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茶文化旅游发展的新思考

陆曼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悠久的茶叶历史孕育了数量众多的茶文化资源。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业和茶产业的迅速发展,茶文化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资源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全国多地对于开发茶文化旅游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规律地定期旅游,并对旅游提出了高品位的文化要求。出于对茶的特殊情感,茶文化旅游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茶文化旅游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茶文化旅游。比如,朱世桂等(2008)把“茶文化旅游”定义为“现代茶业与现代旅游业交叉结合兼具共容的新型旅游模式,它是将茶生态环境、茶事活动、自然资源、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的产物。”并认为,“茶文化旅游由于涉及面广泛,茶文化旅游既属于文化旅游,又属于观光旅游、民俗旅游。”。
贵州茶文化的历史
贵州高原是世界古茶树的主要起源地。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学术部主任、浙江林学院茶文化学院副院长姚国坤教授曾说过,“贵州省原本就是茶的祖地,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当地历代名茶辈出,产品名声远播”。自古以来,贵州省就是一个产好茶、出贡茶的大省。主产茶区如梵净山、湄潭、贵定等地拥有着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等得天独厚的原生态条件,被认为是全国最适宜种茶的区域之一。
贵州省不仅是个产茶大省,而且还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境内总共有48个民族。其中,有17个世居民族都与茶结缘。这些民族千万年来生活在深山密林中,在贵州省这片神奇的热土上辛勤耕耘,历尽沧桑,与野生茶树为伴。他们开荒辟茶,爱茶护茶,制作特色茶,孕育和积淀了丰富的、鲜为人知的民族民间茶文化,形成了流光溢彩的民俗茶文化景观,成为中华茶文化宝库中不可再得的西部山地原生态的草耕茶文化。如:仡佬族是贵州最早的原住民,特别爱喝油茶,油茶被当地人称为“干劲汤”;侗族、苗族也有喝“打油茶”的习惯;西北高寒地区的威宁、毕节赫章等地的彝族,自古自今喝“罐罐茶”的习惯……这些由少数民族茶饮风俗提炼而来的茶艺表演,既有独特性,又有观赏性。
贵州茶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受地形、交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当前贵州要发展茶文化旅游还面临着诸多不利条件,总结起来主要有:
旅游配套设施、卫生条件落后。主要表现在:主要茶叶园区的道路条件较差,总体规划跟不上旅游观光的现代化需求;以茶文化为核心的休闲娱乐设施建设还处在起步水平,难以满足游客的实际需求。由于茶文化旅游大多是在农村开展,而贵州省的山区又相对闭塞,加之当地农民们的卫生观念落后,卫生条件相对较差,难以让过来休假的游客满意。
茶企业规模小、管理粗放。从规模上来看,贵州省在全国产茶大省中还排不上前10名,茶园面积远不及周边的云南、四川、湖南等产茶大省。目前,贵州茶产业的整体现状是小、散、乱。虽然贵州全省茶园总面积高达46.67万公顷,但是没有哪片茶园达到了万亩的规模。而且,这些小茶园的管理较为粗放(多为小农经济式的生产,家庭式的经营),加之品牌意识较为薄弱,结果导致其经济效益低下,难以形成较大的企业规模。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贵州茶产业的发展。
茶文化意识薄弱,品牌宣传力度不强。茶文化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相关部门对茶文化旅游不够重视,没有真正意识到茶文化和旅游可以结合起来,而且能够给贵州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这样的结果就是以茶文化为特色的旅游项目不丰富、不精彩,在市场上难以形成贵州当地独有的卖点。在宣传力度方面,没有把茶真正推销为贵州省的第二张名片。正如浙江林学院茶文化学科的带头人、国家一级作家王旭烽所说:“贵州要向世人捧出两只杯子,一只是茅台酒,一只是贵州茶,茅台酒名气有多大,贵州茶名气就应该有多大”。
茶产业品种繁杂、市场占有率低。目前贵州省的茶产业是“两少一多”的状态(即产量少、知者少、品种多)。据喻丹(2009)的统计,贵州省已注册的茶叶品牌已达150多种。较有名的除了“湄潭翠芽”和“都匀毛尖”等知名品牌之外,还有诸如凤冈“锌硒有机茶”、贵定“云雾茶”、石阡苔茶等品牌。此外,下面还有不少的县(州)都在开发自己的品牌茶,每个茶企业都在竞相推出自己的特色产品,结果就导致整个贵州省的品种繁多,却少有支柱品牌。据牟春林等(2011)的初略统计,当时(2010年左右)贵州茶叶的市场占有率极低,全省至少有60%的茶叶是按原料销售,且大多数只在本地或本省销售。
人才匮乏、且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据《贵州统计年鉴2009》记载,2005年贵州全省通过工商登记的茶叶加工企业309家,茶叶加工业从业人员37.4万人,其中36.74万人为生产和季节性用工,占到全部从业人员的98.3%,而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在全省57家有一定规模的茶叶生产企业中,具有高級专业技术职称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仅4人。由此可见,要发展贵州的茶文化旅游,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茶产业的从业人员,以及茶学专业的人才。此外,为满足贵州茶文化旅游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还需引进一批具有民族、民间茶艺表演的人才。
由于贵州茶文化旅游起步较晚,而且规模较小。大多都是由村镇、农户自发组织、开发。很显然,这种开发形式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而如果缺乏保障,一些手工传统制茶技术就有可能丢失,其中所蕴含的茶文化乃至传统中国文化也将无形流失。
贵州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出路
由于贵州地处偏僻,交通较为不便,因此其与外界的交流一直受到制约。这也直接影响了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但随着近年来人们旅游观念的转变,人们更愿去一些环境较好、更具有民族风情、保留风土人情较多的地区旅游——贵州便逐渐进入了他们的视野。上文已提及,贵州是一个产茶大省,如果能将茶文化融入到旅游业中,实现茶旅一体化发展,势必会极大地促进贵州的旅游业。
然而,关于茶文化旅游,大多数省份还处于摸索阶段,虽然一些产茶大省已有了一些零星的成果,但总体而言,在全国范围内还未形成一个可以借鉴的成功模式。在此背景下,本文认真参考了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份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创新模式,现归结如下(见表1),希望可以为贵州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贵州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要充分借助国际和国内目前良好的发展形势。比如融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在这方面国内已有先例,如江西省商务厅、景德镇人民政府于2014年11月“第8届海峡两岸茶叶博览会”期间,举办了“第三届万里茶路与中俄城市发展峰会”,并正式启动了申报“万里茶路”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这也预示着“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茶叶对外出口无与伦比的发展新机遇。再比如目前国内很流行的“互联网+”模式,以及贵州的大数据发展模式,贵州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地缘和战略优势,将茶文化旅游通过互联网进行推广,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并带动贵州乃至全国茶文化旅游的全面发展。
相关文章!
  • 双目标控制选择Rayleigh阻尼系

    王淮峰 楼梦麟 张如林摘要: 合理选择确定Rayleigh阻尼矩阵比例阻尼系数的振型频率对于准确计算场地地震响应有重要影响。提出以土层表

  • 准双曲线角齿轮加工参数的三维

    王慧文 王恩泽 孙晓娟摘 要:本文提出利用三维坐标测量仪测量准双曲线角齿轮切削加工参数的方法。首先建立准双曲线角齿轮齿面的数学表

  • 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的监测预报

    孔祥太 宋洪亮 张宝国摘 要:冲击地压预测的精准度可以利用微震监测技术手段、钻屑量监测手段、围岩变形监测技术措施等来有效提高。经过