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体系构建的原则、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

    

    【摘 要】构建老年教育体系是老年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老年教育体系对应对老龄社会、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老年教育事业自身发展、丰富和推动文化养老、引领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老年教育体系应遵循层次性、多样性、开放性和特色性四大原则。针对老年教育体系存在的地域和城乡不平衡、老年教育体系内部层级发展不均衡及老年教育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发展合力的问题,提出构建老年教育体系应完善老年教育体系发展的条件;完善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功能定位;实现老年教育资源共享。

    【关键词】老年教育;老年教育体系;老年教育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9)08-0041-06

    随着中国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养老问题不仅成为解决老年人群的物质和精神诉求,更成为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社会问题。老年教育作为公认的文化养老的重要载体,成为低成本、高质量应对老龄社会的长期战略。我国老年教育发展历程经历了以老干部为中心的未具规模的初创期、重视老年“受教育权”的着手扩大办学规模的推广期、强调终身“教育性”的提升办学规范化的发展期,已迈入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尝试办学战略转型的繁盛发展阶段。2016年老年教育专项规划《老年教育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出台,成为老年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广泛、灵活多样、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老年教育新格局。构建老年教育新格局及形成老年教育体系,已成为当前很长一个时期内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中心任务。探讨老年教育体系应然状态和探索老年教育体系的实现路径成为引领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和老龄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老年教育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及时代价值

    (一)理论依据

    人力资本理论将人的技能与土地、物理资本和劳动并称为资本的四大要素。人力资源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教育与社会发展过程中遵循“终身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逻辑关系。我国“未富先老”的基本国情对人力资本存量和层次结构提出了新要求,开发老年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开始凸显,老年教育必将成为低成本、高质量应对老龄社会的重要国家战略,为老龄社会带来深刻影响。

    1.终身教育理论

    终身教育是不同年龄段人群各类内容和形式的教育总和,包含所有的教育阶段和正规、非正规的教育形式,以满足每位成员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多样学习需求,促进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原有的教育体系中一般不包括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教育,终身教育理论则明确提出老年人应与其他不同年龄段人群一样享有受教育权利,构建老年教育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我国的教育体系。

    2.学习化社会理论

    学习化社会由美国教育家哈钦斯最早定义为:“针对全体成年男女制定制度以促进学习者的成长和人格构建,进而建立一个朝向价值的转换及成功的社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学习化社会中,教育不再是强制性的,而是公民对社会的一种自觉的责任,是未来教育发展的理想境界,需要社会各部门共同参与工作,积极承担教育责任。当前,老年人需要不断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接受新鲜事物,提升自身素质,以跟上时代的步伐。每个个体都追求自我实现,终身保持学习状态,这是学习化社会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大部分老年人积极的生活方式。

    3.公共资源配置理论

    公共资源配置理论认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应该实现公平配置。老年教育作为公共服务的内容之一,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其办学条件、办学经费、师资力量和工资待遇等均衡配置,建立资源配置的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由于政治、经济及政绩观不同,老年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区域间和校际间存在不均衡现象。老年教育体系构建应重视资源配置,使老年教育不同办学主体总体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

    (二)时代价值

    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庞大,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的老龄社会国情下,老年教育逐渐成为低成本、高质量应对老龄社会的重要战略选择。

    构建老年教育体系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之路。作为终身教育的独立教育阶段,老年教育与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并列,是终身教育体系的最终教育阶段,是构建学习型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过程,具有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国民教育体系的功能。老年教育体系构建是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从内部直接促进老年教育朝着健康科学方向发展的功能。老年教育經历了初创期、推广期、发展期和繁盛期四个阶段后,老年教育体系正逐步形成。老年教育体系的形成有利于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优化和组合,有利于不同办学主体的衔接和沟通,有利于促进老年教育效率的提高,老年教育内部效率的提升反过来也能促进老年教育的发展。

    构建老年教育体系是丰富和推动文化养老、引领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老年教育作为推动文化养老的重要形式和有力支撑,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构建老年教育体系中贯穿“文化养老”理念,有利于“尊老、爱老、敬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推动“尊老、爱老、敬老”文化养老社会氛围的形成,有利于促进文化养老与老年教育的有机结合。因此,应促进文化养老与养老服务业的有机结合,创新老年教育理念和实践,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为坚定文化自信及推动中国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老年教育体系构建的原则

    当前学者对于老年教育体系的理解不同。颜景庚[1]基于老年教育学理论从目标体系、管理体系、办学主体体系、课程体系及理论研究体系等方面阐述了老年教育体系。笔者认为,老年教育体系构建应基于老年教育实践,构建以老年大学等老年教育机构为引领、以社区老年教育为主体、以社团组织为依托、以远程老年教育为载体、老年人自主教育为补充的“五位一体”老年教育体系。[2]老年教育体系构建应遵循层次性、多样性、开放性和特色性四大原则。

    (一)层次性原则

    老年教育体系的层次性指老年教育有初等、中等、高等层次,应该具备由初等层次向高级别教育层次迈进的梯次。每一层次有自身的质和量的规定,高一层次对于低一层次具有依存性,高一层次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多于后者,二者相互衔接。一般应先接受初等层次的老年教育,有意愿有基础的老年人再进入高等层次的老年大学学习。当前老年大学招生中,基础不同的老年人应选择不同层次的班级和课程层次。应引导老年人在社区初等老年教育机构完成基础层次的学习,再到高一层次的老年大学进修学习。高级别的老年大学招生中应体现一定的选拔性,以解决高层次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困境,形成老年教育的层次分布。

    (二)多样性原则

    一是教育類型的多样性。根据培养目标具有的鲜明差异进行划分,老年教育分为人力资源开发型、康乐型、综合型等不同类型。当前教育实践中以综合型居多,在不同的项目或专业教育中设置不同的培养目标,或以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型为特色,或以康乐型为重点。二是教育内容的多样性。老年教育应满足老年群体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当前的老年教育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概括来说主要包括养生保健类、健身休闲类、文学艺术类、信息与科学技术类、法律法规类、代际沟通类等大类。[3]有些老年大学探索开设退休准备教育、生命或死亡教育等课程,课程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和细化。三是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根据教育形式来划分,老年教育体系由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构成,以非学历教育为主,有春秋季正常学期的班制,也有寒暑假短期班。近几年,一些老年大学开始尝试学历教育,如2014江苏开放大学在全国首次开设老年本专科学历继续教育。从具体的教育方式来划分,老年教育分为面授和远程老年教育。远程教育方式解决了老年教育覆盖面问题,正逐渐成为老年教育的重要形式。国家开放大学作为全民终身学习的公共服务平台,利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模式,将二者结合起来,鼓励更多的老年人自主学习、接受继续教育。

    (三)开放性原则

    一是学习对象开放。老年教育应面向最广大的老年人群体。《规划》提出保障老年人受教育权利,努力让不同年龄层次、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健康状况的老年人均有接受教育的机会,[4]提高老年教育的可及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二是办学主体多元开放。我国老年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了公办为主、多种形式办学为辅的多元化办学格局。最广泛、占主导地位的办学主体是各级政府党政机构。此外,高校、科研院所、养老服务机构、社团组织都是老年教育的组织者、开设者,社会公共文化体育科技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门户网站、广播电视等也开设贴近老年人生活的专题活动,提供老年教育服务。社会力量办学现阶段多为私人教育机构或社会团体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合作进行,如长沙市人社局通过社会力量办学模式,引进专业的师资和管理力量,在社区开办家门口的快乐老人大学。三是办学方向开放。老年教育应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老龄化是全世界多数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日本、英国、美国、德国等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有很多先进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因此,必须增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并因地制宜地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5]如构建多元化的老年教育模式;实现老年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完善“准备教育”“参与教育”“死亡教育”的课程体系;进一步丰富实现老年教育形式的多样性,采用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旅游教育有机结合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四)特色性原则

    建立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发展新格局是我国老年教育的基本目标。[6]一是在终身学习、社会参与、康乐理论指导下的老年教育实践体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中国特色。二是老年教育特色还体现在各地老年教育从区域实际出发,结合所在区域历史、人文资源和民俗民风等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突出地域特色的老年教育。三是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要发展传承自己的办学特色。尤其是示范性老年大学在办学历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应在不断改革创新的同时提炼办学理念、管理体制、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育科研、学员工作等方面的办学特色,实现特色传承。四是各地可整合地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类老年课程资源,建设系列优质课程推荐目录和特色老年学习资源库,并定期开展学习资源建设交流活动。

    三、老年教育体系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我国老年教育体系发展现状

    1.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

    我国不同区域老年教育的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甘肃、青海两省各仅有1所学校上榜,北京也只有4所,上海有7所,而湖北省有20所。各大区域社区老年学校(含乡镇、村、城市社区)数量如图1所示。可见,华东地区虽然示范性老年教育机构数量一般,但基层社区老年学校数量最多,尤其是上海在各市的积极推动下,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居村委(社区)级老年教育机构的设立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老年教育的四级网络。初步构建了以各级老年大学为骨干、社区教育机构为依托、远程网络教育为载体的老年教育体系。[7]中南地区全国示范老年大学虽数量较多,但其基层社区老年学校数量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西北地区全国示范老年大学数量和基层老年大学数量都明显偏低。可见,各区域老年教育体系构建基础存在很大差距。

    同时,老年教育城乡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大中城市老年教育已经形成规模,有固定的办学场所、设施设备,有专任教师和办学经费的支持与保障。小城市和乡村的老年教育起步较晚,处于初创时期。办学场所、设施设备相对简陋,缺少相对稳定的专任教师和办学经费投入。区域和城乡老年教育发展存在不平衡,尤其是西北地区老年教育供给不足,老年教育体系构建基础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快发展。

    2.层级发展不平衡

    近几年,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有了较大发展,但不平衡现象严重。县市级以上的老年学校招生火爆,县市级以下的老年学校往往生源不足,尤其是街道、社区基层老年学校发展滞后,反映了老年教育体系内部各构成要素发展的不平衡。

    3.体系内部资源分散

    当前不同主体的老年教育发展如火如荼,老干部系统、文化系统、教育系统、国家开放大学系统、养老地产、大型养老机构等系统都开办老年教育。不同老年教育办学主体管理部门不同且各有优势,但缺少统筹和共享利用,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不同管理主体的老年教育如果能实现师资、办学场所、设施设备、优质课程等有形资源和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教育品牌等无形教育资源的共享,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老年教育体系的构建,促进老年教育的繁荣发展。

    (二)老年教育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

    老年教育体系存在地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内部层级发展不均衡及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发展合力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客观原因。不同地區间、城乡间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经费投入不同和老年教育供给数量不足。二是认识原因。各级党和政府领导对发展老年教育的意义认识不到位,片面强调客观条件的不足,忽视了发展老年教育的自觉能动力量。缺少对不同老年教育机构的功能定位,缺少老年教育资源整合共享的意识、共享机制和具体措施。三是体制原因。老年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众多,地方政府、教育、民政、文化、老龄部门多头管理,不同部门责权利不明确,管理协调难。虽然《规划》确定了“党委领导、政府统筹、多部门配合”的管理体制,但在老年教育实践中很多地区没有完全理顺和落实这一管理体制。

    四、老年教育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一)完善老年教育体系发展的条件

    1.提高对老年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老年教育体系是老年教育不同主体的有机结合,只有充分发挥不同主体形式的老年教育,提高老年教育供给,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不同主体的功能定位和资源整合共享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重要价值。党和政府各级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构建老年教育体系对应对老龄社会、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老年教育事业自身发展、丰富和推动文化养老、引领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党和政府要进行顶层设计,将老年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老年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完善老年教育管理体制

    理顺老年教育管理体制的关键在于突破现有的多头管理现状,实施“党政主导、教育部门主管、多部门配合”的老年教育管理方式。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牵头,老龄委、民政部门、文化部门、专业团体及老年大学、高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老年教育主体参与成立老年教育工作委员会。机构可设专门的协调办公室,负责不同教育主体教育资源的协调管理,同时,区县、街道和乡镇也设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如上海老年教育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政府主管、分级管理、区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指导全市老年教育工作,几年间就获得长足发展。上海模式引来周边地区效仿和推广,江浙沪地区成为全国老年教育的领跑者。

    3.完善老年教育人才支持体系

    老年教育体系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师队伍、科研队伍和管理队伍。[8]一是加强老年教育人才的培养和培训。《规划》高屋建瓴地指出,鼓励综合类高校、师范类院校、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教育相关专业和研究生教育,鼓励、支持在职老年教育人才进修和培训。二是构建老年教育人才资源库,从社会中广泛吸纳人才。吸收具有某项专长的教育、科研和管理优秀人才作为兼职人员。三是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吸收青年志愿团队等各类志愿团队,补充老年教育教育、科研和管理队伍之不足。

    4.加强经费支持

    经费支持是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客观条件和前提。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建立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学习者多主体分担和筹措老年教育经费的机制。将老年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老年教育经费投入,通过多种方式拓宽经费投入渠道,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老年教育,出台所得税减免等相关措施,保障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设立专项基金和捐赠,发展老年教育。

    (二)完善老年教育体系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功能定位

    1.大幅提升示范性老年大学的示范引领作用

    示范性老年大学在办学条件、管理理念、管理水平、师资队伍、对外合作发展机制、社会声誉及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均居于较高水平。因此,必须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一是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办学模式改革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二是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校园文化建设、对外合作方面发挥带头作用。三是在老年教育科研和教育培训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如天津市老年大学建成了天津老年教育的科研中心和培训中心,[9]侧重理论研究,重视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使之反哺社区基层老年教育。

    2.夯实基层社区老年大学或农村学习点的主体作用

    关于老年教育体系的主体力量是谁的问题有不同解释和回答。如果从教育管理水平来看,示范性老年大学水平更高,影响力更大。但笔者以为,老年教育体系的主体力量应该是社区老年大学或农村学习点。虽然当前社区老年教育覆盖率低,但社区老年大学具有更贴近基层、直接联系老年人群的先天优势,其资源汇聚能力和服务能力远超过其他级别的老年大学,其学校数、学员数远超过市县乡镇的水平,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规划》将“优先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完善基层社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10]作为现阶段老年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出“为全体老年人创造学习条件、提供学习机会、做好学习服务。畅通学习渠道,方便就近学习,办好家门口的老年教育”。[11]可见,社区老年教育必将在数量上和发展活力上起到主体作用。

    3.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依托作用

    当前,依靠老年大学、社会组织或自发成立的老年社团越来越多,成为加强老年人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的重要依托力量。构建老年教育体系要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载体作用,将社团打造成沟通交流、互学互鉴和展示风貌的重要平台。一是在社团内部搭建不同成员之间的常态沟通交流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情感共鸣。二是有关部门牵头或者委托区域内有实力的龙头社团组织建立各个社团组织之间的横向沟通交流机制,通过常态交流实现不同社团之间的互学互鉴,增强协同发展能力。三是发挥老年社团开展文娱活动的载体作用,将之打造成展示老年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弘扬老年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实现老年人人生梦想的舞台。

    4.充分发挥老年远程教育的载体作用

    在老年教育体系中要充分发挥远程老年教育的载体作用。一是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充分认识远程老年教育的特殊地位和特殊规律,探索研究远程老年教育的发展趋势。二是发挥中国开放大学体系和示范性老年大学远程教育中心的引领作用。我国目前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的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在教育制度、课程设置、学习模式、教学管理、学习评价方面具有较为完整的操作流程,且有较为完善的学习支持与服务体系,可发挥其在远程老年教育中的骨干作用。示范性大学远程教育中心也拥有完善的学习支持和服务体系,应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提升终端站点服务。

    5.充分发挥老年人自我教育的补充作用

    自我教育是终身教育(尤其是老年教育)的重要过程,自我教育具有无法替代性,同时也是老年人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在终身教育理念引领下,老年人在空闲时间自主安排自己的事情、能愉悦地独处是老年人自我教育的核心内容。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听音乐、读好诗、看名画及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来进行自我教育。

    (三)实现老年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任何系统都只有通过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才能发挥整体功能。老年教育作为一个系统,需要运用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组织、协调、优化、重构与整合现有的有形资源要素(办学场所、设施设备、办学经费、专业、课程和师资)和无形教育资源要素(办学特色、办学理念、教育品牌、教育思想等),以实现老年教育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促进老年教育体系中教育结构与规模、质量与效益的协调发展。[12]

    1.建立老年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老年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有效的共享机制作为基础,以解决各方利益冲突,实现多方合作共赢。一要建立激励机制。政府要将老年教育发展纳入教育整体规划并适时进行政策调控,优先进行优质专业、课程和图书资源共享,以此带动其他教育要素的共享。二要建立利益分配机制。区域内不同老年教育主体依照比例缴纳共享发展基金,所得利益由权威的基金负责单位或相关政府部门分配给不同的参与主体。三要建立共享评价机制。政府组织研究制定教育资源共享评估政策和实施办法细则,由第三方组织对教育资源共享现状与成果进行评价,使各类教育资源要素在不同主体中实现合理有效共享。

    2.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是促进并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将设施设备资源平台、课程资源平台、专兼职师资平台等作为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重要子平台。搭建设施设备资源平台应从基层社区着手,整合区域内的养老资源,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及区域内教育机构如幼儿园、中小学、大学等,实现老年学习活动场所和设施设备资源共享。搭建课程资源平台应在示范型老年大学精品或优质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和整合,提供各类老年人需求旺盛的优质学习资源。搭建师资平台应以老年大学等老年教育机构现有专兼职教师队伍为基础,拓展到具有某项专长的退休教师、专家、学者、艺术家等专业人员。通过平台统一管理,结合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实现各合作单位共享,根据不同单位的成本投入确定其利益分配,并以合同或协议的方式固定下来。

    3.探索养教结合的社区老年教育模式[13]

    为有效满足老年人基本的养老需求和教育需求,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需探索实施养教结合的社区老年教育模式。这和《规划》提出的“下一阶段老年教育的增量重点放在基层和农村”的基本原则相吻合。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相关行政部门协调实现老年教育资源与社区养老服务对接,成立社区老年大学,共用场地和设施设备资源,甄选高级别老年大学的学员担任专兼职教师、教育管理人员或课程辅导志愿者。早期也可通过高级别老年大学“送师资、送课程、送书籍、送演出、送设备、送温暖”的方式为社区养老服务增加教育养老的特色,发展养教结合的老年社区教育。倡导“以老助老”和“时间银行”理念,创新“今天我帮你,明天他帮我”的助老服务模式,实现老年人互助、年轻人服务老年人的社区养教结合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颜景庚.老年教育体系的解构与融合研究:基于济南市社区老年教育实践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6(19):28—30.

    [2][7]马丽华,叶忠海.中国老年教育的嬗变逻辑与未来走向[J].南京社会科学,2018(9):150—156.

    [3][12]张少芳、岳瑛.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制约因素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7(7):172—173.

    [4][6][11]国务院.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Z].2016-11-15.

    [5]曲玉萍,杨奇.论老年教育的困境与出路:以吉林省为例[J].老龄科学研究,2015(5):62—70.

    [8]陆剑杰.老年教育学:中国老年教育34年实践经验的学术研究升华[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8.

    [9]岳瑛.天津市老年大学发展前景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4):55—57.

    [10]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南省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7—2020年)[Z].2018-01-25.

    [13]張少芳.老年人养教结合模式发展瓶颈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13):3363—3366.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中学生鉴赏能

    丁永忠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古代诗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很多学生对于诗歌中的句子理解不恰当,不能很好地理解诗

  • 生命教育视域下的初中语文课堂

    梁瑛【摘 ?要】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开展生命教育的天然优势。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生命教育视域下的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