工本,费尽心机直接用花卉组镶成的一幅幅巨大广告

    画不时映人眼帘,而小本经营的花农们也因地制宜沿路搭棚,向每一辆因道路拥挤而徐徐缓行的车辆兜售鲜花。

    在荷兰语中,“秋肯”意为“蔬菜”,“霍夫”则指园地,因为这里最初是为一贵族夫人种蔬菜的,1949年,一批荷兰花卉主和花商选中秋肯霍夫作为花卉集中陈列处,以供花界同行竞争之用。

    最初估计每年参观者可达4万人左右,可是实际上第一年就接待了20万游客。1962年,当时的荷兰女王朱丽安娜在此举行结婚25周年招待会,宴请各地的王公显要、达官贵人,热闹一时,秋肯霍夫从此声名远播,名扬四海。花卉陈列相当讲究,所有花卉和异国游客之间没有任何阻隔。当初设计者就是要突出“自然”这个意思。花卉种植园内建有不少花亭,殷勤的花商指着各种实物和图片详尽地介绍各种各样花卉,他们和顾客围桌而坐,娓娓而谈。在锦绣花界中“一枝独秀”的郁金香,乃是荷兰王国的国花。仅在这秋肯霍夫,郁金香就有2000多种,白花晶莹,红花艳丽,黄花矜持,紫花潇洒,纯种的清奇可爱,杂交的色彩斑斓。特另U有趣的是许多花名取得都很别致,如“一枝独秀”、“迷人公主”、“玫瑰之翼”;因花朵硕大而压弯花茎的橙色郁金香取名为“丘吉尔”;一种白色典雅的郁金香被誉为“中国佳人”,贴切又富于情趣,同时也可看出中国人在荷兰人心目中有一定的位置。在秋肯霍夫,还有一种郁金香,花状奇异丑陋,极为难看,本该是不人流的,它名叫“卡西莫多”,富有想象力的荷兰人用《巴黎圣母院》中那位模样丑陋却心地善良的钟楼怪人来命名这一种郁金香。战后荷兰的园艺家们一直在想方设法培育一种纯黑色的郁金香,但至今没有成功。

    荷兰是低洼之国,其国土绝大部分为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二战后,荷兰充分利用其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围海造田的特殊土质结构,积极进行花卉生物工程的研究,这就大大推动了花卉种植和出口生意。同时,荷兰人爱花,每家每户多多少少都“见缝插针”地在房前屋后种花植草,在宝贵而又紧缺的土地上精心栽花。目前,荷兰的花农已逾万户,为花卉种植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荷兰到处是种花的暖房,一年四季都可种花。现在出口花卉已占全世界花卉出口总额的60%,雄踞世界花坊之首。

    (本文责任编辑:卜卫东)

相关文章!
  •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信访制度建设

    刘东升[摘要]信访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信访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南海国际舆情态势呈现与舆情支

    金苗<br />
    <br />
    【关键词】南海? 国际舆情态势? 舆情支持培育<br />
    【中图分类号】D82? ? ? ? ? ? ? ? ? ? ? ? ? ? ? 【文獻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