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对不同种族真人与卡通面孔分类能力的研究

    王尧尧 颜秀琳 王静梅 卢英俊

    

    

    【摘要】本研究以30名大班幼儿为被试,以不同种族真人及卡通面孔图片为材料,考察幼儿对不同种族真人与卡通面孔的分类能力。结果显示:(1)幼儿对高加索人面孔分类能力最强,对中东人面孔分类能力最弱。(2)幼儿对卡通面孔的种族分类能力显著强于真人面孔。研究者据此提出教育建议。

    【关键词】幼儿;真人面孔;卡通面孔;面孔分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20)7/8-0050-04

    对幼儿来说,提高对不同种族面孔的认知能力,有利于其开阔视野,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陌生人时,异族面孔往往会首先吸引人们的注意。对异族面孔的种族类别判断比本族面孔更快的现象,被称为异族分类优势。有研究指出,面孔知觉的异族效应主要表现为,对他族面孔的种族类别判断更快速、更準确,而对本族面孔的个性化信息分辨更快速、更准确。〔1〕面孔知觉的异族效应非常普遍,广泛存在于不同的种族和年龄群体。〔2〕埃莉诺·麦肯(Elinor Macken)等人认为,幼儿阶段是面孔知觉异族效应发展的关键期,且相比其他发展阶段具有更强的可塑性。〔3,4〕以往国内外针对种族面孔的研究大多采用中国人(黄种人)、高加索人(白种人)、非洲人(黑种人)等种族特征较为明显的面孔,鲜少涉及“模糊种族”,如中东人。此外,目前面孔分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真人面孔,而对卡通面孔的研究相对较少。有研究表明,虽然真人面孔与卡通面孔在某些物理特征上较接近,但对两类面孔的加工方式可能存在差异。当前真人面孔与卡通面孔加工的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面孔记忆、表情识别和吸引力评价等方面,尚未见面孔分类的比较研究。基于此,本研究采用不同种族(高加索人、中国人和中东人) 、不同类型(真人、卡通)面孔为刺激材料,考察幼儿对不同种族面孔以及真人与卡通面孔分类加工的差异,供相关人员参考。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杭州市某幼儿园大班幼儿30名为研究对象。男女各半,平均年龄5.9岁(SD=0.2)。所有幼儿均无特殊身心疾病,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右利手。

    2.实验材料

    本研究采用不同类型(真人、卡通)与不同种族(高加索人、中国人、中东人)的面孔材料。真人面孔中的高加索人面孔和中国人面孔主要选自NIM情绪面孔数据库(The NimStim Set of Facial Expressions),中东人面孔主要选自伊朗面孔数据库(Iranian Face Datebase)。从面孔数据库中选取正视条件下真人中性表情图片60张(每个种族各20张,真人年龄为21~30岁,男女各半)。由31名成人(平均年龄24岁,男性14名,女性17名)对真人中性表情图片进行评分。评分者从种族类型和种族代表性两个维度进行评分。种族类型维度采用三点计分法,高加索人得1分,中国人得2分,中东人得3分。种族代表性维度采用七点计分法,1分表示种族特征不明显,不具代表性;7分表示种族特征非常明显,非常具有代表性。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三类种族面孔(高加索人、中国人、中东人)的种族代表性评分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者选取其中种族类型正确率在80%以上、种族代表性得分在5分及以上的38张面孔图片作为真人面孔图片。卡通面孔图片由动画专业人员根据上述38张真人面孔图片匹配设计而成。所有图片像素为500像素(宽)×768像素(高),位深度为32位,图片背景统一为白色,且明暗、对比度等一致(参见图1)。选取35名成人(平均年龄22岁,男性16名,女性19名)对38张真人面孔图片和38张卡通面孔图片进行种族类型和种族代表性评分,最终选取种族类型正确率在80%以上、种族代表性得分在5分及以上的面孔图片60张(真人面孔图片和卡通面孔图片各30张)作为实验材料。对面孔图片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面孔种族与面孔类型的主效应均不显著,交互作用也不显著。研究者将其中12张面孔图片(每种类别2张,共6*2=12张)用于练习,48张面孔图片(每种类别8张,共6*8=48张)用于正式实验。

    3.研究过程

    实验场地为幼儿园内安静的美术活动室。实验开始前,主试先在电脑屏幕上同时呈现6张真人面孔图片(3个种族,男女各半),告知幼儿图片上的面孔分别来自中国、美国和伊朗3个国家。之后,主试让幼儿按键判断面孔图片的种族,F1键为“高加索人”,F2键为“中国人”,F3键为“中东人”。实验分为练习与正式实验两个阶段。练习阶段共12个试次,主试确认幼儿充分理解实验程序和按键的含义后再进入正式实验阶段。正式实验阶段分为两部分,真人和卡通面孔任务分开进行,每部分24个试次。主试通过E-prime程序首先在屏幕中央呈现注视点黑色“+”800ms,然后呈现图片刺激,图片呈现时间不限,在幼儿按键判断面孔的种族后呈现1000ms空白屏作为缓冲,再进入下一个试次。主试记录幼儿的回答与反应时。每张面孔判断正确得1分,错误得0分。每种类别面孔的总得分/每种类别面孔总分为判断正确率。

    4.数据处理

    研究者使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不同种族真人与卡通面孔分类的正确率

    研究者以幼儿对不同种族面孔分类的正确率为因变量,进行3(种族类型:高加索人、中国人、中东人)×2(面孔类型:真人、卡通)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面孔类型主效应显著,幼儿对卡通面孔种族分类的正确率显著高于真人面孔(p<0.05)。种族类型主效应显著,幼儿对高加索人面孔分类的正确率显著高于中国人与中东人(p<0.01),对中国人和中东人面孔分类的正确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面孔类型与种族类型存在交互作用。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幼儿对卡通面孔识别时,对高加索人面孔分类的正确率显著高于中国人和中东人(p<0.01),对中国人和中东人面孔分类的正确率不存在显著差异;对真人面孔识别时,对高加索人面孔分类的正确率显著高于中东人(p<0.01),对中东人与中国人面孔分类的正确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图2)。

    2.不同种族真人与卡通面孔分类的反应时

    研究者以幼儿对不同种族面孔分类的反应时为因变量,进行3(种族类型:高加索人、中国人、中东人)×2(面孔类型:真人、卡通)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面孔类型主效应不显著(p>0.05)。种族类型主效应显著,幼儿对卡通面孔和真人面孔识别时,对高加索人面孔分类的反应时显著短于中国人(p<0.01)和中东人面孔(p<0.05),对中国人面孔分类的反应时显著短于中东人面孔(p<0.05)。种族类型与面孔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见图3)。

    三、讨论

    1.幼儿对高加索人面孔分类能力最强

    本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对不同种族面孔的分类能力存在差异,对高加索人面孔的分类比对本族面孔更具优势,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5〕瓦伦丁(Valentine)运用多维空间表征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当人们知觉面孔时,是在一个多维度的心理空间中进行表征的,而每个维度代表了一个与知觉相关的面孔特征。〔6〕本族面孔在心理空间中的集中程度较低,而异族面孔在心理空间中的集中程度较高,这种更高的心理空间密度使得异族面孔更容易从种族维度上被区分开来。相对于中国人面孔,高加索人面孔在幼儿心理表征中的分布密度更高,因此幼儿在分类时可以更快地激活异族面孔群组表征。此外,幼儿对本族和异族面孔分类能力的差异还可能是因为幼儿对不同种族面孔的接触经验存在差异。这种经验差异会使本族和异族面孔所诱发的大脑神经元的激活存在差异。〔7〕相较于异族面孔,本族面孔导致中部区域的神经元被激活得更多,提示大脑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本族面孔加工。〔8〕这些更多参与面孔加工的皮质神经元可能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处理本族面孔,如辨认个性化的面孔信息,但也导致对本族面孔分类时消耗了额外的大脑资源与更长的时间,促成了异族面孔的分类优势。

    2.幼儿对中东人面孔分类能力最弱

    本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对中东人面孔识别分类困难,反应最慢。根据种族特征加工理论,个体在进行面孔分类时,会首先关注面孔的种族特征,明显的种族特征可以促进个体对面孔种族的识别。相比高加索人和中国人面孔,中东人面孔在种族特征上较为模糊,幼儿在种族特征分析时需要调动更多认知资源,导致幼儿分类速度慢、识别能力弱。此外,幼儿对中国人与中东人面孔分类能力的差异不显著,可能是因为两个种族在面孔肤色上较为接近。

    3.幼儿对卡通面孔分类能力更强

    本研究结果发现,幼儿对卡通面孔的种族分类能力显著强于真人面孔。相比真人面孔,卡通面孔在塑造人物时会对面部进行简化和夸张处理,这种夸张的刻画能够更鲜明地表现不同种族面孔的典型特征。幼儿对卡通面孔的种族辨认优于真人,可能是因为卡通面孔夸张性的表征更易于激活相关脑区。卡通面孔造型比真人面孔在颜色上更为夸张,高加索人和中东人卡通面孔的肤色容易凸显出各自的种族特征,使得幼儿对其分类能力优于真人面孔。

    四、教育建议

    1.重视提升幼儿对不同种族面孔的识别能力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全球化趋势逐渐影响到每个个体的生活。中国幼儿有更多机会接触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群。对不同种族面孔的加工能力对幼儿适应未来国际化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中国幼儿对中东人面孔存在分类困难,这提示教育者需要重视提高幼儿对不同种族面孔的加工能力。教育者一方面可以通过设计相关课程或活动来增加幼儿和其他种族幼儿的接触频率,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不同种族面孔的特征,以促进幼儿对异族面孔识别能力的提升。

    2.把握幼儿识别不同种族面孔的关键期

    本研究发现,幼儿对高加索人面孔表现出异族分类优势。然而,这种优势也意味着幼儿在面孔加工过程中可能过于重视种族特征,而忽视了面孔的个性化信息。有研究表明,5~6岁是幼儿对不同种族面孔识别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这提示教育者应当把握幼儿面孔识别能力发展的关键期,重视培养幼儿对不同种族面孔的识别能力。教育者应当考虑幼儿发展差异性,制订适合幼儿年龄阶段的活动方案,灵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幼儿对异族面孔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国际化视野。

    3.将卡通形象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

    本研究发现,幼儿对卡通面孔的种族分类能力强于真人面孔。教育者可以为幼儿提供以介绍不同种族为主题的绘本,并尝试将不同种族的卡通形象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卡通面孔对于幼儿更具吸引力。通过与不同种族卡通人物形象的接触,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异族面孔的兴趣。卡通面孔对肤色、五官等的夸张与凸显也有助于促进幼儿对种族特征的认知。

    参考文獻:

    〔1〕GE L,ZHANG H,WANG Z,et al.Two faces of the other race effect:Recognition and categorization of Caucasian and Chinese faces〔J〕.Perception,2009,(8):1199-1210.

    〔2〕GOODMAN G S,SAYFAN L,LEE J S,et al.The development of memory for own and other-race fac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2007,98(4):233-242.

    〔3〕ELINOR M,LULU W.A critical period for faces:Other-race face recognition is improved by childhood but not adult social contact〔J〕.Scientific Report,2019,(1):1-13.

    〔4〕SANGRIGOLI S,SCANIA D S.Effect of visual experience on face processing:A developmental study of inversion and non-native effects〔J〕.Developmental Science,2004,(1):74-87.

    〔5〕CALDARA R,ROSSION B,BOVET P,et al.Event-related potentials and time course of the “other-race” faceclassification advantage〔J〕.Neuroreport,2004,(5):905-910.

    〔6〕VALENTINE T,ENDO M.Towards an exemplar model of face processing:The effects of race and distinctiveness〔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1992,44(2):671-703.

    〔7〕GOLBY A J,GABRIELI J D E,CHIAO J Y,et al.Differential? responses in the fusiform region to same-race and other-race faces〔J〕.Nature Neuroscience,2001,(8):845-850.

    〔8〕LU F, JIANGANG L,ZHE W,et al.The other face of the other race effect:An fMRI investigation of the other-race face categorization advantage〔J〕.Neuropsychologia,2011,(13):3739-3749.

    A Study on Childrens Ability of Categorizing Real and Cartoon

    Faces of Different Races

    Wang Yaoyao1,2, Yan Xiulin1,2, Wang Jingmei1,2, Lu Yingjun1,2

    (1Children Research Institut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

    (2Hangzhou College for Kindergarten Teacher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

    【Abstract】Taking 30 children aged 6 as research subject, and using photo faces and cartoon faces of different races as testing materials, this study explores childrens ability of categorizing faces. The results indicate:childrens ability of categorizing Caucasian faces is the best while middle easterners faces the worst;childrens ability of categorizing cartoon faces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real faces.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Keywords】young children; real face; cartoon face; categorization of faces

    * 本文為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儿童对卡通面孔与真人面孔认知的神经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5JDET02YB。

    * * 通讯作者:卢英俊,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副教授,E-mail:luyingjun@zjnu.cn

相关文章!
  • 紫藤公园之旅等

    曹丽颖等当我走进紫藤公园的大门时,阵阵花香扑鼻而来,一棵棵紫藤树映入了我的眼帘。紫藤的树干是黑色的,树皮很粗糙,像一块坑坑洼洼的

  • 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

    李雅梅【摘 ?要】在新课改的推进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初中学习的需要了,教师需要在现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微课就

  •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核心素养培

    郭爱兰摘 要:进入21世纪,中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为提升人才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以及提高教学水平,开展教育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