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古典诗歌的思想感情
陈亚飞
[摘要]在古诗词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对古诗词的思想感情存在着误读的情况,为此,本文从如何准确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古典诗词思想感情语文教学素质教育
诗言志。“志”即诗人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诗的灵魂。《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古典诗歌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可见,对诗歌艺术魅力的领悟,离不了对其“思想内涵”和“丰富意蕴”的准确把握,
诗歌本身的表达特点以及诗人本身的情感态度的复杂性决定了欣赏者理解的复杂性和难操作性,教学中重写作技巧分析,轻情感体验和感悟,造成学生对诗歌作品存在着许多误读的情况。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帮助学生建立必要的知识储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学生的知识仓库里至少要充实这几样东西:
1与诗歌相关的背景知识
古人鉴赏诗歌讲究知人论世,这里的所谓“人”与“世”即我们所说的背景知识。诗歌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载体,与诗人个人经历和思想观点密不可分,因此“知人”,就是要求鉴赏者了解诗人的身世和思想。诗歌又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反映,某一时代的诗歌,总带着这一时代鲜明的印记。因此关注诗人所处时代的特征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积累相关的历史常识,是准确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条件,这也就是古人所谓“论世”。
2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情感类型
古典诗歌取材丰富,情感类型多种多样,大凡人类喜怒哀乐之情都在古典诗歌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而这些情感又因为个人经历、胸襟气度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分析诗歌题材内容入手,归结产生不同情感的原因,理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情感类型,然后将其分门别类,从而作为鉴赏新作时的参考。比如:忧国忧民之感慨(杜甫《春望》);国破家亡之痛楚(李清照《声声慢》);游子逐客之凄凉(白居易《琵琶行》);征夫思妇之幽怨(王昌龄《闺怨》);怀才不遇之寂寞(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报国无门之激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建功立业之豪迈(王昌龄《从军行》)等等。
3古诗中的一些常见意象
意象是寄寓了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诗歌创作“言不尽意”,就只好“立象以尽意”。古诗中意向的寓意往往是固定的,如桃花象征美人。桃李纷飞预示春光逝去,美人迟暮;牡丹华贵,菊花高洁,梅花孤傲;大雁南飞,寄托离情,燕子归来,寓示团聚等等。教学中帮助学生归纳这类自然事物在古诗中的常见寓意以及所寄托的情感,运用于诗歌鉴赏实践,则可事半功倍。
二、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诗歌情感的常用方法
如果说知识积累是准确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前提的话,掌握分析诗歌情感的常用方法,从技巧运用的角度探讨其感情内蕴,则是关键。我们知道,诗歌创作大多是即兴之作,其感情表达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即使同一作家同一时期同一题材的作品,其内容、风格也可能大相径庭,而同一事物,在不同作品中也可能是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意象,因此鉴赏时不能依据思维定势,脱离具体内容作“贴标签”式的分析,需引导学生着眼作品本身,从其字里行间体味诗人感情的细腻精妙之处。具体方法有:
1抓能体现诗人情感倾向的词语和句子
不少诗人的情感炽烈,表达方式直白。我们可从中直接找到表明情感的词句。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表达的是决不向权贵低头弯腰的凛然傲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现的是杜甫身处破屋,心怀天下的宽广胸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则流露了迁客骚人的颠沛流离之苦。教学中从对这些画龙点睛的句子的分析入手,则能提纲挈领,披文人情,快速切中诗人思想情感的脉络。
当然,也有很多诗表达情感的词句并不如此鲜明易找,我们则必须通过揣摩作品中丰富意蕴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探幽烛微,挖掘其情感内蕴。如白居易《惜牡丹花》,诗中“唯有”和“应”两词就蕴含丰富的情感,十分耐人咀嚼。“唯有”意即“只有”,未明别的花已经开谢,只剩下这难得的两朵,而她们也已衰残,怎么不叫人倍加珍惜!“应”字是对那两支牡丹未来命运的悬想,被“吹尽”,是其必然结果。但诗人是多么不愿看到!一个“应”字,传达了诗人无尽的留恋和牡丹终将衰颓难以挽回的无奈和惆怅。
2抓诗人笔下景物的特点
古人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胡应麟《诗薮》),“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人间词话》)。写诗,大多离不开景物描写,或触景生情,或缘情写景,或寓情于景,景物是诗人情感的寄托物。诗中之景往往染上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鉴赏则可反其道而行,抓住诗人笔下的景物特征,分析景物所构成的氛围,进而探讨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诗人笔下之景或明媚绚丽,或阴森晦暗,或清丽淡雅,或秾艳鲜亮,或雄浑壮阔,或婉约娟秀,色彩风格各异,无不折射诗人心理状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干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意境雄奇壮阔,传达的是苏东坡建功立业的渴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氛围清丽空寂,表达的是听众听完琵琶女演奏后如痴如醉的心理满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基调凄迷哀婉,流露的是离人的依恋、凄恻和伤感。
3抓诗歌常见艺术手法
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诗歌创作必须调用各种艺术手法,艺术手法的运用也使得诗人感情的表达更加充分强烈,例如,对比,表明是非,可使作者褒贬之情更为鲜明;拟人,将作者情感移诸客观物象,使情感更为外露;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使感情表达更有冲击力,等等。因此从分析手法的表达效果入手,也更容易准确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感情。除此之外必须注意以下一些超常规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方法。
(1)词义的丰富性。汉字词意丰富,韵味无穷,同一个字,在不同诗人的调遣下,表达的情意各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这就要求我们鉴赏时不能局限于对其常规意义的理解,而应注意对其特殊意味的体昧和涵咏,从而明辨其所传达的不同感情。比如,“闲”字,常见意义为“悠闲”、“闲适”,表达一种优游自在的轻松心态,“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梅尧臣《东溪》)。“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等句均是。而以下这些“闲”表达的却是相反的心情。“有约不来待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之“闲”,反映
的是诗人约客不来时等待的焦躁、不耐烦:“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之“闲”,是闲得无聊,揭示了荒凉后宫中被长期冷落的宫女此时无所事事中透出的个人辛酸,表达了对她们悲惨命运的深深同情:“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冯延巳)之“闲”,是闲得无趣,女主人公百无聊赖,借逗引鸳鸯遣散愁绪,传达出的是惆怅、孤寂、失落等情绪。可见,一个“闲”字,或反映某一瞬间的特定情绪,或反映某一阶段的生活状态以及由此产生的感受,包含了多种复杂微妙而难以言说的人生况味,值得我们好好咀嚼,细细辨析。
(2)意象的多义性。诗歌中意象的含义约定俗成,是基本固定的,但同一事物,在诗人笔下可能是不同意象,所寄寓的感情也会有所不同,甚至完全相反。此时我们如果依据思维定势。不加区分地对号入座,则往往导致对诗人感情的误读。比如“柳”,通常在诗人笔下通常为美好之物,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但并非所有诗人笔下之柳都如此可爱,请看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柳,又成了得志便猖狂而又不自量力的小人的象征,形象与常态截然不同。若我们不加辨析,就会对其寄寓的情感做出错误判断,鉴赏时必须特别加以注意。
(3)情景关系的不一致性。写景为抒情服务,大多数情况下二者方向一致,即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古人认为“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因此有不少诗作情景关系方向不一,我们如果不明了这样一种创作方式,也会对诗人感情基调产生误解。如《诗经,采薇》中典型片段:“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恩,雨雪霏霏”,全诗写一位被遣戍边的兵士从出征到回家的经历,“杨柳依依”是出征时的情景,杨柳轻柔婀娜,随风翩翩而舞,是乐景,然而此处要表达的却是出征时对家人的依依不舍。对未来生死难卜的命运的担忧,是哀情;而“雨雪霏霏”则是纷纷雪花,漫天飞舞的哀景,却从反面衬托了征人此时身经百战,历经磨难,终于得以回家团圆的喜悦和兴奋。
当然,识别情景关系方向的是否一致,并非易事,我们必须综合调动各方面的因素,比如,了解写作背景,诗人处境,紧扣关键词语分析体味等等。
(4)诗人情感的复杂性。有时一首诗中诗人感情并不是单一固定的,往往交织着丰富复杂、不断变化、甚至前后矛盾的思想感情,我们必须综合多种因素,分清主次,理出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从而弄清作者真意所在。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鉴赏时必须注意这种变化,并弄清前面写“不曾愁”,正是为后面的“悔”作铺垫,实际表现的还是少妇的悔和愁。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前四句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了诗人生活的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诗题和后四句虽然写“喜”,却隐约含“悲”;“愧君相见频”中的一个“愧”字,直接表达了悲凉之情。因之。题中虽着“喜”字,背后却有“悲”的滋味并且总的倾向于悲。可见,诗人此处表达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喜交加之情,我们不能受诗题误导而做出单一理解。
训练学生掌握作品中常见的表情达意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所掌握的技巧和方法去探索和发现,在此过程中真正提高理解和分析古典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这应该是我们整个鉴赏教学总的原则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